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高于一切 >

第19部分

大明高于一切-第19部分

小说: 大明高于一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迪道:“额,大哥,俗话说匈奴未灭何以。我此去台州赴任,前途未卜。娶妻一事,我想暂缓两年。”

    严嵩道:“世藩,你干兄弟是人中龙凤,娶正妻一定要择一个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他一月之后就要启程赴任,仓促间,哪能寻得门当户对的亲事?”

    严世藩倒是不以为然:“娶正妻可以暂缓,可我干兄弟这么个正四品官员,还挂着兵部侍郎衔,身边总不能没个女人伺候。我看可以先娶个侧室嘛。”

    陈迪生怕严嵩父子给他身边安插什么眼线,于是顺水推舟的说道:“义父,干大哥,我要谢谢你们啊。上次你们给我送来了侍女小青和小白,很得我的心意。我看侍女小青就很不错,不如,大哥做个媒,让她做我的侧室吧。”

    严世藩大笑道:“好!就这么定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严嵩带着陈迪来到他的书房。

    严嵩道:“这里清净,我有些要紧的话同你说。你可知道我要说什么?”

    陈迪略一思索,回答道:“我猜是我父亲的事情。”

    严嵩道:“聪明人就是聪明人。我问你,你父亲的事情。。。。。。”

    陈迪道:“义父你不必说,其中情形,我自然能才猜出来一个大概。”

    严嵩问:“好,你已经是我的干儿子了,一家人就不拐弯抹角的了。我问你,你去台州,若是遇见你父亲可怎么办?”

    陈迪想了想,回道:“杀了他!”

    严嵩一阵毛骨悚然。他不能相信这话竟然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说出的。那,那可是他的亲爹啊!

    不过,也只有杀了陈可桢,才不会给首辅翟鸾留下把柄。

    严嵩以异样的眼光看着陈迪:“你似乎,太狠了些。”

    陈迪道:“他在身陷倭寇重围的时候就该死的。反正是该死,不如我这个做儿子的亲自送他一程。”

    严嵩道:“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浙江巡抚赵文华是我的门人,跟你是自己人,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找他。台州那地方,太过凶险了!翟鸾把你这个半大小子派去,明摆着是想借着倭寇的手要你的命。”

    陈迪道:“只要用人得当,儿子我自信能够平定倭患!”

    严嵩更加惊奇的看着陈迪:“你竟然知道用人是古今干大事者的第一要务?天啊,你。。。。。”

    严嵩的话说了一半,另一半被他咽下了肚里。他下半句其实想说:你这样的人中龙凤,怎么就不是我的亲儿子呢?

    严嵩叮嘱陈迪道:“浙江巡抚赵文华是咱们的自己人,下面的布政使、按察使却是翟鸾的人。你要当心,凡事不要给他们落下把柄。台州卫的指挥使苏茂才也是翟鸾的人。皇上特命你有任免台州卫上下官员的权利,你去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法把这个苏茂才弄走!否则他会事事掣你的肘。”

    陈迪点点头:“儿子记住了。”

    严嵩又说:“其实这倭患不是一天两天。你去台州,能平定最好,不能平定,自保也是中上之策。在知府任上做上三年,我会想办法将你调入京城。到兵部也好,到户部也好,到刑部也好,这都是咱的自家地头。”

    陈迪拱手道:“谢谢义父的栽培。儿子有一事相求。。。。。。”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六章 我想要几个人() 
(感谢军师一九**的推荐票,感谢子兴这些日子的支持。这几天弟弟结婚,更新时间不稳定,但是绝不会断更。没推荐的时候基本是一天两更存稿子,等试水推的时候爆更)

    古今成大事者都视用人为第一要务。

    严嵩对陈迪说:“你我如今已是父子,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陈迪道:“我想从兵部调几个人随我一同去台州。”

    严嵩问:“谁?”

