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 >

第220部分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第220部分

小说: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了?”

    苏则看了看二位书记官。

    两名书记官一个叫郑伦,一个叫秦发,都是在当地征调的官吏,属于那种不入流的品级。

    “回禀苏大人,其他各营的军需官员前来领取各自的粮草。”

    郑伦恭恭敬敬的说道。

    苏则这才注意到不远处有不少的官兵等候着,想必就是各营奉命来运粮草的人员了。

    整个军营五万多人,自然不可能在统一吃饭,要将粮草分配下去。

    这些人就是奉命来运粮的人。

    苏则淡淡一笑,道:“那就分发下去吧,都督有令,今天管饱!”

    听到这个消息,众官兵欢呼了一声,立即跟随着书记官下去了。

    要知道大军开进了陕西,粮食日益减少,原来的总督杨贵第已经削减了士兵口粮的配额,大伙基本上只能吃个五七分饱。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个马伯爷一上任就给了一顿饱饭吃,顿时让这些大头兵兴奋起来。

    果然还是武将知道当兵辛苦,那些个文臣就知道克扣军饷。

    一盏茶的功夫,粮食已经分了下去,众官兵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不一会儿,整个营帐就充满了诱人的饭菜香气。

    到了开饭的时间了!

    苏则处理完手头的事情,正想去吃饭。

    几个身影忽然出现在他的营帐了。

    正是郑伦和秦发,秦发的后面还有一个伙头军,手还拿着一个食盒。

    “苏大人!”

    二人立即恭身行了一礼。

    这是……

    苏则不解的看着二人。

    “苏大人劳苦功劳,下官特意让伙房开了小灶。”

    郑伦一脸谄笑道,示意伙头军将食盒奉上。

    军营里的饭菜也分大锅菜和小灶。

    普通的大头兵吃得都是大锅饭,只有军官才有资格吃小灶。

    当然军官至少也得像是游击参将以上的,但是往往一些要害部门的小官吏也能享受到小灶的照顾,比方说身兼亲兵队长和军需官的苏则。

    两叠小菜,一大碗米饭,还有半碗粥,虽然算不得丰盛,但是要比普通的士卒强上很多了。

    一旁的秦发也拿出了两个荷叶小包,打开来却是一些卤肉和花生米,只见他低声道:“今天是苏大人履新的第一天,这是属下准备的一点孝敬。只是眼下物质紧缺,兄弟们也只能拿出这些东西了,还请大人不要见怪。”

    看着眼前的一切,苏则顿时明白了二人的心思。

    自己当上了军需官,掌控着一营的粮草分配,在这些大头兵的眼中就是大爷的存在,多给谁一点,少给谁一点是自己的权利,所以他们一定要巴结好自己这尊大佛。

    苏则缓缓的走到他的面前,拿起卤肉嗅了嗅,接着放进口中,道:“不错,很新鲜!”

    军队的生活很清苦,他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吃肉了。

    二人见此顿时放下心来。

    在军营中历来掌管粮草军需的官职是个肥缺,历来都是军事主官的亲信。

    一朝天子一朝臣!

    杨贵第倒台了,他的亲信自然也树倒猢狲散,掌管粮草军需的职位落到了苏则的身上。

    交好这位主官就成了其他各营粮草军需官兵的第一要务。

    郑伦咳嗽了一声,从怀中拿出了一个小包,轻轻的递到苏则的手中。

    “苏大人,这是属下和各营兄弟的一点孝敬,还望大人笑纳。”

    苏则捏了捏布包,应该是些银锭子,瞧着分量也不轻,应该也有一二十两吧。

    后勤部门放在哪朝哪代都是个肥缺,很多人都在这方面动脑筋,看来眼前这个郑伦和秦发也是吃这行饭的。

    吃这行饭第一要做的就是疏通主官的关系。

    只是……

    他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

    现在他的资产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了,平素在南京花天酒打赏粉头的也要比这些多。

    这点银子他根本看不上了。

    看到苏则不接银子,郑伦和秦发顿时慌了,他们以为苏则是嫌少,当下道:“苏大人请宽容几天,兄弟们再凑凑,再凑凑。”

    军需官可是军营官军的位置,直接掌控的下面粮草的分配,像郑伦秦发这些吃这行饭的人自然是不能得罪的。

    见到二人惊慌失措的样子,苏则忍不住微微一笑,道:“你们二人不必紧张,我不是那个意思。”

    他将银子放到郑伦的面前,自然自语道:“以前什么样以后也是什么样,本官不想过问,也不愿意过问。有一点我先要说明,眼下粮食紧缺,你们千万不要在上面耍什么花枪,否则的本官绝饶不了他。”

    是是是!

