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高于一切 >

第17部分

大明高于一切-第17部分

小说: 大明高于一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迪道:“那因为卑职使了一点雕虫小计。现在反民首领镇河南已经被我擒获,他已答应让手下的反民们放下武器投降!”

    陈迪将馒头破敌的事告诉了龙子兴。

    龙子兴大笑道:“都说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没想到几万反军,能被你一个十四岁的七品县令瓦解!”

    王总兵亦笑道:“我这个总兵官真是白做了!多少年的兵书也都白读了。还赶不上你这个十四岁的娃娃手段高明呢!”

    几万反民争抢完了馒头,饱餐一顿。见首领被抓,他们自然束手就擒。其实造反打怀庆府,只不过是为了抢点粮食,吃顿饱的。现在肚子已经饱了,还造什么反?

    王总兵对龙知府说:“龙知府,这伙反民虽然已经投降,可我怕他们反复,不如杀他几十个为首的,他们自然就老实了。”

    龙知府是个读书人,本性仁爱。王总兵如此说,他一时犯了难。

    陈迪插话道:“禀龙知府、王总兵。下官以为,反民们之所以造反,是因为饿的活不下去了。只要能发给他们糊口所需的粮食,以及种子粮,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放下屠刀回乡务农!”

    龙知府道:“道理是这个道理,可眼下怀庆府城内也缺粮的很啊!”

    陈迪拱手道:“今年我们沁阳县大丰收,我们县可以拿出七十万斤粮食,安抚这一伙反民。”

    龙知府闻之大喜:“你陈县令治理沁阳有功,又解了怀庆之围,本官一定要给朝廷上奏折保举你!”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二章 回京() 
“嘉靖二十四年五月,数万反民围怀庆府城,围攻数日。沁阳知县陈迪,率八十衙役、三百义民大破敌军。活捉反民头目镇河南,反民全数投降。陈迪当为首功!陈迪为沁阳县令,励精图治,沁阳一片太平盛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臣,河南按察使高文泽。臣,怀庆府知府龙子兴联名保举。。。。”

    嘉靖帝的案头,摆着高文泽和龙子兴联名保举陈迪的奏折。

    嘉靖帝看后龙颜大悦,一连说了三个“好”。

    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问嘉靖帝:“皇上,什么事这么高兴?”

    嘉靖帝将奏折递给吕芳:“你看看,这个陈迪真乃少年奇才!带着几百人马竟然收服了几万反民!这样的人做一个县令大材小用了!应该重用!”

    吕芳早就把陈迪看成了自己人,嘉靖帝这么高兴,他自然要替陈迪再说几句好话:“圣明天纵无过皇上,大明朝出了这等人才,是上天降给皇上敬天爱民的福报!”

    嘉靖帝道:“拟旨,着陈迪回京,升三级,吏部择优派给差事!”

    吕芳又是大呼万岁。

    河南,沁阳县。

    几千百姓正在给陈迪送行。

    一名七旬老翁道:“唉,多少年了,沁阳也没来一位您这样爱民如子的好官啊!这怎么说走就走了!”

    陈迪拱手道:“老人家过誉了!我也舍不得沁阳的乡亲们,可皇命难违啊!”

    黄霸天此时已穿着正七品游击的武官服色。怀庆之围解了之后,陈迪就求王总兵招安了黄霸天和手下弟兄,他们现在已经是怀庆卫下的卫所军。

    黄霸天端起一碗酒:“陈大人,你替沁阳除去了刘鸣天这个祸害,又让我们弟兄有了一份官饷,感激的话不多说了,全在酒里了!”

    黄霸天一饮而尽。

    几千沁阳百姓此时推金山倒玉柱般跪成一片。

    “陈大人,别走啊!”

    “陈大人,你走了我们可怎么活啊?”

    百姓们哭成一片。

    陈迪道:“乡亲们,大家都起来吧!为官一任,自然该造福一方。可惜任期未满,皇上遍宣我进京!我陈迪忘不了沁阳,更忘不了沁阳的百姓!”

    几千百姓又送了陈迪一把万民伞。

    陈迪上任沁阳前,水、旱、蝗三灾,匪、巫、刘、王四害折腾的沁阳百姓喘不过气来。卸任的时候,四害皆除,三灾看来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再出现在沁阳。这真是功莫大焉。

    陈迪告别了沁阳百姓,踏上了回京的路。

    严老管家、梁二黑和侍女小红一起陪陈迪回京。

    陈迪是奉了皇命回京的。这个十四岁的少年县令骑着毛驴儿带着几百人大败几万反民的事情,早已经在官场上传遍。因此回京路过的驿站无不异常殷勤。

    要知道,陈迪今年才十四。皇上命他回京加三级任用,那他就是正五品的官员了!

