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高于一切 >

第33部分

大明高于一切-第33部分

小说: 大明高于一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井上十四郎道:“你这样的人中龙凤,少年天才只做一个知府实在是太屈才了。”

    陈迪心中却想,井上十四郎啊,你怎么会知道,如今我有了陈可桢留给我的那本账册,已经是浙江的影子巡抚!

    陈迪倒是不能那么说,只是回答道:“这也没有办法。大明的官场讲究的是论资排辈。我十四岁就做了知府,已经是朝廷破格提拔了!”

    井上十四郎道:“我有一个办法,能让你成为浙江的皇帝,不知道你能不能同意。”

    浙江的皇帝?这是个什么鬼?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十三章 井上十四郎的计划() 
“恕我孤陋寡闻。我只知道我们大明有一位嘉靖皇帝,只听说过你们东瀛有一位天皇,却从未听说过什么浙江的皇帝!井上君该不是在开玩笑吧?”陈迪笑道。

    井上十四郎严肃的说:“我没有开玩笑!我和小泉鳖康,犬养牲道有一个大计划!”

    陈迪问:“什么计划?还请井上君讲明白些。”

    井上十四郎道:“江浙是你们大明最为富庶的地方。我曾听你的父亲陈可桢说过,江浙占了你们朝廷岁入的一半!我和小泉鳖康,犬养牲道二人准备倾尽这些年积攒的钱财,在本国招募一支大军,连同我们现在拥有的军队,一起攻下江浙!”

    陈迪心想,井上十四郎你可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别看现在明军在浙江与倭寇作战占了下风,可如果倭寇真攻占了江浙,大明朝廷将集结所有军队与他们决战。与大明的一国之力相比,倭寇无异于是蚍蜉撼树。

    陈迪从嘴里挤出了几个字:“痴人说梦。”

    井上十四郎道:“陈君,我就喜欢你这样不卑不亢的态度。与我们合作的明国人,哦,也包括你们的父亲,总是在我们面前唯唯诺诺。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与你这种有脾气,有主见的聪明人合作。”

    陈迪道:“以你们的实力,在沿海攻掠一番也就罢了。要占领大明的一个省,我不信你们有这样的力量。”

    井上十四郎道:“不要小看我们的力量。我和小泉鳖康、犬养牲道二人共有军队三万人。我们计划用巨额的财富在国内再征召一支七万人的军队,凑齐十万军队进攻江浙。江浙是整个大明最富有的地方。一旦我们占领了这里,将获得更多的财富。有了钱,就可以招募更多军队。到那时,假如本国的军队不够招了,我们还可以雇佣西洋的弗朗机人!荷兰人!”

    陈迪问:“江浙的财富,大部分都集中在少部分富商手中。这些江浙阔佬好像都与你们有过合作。你们纵然一时控制了江浙,这些江浙阔佬与你们合作了那么长时间,你们会背信弃义抢掠他们么?”

    井上十四郎大笑道:“江浙富商?他们在我眼里只是一群猪猡!猪养肥了,始终是要杀掉的!没错,我们抢掠来的货物,都是卖给了他们获得利润。同样,他们低价买进了我们的货物,从江浙将这些个货物卖往大明各地,一样是赚的盆满钵满!不过可惜,我早已将这些商人视作了存钱罐。他们即便赚再多的钱,到头来还是要还给我的!等到我打下江浙,他们的钱还是要归我!”

    陈迪心想,这井上十四郎打的真是一副好算盘。

    井上十四郎又道:“你们大明有句话叫明正则言顺。我们打下浙江一省后,会扶植一个汉人做皇帝。我希望这个人是你。”

    陈迪问井上十四郎:“你们的这个计划何时开始实施?”

    井上十四郎道:“半年之后就会开始实施。”

    陈迪道:“那就预祝你的计划能够成功了!”

    井上十四郎走后,陈迪感到如山般的压力。

    井上十四郎要是真的集结起十万倭寇攻打江浙,无论大明最后能否取胜,对于江浙的百姓来说,都将是空前的灾难。

    是时候去义乌看一看自己的那一支新军了!

    陈迪来到义乌的时候,义乌下起了大雨。有道是一场秋雨一场寒。正是初秋时节,陈迪一下轿,就感到身上一阵阵的清冷。

    进到新军大营之内,陈迪却没有看见一人。

    怪了?两千新兵和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三人还能飞了不成?

