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大帝 >

第94部分

崇祯大帝-第94部分

小说: 崇祯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懿荒敲醋际绷恕2还四萌诮保刻炝秸4000字是必须要完成的,只是更新时间可能不准时,有时候可能要等到晚上才会更新出来,请大家见谅了!

    大雪纷飞中,大顺兵部尚书李岩回到北京,告诉了李自成等人自己在前线亲自探查的结果。

    大明朝廷一番假动作,搞得大顺朝廷鸡飞狗跳,自然引得李自成等人破口大骂。

    骂过之后,众人开始商量对策。

    大明朝廷既然没有北伐,那大顺军的压力就要少很多,可以抽出兵力来对付山西的姜瓖叛军了。

    不过,现在天气寒冷,打仗是不合适的,只能先将军队调到山西周围,将姜瓖叛军围起来再说。

    经过众人的商议,大顺朝廷决定从京师、河南、陕西分别抽调10万,总共30万大军围剿姜瓖叛军。进攻的日期选在明年开春以后,但在这个冬天,先将军队调到山西周围做好准备。

    北方的大顺朝廷调兵围困山西省,山西省的姜瓖叛军也在加紧整合,以备大战。南京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却在年前迎来了一个他意想不到的历史名人。

    崇祯二十年腊月初七,天气阴,南京并未下雪。但前两天下了一场大雪并未融化,南京皇宫也堆了一尺高的雪。

    崇祯帝朱由检在御花园,跟皇后姚淑静等人围坐在一个亭子里的火炉子周围,磕着五香瓜子赏雪景。花园里面,断臂的坤兴公主朱媺娖与几个宫女堆雪人、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

    “陛下,过完年公主就年满十八了,是不是该给她找个驸马了?”皇后姚淑静看着花园里玩得兴高采烈的坤兴公主。向朱由检轻声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道:“在北京的时候,周皇后曾将媺娖许给都尉周显。不过后来发生北京失陷的事,朕来到南京。也将媺娖接了过来,那周显一家也被李自成杀掉了。因此,你可以安排一下,给她找个驸马吧!”

    姚淑静问道:“不知皇上可有什么中意的驸马人选?”

    朱由检摇头道:“没有,你看着安排一下吧。先问一下媺娖的意见。无论驸马是什么人,一定要她自己满意,不能光看家世。她虽然贵为公主,但失了左臂,一般人可能会心里歧视她,一定要考察好备选驸马的心性品格,不能完婚后闹矛盾。”

    姚淑静点了点头,道:“好,年后臣妾问问公主,看她想要一个什么样的驸马。再安排吧!”

    朱由检点了点头,伸手从贵妃吴惠兰手中接过几粒剥好的核桃仁,正准备往嘴里扔,一名值守御花园的侍卫队长走进来向朱由检汇报道:“禀皇上,钦天监监正肖明济求见,还带着一个外国…人。”

    钦天监虽然不是什么要害部门,但最近几年的天文预测却很得力,让大明朝廷做好了应对冬季严寒的准备,冬季因为寒冷死亡的江南各省百姓越来越少了。

    因此,朱由检对肖明济印象很好。听到肖明济求见。还带着一个外国…人,朱由检就大感好奇,点头道:“带他们进来吧!”

    过了一会儿,肖明济和一个胡子拉渣的外国老头进入了御花园。来到朱由检等人所在的亭子。

    看到这个身材瘦弱、面容憔悴的外国老头子,朱由检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名字:汤若望。

    这是崇祯帝这具身体原主人的记忆。

    “臣肖明济(汤若望)参见吾皇陛下万岁,皇后娘娘千岁,贵妃娘娘千岁!”肖明济和汤若望对皇帝、皇后躬身行礼道。

    朱由检说道:“平身!”

    而皇后姚淑静和贵妃吴惠兰等人,却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个她们从未见过的外国…人。大感好奇。不过,她们也知礼,只是好奇的看着,却并不插话。

    听到皇上叫平身,肖明济和汤若望站直身体,朱由检向站在右边的汤若望惊讶地问道:“你真是汤若望?”

    汤若望以一种北京汉话的口音答道:“回陛下,正是微臣!”

