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高于一切 >

第134部分

大明高于一切-第134部分

小说: 大明高于一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ň焙虻睦系苄帧!!!!!5笔钡纳锨Ю系苄郑缃袷O碌牟蛔惆偃耍∥妒O掳偃耍炕共皇且蛭背趸噬系髂刖芍旌瘳B那个草包当飞虎军指挥使闹得?他胡乱指挥,至使飞虎军在台州城外大败!如今末将手下也有了千把弟兄,末将一定不会做朱厚珺那样的草包!”

    说道当年在台州战死的那些飞虎老兵,陈迪有些黯然神伤。他站起来,拍了拍赵老根的肩膀:“你能记得当年那些生死与共的弟兄,难得,难得啊!”

    陈迪与三人谈完话,命令他们下去。赵老根却似乎有事,踟蹰着并不退下。

    陈迪问:“上校,还有什么事情?”

    赵老根说:“咳,镇国公,不怕您笑话,我家那口子是个乡下婆娘。我立了功,分了不少赏田,今年又丰收了。我那婆娘选最好的麦子,用最香的油炸了一篓子面鱼儿。她让我把面鱼儿送给镇国公你!我说乡下吃食,镇国公怎么会喜欢?您猜怎么着,她揪着我的耳朵说,要不把面鱼儿送给镇国公,就让我别回家了。。。。。”

    陈迪大笑:“你家的婆娘真是淳朴的很!谁说我不爱吃炸面鱼儿的?我还真就好这一口!”

    赵老根眉开眼笑:“这话儿怎么说的,镇国公爱吃这乡下吃食?面鱼儿放在宫门口了,我这就去拿。”

    盏茶时候,赵老根端着一篓子面鱼儿进到值房,陈迪拿起一块,咬了一口:“好香啊!”

    陈迪问赵老根:“你家的婆娘叫啥?”

    赵老根道:“叫翠姑!”

    陈迪拿起一张纸,刷刷写了几个字交给赵老根。

    赵老根拿起那张纸,看了看,为难的说:“镇国公,这有些字儿我还。。。。。”

    陈迪笑道:“这纸上写着:翠姑,面鱼儿我已经吃过了!赵老根现在是飞虎军的上校,是有身份的人,你可别老揪他耳朵了!下面是落款:大明镇国公,陈迪。。。。。。”

    。。。。。。

    赵老根拿着陈迪批的条子兴冲冲的回了家。他两天后就要出发赴任,家里的事要好好交代一番。

    赵老根数次获得勋章,得了几千亩赏田,已经算得上一个大地主了。可翠姑这个地主婆还是坚持不雇佣人,而且亲自下田耕种。

    翠姑给赵老根端来一碗茶:“当家的,见着镇国公了?”

    赵老根道:“见着了!”

    翠姑道:“我那筐面鱼儿呢?镇国公吃着了么?”

    赵老根道:“吃了,镇国公还夸你做的面鱼儿香呢!”

    翠姑有些不信:“别是你偷着把面鱼儿分给手下弟兄了,回来诓骗我。”

    赵老根得胜般的把陈迪那个条子往桌上一拍:“咱啥时候会看你!看!这是镇国公给你写的条子!”

    翠姑拿起那条子。她自小在家里识得几个字,看完后,她惊讶的说:“镇国公让我以后不准揪你耳朵?”

    赵老根一本正经的说:“那是自然!我现在怎么说军服上也别着一等日月勋章。那些个一等文官见着我都要先行礼!你老揪我耳朵成何体统?”

    翠姑道:“成成成,既然是镇国公说的,今后我不揪你耳朵了就是!”

    赵老根喝了一口茶:“我后个就要启程去草原赴任了。有些话我要交代交代你。朝廷赏给咱家几千亩好田,咱可不能烧包!每季该给朝廷交的粮、税一分一毫也不能少!你得这么想,给朝廷多缴一分的税,我和手下的弟兄打仗的时候就多一些纸壳弹!还有啊,咱现在虽然也算是地主了,可不能为富不仁!那些个租咱们田的佃户要是有困难,租子能少收些就少收些!打下的粮食,咱们也吃不完。遇到那些个穷乡里乡亲,咱们能行善就行善!”

    翠姑道:“得了当家的,这些事情不用你嘱咐我我也知道!”