    郑伦和秦发脸上顿时冒出汗来。

    “将饭菜放下,你们可以出去了。”

    苏则淡淡的说道。

    二人这才如获重释的松了口气,拱手退了出去。

    果然贪腐无处不在啊!

    二人离开后,苏则忍不住摇了摇头,目光落在了眼前的荷叶包上。

    大明朝已经是没有救了。

    从中央到地方,一层一层的贪腐,一层一层的收刮。

    河道是这样,官场是这样,就连军营也是这样。

    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恐怕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苏则长叹了一声,捏了一个花生米丢在口中。

    卤水做的,味道还不错,在军营了这些可谓是珍馐美味了,就算是贵为总督的马麟也未必有这个待遇。

    身为捞偏出身的苏则最鄙视就是官吏的贪腐,捞偏的好歹也是骗,这帮人就是明抢啊。

    但是现在已经深陷其中,他也懒得去纠正。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是屈原,最后的下场还不是投江自尽了。

    虽然苏则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利将郑伦和秦发这两个小杂鱼清除出自己的队伍,但是整个军营又有多少个郑伦和秦发,他清的过来吗?

    就算是将整个军队的粮食供应系统清除了一遍,那上面呢,那些把控整个五万大军的文臣呢?

    苏则微微摇了摇头,捏起一快卤肉放在嘴里嚼了嚼。

    有的时候太较真不是件好事。

    郑板桥不说说过难得糊涂吗?

    (本章完)

第421章 苏则的愤怒() 
西安巡抚衙门!

    熊应征烦躁的在走来走去。

    “我说中丞大人,您就不能别再这里晃悠了,我的眼睛都花了。”

    说话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官员,正是陕西提刑按察使安道学。

    熊应征在升任巡抚之前是陕西布政使,跟安道学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在没人的时候,安道学也没那么顾忌。

    眼见火烧眉毛了,这个臬台还在休闲的喝着茶,熊应征顿时火了。

    “喝喝喝,你就知道喝,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这么悠闲?”

    熊应征重重的哼了一声,坐了下来,端起茶盏,咚的一声又放到了桌子上。

    “慌乱什么,天塌下来还有个高的盯着呢?”

    安道学放下茶盏,满不在乎的说道。

    熊应征叹了口气,道:“你说的倒是轻巧,陕西出了这样的乱子,岂是一个杨贵第和朱念安能够消停的了的。

    朱念安就是前陕西巡抚,民乱之前正在塞外提督军务,首当其冲受到了牵连,被锦衣卫押送京师,要比杨贵第还早上几天,正因为如此熊应征才有机会接任陕西巡抚。

    巡抚的职权可比布政使大的不是一星半点,可是熊应征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是知道陕西民乱的起因的。

    当初陕西上下的官吏趁着灾荒低价吞并灾民的土地,他这个一省布政使岂能不知道?

    再说那些官员又岂能不给这个布政使一点好处?

    正因为如此,熊应征默认了他们的贪婪,同时也收受了不少的好处。

    笑话,这年头谁跟钱过不去。

    当初他的思想跟安道学一样,那就是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他不过是个布政使而已,上头还有巡抚、总督盯着呢?

    可是令他想不到的是,巡抚、总督接连出事了,他这个布政使被推到了前面来了。

    这一下子熊应征想逃避都不成了,事实上接下来巡抚这个烫手的山芋,他想逃都逃不掉了。

    冤孽啊!

