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高于一切 >

第93部分

大明高于一切-第93部分

小说: 大明高于一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件事是陈迪没有料想到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已秘密离开玉泉山,他正在串联各省总兵带卫所军入京勤王。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卫所军却都不买陆炳的账。他们持观望的态度,飞虎军威名天下皆知,谁也不敢做出头鸟。

    陈迪要控制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卫所军,要控制两京一十三省的政权,就急需大量的人才。

    陈迪现在虽然有严党这个庞大的官僚集团做帮手,可他心里清楚。严党之人,争权、敛财个个是行家里手,绝对不能让严党的人长期把控权利。

    求才,这是陈大都督想要掌控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所要走的第一步!

    大明的读书人全都是熟读四书五经,受的是儒家礼制教育。自己带兵入京“勤王”,又杀了清流领袖夏言,在天下的读书人看来,陈迪是个大逆不道的篡权者。这一点,陈迪心中有数。如果有读书人跑来效忠于他,必然会受到其他人的唾弃!

    陈迪苦思冥想,要让大明的读书人效忠于他,必须得用一个绝妙的法子。这法子便是用读书人的方法对付读书人!

    陈迪的法子是,用抄袭的方法写一本诗集,在两京一十三省广为散发。以诗咏志,以诗言志,要让天下的读书人都知道他陈迪一心为大明着想的苦心!

    陈迪摊开笔墨纸砚,先题了大都督诗集的书名。

    抄袭嘛,自然应该选嘉靖朝之后的诗。要论近代以诗言志的第一人,当以二十世纪的那位伟人为首。想到此,陈迪挥笔写下: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陈迪想了想,这首沁园春?雪,虽然能写出自己气吞山河的大志向,却似乎没有点名自己复兴大明的苦心。说白了,就是让人看不出他到底是要复兴大明,还是要自己当个乱世枭雄,取大明而代之。

    陈迪又想到了一首诗祭黄帝陵文,看来只需稍加修改,便能言明自己复兴大明的志向,让那些读书人对自己心生敬佩。

    赫赫始祖,吾华肈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事沧桑,中更蹉跎。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逐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明,让其沦胥?

    迪等不才,剑履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大明英才,团结坚固。不论官民,不分贫富。

    复我河山,卫我大明。以物此志,永失勿恍。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践临之,皇天后土。”

    陈迪又抄袭了五十多首明代之后的古言爱国诗歌,将其中的中华、中国全都替成了大明二字。

    陈迪背了一夜的爱国诗词,也抄袭并修改了一夜的爱国诗词。一厚本的大都督诗集,五十多首爱国诗词,写完已经是午夜时分。

    陈迪叫来唐顺之,将大都督诗集交给他过目。

    唐顺之看了其中三四首诗便发自内心的攒道:“大都督不愧为皇上钦点的二甲头名!这些诗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陈迪知道唐顺之说的是真心话。嘉靖朝之后的古言爱国诗里的精华,全都在这本诗集之中了,他唐顺之怎能不佩服?

    陈迪对唐顺之说道:“将此诗集立即刊印成册。第一批嘛,就印五万册!然后将这五万册的诗集在各省分发。”

    唐顺之是聪明人,已经猜出了陈迪的**分意图:“大都督,你这是要让天下之人都知道你心中的大志向,改变世人对你擅权独武的偏见对么?”

    陈迪点点头:“老师你说的对。如今世人都认为我陈迪是个擅权独武的奸臣,我想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为了大明的百姓!”

    唐顺之道:“大都督,你这本诗集一旦在天下流传,必将引起轰动。这诗集中的气势,让我这个寒窗苦读十年的人不甚钦佩。与其说是钦佩。。。。。不如说是震撼!”

    陈迪道:“但愿天下的读书人都能了解我的苦心!但愿天下的人才,能够主动来投奔,为我效命!”

    唐顺之道:“原来如此,大都督的诗集,澄清自己是次要,凭这本诗集招揽人才才是主要!妙哉!妙哉!”