    赵老根又对翠姑说:“我走之后,你自己要保重身体。”

    翠姑一想到赵老根要去千里之外的草原,情不自禁的抹起了眼泪:“当家的,你也要保重自己。遇上打仗的时候,自己要警醒些,别跟上次一样,从草原回来吊着半个膀子,差点把握吓死!”

    赵老根摆摆手:“打起仗来刀枪不长眼!哪能顾得上这么多!我是飞虎军义乌建军时候的老兵,不能给飞虎军丢人!再说,我现在是上校了,管着一千多弟兄,打起仗来,肯定得冲在前面给弟兄们做个榜样!要是我这个当官的都怕死,手下的弟兄谁还肯卖命啊?!”

    陈迪给立功将士大量赏田,是为了培养新贵族势力。可赵老根的作派,怎么看也“贵”不起来。

    其实不然,赵老根是真正的贵族!

    真正的贵族,不是非要整天穿着华服,屁股后面跟着一群仆人,整日游玩,赴赴宴,喝喝酒。那些人不是贵族,而是躺在先祖功劳簿上的蛀虫!

    真正的贵族,是赵老根这样打仗时英勇无畏、带头冲锋在前的人!是赵老根这样心怀朝廷,心怀百姓的人!是赵老根这样知道帮助穷人的人!

    他比那些躺在先祖功劳簿上的蛀虫们,要高贵的多的多!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万四千所义学() 
内阁值房外有一臣膳房。自永乐年间起,大明的阁老们在内阁当值,饭食便在臣膳房解决。

    陈迪平日里饮食很简单。今日却让厨子做了十几道大菜。因为他要宴请那位老吃货——新任礼部下属考试部长、兴明书院院首胡元春!

    胡元春一进臣膳房就一屁股坐下,拿起筷子:“还是你小子想着老头子我!这一桌有鸡有鸭还有鱼!”

    如今满朝文武见到陈迪,都要尊称一声:“镇国公”或者“公爷”,只有胡元春这老头还是张口“你小子”闭口“你小子”。毕竟胡元春和陈迪是天牢里结识的忘年之交嘛。

    陈迪拽着文说道:“你这老东西真乃饿死鬼托生也!”

    胡元春一边大嚼一只鸭腿,一边说:“前世饿死鬼托生,今生才要做个饱死鬼!”

    胡元春风卷残云般的将一桌子菜吃的七七八八。吃完他一抹嘴:“你小子现在是镇国公,掌着朝廷权柄,整天忙的跟头驴一样,怎么突然有空请我吃饭?

    陈迪道:“你这老狐狸倒是不傻。饭吃完了,该找你谈正事儿了!”

    胡元春道:“如果我没猜错,你小子想要改革科举制度是吧?”

    陈迪一惊:“你这老狐狸倒是料事如神!你是如何猜到的?”

    胡元春回答:“你小子把大明的文武官制、税制、军制都改了,下一步肯定会改革科举制度。这还用猜么?”

    陈迪点点头:“没错。你这个考试部长可不是白当的,改革科举制,你要打前锋!”

    胡元春收敛笑容:“陈迪啊陈迪,你就不怕百年之后到了西天,太祖爷、成祖爷——大明的列祖列宗把你剥皮抽筋?”

    陈迪举起酒杯:“若是大明的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大明民富国强,即便到了西天,被太祖爷剥了皮、抽了筋又如何?”

    胡元春道:“说扒皮抽筋是开玩笑。百年之后,你一定会落下千古骂名的。”

    陈迪问:“此话怎讲?”

    胡元春答道:“你所推行的改革,改的不止我大明的祖制。你改的是自秦汉以来我华夏一族的千年制度啊!譬如官绅、皇亲不纳粮,譬如九品十八级制,哦,还有尊孔敬儒、科举制。这些制度已经存续上千年了!你把这些制度都改了,是,的确能让大明强盛、百姓富足。可你也损害了那些读书人的利益!自古以来读书人可得罪不得!因为他们有一支笔!千百年后王侯将相统统存身枯冢,可他们写下的那些文章却会流传于世!你就等着遗臭万年吧!”

    陈迪摆摆手:“万年之后的事离我太远,有道是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我只能看到眼下的事。来,谈谈改革科举制吧。学而优则仕,这道理我也赞同。可要分学的是什么!如果一篇酸腐的八股文章便能换得一官半职,那大明的官职也太不值钱了!大明的朝堂不需要一群腐儒!今后殿试、会试、乡试可以不撤销。可一层层考上来的进士,不能立即被授予官职!必须进入兴明书院进修!学经世致用的经济、军事、政治学问!在兴明书院毕业,才能授予官职!”

