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大帝 >

第91部分

崇祯大帝-第91部分

小说: 崇祯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姜文尉有主意,姜镶大喜,道:“损失一点权势没关系,只要一家人能保命,这才是最重要的,何况你说还能保姜氏一族荣华富贵。是什么办法,快说!”

    姜文尉道:“按明军在西南平叛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我认为,大明朝廷打败李自成、收复北方江山是没有问题的。而我们此时已经起兵,不容于李自成,因此必须坚定的站在大明朝廷这一边,才能有活路。”

    “鉴于崇祯皇帝答应堂哥出任山西巡抚并世代世袭的许诺肯定不现实,证明崇祯皇帝对我们也不放心,只是想利用我们当炮灰分散李自成的兵力而已。”

    “我认为,在大明朝廷一统天下后,我们再抱着想要掌控山西省军政大权并世代世袭的想法,是不安全的。那样的做法,不会被崇祯皇帝和朝廷接受,肯定会被他们找借口予以剿灭。到时候,我们要想以山西一省兵力,对抗朝廷官军,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建议。等大明朝廷一统天下后,几位堂哥就主动请辞,告老还乡,或者到异地转任政府官职。将军权全部上交给大明朝廷。如此,朝廷看在堂哥们主动放弃军权的面子上,肯定会给予姜家在其他方面的照顾。数代之内,荣华富贵不成问题,也不会危及生命。”

    听着姜文尉的叙述。姜镶、姜让等人一边听一边点头。

    躺在地上的张天琳没想到姜家并不全是莽夫,还是有人能想到解决办法的。如果真按姜文尉的方法去操作,虽然会损失军权,但在其他方面肯定会受到朝廷的照顾,那是毫无疑问的。姜氏数代人之内,荣华富贵毋庸置疑。

    想到自己必死无疑,张天琳自然不甘心让姜家逃过一劫。因此,姜文尉说完,张天琳就笑道:“你们别做梦了,崇祯皇帝既然做出了决定。岂会轻易更改决定?他不会给你们反悔的机会了。你们等着吧,姜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姜镶冷笑道:“姜家有没有好下场,还是未知数。但你张知府,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了!来人,给我押下去,凌迟三日处死!”

    听到这个命令,张天琳果然脸色大变。无论内心多坚强,面临死亡,特别是凌迟处死的死法时,还是会感到恐惧。

    如果是被直接斩首。那就真是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一个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但凌迟三日,受千刀万剐之苦,流尽鲜血而亡。想想都觉得恐怖。哪怕是张天琳这样造反起家的草莽英雄,也感到非常恐惧。

    张天琳被几个士兵拉起来,咬着牙狠狠的瞪着姜镶道:“姜镶,有本事给我个痛快,老子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听到张天琳明显色厉内荏的叫喊,姜镶终于消减了一些被大明朝廷和崇祯皇帝忽悠的郁闷。有了一种大仇得报的快感。

    他哈哈大笑道:“想得个痛快,不被凌迟?你做梦去吧!柯天相、张黑脸是运气好,被当场杀死了。你不乖乖等着被我杀,还要逃跑,却又被我大哥抓到,那证明你自己运气霉。”

    然后,姜镶对那几名押着张天琳的士兵道:“将他押下去,先游街示众,然后凌迟三日处死,再挫尸枭首,以儆效尤。”

    然后,张天琳就被几名姜镶的亲兵押了下去,执行凌迟处死的死刑去了。张天琳还一边挣扎一边喊:“你们等着吧,姜家所有人都会给我陪葬的!”

    但是,姜镶等人却没有再搭理这个“死人”。

    这几年,姜镶可没少在张天琳、柯天相他们手上受气。所以,姜镶根本不想轻易的放过他,让他安逸的速死。姜镶要让张天琳受尽凌迟的痛苦,才能报自己心头之恨。

    张天琳被押下去后,姜镶放下张天琳的事,对大哥姜让道:“大哥,你觉得文尉的建议如何?”

