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 >

第213部分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第213部分

小说: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对于眼下文强武弱的局势,朱皇帝也有一番计较。这个文臣领兵有极大的弊端,这一次同时动用马麟和李忠有,他也是想做一下尝试。

    果然,两位主官刚一见面,就针尖对麦芒的干上了。

    李忠有面沉如水,对于马麟的话不置可否。

    良久才道:“马伯爷,陕西的事情错综复杂,已经不是单纯的武力可以解决的了,所以杨督师的做法也不是一无是处。”

    是吗?

    马麟冷笑了一下,道:“既然如此,万岁爷为什么好要征调你我入陕呢?杨督师这次出师不利,很大的原因就是当地的官员制肘吧!”

    他意味深长道:“同时文人一脉,杨督师不便动手,所以处处被动,李大人该如何取舍呢?”

    李忠有顿时语气一塞,默不作声了。

    陕西的事情另有隐情。

    这次闹饥荒的主要是关中和陕北,陕北土地贫瘠倒也罢了,关中的土地可是风水宝地,大凡有点势力的都想在这里置地。所以这里的土地价格很高,而且是供不应求。

    这次的饥荒给了这些人希望,所以他们想趁着这个机会大肆的并购关中的土地。

    饥民不过是一群吃不上饭的农民,哪有什么战斗力,所以杨贵第的大军一入陕西就势如破竹,一连攻下了十几座城市。

    攻城容易守城难,更难得是要安顿这些灾民,一定要给他们饱饭吃。

    于是杨贵第将善后的工作交给了当地的官员,但是这些官吏再次打起了当地的土地的主意,利用手中的权利和粮食,贱价买饥民手中的土地,不卖地就不给粮食,很多已经平复的县城就这么再次逼反了。

    川陕总督杨贵第听到以后大怒,急忙回师平反,同时处置了一些大发国难才的官吏。

    但是这样一来彻底的得罪了当地的士族,他们开始动用权力在杨贵第的后勤上做动作,让他的大军吃不饱,走不远。

    杨贵第没有粮食,不能救济饥民,就算是拿下了城池还是会复叛。当地的士族乡绅有粮食,但是他们想从杨贵第的手中换取灾民的土地。

    但是土地是灾民的命根子,杨贵第害怕引起民愤,所以屯兵不动,上书朝廷请求支援粮饷。

    所以陕西之乱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李忠有这次要面对的不仅是数十万的饥民,还有贪婪道骨子里的地方士族。

    怎么办?

    关中之地历史上就是盛产名门望族的地方,虽然进几百年来比不上祖上的风光,但是在大明朝还是有很大的话语权的。

    杨贵第这个川陕总督被弹劾就可见一斑。

    左手边是饥民,右手边是陕西的士族,李忠有顿时有些彷徨了,身为文臣的他知道这些士族的势力有多么的大,在朝廷的有多么错综复杂的影响了。

    杨贵第就是因为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这才师出无功,不得不向朝廷求援。

    殊不知他的行为在皇帝的眼中成为了无能的代名词,所以皇帝一边征集粮食西进,一边调李忠有和马麟入陕。

    陕西是中原的腹地,朱皇帝做了两手准备,一定要将动乱消弭在整个陕西的境内。

    而李忠有和马麟就是他手中的两张牌。

    皇帝的打算,李忠有和马麟都很清楚,二人这一次入陕,明着是押运粮草,暗地了是为替换杨贵第做准备,同时也有考较二人意思。

    天无二日,帮无二主,二人终究会是竞争对手,这一路或许就是分出胜负的时候。

    权力之争,不容退缩,李忠有冷笑道:“马伯爷此言差矣,在本官的眼中,大明朝只有皇帝和臣子。”

    是吗?

    马麟眼中闪过一阵精光道:“但愿如此!”

    说着带着人离开了。

    杭州镇守太监马明宇急忙跟了上去,马麟一行在杭州的事宜都由他来安排。

    随着马麟等人的离开,两大主官的交锋告一段落了。

    李忠有长叹了一声,道:“问川,看来此行变数极大啊!”