    熊应征喃喃的说道。

    吃进去容易吐出来难。

    他一时的贪婪,参与到了官吏乡绅吞并灾民土地这件事中来,如今就算是想退也退不出来了。

    如今陕西的灾乱已经扩到了四府之地,将近半个陕西都陷入了狼烟当中。

    西安府周边虽然有十几个卫所镇守着,可是熊应征知道这里面的成色。

    话说大明开国一百多年之后,卫所军制已经腐朽不堪,卫所兵的战斗力连普通的壮丁都不如。

    陕西都指挥使傲润虽然名义上掌管着十几万的兵丁,但是大部分都是为了吃空饷,真正的留下的卫所军不过是三五万人。然而能够打仗的也不过只有傲润手底下数千嫡系卫所兵而已。

    民乱一起,西安陷落也是早晚的事情。

    熊应征既盼望着朝廷能够将那些乱民清除干净,又害怕清除了乱民之后调查起因又会调查到自己的他头上,当真是进退两难啊。

    正应了那句话,进一步是死,退一步也是死。

    “都怨你!”

    熊应征抱怨道,心中早把安道学埋怨个遍,当初要不是他牵线搭桥,自己也不会陷入到这件事情来。

    “我说中丞大人,这事可不能都推到我的头上!”

    见到熊应征抱怨,安道学有些不爽了,这老家伙是既当****又立牌坊,自己牵线搭桥是不假,可那也你首肯的啊。

    有好处的时候没有想着自己的功劳,这出了事情了倒是抱怨起自己来了。

    安道学忽然把茶盏重重的一顿,站了起来。

    “这可就没意思了,郑家的钱你没少拿吧,秦王府的好处你也没落下,甚至底下军户的孝敬也没少你一份吧。”

    他每说一句,熊应征的脸色就难看一分。

    安道学的意思很明白。陕西的官场就是一个大染缸,大家的底子都不干净,谁也不要抱怨谁。

    这一次的陕西民变,完完全全都是官员乡绅造成的,所以大小官员齐心协力想捂住盖子,没想到这次的灾荒延迟的太久了,以至于盖子捂不住了,这才震惊了全国。

    皇帝震怒,内阁震怒,先把陕西巡抚朱念安给拿下了,接着调派川陕总督杨贵第从四川经汉中大散关入陕,只是此人不肯跟当地的官员同流合污,这才处处受到陕西官员的排挤陷害,最终被皇帝下狱法办了。

    当初出事的时候大家上下其手,有王府的势力,有当官的势力,有乡绅的势力也有军官的势力,总而言之他们把这次灾荒当成一场盛宴,一场瓜分关中肥美土地的盛宴。

    如今到了这一步,所有的人都懵懂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会闹得这么大,以至于半个陕西都陷入了战乱当中。

    就算朝廷平息了叛乱,到时候肯定会追查原因,一旦追查下来这帮人谁也跑不了。

    有道是狗急跳墙。

    他们经营陕西多年,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为今之计只能将陕西的事情闹大,拉所有的人下马。

    于是乎秦王府、庆王府所代表的皇亲国戚,以熊应征和安道学为代表的官员,以傲润为首的地方军官都被卷入了这个漩涡当中。

    只是陕西还不够,他们还有寻找外援,于是一份大礼送到了内阁首辅张凤府的门上。

    当然他们是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给张凤府送礼的,只是曲线救国求到了张凤府的儿子詹士府少詹士张奎的头上。

    张奎收下了重礼,开始在自家老子的面前吹风了。

    疏不间亲,张凤府的心思也开始向着陕西的官员了,于是极力的推荐自己的弟子李忠有入陕西。

    搞定了张凤府已经搞定了一半,这帮人还不敢大意,朝中有分量的重臣勋臣太监,每个人都得到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一圈下来,却是一个巨额数字,他们当然不会为这次的活动经费买单,买单的还是当地的灾民,因为他们的礼物就是关中肥沃的土地。

    这也是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要得到灾民土地的另一个原因。

    因为这关乎着他们的身家性命。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陕西的官员乡绅还没有松上一口气,事情就忽然发生了转变。

    先是内定总督军务的人选变成了马麟,接着李忠有的态度也变得暧昧起来,这让陕西上下的人都感到了一阵不安。

    事情似乎没有朝着他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呢?

    (本章完)

第42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