    姜让点头道:“我觉得可行。虽然军权被夺,但起码大家都没什么危险,还可以让族人享受朝廷在其他方面的照顾,数代人保持住我们的荣华富贵。虽然比我们原先的要求低了很多,但总比丢命要强。”

    老三姜瑄也表达了跟大哥相同的意见,姜镶最后拿定主意,就按姜文尉所说的办。

    姜镶决定,继续拉拢山西省各地官员起事造反,配合大明朝廷的北伐战争,打败李自成。等大明朝廷统一北方后,再主动功成身退,换取姜氏一族数代人的荣华富贵。

    随着姜镶三兄弟的起事,姜氏一族在山西省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开始显现出来。加上前期联络好的官员将领,至崇祯二十年的冬月二十日,姜镶在大同府汇聚了超过6万人的大部队。

    整个大同府所有县城和卫所官兵,全部主动向姜镶投降,几乎没有反抗作对的。山西省境内的太原府、平阳府、汾州府、辽州府、沁州府、潞安府、泽州府,大多数驻军也响应了姜镶的起事,奉姜镶为首领,向山西最后的堡垒——太原府包围过去。

    而大顺军因为前期调兵支援前线,导致在山西境内兵力空虚,大顺军的兵力现在已经只剩下不到3万人了。聚集在山西巡抚张树横手上,驻扎在山西首府太原府城的兵力,已经连两万人都不到了。

    而且,就是这最后的两万人,张树横都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反贼姜镶的内应。如果双方交战的时候,自己军中有人临阵反叛,响应姜镶,转头造他的反,他就危险了。

    如此,张树横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

    ps:【明洋天水…作品,起…点…中…文…网…首…发。感谢“泰桥小杨”、“夜行人syg”、“威武霸气大军阀”的打赏,感谢“石头kk”的两次1万巨赏!】

第185章 山西全省易帜() 
张树横最开始是跟随第一代闯王高迎祥的,能力不高,战功也并不显著。但是,他靠左右逢源的人缘在农民军中站稳了中层军官的位置。

    张树横很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上至高迎祥、李自成等农民军领袖,下至普通士兵百姓,都对张树横印象很好。

    高迎祥死后,李自成继承了闯王的称号,张树横又立马倒向了李自成。

    如果以现在李自成登基称帝的结局来说,当时张树横的支持就是对李自成有拥立之功的。张树横牵头的一大批中层军官对李自成的支持,有效的抵消了高迎祥农民军内部其他人对李自成的反对,让李自成坐稳了农民军第一领导人的位置。

    因此,对张树横,李自成是很…宠…信的。尽管牛金星、李岩等人说他能力不足,但李自成还是在登基称帝后任命张树横为山西巡抚,掌管山西军政大权。虽然没有像牛金星、李岩等人那样位列中枢,却也是一方诸侯了。

    如果李自成一直赢下去,统一天下,那张树横自然毫无疑问地会继续向李自成效忠。

    但是,李自成没有做到这一点,他进入北京,登基当了皇帝后就放纵自己享乐了起来。而南逃的崇祯皇帝却在江南励精图治,迅速提升国力和大明军队的战斗力。

    这不,才过了三年多,崇祯帝就任命黄公辅为北伐军总司令,下令明军开始北伐,攻打北方了。

    根据前些天的情报,明军以黄公辅为统帅,从东边的淮安府、徐州府,到西部的襄阳府、勋阳府,对大顺国发起了全面进攻,攻势非常猛。

    张树横分析,此次两大势力的决战,大顺军很可能要战败。崇祯帝就要一统江山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向当墙头草、明哲保身的张树横,就开始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了。

    山西全省叛变,只剩下了首府太原一座孤城。也即将被姜瓖叛军围困。到时候,要等待大顺朝廷的救援,就比较困难了。

    因为明军已经发起北伐战争,大顺朝廷的主要精力被明军牵扯,根本不可能抽出太多的军队来跟姜瓖数万叛军进行决战。

    如此。张树横要么逃跑,要么就只能留在太原府等待姜瓖大军的围困了。如果到时候跟叛军打起来,张树横就只能依靠手上的2万多大顺军官兵了。

    但是,他手上的2万多官兵有一大半都是大顺军占领山西省后才征召入伍的。其中,有多少人忠于大顺、又有多少人向着他们的老乡姜瓖,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姜氏一族在山西省根深蒂固,影响力巨大。可不要双方激战的时候,自己的部下将士突然临阵反叛,杀自己一个措手不及,那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因此。要张树横为大顺朝廷守住太原府,跟姜瓖叛军厮杀,张树横觉得他办不到。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树横隐约听说,姜瓖起事的原因是跟大明朝廷联系上了,所以姜氏一族才不怕李自成的报复,毅然起兵反叛了。

