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 >

第222部分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第222部分

小说: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顿时沉默下来。

    话说西安之所以能够稳若泰山,那就是有周边的十几个卫所守着,确切的说是由傲润的几千嫡系军马守着。

    没有了傲润,西安城能够撑到那天还不好说呢?

    虽然人家是威胁,但是这帮人也没有办法,谁让人家的拳头硬呢?

    (本章完)

第424章 囚禁() 
乱世实力最重要!

    众人深深的明白了这句话。

    熊应征急忙道:“傲都司息怒,傲都司息怒。都司旗下的将士守卫西安有功劳,这一点大家都是知道的。换句话说西安之所以有今天,傲都司手下的兄弟厥功甚伟。”

    他咳嗽了一声,接着说道:“这件事好商量好商量,傲都司跟手下的兄弟有功,本抚自然不会亏待。”

    听到这里傲润的脸色才好看了一些。

    原本以他都司的职位是不敢跟巡抚拍板的,但是现在不同了,离了他手下的几千兵马,西安城朝夕可破。

    安抚了一阵傲润,熊应征脸色一正,道:“如今李忠有和马麟粮草奇缺,本抚台估计根本撑不了两个月。两个月后她们就面临着断粮的问题了。所以我们还是要在这个方面做些文章。”

    听到这里众人精神一震。

    的确,粮草问题才是解决陕西民变的关键。

    民以食为天,这个天就是粮食,没有粮食,他们连皇帝都不认了。

    本来关中土地肥美,水源充足,是生产粮食的地方。

    但是三年大旱,再加上当地官吏乡绅的肆意妄为,这才让整个关中陷入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大灾荒,以至于近百万的人受灾,陕北更是饿殍满地哀鸿遍野。

    食不果腹的灾民爆发出了惊人的破坏力,他们成群结队攻打县城,杀死官吏为的就是能够活下来。

    粮食才是他们最重要的需求。

    陕西的灾荒爆发出来之后,皇帝立即下旨让周边的四省布政司筹集粮食赈灾,可是周边的省份土地贫瘠,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旱灾,能够拿出来赈济的粮食也不多。

    没有办法,皇帝只能下令让丰济仓从水路输送粮食,可是西线的运河年久失修,运送量十分有限,就算是运到了也很难落到灾民的手中,这才造成了眼下的场景。

    眼下半个陕西都乱了,州县陷落,粮食都集中在各大州府里,牢牢的控制在官吏和乡绅的手中。

    在灾荒之年,粮食才是最大的财富,丰年一亩地可卖三十石粮,而灾荒之年只需要五七石,而且还得是上等的好田。

    这些粮食可是他们手中的利器,是留着换取土地用的。

    杨贵第率军入陕,官军势头强盛,接连攻下了不少沦陷的州县。

    大军过后,这些州县自然而然的又回到了官吏和乡绅的手中,他们立即利用手中的粮食压低土地的价格,更有甚者以低廉的价格强买灾民的土地。

    土地是灾民的命根子,也是他们的希望,他们之所以忍辱负重没有加入造反的大军,就是有这么点念想。

    只要忍一忍,过了这个灾年,他们还有机会吃饱饭。

    可正因为这些人的贪婪,连最后一点希望都给他们拿走了,不少灾民彻底不干了,很多城池就是这样再次陷入了混乱当中。

    杨贵第很快发现了这个情况,立即处置了一批贪婪的官吏,立即引起了当地官吏和乡绅的抵触。

    粮食就成了他们制约杨贵第的武器。

    杨贵第手中有为数不多的军粮,可军队本身就很拮据,根本没有余量拿出来给灾民。

    不能安顿灾民,他打下来城池也没有用,这些人还是会反的。同时杨贵第也不想让灾民再次受到当地官吏和乡绅的盘剥,于是就将打下来的无主土地份分给了灾民,并力所能及的提供了一些军粮。

