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 >

第146部分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第146部分

小说: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玩意,每年还能多收入个几百万两,大大缓解了财政的危机。

    可是就是这一个小玩意,这帮混蛋还拼了死的要从他的手中争。

    当了几年九五之尊,朱皇帝算是看开了,这帮老家伙除了争权夺势,其他并没有任何用处,偶尔有几个真心为国为民的也被这些混蛋给打压下去了。

    要想推行改革,首先就要把这帮老混蛋跟弄下去。

    张大勇的密信中除了介绍了杭州的事情之外,还有一封密信是介绍锦华会的。

    朱皇帝沉吟了一会,忽然把那封密信封了起来。

    他不用看也知道是苏则的手笔。

    张大勇那个人有几斤几两他还是清楚的,这等主意绝对不是他能够想出来的。

    锦衣卫的这番举动虽然有越职之嫌疑,但是他们却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

    开了皇家插手财税的先河。

    户部就是一个烂摊子,而且掌控在文臣的手中,皇帝根本动不了,内帑的支出巨大,也有些收不抵支。

    开源节流成为朱皇帝的新动向。

    锦华会的出现立即吸引了他,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全国推行了。

    如果皇帝能够控制全国半数的财税,那么他的改革就很顺利了。

    “万岁!”

    李颂石行礼道。

    他接到了皇帝的召见,急急忙忙的从宫外赶过来。

    “李爱卿!这次锦衣卫千户所做的好。”

    朱皇帝笑眯眯的说道。

    他不仅受了三百万白银,而且还受到了锦华会的启发。

    这个可不是能够用钱来衡量的。

    锦华会的模式对他将来的改革大有裨益。

    李颂石低声道:“这都是万岁鸿福齐天。”

    朱皇帝微微一笑,道:“传旨,嘉奖浙江千户所。”

    他深吸了口气,接着道:“锦华会与国有益,应当大力的推广,就有浙江开始吧,这件事就交给你们锦衣卫了。”

    臣领命!

    李颂石急忙跪下谢恩。

    虽然还不清楚事情究竟有什么转机,但是皇帝认可了,那就是一件好事。

    (本章完)

第278章 处境不妙() 
锦华会的出现,让一直为财税上火的朱皇帝松了口气。

    苏则是个人才。

    他往往会有一些新奇的点子。

    比如说这个锦华会就给了朱皇帝一个新的思路。

    广纳会员,考察会员的收入,制定不同的缴费数额,让加入锦华会的会员直接缴纳,由锦衣卫控制和督查。

    这样一来,就能把财税从地方政府手中拿过来,由皇帝直接控制了。

    与其让这些财税经过地方官府层层的拔毛而贪腐掉,不如直接收入自家的手中,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

    苏则在信中将这种模式称之为国企模式,而朱皇帝给它了一个新的名称——皇家产业。

    锦华会更名为皇图会,皇图会的会员直接由锦衣卫负责,对外不再缴纳任何费用。

    当然皇图会的规模和入门门槛都要仔细的推敲。

    朱皇帝信心百倍,按照这个模式推广下去,用不了多久,天下的财税能被他掌控一部分,这一部分足可以让他完成改革前的准备了。

    大明朝复兴可待了。

    但是另朱皇帝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圣旨送到了内阁却被封存退回了。

    内阁四位大学士再次联合起来抵制这道旨意。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雄才大略的人,纵观历史,大凡有点雄才大略都会有个共同的毛病——瞎操心。

    这位爷瞎操心到了十分蛋疼的地步,他将大明朝的法律法规制定了以后还有些意犹未尽,有捯饬出来很多啼笑皆非的东西。

    比如说祖制,《皇明祖训》、《太祖宝训》等等。

    他设立这些东西无非是为了大明朝的长治久安,让朱家的子孙都要遵守。

    可是他太高估了自己的才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过了一两百年,很多东西都已经不合实际了,已经严重的制约了朝代的发展。

    比如财税制度,比如说八股取士制度,

    所以大明中后期好多皇帝都有心更改祖制遭到了大臣们的全力反击。

    因为太祖在上面写了一行操蛋的话。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所以祖制成为文臣士大夫理直气壮反对皇帝的一大利器,明中后期的皇帝没有办法,只得忍气吞声。

    他们没有胆子推翻老祖宗的祖制,所以一定情况下助长了群臣的气焰。

    老子有太祖宝训,你奈我何!