    陈迪道:“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山西大同卫都指挥佥事俞大猷。。。。。。”

    此时的戚继光不过十七岁,俞大猷虽然已经三十多了,却也是个无名小卒。严嵩怎么会知道,这二人日后会成为东南抗倭的名将,中华民族的英雄。

    严嵩摆了摆手:“你不必说了,我刚才说过,兵部是咱们的自家地头,明天你去兵部找左侍郎蒋光,他是咱们自家人,也知道咱父子俩的关系。想要人做帮手,直接找他调就是。”

    陈迪拱手道:“义父,没什么事情,我就先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陈迪便来到兵部。兵部左侍郎蒋光是严嵩的死党,他很是热情的接待了陈迪。

    “陈大人,严次辅已经派人跟我打过招呼,说你要调几个人与你一起去台州。你说调谁吧!”这位蒋侍郎虽然是从二品大员,对陈迪却是客客气气。要知道,这位十四岁就挂了兵部侍郎衔的知府,既是严次辅的干儿子,更得到皇上的垂青。都说是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在蒋侍郎眼里,陈迪可是前途无量,此时不巴结更待何时?

    陈迪道:“第一个要调的,是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

    蒋侍郎拿出一本厚厚的兵录册,这上面登记着大明朝所有正五品以上武将的档案。

    蒋侍郎翻了一阵,对陈迪说:“找到了。这个戚继光今年只有十七岁,是去年世袭的他父亲的指挥佥事职务。从未打过仗,你要这么个毛孩子干什么。。。。。。”

    说到“毛孩子”三个字的时候,蒋侍郎知道自己失言了。要说十七岁是毛孩子,那眼前十四岁的陈迪陈大人成了什么了?

    陈迪倒是并不计较,只是说:“蒋侍郎您放心,这戚继光是个人才,我自有用处。”

    蒋侍郎道:“按理说,这指挥佥事是正四品,去台州辅佐陈大人似乎是。。。。。。不过没关系,陈大人毕竟还挂着兵部侍郎衔嘛!我再给他发一道手令,让他唯陈大人之命是从。”

    陈迪点点头:“那就有劳蒋侍郎了。”

    蒋侍郎问:“还要调别人么?”

    陈迪道:“我想调山西大同卫都指挥佥事俞大猷。”

    蒋侍郎仔细翻查了一遍兵录册,然后说道:“这个俞大猷看记档倒是有几分本事。在福建跟倭寇打了七年,然后就一直在大同卫与蒙古人作战。他现在是都指挥佥事,是正三品。。。。”

    陈迪道:“品级不是问题。只要告诉他去台州是打倭寇,他一定会欣然随我而去。”

    蒋侍郎道:“既然陈大人这么说,我马上发调令。”

    陈迪又想起了一个人:“蒋侍郎,职方司是不是有个叫唐顺之的人?”

    大明的兵部职方司,相当于大明军队的总参谋部。不过兵部中人,都认为司库司差事为最佳。俗话讲武库武库,又闲又富。又都认为职方司的差事最差。职方司要为大明的战争出谋划策,立了功,是前方将士的,出了茬子,职方司却要做替罪羊。

    职方司这个冷衙门里,都是些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的官员。

    陈迪所说的这位唐顺之,在后世可谓是大名鼎鼎。他写过一本六编,其中的武编中,唐顺之记载了自己发明的一种秘密战法。戚继光后来学习并且发展了这种秘密战法,这种战法戚继光取名为“鸳鸯阵”。这“鸳鸯阵”是专门对付倭寇的。。。。。。。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蒋侍郎道:“职方司是有个叫唐顺之的主事,陈大人要用此人?”

    陈迪点点头。

    蒋侍郎道:“他这个人嘛,兵部的同僚们可都说,脾气大得很。”

    陈迪笑道:“有本事的人,脾气通常都很大。”

    蒋侍郎奇怪的看着陈迪:“据我所知,蒋大人自入仕之后便在河南担任县令。怎么对于兵部的人如此了解?”

    陈迪敷衍道:“我父亲陈可桢当初不是兵部的主事么?这些人都是我听他老人家说的。”

    蒋侍郎呵呵一笑。这陈可桢当初可在他手底下做过十多年官。陈可桢这个人他是了解的。贪财,好色,胆小。不过碍于都是严嵩一党,蒋侍郎虽看不上陈可桢,却也参与了伪造陈可桢“殉国”证据的事情。

    蒋侍郎暗想:这陈家祖坟是不是冒了青烟,陈可桢这样的人,竟然能生出陈迪这样的人中龙凤,少年奇才来。

    蒋侍郎道:“陈大人你还需要别的人么?”

    陈迪拱手谢道:“不需要了。有劳蒋侍郎您了!”

