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高于一切 >

第42部分

大明高于一切-第42部分

小说: 大明高于一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要做,我不能离开。我有个法子能够既不抗旨,又不离开浙江。不过这法子有些出格,不知道老师和二位哥哥愿不愿意替我去做?”

    俞大猷道:“你说吧三弟!”

    陈迪说:“你们带上一千飞虎军弟兄,换上倭寇服装在台州城外转一圈。我上奏朝廷,就说倭寇再次犯境,请求朝廷准许我留守浙江就是了。”

    这样做虽说是欺骗朝廷,可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三人却丝毫不觉得有任何不妥。跟着陈迪能打胜仗,这三人巴不得陈迪永远留在浙江带他们打倭寇呢!

    唐顺之问:“这办法倒是可行。只不过该如何跟弟兄们解释让他们穿倭寇的服装在台州城外招摇过市?”

    陈迪答道:“这个简单,就说是演习新军阵法就是!演习嘛,总要有人扮演敌军!”

    唐顺之道:“此法甚妙。”

    两天之后,台州城头。

    陈迪邀请巡抚赵文华、布政使吴平、按察使唐晓江三人视察台州城防。

    说是邀请,不如说是命令。赵文华、吴平、唐晓江三个人此刻已经沦为了陈迪的傀儡。

    陈迪领着赵文华、吴平、唐晓江三人刚登上台州城头,台州城外便杀来了上千倭寇。

    倭奸渡边村一领着一众“倭寇”,在城下叫骂道:“八嘎呀撸,杀盖盖!”

    赵文华大惊:“镇海伯,怎么倭寇又来犯境了?这可如何是好?”

    陈迪笑道:“抚台大人莫慌,台州团练现时间正驻扎在台州城内。我派一千人出去,便能将其击溃!”

    陈迪一声令下,戚继光带着一千飞虎军出了城。一见飞虎军出城,那股“倭寇”便向东逃去,盏茶功夫便没了踪影。”

    按察使唐晓江立刻拍上了马屁:“有镇海伯的飞虎军坐镇台州,倭寇宵小见了就要逃的远远的!”

    布政使吴平亦道:“那是那是,光是说出镇海伯的威名来,就能将倭寇吓得屁滚尿流。”

    陈迪叹了口气:“唉。”

    赵文华问陈迪:“镇海伯为何唉声叹气?”

    陈迪道:“诸位有所不知。已有上谕,命我火速进京述职呢!我舍不得台州百姓和三位大人啊!”

    赵文华听出陈迪有不想入京的意思,他说道:“朝廷一刻不能无东南,东南一刻不能无浙江,浙江一日不能无镇海伯!现在倭寇重新犯境,我这就上奏疏,请求皇上将镇海伯留在浙江!”

    吴平和唐晓江亦附和道:“对对对!我们联名上折子向皇上请求将镇海伯留在浙江!”

    浙江巡抚加上布政使、按察使联名上折子向嘉靖帝陈情,说倭寇重犯浙江,挽留陈迪镇守台州。

    陈迪自己也单独上了折子。除了请求嘉靖帝恩准自己留守台州外,他还请求嘉靖帝能够亲赐台州团练为“飞虎军”。

    嘉靖帝的圣旨很快就又到了台州,来传旨的竟然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一章 两姓家奴() 
大明还从未有过司礼监掌印太监到外省传旨的先例。这次嘉靖帝竟然派吕芳亲自来浙江传旨,他对陈迪的恩宠可见一斑。

    吕芳在台州府大堂上瓮声瓮气的宣旨道:“倭寇再犯浙江,着台州知府,镇海伯陈迪镇守台州,剿灭倭寇!陈迪镇守台州劳苦功高,特赐御酒一坛!另,台州团练两次大胜倭寇,将士上下一心!实乃我大明精锐之师!特赐名为‘飞虎军’!”

    陈迪叩首接旨谢恩。吕芳赶紧将陈迪扶起。

    “你这猴崽子,皇上赐酒,向来是一杯为限。这回一下就赐了你一坛御酒,皇上对你的期望真是如山似海哇!”吕芳笑道。

    陈迪拱手道:“臣绝不辜负皇上的期望。”

    吕芳将陈迪拉到一边:“猴崽子,跟你说个大喜事。”

    陈迪道:“敢问公公喜从何来?”

    吕芳压低声音说:“杂家看皇上有意招你为驸马!这可是天大的喜事!笑嫣公主年轻貌美,跟你这个少年才俊还真是天生一对!你要真能和笑嫣公主结为伉俪,今后你就是皇亲国戚。连杂家见到你都要行礼呢!你要赶紧剿灭犯境的倭寇,事情一完,立即入京!”