    十四岁的正五品官员,除了蒙祖荫的那些勋贵后人,大明朝还从没有过。

    陈迪一路畅通无阻的到了京城。

    入京之后,他先到吏部报了到。然后就去拜访自己的老师严嵩。

    一进严府,严嵩便迎了出来。

    “哈哈,你还真是少年英才!在河南干的不错,听吕公公说,皇上对你赞不绝口呢!”严嵩道。

    陈迪谦卑的说:“这还不都是严次辅您教导得好!”

    严嵩笑道:“你小子这张嘴啊,甜得很。”

    片刻后,严嵩收敛了笑容。

    陈迪见严嵩脸色不好,便问:“严次辅,您这是?”

    严嵩叹了一声:“你刚回京,京里的情形你还不知道吧?”

    陈迪问:“京里?情形?还请严次辅您明示。”

    严嵩道:“翟鸾已经与我撕破了脸皮。六科廊的言官都是他的人,这些日子,他纠集六科廊的言官们广织各种罪名,攻击咱们的人。”

    严嵩说“咱们的人”,意思就是将陈迪也视为严党了。

    陈迪道:“这么说来,京城官场一定是风声鹤唳了?”

    严嵩道:“不但是风声鹤唳,还是草木皆兵!杯弓蛇影!咱们的人只能小心翼翼,尽量不让翟鸾手下的言官们抓到把柄。”

    严嵩又说:“皇上对你的旨意是回京加三级任用,你也别太高兴。别忘了,翟鸾现在兼着吏部尚书!他绝对不会派给你什么美差!”

    陈迪熟读明史,自然知道嘉靖二十四年,首辅翟鸾与次辅严嵩掀起党争。不知道多少官员成了党争的牺牲品。陈迪才不想做什么牺牲品。他现在巴望吏部能够将他派到下面做地方官,避开京城官场的这一场腥风血雨。

    陈迪拜别严嵩,回了自己的四合院。

    从沁阳回来,陈迪带回了梁二黑和侍女小红,四合院里的人这下多了起来。

    晚饭时,亦是热热闹闹。

    小青、小白、小红,加上梁二黑、严老管家、陈迪六个人围在桌前吃饭。

    本来陈迪是主人,从规矩上来讲侍女和管家是不能和他同桌吃饭的。

    陈迪不管哪一套,规矩嘛,就是用来打破的。

    陈迪吃着饭调戏起了小青:“姐姐,半年多没见我,想我了没啊?”

    小青痴痴地笑着,并不回答。

    梁二黑食量惊人,竟然一口气吃了六七碗米饭。看的小青、小白、小红目瞪口呆。

    严老管家笑着说:“见过能吃的,没见过你这么能吃的。你小子这是要吃穷了咱们老爷啊!”

    陈迪笑道:“几碗米饭还吃不穷我。”

    陈迪吃罢了饭,遍回到卧室歇息。

    躺在床上,他陷入了沉思。

    今天去进严嵩,看他的口气已经将自己当作了一党。

    可严嵩是史书上臭名昭著的奸臣啊!难道自己要跟着严嵩遗臭万年?

    陈迪突然想到了胡宗宪。

    胡宗宪是嘉靖名臣。后世史家说朝廷一日不可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

    胡宗宪也是依附于严嵩,凭着严嵩的垂青掌握了大权,然后平定了东南倭患。

    自己就学学那胡宗宪吧!对严嵩虚与委蛇。

    做事的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假如自己真的能够造福百姓,中兴大明,也不枉这一趟穿越之旅。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三章 清明上河图() 
嘉靖帝生平喜好宝物。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他的臣子们熟悉他的这个脾性,所以嘉靖帝在位期间,大臣们以争献奇珍异宝为能事。

    这日上朝,礼部侍郎王启功竟然为嘉靖帝献上了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王启功是首辅翟鸾的得力干将。严嵩一党自然对他献宝一事提出了非议。