    汤若望的大名,来自后世的朱由检是知道的,这是一个来自欧洲大陆的天主教传教士和科学家。宗教上的事情说不清楚,但汤若望在某些科学项目研究上的造诣,确实比同时代的中国…人要领先很多。

    根据脑海里原主人的记忆,汤若望在明朝北京朝廷的官职是钦天监正九品司历,就是推演历法、定四时的一个芝麻小官。

    官职虽小,但作为一个外国…人,能在大明朝廷任职,却也是一种能耐。而且,汤若望在天文历法上的造诣,确实让人不得不佩服。就是中国现在使用的农历,都是汤若望协助明朝官员徐光启、李天经编订的。

    除了天文历法以外,汤若望在地理、算术、矿产开采冶炼、大炮铸造技术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在崇祯九年(1636年)的时候,汤若望就曾奉旨为大明朝廷铸造了20门大炮。

    如果能将汤若望好好的利用起来,那中国的科学技术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听到他承认,朱由检就开始关心了起来。他根据身体原主人的记忆笑着问道:“朕记得,北京失陷前你曾前往陕西传教,怎么现在搞成了这副憔悴的样子?”

    汤若望道:“回陛下,臣在陕西传教遭到李自成匪军的误解,说我天主教是异端邪教,予以攻击。臣在西安所建的两间教堂,都被李自成的士兵摧毁了。臣也是靠教民的帮助,在各地穷乡僻壤东躲西藏,最近才逃到南方来的。听闻陛下身在南京,臣又赶紧来见陛下了。”

    朱由检笑道:“这个你要理解,中国…人信了几千年的儒释道,你让他们现在去信你的天主教,确实有点困难,慢慢来吧。既然你来了南京,朕特批你在南京城里选址建一栋教堂,进行你的传教事业。不过,一切要按官府规定办事,不得违法乱纪、强占多占土地。还有,关于你的官职,朝廷另有安排,你先到驿馆住下来,好好休息几天再说吧。”

    听到皇上还会给自己安排官职,汤若望大喜过望。要知道,没有官方的身份,中国老百姓可没几个人信任他这个洋人。

    有官员的身份,就能让他说的话有了几分可信度。最起码,老百姓不会把他当妖怪,听都不听他讲解天主教了。

    因此,对于汤若望来说,能继续在大明朝廷做官,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而且,为了他的传教事业,这个大明朝的官,他还得做好,不能敷衍了事,才能有利于他的传道布教事业!

    吩咐肖明济安排好汤若望这段时间的生活住宿后,朱由检就让两人离开了皇宫。

第191章 欧洲人的发明() 
肖明济和汤若望离开后,姚淑静和吴惠兰等人才开始议论起来,连在外面玩雪的朱媺娖也不玩雪了,回到亭子里加入了议论的行列。

    “汤若望是哪里来的人啊?怎么眼珠子是蓝的,皮肤也那么白,像是没有血色一样?”皇后姚淑静向皇上朱由检问道。

    朱由检笑道:“汤若望是德国…人,隶属罗马教堂,是来东方传播他们的天主教的传教士。”

    “父皇,德国是什么国家,又在哪里啊?”这一次,换好奇的朱媺娖问了。

    接下来,朱由检充当了一回科普工作者,向这些后宫的女人、女孩儿讲解了一回太阳、地球、七大洲、四大洋等地理知识。

    在大家的连连惊呼中,姚淑静等人第一次知道,原来大家生活的世界不是“天圆地方”的,而是一个圆球。而且,世界上也不是只有中国及周边所谓的蛮夷小国,还有那么多的大陆和国家。中国在整个地球上占据的地盘,不过百分之一二而已。

    针对汤若望这样的人才,朱由检自然不想因为其传播的天主教与中国的儒释道不同就将他拒之门外。反而,汤若望的科技知识,正是朱由检需要的,所以还得予以重任,将他肚子里的科技知识掏出来才是正事。

    数天之后,崇祯皇帝通过吏部下达命令,任命来自欧洲的洋人汤若望为大明科学院院士、大明朝廷科技顾问,享受正三品高级官员的待遇。

    大明科学院为汤若望提供科学实验室,供他进行科学研究,但汤若望取得的科技发明成果,归大明科学院所有,汤若望不得再私自传授给其他人。

    汤若望的传教工作,大明朝廷只字未提。毕竟,儒释道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信仰,朱由检不可能以官方的名义去宣传与儒释道大不相同的来自欧洲的天主教。