    陈迪道:“如果这是这样,倒时候一定请公公喝一杯喜酒。不过抗倭之事,说快也快,说慢也慢,这样吧,我已在后衙备下酒菜,咱们边吃边说。”

    陈迪跟吕芳来到后衙,陈迪先敬了他两杯酒。

    吕芳道:“猴崽子,杂家看你可是要一步登天了!你想想,一年多以前,你才是个小小的七品绿豆芝麻官,一年之后,竟然就连跳数级,成了正四品的知府。正四品的知府也不稀罕,现在竟然成了大明的镇海侯!皇上本来有意在未来数年内将整个浙江都交给你。可又一想,让你做个封疆大吏都是屈才!看皇上的意思,是让你娶了公主之后,留在京城帮他处理军国大事!”

    陈迪惊道:“我陈迪何德何能,竟能得皇上如此厚爱!我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吕芳酒量一般,两杯酒下肚已经有些醉眼迷离:“呸呸呸!可别轻言那个死字!皇上可是认准了让你做他的驸马!你要死了,那笑嫣公主闭月羞花一般的容貌,岂不是要错过你这个贤婿了?”

    陈迪问吕芳道:“对了,朝廷里最近的情形如何?”

    吕芳是何等的聪明人,自然知道陈迪想问的“情形”是什么。“猴崽子,你是想问严次辅和翟首辅之间的争斗?”

    陈迪点了点头。

    吕芳又喝了一杯酒道:“本来翟鸾那人脑子就有些一根筋。他手下的那批清流言官们,整日里上蹿下跳的,弄的皇上不得安宁。皇上早就对他有所不满。这一年来,皇上看重你,处处想提拔你。可每每都是翟鸾与皇上唱反调。皇上对他的不满可是与日俱增!你看着吧,用不了几个月,内阁首辅就要换人了!”

    陈迪问吕芳:“如果翟首辅下台了,我义父有可能接任首辅么?”

    吕芳摇摇头:“内阁首辅的位子盯着的人可多了去了!你可听说过回乡闲住的前任内阁首辅夏言?”

    陈迪熟读历史,自然知道夏言的大名!后世史书记载,夏言是一位治世能臣,他先是斗倒张璁,成了内阁首辅。而后与嘉靖帝斗气,辞官回乡,他的学生翟鸾便成了首辅。严嵩斗挎翟鸾,成为内阁首辅后不久,嘉靖帝又重新启用了夏言,接替了严嵩内阁首辅的位置。直到嘉靖二十七年,严嵩设计陷害夏言,导致夏言被杀,才坐稳了内阁的头一把交椅!

    陈迪有些担忧。要知道,翟鸾是夏言的学生,与严嵩自然亦是不睦。要是夏言成了内阁首辅,他能给陈迪这个严嵩的义子好脸色看么?

    算了,管朝廷里谁做首辅谁做次辅呢!提升自己的实力才是第一位的!眼下的当务之急有二,一是扩建新军,防备倭寇下次的大规模犯境。二是赶紧把浙江变成自家的地头。

    陈迪从袖中掏出一张两万两的银票,塞给吕芳。

    吕芳看了一眼银票的数额,笑道:“你这猴崽子做了外任官,手面看来宽了不少啊!”

    陈迪道:“哪里哪里!要说为了孝敬吕公公您,我就是砸锅卖铁也在所不惜啊!”

    吕芳道:“你放心,杂家知道,你这猴崽子跟杂家贴着心呢!杂家在皇上面前定会多多为你美言!严次辅真是好福气啊,收了你这么个义子!”

    陈迪“噗通”一声给吕芳跪倒在地:“若是吕公公不弃,我愿拜吕公公为义父!”

    人都说三国时候的吕奉先是三姓家奴。这陈迪如今要是拜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为义父,他就成了两姓家奴。

    陈迪觉得吕芳是嘉靖帝的贴身心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嘉靖帝的决策。拜了吕芳做义父,今后吕芳定然会为他的事情大开方便之门。

    还是那句老话,做事嘛,手段不重要,结果最重要。

    吕芳惊道:“猴崽子,你说的可是真的?”

    吕芳心中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朝廷百官们各有退路,大不了辞官回乡种地。只有宦官们没有退路!一旦净身入宫,家早就没了!宫里就是他们唯一的家!自己要是能认陈迪这个未来的驸马爷做义父,那就是多了一条退路哇!