    这个法子十分有效,无论是保住了土地的灾民还是分到了土地的流民都稳定下来,想尽一切办法度过这个灾荒,因为他们重新有了希望。不少县城又重新恢复了生气。

    可是杨贵第仅凭一己之力又能挽救多少呢,没过多久军队也开始缺粮了,没办法他只能停滞不前,同时也落了个削职下狱的下场。

    没有了杨贵第的支持,那些个灾民的土地又落到了官员和乡绅的手中了。

    排挤杨贵第,是因为这个人不识抬举,不肯跟当地的官吏乡绅同流合污的缘故。

    话说他们之所以能够弄掉杨贵第,凭借的就是掌控了陕西境内的粮食,没有了粮食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可能解决境内的问题。

    “中丞大人请放心。”

    郑嗣源抚了抚胡须,道:“我们郑家和陕西境内的乡绅都以中丞大人马首是瞻。”

    他是陕西乡绅士族的代表,手中掌控着庞大的很大数量的粮食,这些粮食都存在各大州府的粮仓里,当初灾荒出现了一点苗头的时候,这帮人就开始暗中的囤积粮食,准备在灾荒之年大赚一笔。

    很好!

    听到郑嗣源这么说,熊应征点了点头。

    粮食是他们手中最大的筹码,有了这件大杀器,无论是谁来陕西都要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李忠有和马麟要是聪明的话也就罢了,如果不识抬举,哼哼!

    熊应征双目中闪过一阵厉芒。

    杨贵第就是他们的下场。

    ……

    就在陕西本地官吏和乡绅齐聚一堂的时候。

    总督行营的李忠有也跟苏修商谈了一整天,他们也是为了粮食问题而发愁。

    军队打仗需要粮食,这灾民安抚也需要粮食,可是眼下他们最缺的就是粮食。

    “督抚大人,要不我们还是上书朝廷,再让丰济仓拨些粮食入陕?”

    苏修也没有什么法子,他虽然精明能干,但是也不能凭空的变出粮食来。

    李忠有微微摇了摇头,道:“陕西并不是没有粮食,而是粮食都掌握在当地人的手中,他们想用这些粮食贱买灾民的土地。”

    这帮孽障!

    苏修脸色铁青,拂袖道:“这都什么时候了,居然还要发这些黑心财。属下建议您立即上书,弹劾这帮混蛋。”

    说着就要动笔写奏章。

    李忠有忽然按住他的衣袖,苦笑道:“问川,这里面的水很深,你根本就不清楚。”

    苏修愣了一下,不解道:“大人,你是张阁老举荐的,只要你开口,恩师他老人家怎么也会帮你一把吧!”

    李忠有沉吟了良久,这才叹了口气,从衣袖中拿出了一封书信。

    “这是小张大人给我的书信,问川你看了以后就明白了。”

    小张大人?那不是张阁老的儿子詹事府少詹事张奎吗?

    他给李忠有来信干什么?

    (本章完)

第42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

    看了书信之后,苏修顿时有些目瞪口呆。

    这里面的水果然很深。

    张奎在书信里婉转的告诉了李忠有要跟当地的官员搞好关系,还隐隐透漏是张凤府的意思。

    看到这里苏修忍不住摇了摇头,虽然他也是张凤府的学生,但还是没有成为张氏一党的核心,自然有很多事不是很明白。

    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是这封信他还是看懂了。

    小张大人让李忠有跟当地的官员搞好关系。

    什么是搞好关系?

    自然是要他们同流合污了。

    这帮人倒是手段通天,居然连张凤府的门路都打通了。

    现在苏修才明白李忠有的苦衷。

    一边是嗷嗷待乳的灾民,一边是自己的恩师,当真是两边为难。

    “大人!”

    苏修苦笑了一声,道:“既然知道如此,您为什么还要来?”

    李忠有早就知道张凤府跟这件事的关系,他大可以推脱不来,免得左右为难。

    此刻的李忠有就像站在悬崖上,一不小心就粉身碎骨。

    为什么要来?

    李忠有也苦笑了一声,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明知道这里面是个火坑,还是忍不住跳了进来。

    数十万灾民啊!

    想到这里李忠有就一阵心痛,既然张凤府的利益参合其中,这帮灾民的土地肯定是保不住了,没有了土地的灾民情况会更糟糕,弄不好陕西的民乱就会进一步扩大?