    蒋侍郎微微一笑:“都是为了大明嘛。再说,咱们都是严次辅的人,你是严次辅的干儿子,只要能用得上我蒋某人的地方,你尽管开口。”

    |陈迪拜严嵩为义父真是拜对了。俗话说扯虎皮拉大旗,有严嵩这座靠山,办起事情来果然是顺手的很。

    陈迪出了兵部,直接回了自家的四合院。

    一进四合院,却把陈迪吓了一大跳。

    只见四合院内处处结彩,红布绸挂满了院子。

    严老管家正风风火火的指挥着十几个人搬桌子椅子,小白和小红也在忙碌着,唯独却不见小青。

    陈迪问严老管家:“你们这是?”

    严老管家道:“严世藩严老爷刚才来过,说老爷你要纳小青为妾,让我赶紧收拾好院子。他说他让人算过日子,下月初九是黄道吉日,那时他会亲自为老爷你主婚。照规矩,纳妾之前男女双方是不能见面的,我已经让小青回家了,等到日子一到再去她家里接她。”

    陈迪一拍脑门,自己倒把这事给忘了。那小青嘛,十**岁花一样的年纪,长得惹人怜爱不说还会照顾人,纳了做妾是件美事。

    可自己还是个十四岁的孩子啊,那方面。。。。。。能行么?

    要知道美人在怀却不能成事,无异于承受酷刑。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七章 问策() 
兵部左侍郎蒋光对陈迪的事情颇为上心。他直接六百里加急将调令分送山西和山东。没多少时日,戚继光和俞大猷便入了京。

    既然帮手们都已经入了京,那陈迪自然该和这几个人认识一下。

    陈迪主动在顺天府中的鸿宾楼设宴,款待戚继光、俞大猷、唐顺之三人。

    四人一入席,陈迪就知道了自己说的话是有多对。本事大的人,脾气自然也大!

    先说这位唐顺之唐主事,今年三十多岁,一脸儒雅之气。他是军事理论家一类的人物,虽然没有亲自领兵作战,却对兵法有着很深入的研究。

    这位唐主事虽在兵部,却不是严党。而且他很看不惯严嵩的人把持兵部的各个重要职位。对于陈迪这个严嵩的干儿子,唐顺之只将他视作毫无廉耻之心的媚上者。

    再说山西大同卫的都指挥佥事俞大猷。他跟唐顺之虽是差不多年纪,气质却完全不同。如果说唐顺之是儒雅,那俞大猷就是粗鲁了!再加上俞大猷脸上有一道长长的刀疤,看上去简直就是个活土匪。

    俞大猷自幼从军,过的是刀口舔血的日子。在福建,他和倭寇血战八年。在大同卫,又跟蒙古各部打了几年,天天刀光剑影的,他才不把陈迪这个十四岁的少年放在眼里呢。

    不过俞大猷虽然战功赫赫,却因为不怎么会跟上司相处,一直不得重用。

    戚继光正是十七岁的青涩年龄。他是蒙祖荫得的指挥佥事职务,并无实战经验。他倒是对陈迪这个十三岁就得了殿试二甲头名的少年英才颇为仰慕。

    陈迪举起酒杯道:“卑职此去台州赴任,主要的任务就是抗倭。还请三位能够帮我。”

    四人之中,俞大猷是正三品武官,戚继光是正四品武官,唐顺之是正六品文官。明代重文轻武,陈迪这个正四品文官在身份上并不低于俞大猷和戚继光,何况他还挂着兵部侍郎衔?他自称“卑职”是因为对三人的敬仰。

    俞大猷丝毫不给陈迪留情面,他哈哈大笑道:“抗倭?陈大人你好大的口气!打仗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抗倭?倭寇可不是好打的!我也早听说你在河南带着几百义民平了几万反民的事。依我老俞看,不过是运气好些罢了!再说那些个反民,说白了就是饿的走不动道的老百姓。倭寇却截然不同,个个都会刀法。。。。。。”

    俞大猷不愧是身经百战的人,仅仅是听说就猜出了陈迪当初能解怀庆府之围的原因。

    唐顺之虽看不上俞大猷的鲁莽,却也不否认俞大猷的观点:“俞大人所言不虚。兵者,国之大事也!陈大人年纪轻轻,若是做个太平地方官嘛倒也罢了,去那台州那倭患重地,你一无实战经验,二无对兵法的见解,还是不要过度干预军事的好!”

    戚继光倒是没有说话。

    陈迪微微一笑:“唐大人说我对兵法不了解,我可不同意。”

    唐顺之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