    陈迪道:“我对公公的仰慕之情,已不是一天两天!公公对皇上忠心耿耿,是我等效法的楷模!我愿意做公公的义子!有生之年,定以亲子之礼待公公您!”

    吕芳道:“如此,杂家,不,义父我可就收下你这个义子啦!不过大明有规制,宫里的人不准结交外臣。此事对外不要声张,连严次辅也不要告诉。你我父子二人知晓就是!”

    陈迪道:“这是自然!现时间,儿子有件事要求义父你!”

    吕芳道:“好儿子,但讲无妨。”

    陈迪说道:“儿子想做浙江的布政使。还请义父在皇上面前替我美言。”

    吕芳道:“儿子啊,你可真是个官迷!刚被封为了镇海侯还不够,竟然还想再连升两级做布政使!布政使可是从二品!再说,浙江布政使不是吴平在干么?吴平可是翟首辅的门人。翟首辅虽说已经不得皇上宠信,毕竟现在还管着吏部呢!他能让你如愿?”

    陈迪道:“儿子自然有办法让那吴平主动请辞,把位子空出来。至于儿子能不能填那个空位子,就看干爹你能不能在皇上面前替我美言了。”

    吕芳奇道:“读书人十年寒窗,就为了入仕做官。他吴平已经是从二品大员了,杂家不信他能主动让贤。”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二章 西湖有几条船?() 
凡事名正则言顺。想要将浙江变成自己的地头,在浙江施行自己的那些设想的政策,陈迪必须要有一个足够高的官位。布政使主管一省民政,陈迪现在的想法是,先做上浙江布政使。

    从正四品知府到从二品布政使,普通官吏通常要熬上十年甚至二十年。

    陈迪却不是普通官吏。现如今他上有嘉靖帝的垂青,中有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内阁次辅严嵩两位义父,下有浙江通省官吏的支持。自己又为朝廷屡立奇功。要想当上浙江布政使并不是什么难事。

    要拿过布政使的官帽,就要让现任布政使吴平先交出官帽。

    陈迪送走吕芳吕公公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布政使吴平赴宴。

    吴平应约来到陈迪的台州府衙之中。他哪里知道,自己今天赴的可是个鸿门宴。

    陈迪先是对吴平一番恭维,夸的吴平喜不自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该谈正事了。

    陈迪对吴平道:“吴大人,你为官多年,是我的前辈。有件事我想请教你。”

    吴平对陈迪说道:“镇海伯过誉了。请教一说实在是不敢当!只要我知道的事情,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陈迪问吴平道:“吴大人,你说咱们寒窗苦读,出来做官,为的到底是什么?”

    吴平假惺惺的回答道:“自然是为了报效朝廷。”

    陈迪摆摆手:“这里只有你我二人。我将你视作挚友一般,用不着说那套官话。”

    吴平略一思索说道:“做官嘛,再就是为了光宗耀祖!”

    陈迪对吴平道:“有个典故,不知道吴大人听说过没有。”

    吴平说道:“陈大人请讲。”

    陈迪说道:“当初道衍和尚颇为成祖爷所倚重。成祖爷奉天靖难,在南京登基后,有一回视察杭州。路过西湖时,成祖爷问道衍和尚,这西湖上有几条船啊?你猜道衍和尚如何回答?”

    吴平说道:“西湖上的游船多如牛毛,这道衍和尚的道行再高,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船吧?”

    陈迪道:“道衍和尚回答成祖爷‘这西湖上只有两条船’。成祖爷奇怪道,西湖之上游船如梭,你道衍怎么说只有两条船?”

    吴平插话道:“是啊,西湖上自古就是游船如梭,怎么可能只有两条船?”

    陈迪笑道:“道衍和尚回答‘西湖上只有两条船。至少在贫僧眼里只有两条船!一条船叫名!一条船叫利!’”

    吴平为官多年,陈迪的意思他哪能不明白:“镇海伯给我讲这个典故,是想点拨我,出来为官无非是为了名、利两项?”

    陈迪给吴平倒上一杯酒:“吴大人果然快人快语!不错!什么做官是为了报效朝廷,报效皇上!都是假的!为名为利才是真的!”

    吴平道:“陈大人真是说了大实话!”

    陈迪又道:“初到浙江时,你我二人有些间隙。就让那些个间隙如过云烟般烟消云散吧!来,吴大人,我敬你一杯。”

    吴平道:“镇海伯说以前的事情,可要羞煞我了!当时我有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