    如果说唐顺之之前对陈迪是钦佩,现在则是拜服了!有如此文武全才,又有如此手腕的人,遍观大明百多年史册,无人出其右!

    唐顺之走了,陈迪连夜进到严嵩府邸。

    严嵩道:“迪儿,你深夜来访有何事?”

    陈迪道:“义父,儿子有个想法。”

    严嵩问:“但说无妨。”

    陈迪道:“儿子认为应该为大明广选人才,不如开恩科吧!”

    严嵩摇头道:“恩科不能胡乱开啊!人才?要人才做什么?咱们的人遍及两京一十三省,用他们治理天下绰绰有余。”

    陈迪突然感觉到,自己在潜移默化中竟然真将严嵩当做了自己人!

    自己要是真的招募人才,取代严党这个庞大的官僚集团,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严嵩!

    陈迪道:“既然义父反对,那就作罢!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我要与义父商量!”

    严嵩问:“何事?”

    陈迪道:“有人秘密告诉我,陆炳正在各省卫所军之间游走,撺掇各省的卫所军入京勤王!”

    严嵩道:“这可是大大的不妙?咱们该如何是好?”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八十三章 扩充飞虎军() 
陈迪之所以跟严嵩提及陆炳串联各省卫所军的事,是为了让严嵩明白,没有他这个手握兵权的大都督,你严首辅的位置便坐不稳!

    严嵩忧心忡忡的问:“迪儿,万一两京一十三省的卫所军真在陆炳的花言巧语下入京‘勤王’,飞虎军挡得住么?”

    陈迪笑道:“义父不必担忧!各省的卫所军,在我眼里不过是一群酒囊饭袋罢了!飞虎军的战力天下皆知!我倒要看看谁敢做这出头鸟!”

    严嵩点点头:“有迪儿你的飞虎军,我这个首辅腰杆就硬多了!”

    陈迪话锋一转:“不过嘛,话又说回来,飞虎军战力再强也不过是一千多人。弗朗机雇佣军虽然可以帮咱们一时,却不能帮咱们一世!毕竟是外族,其心必异。。。。。”

    严嵩是何等聪明人:“迪儿你的意思是要扩充飞虎军?”

    陈迪道:“正是!要扩充飞虎军,就需要银子。。。。。”

    严嵩犯愁道:“唉,银子?眼下事事都需要银子。宣府大同一带刚刚遭受鞑靼兵祸,需要银子抚民重建。浙江刚刚遭受倭寇兵祸,需要银子抚民重建。河南今年旱灾,需要银子。湖广今年歉收,亦需要银子。。。。。处处都需要银子,国库却是入不敷出!”

    陈迪道:“可眼下各省卫所军对咱们虎视眈眈,鞑靼虽跟咱们达成了和议,难免两年之期后会不会再次入寇!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防备!”

    严嵩思索一阵,终于下了决心:“好!迪儿你要扩军,为父全力支持!就是从京城百官的牙缝里挤,也要挤出扩军所需的军饷!”

    陈迪道:“那银子的事情就拜托义父了!”

    严嵩说:“咱们父子二人之间不必客套!”

    户部太仓银库已经空了。为了给陈迪筹集扩军所需的军饷,严嵩也是下了血本!他竟以内阁首辅的身份命令开了内承运库!要知道,大明的内承运库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私库!动皇帝的私银,搁在以前可是掉脑袋的大罪!

    可惜如今嘉靖帝被陈迪软禁,即便想要治严嵩的罪也是力不能及。

    陈迪带着五百飞虎军和户部左侍郎张居正一道,来到内承运库前。

    内承运库的掌管者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所以吕芳也在场。

    吕芳极不情愿的打开了内承运库的库门,飞虎军兵士们开始往外运银子。

    吕芳拿着账册,对陈迪说道:“大都督,内承运库现存纹银八百万两,这是账册请你过目!”

    “什么?八百万两?”陈迪震惊了。

    后世史书上记载,嘉靖帝是个不折不扣的财迷皇帝。他最大的爱好有二,一是修仙问道,二便是在永寿宫中领着一帮小太监算每年内库的收入!