    你再牛逼能比得上英明神武的太祖皇帝。

    每当群臣们吵不过皇帝立即拿出祖制,这样一来皇帝们立即闭嘴了。

    人家都是坑爹,他们是被老祖宗坑了。

    可他们偏偏没什么脾气。

    改变祖训无易于改朝换代,他们没有这么大的勇气。

    如果当初朱元璋知道自己苦心孤诣弄出来的祖训反倒成为群臣制约自家孩子利器,不知道会有和感想。

    所以才造成了大明朝中后期皇帝的消极怠工。

    尼玛,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老子不生你那份气。

    于是乎正德皇帝住豹房不上朝,嘉靖皇帝炼丹,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朱由检做木工,反正没有一个老老实实的坐在乾清宫的。

    皇帝的消极怠工,让文臣们一步步的做大了。

    内阁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个顾问性子的,可是后来权柄越来越大,力压六部成为实际权力中枢。

    中后期的时候没有内阁的票拟,皇帝的圣旨就是三无产品,官员们可奉可不奉。

    当然一般的圣旨内阁还是会给皇帝面子的,但是涉及到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是万万不会善罢甘休的。

    上一次的彩票归属权之争,这一次的皇图会的推广,都涉及到了文臣们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才会团结起来抗旨不尊。

    文臣能以公事抗衡皇帝,这是大明朝皇帝的悲哀之处。

    ……

    看到原封退回的圣旨,朱皇帝勃然大怒。

    这一次他是动了真怒了。

    下旨命锦衣卫捉拿将内阁大学士刘三才下狱,这一次张凤府和高明并没有跳出来打头阵,打头阵的都是些科道的言官。而刘三才正是清流的主要头目。

    刘三才入狱后,北镇抚司很快在皇帝的授意下弄出了个贪污受贿的罪名。

    为什么是贪污受贿!

    因为在当时,十个官员九个贪,当官的屁股上都不干净,这个罪名最直截了当,而且还能平息民愤。

    锦衣卫雷厉风行很快查封了刘三才的家产,查获了几十万了银子和大量的田产。

    其实以刘三才的官职本身来说,这点程度的财富算不得贪污,内阁大学士哪个不比他的家业大。

    他这点家产比起张凤府来那可是小巫见大巫了。

    刘三才自认为无罪,可是要办他的是皇帝,皇帝要杀鸡儆猴,他刘三才就是一只鸡,张凤府高明那伙人就是一只猴。

    所以刘三才悲催的成为这次斗争的牺牲品。

    皇帝拿到了把柄很快将刘三才流放涯州,全家从军的从军,流放的流放。

    这一次皇帝也是发了狠心。

    可是他的狠心没有吓住群臣,在张凤府的暗中推波助澜下,无数的言官前赴后继的加入了上书的行列。

    明朝中后期的言官十分的变态,他们以被皇帝怒斥和挨廷杖为荣。

    大臣们被杖之后,立即以敢于廷争面折而声名天下,并且名垂“竹帛”。死是人人都惧怕的,但只是屁股上挨几板子就可以名垂千古。因此,不管朝廷讨论的事情是对是错,纯为反对而反对,而冒险骗取廷杖的也大有人在。

    上书惹怒皇帝成了少数言官投机取巧的手段。

    面对这种情况,朱皇帝更加恼怒,打板子的打板子,下狱的下狱,流放的流放。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一批言官下去了,另一批言官上来了。

    因为张凤府总有能力忽悠一些激情四射的新人加入到上书阵营来。

    世界上也总有一帮被人利用的傻…逼!