    苏修没有出声,只是呆呆的望着苏则的背影出神。

    刚才看到苏则的时候,他的心中满怀兴奋的感觉,父子二人居然能够在一起工作,还是有机会沟通的,可是随着二位主官的冲突,他这才悲哀的发现。

    二人居然还是要站在对立的一面上了。

    造化弄人!

    苏修心中忽然生出了一股无奈的感觉。

    (本章完)

第407章 学渣的逆袭() 
“恭喜师兄,父子相见了!”

    离开了码头,回到了马明宇安排的住所,孟都笑眯眯的走上前来。

    苏则淡淡一笑,没有言语。

    此刻以二人的关系,仇恨大于亲情,何喜之有?

    自从被苏修出卖的那一刻起,二人的关系就彻底的决裂了,根本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不过通过刚才的事情,苏则琢磨出一点味道来。

    “孟都,我问你,咱们这次入陕恐怕不是光督查漕运这么简单吧?”

    苏则不爽的看着孟都。

    “你猜呢?”

    孟都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

    这丫头!

    苏则心中抱怨了一阵。

    这还用说吗?还没出发呢,马麟就要跟李忠有干起来了,瞎子也能看出这里面有问题。

    西行不易,且行且珍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现在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摆在苏则的面前。

    马麟要是真的跟李忠有干起来,他们这些亲兵岂不是首当其冲?

    想到这里,苏则顿时有些不淡定了。

    他喜欢刺激不假,但刺激不是冒险啊。

    看着两人的架势,恐怕用不了多久矛盾就会爆发,到时候肯定会殃及到他的。

    究其缘由都是眼前这丫头手笔。

    在苏则的理解中,这一次他之所以会被选作亲兵,多半又是这丫头在暗箱操作吧。

    其实这件事倒是冤枉孟都了,让苏则西行主要是皇帝的意思,跟孟都无关。

    “路上不会打起来吧!”

    苏修小心翼翼的问道。

    孟都微微一笑,道:“这个倒也说不准,自古以来上位者争权夺势,无所不用其极的。”

    她忽然瞟了苏则一眼,忽然笑道:“看得出你父亲颇的李忠有的信任,到时候双方打起来,让你对付他,你舍不舍得?”

    这丫头好不恶毒!

    苏则忍不住倒吸了口凉气,一脸警惕的看着她。

    她这么一说倒是提醒这厮了,因为还真有这种可能。

    难道这丫头调他来就是为了对付苏修的?

    他的脸色阴沉不定,良久才冷笑了一声,道:“这是我的事情,不用你管,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吧!”

    上前走了几步,他忽然道:“对了,这一路舟车劳顿的,小心你的病啊,千万不要死在半路上了。”

    这个混蛋!

    提起这一节,孟都的脸上就有些不自然。

    要不是苏则是唯一能够解开她身体病情的希望,她才懒得跟他这么近乎呢?

    她虽然很欣赏苏则的才能,但是对于他的人品表示了十分的鄙夷。

    因为变态色狼早就被她安其身上了。

    这厮就是一个睚眦必报的无赖,这样的人当真就是那个先天高手吗?

    孟都有时候都有些怀疑上天是不是吃错药了,居然让苏则这样无赖练成了长生大法。

    更悲催的是,她还必须要保护他不受到伤害。

    她的愤恨之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很快就被另一个兴奋的心情所代替了。

    父子相残吗?

    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孟都忍不住又开始想,究竟父子二人谁更厉害一些吗?

    这一次勋臣说动皇帝让马麟出山,在孟都的计划中占有很重要的一环。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杨贵第陕西受挫,出兵不利,其中客观的困难,也有人为的困难。如何处理好陕西的事情成了皇帝的一块心病。

    心病还要心药医,处理陕西的事情选对人很重要。

    在皇帝的心中有两个人选,一个就是李忠有,一个就是马麟。

    李忠有督抚江浙已经有了很多年了,江浙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士族聚居之地,大官如牛毛。李忠有上任之后,江浙井井有条,八星门也安居乐业,同士族乡绅的关系也十分融洽。

    什么是能臣?

    在皇帝的眼中能够稳当的牧守一方,每年能够按时的缴纳赋税钱粮,百姓们安居乐业不闹事。

    这就是能臣!