    陈迪万万没有想到,嘉靖帝在自己的私库中聚敛的银子竟然达到八百万两之巨!嘉靖帝的私库与空空如也的国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这样以为贪财好货的皇帝,大明国力岂能不弱?

    陈迪对张居正说道:“今后内承运库归到户部管制。”

    张居正拱手道:“是!”

    吕芳一脸愤怒的对陈迪说:“大都督,内承运库是皇上的私库!大明开国百年了,一直是这个规矩!归到户部下面有违大明的制度!”

    陈迪笑了笑:“吕公公,皇上富有四海。户部的钱不就是他的钱?既然如此,还要什么内库、国库之分?”

    吕芳压低声音道:“大都督啊,这内承运库的钱,说白了就是皇上的私房钱!你这是在抢皇上的私房钱啊!”

    陈迪摇摇头:“吕公公此言差矣!我刚才说了,皇上富有四海!天下之财,皆乃皇上之私财!如今朝廷需要银子,相信皇上为了天下苍生也会同意我的做法!”

    吕芳暗道,你现在软禁了皇上,皇上就是不同意又能如何?

    吕芳道:“罢了!大都督怎么说怎么是吧!”

    八百万两银子,陈迪拿出四百万两做了扩军用的饷银。另外四百万两则给了户部。

    军饷有了,要扩充飞虎军,就要有足够的军械!

    陈迪到兵部找到样式孙。

    “虎威铳和蚂蟥机关弩的制造情形如何?”陈迪问样式孙。

    样式孙回答道:“造办处的弟兄们日夜赶工,如今新造了虎威铳千余杆,蚂蟥机关弩千余支。”

    陈迪满意的说:“孙老辛苦了!”

    样式孙回答道:“唉,可惜能用的工匠始终有限!”

    陈迪道:“工匠有限,再招募就是了!”

    样式孙摇摇头:“人多不顶事啊!一个刚入行的工匠,如果天分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去熟练技艺。如果天分低,则要花上几年。老朽将造办处的工匠分成了两拨,一拨熟练工匠制造虎威铳、蚂蟥机关弩,另一拨新人,则负责制造纸壳弹和手榴弹。”

    陈迪说:“我还是那句话!造办处的事情,孙老你看着办!要银子要人只管跟我开口!这样吧,我给孙老定个目标,半年之内,再生产八千支虎威铳,八千支蚂蟥机关弩,如何?”

    样式孙硬着头皮说道:“八千支虎威铳,八千支蚂蟥机关弩?这。。。。。好罢,拼了老朽这条老命,也一定争取能完成大都督的嘱托!”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陈迪深谙此理:“另外,孙老,我已跟吏部打过招呼,将你这个匠首提升为造办处主事!造办处的熟练工匠,月饷额外加十两!一般工匠月饷额外加五两!”

    样式孙没有功名在身,本来一辈子只能做个匠户。如今陈迪将他抬举为正六品的兵部主事,他怎能不感恩戴德?

    样式孙拱手道:“老朽谢过大都督!”

    陈迪道:“用不着谢我,这是孙老应得的!谁说匠户一辈子不能做官?大明要想扬国威于外邦,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支强大的军队又需要数量庞大的新式军械做后盾!孙老的责任重于泰山!干得好,别说是主事,就算兵部的左右侍郎也做得!”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八十四章 改革军制() 
大都督府内,陈迪端坐在大堂上。

    大堂下,坐着新任兵部尚书唐顺之、五军都督府左都督俞大猷、右都督戚继光。

    戚继光在与鞑靼一战中附伤十余处,俞大猷是从死人堆里把他扒出来的。幸好那些伤多为皮肉伤,不打紧。如今戚继光伤已经好了一多半。

    陈迪道:“老师,大哥,二哥,今天没有外人。我就跟你们交个实底,我打算将飞虎军再扩充九千人,凑个一万之数!”

    俞大猷道:“早就改扩军了!朝廷与其拿着银子养那些废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