    胡元春道:“让进士们都进入兴明书院?在兴明书院毕业才能被授予官职?那我这个兴明书院院首岂不是成了影子吏部尚书?”

    陈迪道:“没错!老头子你今后的责任可谓是重如泰山!你可别对不起我请你刚吃的一桌子菜!”

    胡元春道:“这样一来,兴明书院的院首可谓是权势熏天!天下所有的读书人想入仕为官,必须由兴明书院院首点头!我是行将入土的人了,早就看破了富贵生死,不会借权去贪。可你就不怕在我之后你看走眼,任命一个贪狞的院首?”

    陈迪道:“不会的!权力必须被锁在笼子里。我会让监察部派驻监察大员到兴明书院,监督兴明书院院首!”

    胡元春道:“好,我就舍命陪君子,做一回改革科举制度的急先锋!”

    陈迪又问:“对了,这回马德拉从西洋带回来的那些个学者,你都妥善安置在兴明书院了么?”

    胡元春道:“妥善安置了!我还专门成立了个西洋语科,专门安排了学子学习西洋语言!要说这些个学者研究的学问真实五花八门,可每一样学问又都实用的很!就说那个研究解析几何的约翰,钦天监近百年收集的星相图,在他手里用几个时辰的时间便总结绘制出了星相表!”

    陈迪道:“那是自然,解析几何是天文学的基础嘛。今后无论是西洋学者,还是咱大明的学子,一旦有重大的学术成果,你这个兴明书院院首一定要第一时间呈报给我!”

    胡元春缕了缕胡须道:“谨遵镇国公宪令。”

    陈迪道:“礼部新成立了下属外交部。你从兴明书院调用一批已经学通西洋语言的学子去充实外交部!马德拉马上要率领船队再次起航回西洋,就让这些新任的吏部官员随他回西洋,出使西洋各国!”

    胡元春道:“好!我回去就办这事。”

    陈迪又说:“说完了兴明书院的事,说说考试部的事情吧!我准备用国库的银子,在各省开办义学。大明百姓想要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明理!要明理就必须识字!今后大明的每个县都必须开办十所以上的义学!让那些贫苦人家的孩子免费到义学学习!到义学学习,不但不收任何费用,还要管吃、管住!”

    胡元春惊得长大了嘴巴:“每个县。。。。十所义学?如果我没记错,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共有一千四百多个县。这不是要开办一万四千所义学?这得耗费多少银子?”

    陈迪道:“我估算了一下。每所义学按照五百学子的规模计算,从建造房屋的工料,到教书先生的酬劳,再到供给穷苦孩童们的饭食,差不多一共要耗去一千两银子。”

    胡元春差点惊掉了下巴:“一所一千两,一万四千所,就是一千四百万两!大明朝一年的岁入才多少银子?你别是疯了吧?”

    陈迪道:“新政已经在各省开始施行。国库会慢慢充盈起来!你别忘了,查抄严嵩父子家产,共得银一千四百万两。这笔银子正好拿来开办这一万多所义学!总而言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大明的百姓们识字,明理,大明才能繁荣昌盛!”手机用户请浏txt520xs ……》

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明开国以来,太常寺便主管祭祀、出征、迎接凯旋将士等典礼所用的大乐。大乐说白了就是大明朝的国歌。只不过按照演奏场合的不同,大乐的种类也不尽相同。

    陈迪为了精简京城内的衙门人员,将太常寺并入了礼部。

    这天,陈迪召见了礼部侍郎王显爵。

    陈迪对王显爵说道:“咱们大明的所谓大乐,说白了就是些毫无生气的靡靡之音。”

    说完陈迪拿出一叠纸。这是陈迪在夜间誊写的国歌、军歌。

    陈迪将那叠纸交给王显爵。

    王显爵拿过来仔细看,只见这些纸上写着:

    大明国歌――大明高于一切

    大明,高于一切!高于世间万物。

    无论何时,为了保卫大明的荣耀,

    兄弟姐妹永远站在一起。

    大明,高于一切!

    忠诚,荣誉,责任,每一个大明子民都牢记心中。

    自由的大明,你无比辉煌!

    自由的祖国,统一而强大!

    大明,高于一切,高于世间万物!

    在繁荣的光芒中绽放,我的大明祖国!

    大明的旗帜高高飘扬,

    大明,高于一切,高于世间万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