    只是,在私下里。朱由检派人告诉汤若望,他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和节假日,去进行他的传教事业。

    但是,任何时候。汤若望的传教不得违背大明律法,以及中国…人的传统道德。

    比如,前些年有些同样来自欧洲的传教士,想要让天主教成为中国…人唯一的信仰,就禁止他们发展的中国天主教民祭祀祖先、祭祀孔子。这就是违背了中国…人最基本的人伦道德。必将遭到失败。

    最后,有人上书朝廷,将那些传教士杀的杀、关的关,酿成了一场传教士们的惨祸。

    汤若望既然百般想法,要在大明朝廷中当官,那自然跟前面那些传教士的布道方法大不相同。

    他的传教方法,就是将天主教义进行东方化,融入到中国…人的儒释道思想中去,让中国…人更容易接受,扩大罗马教堂在东方的影响力。

    因此。对来自皇上私下渠道的警告,汤若望自然遵照无误。他才不会去挑战中国…人的底线、宣扬不利于大明朝廷统治的言论,自绝于中国统治者呢。

    要是惹怒了崇祯皇帝,被大明朝廷官方定义为异端邪说,予以驱逐,那就得不偿失了。

    汤若望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没有将传教当成第一要务,而是将为大明朝廷做贡献当做了最重要的事情。如此,大明朝廷得到了好处,也就默认。甚至支持他的传教工作了。

    不过,受困于历史的局限性,汤若望只知道用他的科技知识去讨好大明朝廷,让大明朝廷允许他传道布教。他认为。传道布教就是他的终极目标,拿出一些欧洲人已经发明的东西来交换东方统治者的好感,支持他在中国传教,绝对是一个好买卖。

    他却不知道,他的很多科技知识,在这个时代到底有多先进。到底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所谓一叶障目,汤若望就是被罗马教廷给他“传道布教”的终极目标给遮住了心智,低估了他身上所带的科技知识的价值。

    比如,汤若望刚刚就任中科院院士没几天,就拿出了一个重磅发明。这个发明,不是汤若望的原创,而是来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发明,叫伽利略望远镜。

    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1609年发明的,汤若望奉教廷之命离开欧洲,前来东方的时候就将这个技术带了过来。

    因为在明朝找不到完全透明的玻璃,制作不出合格的望远镜。所以,汤若望刚到中国的时候,只是在北京制了几架残次品后,就再也没有制作过望远镜,也一直没有将望远镜的技术拿出来。

    没想到,他被李自成农民军追杀,隐姓埋名逃命的这几年,南京竟然建起了现代化的玻璃厂,生产出了透明的玻璃。

    有了透明的玻璃,就可以磨制凹、凸镜,制作望远镜了。因此,汤若望就将望远镜的技术拿了出来,引起了工部和科学院研究员们的轰动。

    这些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从来不知道玻璃中还藏有这样的秘密。工部尚书**济将这个技术当成了一个趣事,在汇报工作的时候讲给皇上听了。

    但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听到**济口中的“望远镜”,却并没有表现出惊讶的表情。因为,“望远镜”对于朱由检来说,并不是陌生的词汇。

    本来,望远镜在后世并不是一个什么稀罕物品。正常情况下,既然玻璃厂都建成投产了,来自后世的朱由检应该早就下令大明科学院利用透明玻璃制作望远镜的。

    只是,作为皇帝,朱由检每天想的事情太多,一时没想得起望远镜的事。直到现在汤若望拿出了望远镜的技术,朱由检才想起了这个东西。

    望远镜在天文学和军事上的应用前景,让朱由检不得不慎重,他立马对**济下令,将这个东西作为军事机密保护起来。

    望远镜的原理和技术并不难,终有一天会被别人知道的。但朱由检希望,在敌人知道之前,大明朝廷可以先生产一批望远镜,装备到各支明军将领手中去,以扩大战争时的优势。

    至于以后,暴露就暴露吧,也没得办法了,先建立起早期的优势再说。

    有了望远镜的大明军官,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观察敌情、明察秋毫,可以更准确的制定对敌战术,可以更大限度的保证战争的胜利和减少己方官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