    李忠有在朱皇帝的眼中的能臣。

    因为他是张凤府的嫡系,皇帝这才一直将他放在江浙,没有入京为官。

    能臣之所以称之为能臣,那就是他们懂得变通。

    陕西的事情错综复杂,想要处理好,李忠有必不可少。

    但是朱皇帝也留了一手,如果李忠有处理不好的话,那么就必须换上了更强硬的人物了。

    乱世当用重典籍!

    这一直是马麟的座右铭。

    当年南蛮暴乱,杀死官吏,占据州县。

    朝廷几次征伐大军开至,南蛮开城投降,军队走后复叛,朝廷上下没有办法,只得启用马麟率领军队进军南蛮。

    马麟认为先前朝廷对南蛮太过优待,而领兵的文臣又太过迂腐,南蛮投降后盖不追究,这才成为反复的隐患。

    南蛮得知大兵将至,采用以前的技俩,出城投降。

    马麟假意答应,晚上设宴招待群蛮,暗中埋伏刀斧手一网而擒杀。接着血洗州县南蛮村寨,兵锋所指,血流成河,一举平定叛乱。

    这一番杀伐,南蛮壮年男子几乎被屠戮尽,元气大伤,从而对大明极为敬畏。

    马麟也落下了马阎王的大名。南人闻马阎王之名,小儿夜不敢啼,硬生生的保持了十几年的安宁。

    马麟之名响彻南方,但是回来之后却被御史弹劾滥杀无辜有损天朝威严云云。皇帝也觉得他杀伐过重,当下大笔一挥,明升实降,安排了一个南京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

    南京锦衣卫有什么屁事?

    无非是喝喝茶,聊聊天,打打牌。

    赫赫有名的马阎王就被放在养老院里给关起来了。

    这一放就是十多年!

    以至于现在的官员根本不知道马麟当初的威名。

    直到陕西事发了,朱皇帝才想起来还有这么一个猛将,这才大胆的启用他,虽然马麟已经是个老头子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壮,对于陕西的问题皇帝还是比较在意的。

    粮食加双保险是皇帝的底牌。

    但是至于这对双保险谁来挑大梁,皇帝还没有最终决定,所以这番西行也有考较二人的意思。

    所以在这次权利的争夺战中,孟都决不能输,她要在入陕之前将主将的位置给争取下来。

    苏则对苏修!

    两大智囊的对碰!

    想到这里,孟都的嘴角就会露出笑容。

    (本章完)

第408章 进退维谷() 
随着两大主官的到达,整个队伍的人员已经聚齐了,接下来的是事情就是找一个黄道吉日祭旗出发。

    这次江浙共筹集粮食十万石,征集漕船五百余艘,押送官兵及民夫两万余人,一行延绵数十里的船队浩浩荡荡的从杭州出发了。

    望着浩浩荡荡的人群,苏则忍不住长叹了一声,这才理解了古代运输的艰辛。

    一千多公里的路程,五六千吨的货物,放在后世无论是汽运、铁运、还是空运那都是小菜一碟,更别说次日达的快递小哥了。

    可是放在大明朝需要近两万人走上近一个月的时间。

    漕船装满了粮食,吃水很深,航行很慢,沿途还要各地的河道衙门组织民夫照应,遇到险阻的地方必须用纤绳拉过去。

    两万多人耗时两个多月才从杭州来到了洛阳。

    苏则再次见识到了大明朝运输能力的底下和沿途官吏的贪婪。

    漕船每到一处关口就会有官差上船卸下一部分粮食,美其名曰损耗。

    当然你也可以不给,因为这是朝廷的漕船,但是他们会消极怠工,比方说有险阻的地方不给你拨人手纤夫,让你干瞪眼没办法。

    李忠有是河道出身,对这里的事情再熟悉不过,所以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雁过拔毛层层剥皮,再加上恶劣的环境,两万多人的消耗。十万石粮食到了洛阳已经去了一成。

    在河洛地区休整了一天,继续西进,几天的时间终于来到了潼关。

    潼关是关中的东门户,依山傍水守着黄河水道,而且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经之地。

    大明朝也十分重视这个地方,设立的潼关卫,修葺了城池,派驻了守军。

    队伍刚到潼关,一队军士开了过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