    张树横考虑良久,觉得叛军势大,自己还是识时务为俊杰,开城投降算了。如此。还可以保得一命。

    崇祯二十年冬月二十五日,当姜瓖率数万大军包围太原府的时候,山西巡抚张树横就遣使出城,向姜瓖寻求和平解决太原城的办法了。

    所谓和平解决。其实就是想投降,只是张树横想为自己捞点好处罢了。

    姜瓖的数万部队也是起事后各方汇聚起来的,可以说也是乌合之众。要攻下有坚城可守的太原城,恐怕伤亡也不会小。还要预防李自成狗急跳墙不顾南方的明军北伐,硬要调兵前来山西进攻他。

    因此,姜瓖必须保持足够的兵力。以备跟李自成平叛军队的战争。

    张树横能主动献城,姜瓖自然是求之不得。

    跟姜瓖进行了一天的谈判后,张树横开城投降,山西首府太原被姜瓖占领。

    为了最大限度的争取主动权,在以后获得更多的优待。姜瓖占领太原府,自任山西巡抚并宣布,山西省奉大明朝廷为正统,拥戴崇祯皇帝为天下之主。

    至此,山西全省易帜,被大同府姜氏一族占据,脱离了大顺朝廷的掌控,倒向大明朝廷。

    在山西巡抚张树横开城投降的时候,北京皇宫里,李自成狠狠地将关于山西省的军报扔在地上。

    “岂有此理,这姜瓖真是狼子野心、不知好歹。一个明军降将,朕对他信任有加,让他继续担任大同总兵。他却不思报答于朕,反而起兵造反,还蛊惑那么多山西省军政官员跟他一起作乱。你们说一说,这个事该怎么办?”李自成对牛金星、宋献策等人说道。

    牛金星皱眉道:“如果是平时,自然应当马上派兵平叛了。可现在明军大举北伐,南方战线频频告急,兵力吃紧,我们抽不出太多的兵力去山西平叛啊!”

    宋献策也点头道:“是啊!这姜瓖真会挑时间,在这个时候起兵叛乱,让我们根本不能抽出足够的兵力去打他。我敢肯定,姜瓖跟大明朝廷一定有联系,否则不会这么巧合,在这个时间叛乱。”

    李自成点了点头,道:“不错,肯定有大明朝廷的奸细跟姜瓖联络上,他才会选在这个时间叛乱。不过,当年可是姜瓖主动向我们投降,才导致北京迅速失陷,崇祯皇帝会接纳这么一个贰臣?”

    牛金星道:“不管怎么说,姜瓖起事叛乱,就是在给大明朝廷帮忙。所以,崇祯皇帝自可以对姜瓖以前的事视而不见,先联手将我们击败再说。所以,现在不是考虑姜瓖为何叛乱的时候,而是我们要做何种决定,要不要派兵进攻山西,平定姜瓖叛乱的问题。”

    李自成向一直沉默不语的李岩问道:“李岩,你是兵部尚书,你说一说,我们该怎么办?”

    李岩皱着眉头,向李自成等人道:“皇上,微臣感觉有些不对劲。虽然不时有南方的传令兵入京,传达前线的战况,说前线战斗很激烈、兵力很吃紧,让我们赶紧调兵支援。可现在十多天过去了,却还没有确切的消息说山东、河南、陕西有哪座城市被明军攻占。以明军的战斗力,这个事情,有点不对劲啊!”(。)

    ps:【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二更求推荐票!感谢“(乐在其中)”的打赏支持!】

第186章 特工被识破() 
听到李岩这么一说,李自成暂时放下了姜镶叛乱的事,问李岩道:“有什么不对劲的?”

    李岩摇头道:“微臣也说不出来,但感觉一场真正的战争不应该是现在这样子。微臣感觉,我们收到的前线军情并不完整,或者说不真实。”

    牛金星作为大顺军的首席智囊,脑筋反应很快。听到李岩这么一说,他立马惊醒,问道:“李岩,你在怀疑什么?”

    李岩看着丞相牛金星,道:“我怀疑明军所谓的北伐,是个假消息。雷声大、雨点小,根本就未采取实际行动。那些关于前线战斗激烈、兵力吃紧的军情,很可能都是假情报。”

    李自成悚然而惊,问道:“你说那些每天入京传达前线军情的传令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