    陈迪在大营里枯坐了两三个时辰,忽见门外响起了急促的一阵脚步声。

    陈迪出去一看,只见秋雨之中,两千新兵正从营门外跑步而入。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三人赫然在队伍的最头上。

    唐、俞、戚三人见陈迪来了,赶紧跑了过来。

    陈迪问:“你们这是?”

    唐顺之回答:“我们每天中午都要带着弟兄们跑十里,训练他们的耐力。”

    陈迪道:“可今天下这么大的雨。。。。。”

    俞大猷摆摆手:“三弟啊,打起仗来可不管下雨还是晴天!该练的,就算天上下刀子也得练!”

    陈迪又道:“你们三位是台州团练的三位领军将领,犯不着跟着新兵们一起淋雨啊!”

    戚继光道:“三弟你有所不知,兵法曰:上下同欲,同甘共苦者胜。”

    陈迪点头道:“恩,二哥说的有道理。”

    俞大猷威风凛凛的冒雨站上演兵台,高喊道:“弟兄们,台州知府陈迪陈大人来看大家了!大家给陈大人露一手!左右军士,操练起来!”

    两千新兵拿起长枪、短刀、盾牌,在狱中给陈迪操练起了“铁桶王八阵”。。。。。。

    两千新兵,杀声震天。在大雨之中虎虎生风。。。。。。。

    陈迪暗自庆幸,自己真是用对了唐顺之、戚继光、俞大猷三人。

    这支新军,看来随时都可以拉出去打仗了!

    操练完毕,陈迪和唐、俞、戚三人进到大帐之中。

    陈迪拱手道:“有劳老师和二位哥哥辛苦操练。我看新军如今已形成战力。”

    俞大猷摇摇头:“可惜演兵场上练的再花,也不如拉出去实实在在的打一仗。”

    唐顺之道:“俞将军所言极是。”

    陈迪问:“我托漕帮运来的那批火器,已经配发到新兵手中了么?”

    唐顺之回答道:“已然配发到新兵手中。我们把这两千弟兄分为左右两队。左队是刀斧手,日日操练那‘铁桶王八阵’。右队则是火枪手和炮手。七百条鸟铳配发给七百火铳手。另有三百人,专门伺候那十二门弗朗机火炮和那‘威武大将军’炮。”

    俞大猷插话道:“唐大人不愧是兵部职方司出来的人。他给左队、右队定下了一系列相互配合的战术。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跟倭寇打一仗,检验检验练兵的成果了!”

    陈迪点点头:“好,明天就把这支新军拉到台州去,找个时机跟倭寇打一仗。”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十四章 飞虎军() 
入夜,新军大营之内,陈迪与唐顺之,戚继光,俞大猷三人围坐在一起。

    陈迪对三人说道:“带兵打仗我是外行,不过嘛,一支军队需要有士气才能打得赢!我想给咱的台州新军定下一面军旗和一首军歌。”

    “军歌?”俞大猷来了兴趣。

    陈迪道:“不错!”

    陈迪拿过纸笔,挥毫泼墨,写下了他心目中新军军歌的歌词:

    “赳赳大明,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东有大明,如日方升!

    十年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

    明有锐士,谁与争雄!”

    唐顺之看了看歌词,赞许道:“有道是士气可鼓不可泄,看这词荡气回肠,,定能够鼓舞将士们的士气!”

    陈迪这首军歌,抄的是现代电视剧大秦帝国里的秦军军歌,他又为唐顺之等人亲口唱了一遍歌词。

    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三人听后,已然是热血沸腾。

    陈迪又道:“军旗是一支军队的荣誉,将士们誓死捍卫军旗,就是誓死捍卫自己的荣誉!军旗一项,我准备用这个。”

    陈迪又在纸上画了一支老虎。

    俞大猷问道:“三弟啊,你这只老虎,怎么长着翅膀?”

    陈迪道:“对!就是长翅膀的老虎。咱们手里这支新军,兵部的名册上是台州团练军。我看对外嘛,咱们可以自称为飞虎军。飞虎旗就是咱们的军旗!我希望这面飞虎军旗日后能让倭寇闻风丧胆!”|

    唐顺之想了想:“嗯,飞虎军,这名字好!虎虎有生气。”

    俞大猷对陈迪说道:“三弟,说完了什么军歌、军旗,我要跟你说点实在的事情了!”