    思虑了很长时间,他才决定入陕西。

    自己来了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自己要是不来的话这些灾民连一线生机都没有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李忠有做事不求什么荣华富贵,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百姓,无愧于苍生。”

    李忠有缓缓的站了起来,一脸坦然的神色。

    望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苏修顿时肃然起敬。

    大明朝的官场一片污七八黑,基本上就没有一个清白的人,清白的人不会进官场,就算是进了官场也呆不了几天。海刚峰那样的人就是另类。

    染缸里也出不了白布。

    在苏修的眼中,贪腐算不得什么大过,毕竟大明朝的官员俸禄太过奇葩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再说大家都是这样,就你一个人清白是不智的,往往会成为众人攻讦的对象。

    李忠有也贪,他坐镇江浙很多年,每年也收受不少贿赂,私底下也有很多产业。

    这年头大员的家属那个名下没几处产业的?

    再说官做到了李忠有这个份上,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别的不说每天往京师的孝敬就是个天文数字。

    做官可以贪腐但是决不能鱼肉百姓,这是苏修的底线。

    李忠有是个好官。

    整个江浙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蒸蒸向上。

    此番入陕西,他断然不会让陕西的百姓受苦的,这样一来就有困难了。

    因为那一头是他的老师张凤府。

    既然张奎肯写信给李忠有透漏这里面的关系,那么张家肯定有利益参与其中。

    跟地方官作对就是跟张家作对。

    对李忠有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

    大人!

    苏修忽然深吸了口气,道:“你的苦心卑职明白。无论大人怎样抉择,卑职都会誓死追随大人。”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李忠有跟他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可以说在苏修前进的道路上没少得到了李忠有的帮助。

    所以他才决定一起入陕。

    李忠有苦笑了一声,道:“问川,咱们肝胆相照,客套的话我就不说了。”

    他忽然沉下心来道:“现在我只想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陕西的灾民,就算是恩师怪罪下来,我也绝不后悔。”

    大人所言即是!

    苏修击节赞叹道:“大丈夫本应如此!”

    可是……

    李忠有苦笑了一声,道:“只有我们两个人,有些势单力薄啊!”

    苏修不说话了,这件事十分的棘手,看得出来陕西的大小势力都抱成了一团,这些人的能力也不能小觑,半个朝廷几乎都被他们买通了。

    “问川,你觉得马麟这个人怎么样?”

    听到李忠有忽然提起了马麟,苏修愣了一下,接口道:“督宪大人的意思是……”

    李忠有缓缓的点了点头,如今他们二人受命入陕,马麟总督军事,李忠有掌管民事,二人反倒坐到了一条船上。

    如果二人同舟共济的话,说不得还能跟这些本土的官员斗上一斗,只可惜……

    果然见苏修苦笑道:“这位伯爷似乎对文臣不太友好。”

    何止是不太友好,简直是是水火不容好不好,刚到陕西这个也就给当地官场来了一个下马威。

    不过也从片面上反映了这个人似乎跟陕西的官场不怎么对付。

    好像这些人也没有怎么去买通他。

    “问川,辛苦你一下,带着本督的书信去见见马伯爷,将现在的情况告诉他,希望他能够理解本督的苦心。”

    “大人请放心,卑职一定会你的苦心告诉马伯爷的。”

    苏修不假思索的回道。

    李忠有为了陕西的百姓,马麟也是为了平定民变,二人都有着共同目的,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相信他也是个聪明人,肯定能够想明白的。

    二人同心协力或许才能走出一条活路,而不是步杨贵第的后尘。

    这也是为什么在粮食后勤上,李忠有对马麟是有求必应。

    但是他这个有求必应也是有限的的,毕竟他手头上的粮食也不多。

    李忠有略一沉吟,提笔写了一封信,交给了苏修,道:“问川兄,辛苦了。”

    苏修抱了抱拳,离开了营帐。

    望着苏修远去的身影,李忠有脸色抽动了一下,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

    要想说通马麟,一个人很关键,那就是苏则。他想让苏修多多的做做苏则的工作,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