    这边朱皇帝不退让,那边群臣也卯足了劲干到底。

    张凤府老奸巨猾,这种事情他们是不会出面的,通常他们是会躲在后面,只有图穷匕见的时候他们才会出面收拾残局。

    朱皇帝也不想跟张凤府撕破脸,所以这件事就这么僵着。

    (本章完)

第279章 陕西民变() 
就在皇帝和群臣相持不下的时候,杭州府倒是一片宁静。

    地方官和锦衣卫保持了相当的克制,因为他们知道事情的压力已经转移到朝廷去了,所以在上面没有分出个结果来的时候,他们是不会轻举妄动的。

    杭州府的人抓了锦华会的成员,锦衣卫又派人将他们抢了出来,还殴打的官差,可谓是彻底的对立起来了。

    虽然还没有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但是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双方都卯足了劲要进行殊死一搏。

    正在双方激烈进行的时候,这件事的始作俑者苏则却是无比的轻松。

    跟张大勇他们如坐针毡的心态不同,苏则这段日了可谓是春风得意了。

    挖了一个坑将张大勇和杭州的地方官装了进去,让双方狗咬狗,他乐得看热闹。

    其实创建锦华会的目的就是要坑张大勇和池峰这两个混蛋,只是没有想到会引起朝廷的震动。

    为了这件事,皇帝甚至跟群臣开始了对峙。

    这是苏则没有想到的,就算是想到了他也不会理会的。

    张大勇和池峰居然敢勒索他,这可是让他很不爽的事情,所以他得反击,让这两个混蛋架在火上烤。

    这个锦华会就是他为双方挖的一个大坑。

    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咬起来。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千户所跟地方政府对立起来了,张大勇和池峰被他成功的架在了火上烤。

    哼哼!

    老子的东西其实那么容易吞下去的。

    苏则心中冷笑了几声,要不是孟都那丫头的神秘背景,他才懒得帮张大勇化解这场危机的。

    孟都!

    想起这个名字,苏则的双目闪过了一阵厉芒。

    话说这丫头有些神秘莫测啊!

    到现在他也摸不清这丫头的来历,应该不是白莲教这么简单。

    不然的话她不会对锦衣卫的事情这么感兴趣。

    这丫头将皇帝的秀女私自扣下了送给自己,恐怕也没安什么好心吧!

    苏则苦苦思索了良久,没有任何头绪。

    他原本以为白莲教是个反动的组织,可是张之问和孟都的出现让他感到一阵疑惑。

    白莲教应该不是单纯的反抗组织,否则的话不会有张之问和孟都这样的人入教的。

    虽然苏则不清楚孟都的目的是什么,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她也看上了自己的敛财技术。

    想到这里,苏则就有些放心下来了,既然有求于他自然不会对他有什么危害。

    只要能够弄清孟都的目的,他就能有选择的采取对策。

    “三少爷!”

    正当苏则苦思冥想的时候,狗子从外面进来了。

    自从狗子在苏则出事时表现出的忠心之后,苏则对他的信任直线上升,很多私密的问题也不避讳他,甚至有意培养他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怎么了?”

    苏则不解的看着他。

    那个……

    狗子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道:“三少爷,有件事情小的想跟您说一下。”

    什么事?

    苏则温和的问道。

    狗子扭捏了一会儿才道:“自从三少爷给我和春香赎了身之后,我们两个人感激公子的恩情,打算一辈子再您身边伺候着,久而久之……就有些特别的情感……已经私定终身了。”

    咦!

    苏则忽然坐起身来,戏谑的看着这厮。

    行啊!

    这小子也知道撩妹了。

    春香虽然胖了点,但是模样挺周正的,配狗子那是绰绰有余了。

    狗子脸上闪过一阵犹豫,道:“原本我们想跟着三少爷一起去涯州,在那里安家落户的,可是没想到三少爷洪福齐天,不仅没有受苦还进了锦衣卫当了官。我们两个是真心的为少爷高兴。”

    他深吸了口气,缓缓的跪倒在地,道:“少爷,我和春香都是孤儿,这件事就请您做主了。”

    说着磕了几个响头。

    苏则温和道:“狗子,这是大好事啊,这是我们来到杭州的一件大喜事。你放心,我一定会给你办的风风光光的。”

    谢谢三少爷!

    狗子含泪拜道。

    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