    陈迪道:“俞大哥但将无妨。”

    俞大猷叹了口气:“这军队可是个吃银子的老虎!你给我们的钱。。。。。花完了!眼见又到了发月饷的时候了,这可咋办?这才是真正的大事!”

    陈迪笑道:“任何用钱能解决的事,都不算大事。”

    俞大猷瞪了陈迪一眼:“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算大事?可怕就怕没有钱去解决事情!”

    陈迪笑道:“我早就说了,我是及时雨宋江。”

    说完,陈迪从怀中掏出了一沓银票,递给唐顺之。

    唐顺之数了数银票,一脸惊愕:“八,八十万两?我的天!”

    陈迪笑道:“怎么样?八十万两银子够不够养咱们的这支飞虎军?”

    唐顺之细细算道:“按照你定下的标准,新军士兵的饷银是卫所军的十倍,每人月饷二十两。一年的饷银便是四十八万两。军粮一项,我估算了下,每年需要五万两。还有军衣,每年总要发两身新军衣吧,这又是四万两。八十万两银子,足够养飞虎军一年的了!”

    陈迪摇摇头:“唐老师你忘了算最重要的一项花销。”

    唐顺之问:“什么花销?”

    陈迪侃侃而谈:“俗话讲,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作战之时,只有对兵士们许下重金,兵士们才会以命相搏!打仗的赏钱才是咱这飞虎军军饷的大头!”

    俞大猷插话道:“我在大同卫打了几年鞑靼人。那边也有打仗的赏银。一个鞑靼人的人头,值三两银子。”

    陈迪道:“三两怎么够?我定下的标准是,每杀一个倭寇,飞虎军的军士们赏银三十两!”

    唐顺之笑着问俞大猷:“俞指挥使,你在大同卫靠斩鞑靼人的人头,赚了多少银子啊?”

    俞大猷憨憨的回答道:“我怎么记得清。我亲手杀死的鞑靼人总有一百,赏银也总有个三百两以上。”

    唐顺之道:“可惜你杀的是一百鞑靼人。要是在浙江亲手杀他一百倭寇,就能得三千两

    赏银了!顶你一个正三品指挥使十年的俸禄!”

    唐顺之忽然转移开了话题,问陈迪道:“这么多银子,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陈迪当然不会承认这八十万两银子是当汉奸的“父亲”交给他保存的。

    陈迪笑道:“山人自有妙计筹银,唐老师你就不要刨根问底了嘛!对了,还有一事,我要同唐老师你商量。”

    唐顺之问:“什么事情?”

    陈迪道:“台州卫指挥使苏茂才最近失踪了。我打算向兵部举荐唐老师你做新任的台州卫指挥使。咱们大明有严格的军户制度,台州卫所是无法裁撤的。台州卫在兵部的名册上可是有三万五千人的员额!兵部每月都要给台州卫发三万五千人的饷银!虽然台州卫实际只有一万老弱残兵,可我想如果训练得当,这一万老弱残兵,到了关键的时候总能

    派上几分用场。多个猴还多三分力呢不是?”

    唐顺之道:“真要是能让我做台州卫的指挥使,多了不敢说,从一万人里,挑出一两千精锐,严加训练,关键时刻能给咱们飞虎军帮上忙。”

    陈迪点点头:“今后唐老师你可就要受累了,既做着飞虎军的指挥同知,又要当着台州卫的指挥使。”

    唐顺之道:“只要是为了打倭寇,就算累死也值了!”

    戚继光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三弟,我这人喜好打猎。咱们大营南边有一座老崖山。练兵之余,我总会去那老崖山打猎。前两天我去打猎,竟然捕获了一只通体白色的母鹿!”

    俞大猷道:“我早就跟你说,杀了那头鹿给咱们打打牙祭!可你就是不听,非要养着。”

    陈迪听后却兴奋异常。要知道,嘉靖帝沉迷道教。在道教之中,白鹿可是神仙的坐骑!自己在台州又是编练新军,又是举荐这个做指挥使,那个做指挥同知的一番折腾。兵部虽然是严嵩在管,可他必定顶着首辅翟銮巨大的压力!不如将这白鹿送进京给嘉靖帝,哄皇帝老儿开心开心。严嵩也好在嘉靖帝面前给自己多说几句好话!

    陈迪对戚继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