    非议的焦点,无非是这清明上河图的真伪。

    翟、严二党在永寿宫内为此图的真伪争得面红耳赤。嘉靖帝听腻了臣子们之间的争吵,干脆下了一道谕旨,贴出皇榜——能辨别清明上河图真伪的,赏黄金百两。

    陈迪这些日子一直在吏部候补。不出严嵩所料,翟鸾兼着吏部尚书,对陈迪这个“严党”自然不会给好脸色。嘉靖帝下的谕旨是给陈迪加三级择优任用,可具体怎么任用却没说。

    这就给了翟鸾可乘之机。既然是择优任用嘛,当然要给你陈迪个肥差了!差事是一定会给你的,只不过,你需要等。等着吧,等到哪位正五品官员老死或者丁忧,你再补上去。

    京城官员们管陈迪现在的这种状态叫“被吏部挂起来了”。京城里,像陈迪这种被吏部挂起来的官员,没有一百倒也有八十。

    陈迪倒是不计较,平日里逛逛京城,调戏调戏小青、小白、小红,再不就是跟梁二黑学学拳脚,日子过得倒也惬意。

    这日,陈迪正在街上闲逛,突然看到有人围在一起,看一张告示。

    陈迪凑过去一看,那告示竟然是黄纸写的。

    大明朝的官府告示,都是白纸写成。黄纸写的告示,就是皇榜,其分量与圣旨差不多。

    几名百姓窃窃私语。

    “只要能弄明白这画的真假就能得一百两金子的赏钱?”

    “别做这梦了!这可是清明上河图,历朝历代伪造这画的多了,几乎都可以以假乱真。”

    “就是。就连京城里古玩玩主里的翘楚陈老爷子都不敢揭皇榜,你还是别做这梦了。当心揭了皇榜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会被皇上砍了脑袋!”

    几名围观的百姓议论着。

    陈迪来了兴趣。要知道,他在现代可看过一本画林野纪,其中对清明上河图真伪的辨别方法,有着详细记载。

    陈迪想,这嘉靖皇帝每日里修仙问道,估计前脚发了让自己加三级任用的圣旨,后脚就把自己给忘了。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在嘉靖帝面前露个脸,说不准他一高兴就赏自己个实缺呢!

    陈迪走到皇榜之前,将皇榜揭下来。

    围观的百姓窃窃私语,这十几岁的娃娃敢揭皇榜。皇榜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当心吃不了兜着走啊。

    皇榜下,站着一名顺天府的衙役。

    那衙役怒道:“大胆的黄毛小子,皇榜是你想揭就揭的?”

    陈迪诚心想逗逗那衙役,笑道:“原来这东西就是皇榜啊。我错了,我弄点浆糊再粘上行不?”

    衙役冷笑一声:“既然揭了皇榜,你小子就大难临头了。”

    衙役说完,拿出一根锁链将陈迪锁了起来。

    衙役押着陈迪,到了顺天府大堂。

    顺天府尹孙春斌问那衙役:“怎么抓回来个孩子,手里还拿着皇榜?”

    衙役道:“大人,这黄毛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揭了皇榜。”

    孙春斌仔细打量了陈迪一番。

    这位顺天府尹孙春斌,能在天子脚下做父母官,自然是八面玲珑。他见陈迪衣着打扮不似普通人家孩子,就问陈迪:“小公子,你是何人?”

    京城里勋贵遍地都是,孙春斌当陈迪是哪家勋贵的小公子呢。

    陈迪道:“在下陈迪。”

    孙春斌心中暗想,陈迪,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呢?

    他一拍脑门:“我的天,原来是去年大比的二甲第一,河南那个骑着毛驴儿领着几百义民大破数万反民的陈迪陈大人!”

    陈迪笑道:“正是在下。”

    孙春斌扇了那衙役一巴掌:“还不赶快给陈大人松绑!”

    松完绑,孙春斌又问:“这皇榜?”

    陈迪道:“在下不才,却听老人们听说过辨识清明上河图真伪的办法。”

    孙春斌道:“陈大人是二甲头名,自然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如此甚好。既然你揭了皇榜,我马上派人送你进宫!”

    孙春斌派人将陈迪送到皇宫门前。

    吕芳吕公公站在宫门前正等他呢。

    吕芳一见揭皇榜的人是陈迪,大笑道:“杂家当时谁呢,原来是你个猴崽子啊!”

    猴崽子本来是骂人的话,可从吕芳嘴里说出来,就说明吕芳把陈迪当做了自己人。

    吕芳带着陈迪入了永寿宫。嘉靖帝听说有人揭了皇榜,命人宣严嵩、翟鸾、王启功等一干大臣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