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大帝 >

第85部分

崇祯大帝-第85部分

小说: 崇祯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几天的讨论,五月二十一日,在五月的第三次例行朝会上,崇祯帝朱由检对西南平叛战争的有功之臣进行了嘉奖。

    总司令解学龙由少将晋升中将,杨畏知、侯东普等领兵将领也获得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赏赐。各支参加战争的部队官兵,根据战功和本身的实际情况,各自进行军衔晋升或物质嘉奖。

    当晚,朱由检在皇宫为这次西南平叛大捷举行了庆功会,宴请各大有功将领。内阁总理、各部尚书、侍郎等朝廷高官悉数到场作陪,英雄美人,美酒佳肴,君臣推杯置盏,觥筹交错,好不闹热。

    然后,五月二十二日,朱由检召集包括内阁正副总理、各大军区正副司令、参谋长、各部尚书、左右侍郎在内的大明核心大臣,召开针对北伐的中央军事会议。

    各大军区正副司令、参谋长是被朱由检之前以迎接解学龙一行大战凯旋的名义,让他们来京的。现在,正好一起参加军事会议,会议开完后再带着各大军区的特种部队回去。

    在外人眼中,就不会显得像是朱由检有什么秘密的军事行动,特意召集这些军方重将开会了。

    待大臣们见完礼后,朱由检开口道:“各位爱卿,对于北方李贼两次派奸细混入南方,蛊惑王公贵族和云南土司叛乱的行径,朕深感痛恨。在去年,朕就有了要北伐中原的想法,只不过那时要先处理云南的土司叛乱。现在云南土司叛乱已经平定,剩下的就是战后的善后事宜,交给西南军区和云南省政府就行了。因此,朕今天召集各位爱卿召开军事会议,就是让大家议一议我们今年秋天出兵北伐中原、进攻大顺军的可能性。”

    几位内阁正副总理、各大军区将领,都是知道陛下的北伐计划的,而且还在默默的为这个计划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但是,那些没有在内阁任职的尚书、侍郎,这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大家都显得极为震惊。

    刘源济作为工部尚书,是唯一一位未曾入阁当上副总理的尚书。除了几位内阁总理、各大军区司令员以外,他是剩下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看到陛下提出北伐的议题后,几位内阁总理和军方将领均未搭话,刘源济就知道,内阁和各大军区将领都是知道这个事的。只有他和其他大臣,不知道陛下的这个计划。

    既然那些人都不说话,刘源济就站出来道:“陛下,臣认为,今年秋天北伐太急躁了一点。虽然西南平叛战争结束了,但尚有十多万叛军将士需要审判、处理。在叛军作乱期间造成的各地官府损失,也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恢复,这必将牵扯云南省和中央朝廷大量的精力。因此,臣认为,今年秋天不宜出兵北伐,最早也应该等到明年再说。”

    朱由检笑道:“去年冬天,朕就做出了今年要北伐中原的决定。各位总理说内乱未平、不宜北伐,因此朕又下令于冬季出兵,平定云南土司叛乱。现在云南土司叛乱也平定了,大明内部已经没有什么内乱,完全可以出兵北伐了。黄爱卿,你说是不是?”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二更求推荐票!】

第173章 君臣争执() 
内阁总理黄道周站出来,回答道:“回陛下,我们当时只是同意冬季出兵平叛,可没同意陛下说的今年秋天北伐中原的提议。”

    朱由检咋听此言,不由一愣,问道:“你什么意思?”

    黄道周道:“回陛下,因为当时陛下提出了冬季出兵的有利条件,也提出了后勤运输的解决办法。因此,我们都同意了陛下冬季出兵平叛的提议。但是,陛下所说的今年秋天出兵北伐的提议,我们可从来没有赞同过。”

    朱由检指着黄道周,质问道:“那当时朕可是说明了的,就是因为要今年秋天出兵北伐,所以才要尽快平定云南土司叛乱的。既然你们都同意了冬季出兵平叛,难道不等于同意了今年秋天北伐大顺的提议?”

    黄道周摇头说道:“不错,我们虽然同意了冬季出兵平叛,可没有赞同过陛下今年秋天出兵北伐的提议。不然,陛下想一想,我们有谁当面同意过这个提议?”

    朱由检愣了一愣,回想了一下。确实,当时大家都在讨论冬季能不能出兵的问题,可没有讨论过今年秋天是不是适合出兵北伐。

    自己以为这些臣子都同意了冬季出兵平定云南土司叛乱的提议,自然而然也是同意了自己今年秋天出兵北伐的提议。但现在仔细一想,却不是这样的。大家都只是同意了冬季出兵平定云南土司叛乱,却并没有当场表态赞同自己今年秋天出兵北伐提议。

    想到这里,朱由检不由产生了一种被大臣们欺骗的愤怒感。

    朱由检对着黄道周等人怒斥道:“既然你们不同意今年出兵,为何当时没有提出来?后来还配合朕,进行北伐战争的准备工作,现在却又不赞同?你们难道想被朕以‘欺君之罪’打入天牢治罪吗?”

    黄道周摇头道:“陛下误会了。臣等当时也是被陛下冬季出兵平叛的战略妙计给镇住,一时没想得起还要讨论这个问题。后来一想,如果云南平叛战争结束得早,今年出兵北伐也未尝不可。因此,后来我们也没提出异议,对陛下属意的战备工作,也进行了配合。我们认为,即使今年不出兵,明年也总会出兵的,这些战备工作,多准备一段时间,我们的胜算更大。”

    朱由检看向史可法等人,怒道:“你们也跟黄道周一样的想法吗?”

    史可法、王铎等人,纷纷出列应是,表示他们跟黄道周想法是一样的。

    朱由检气道:“那你们为何不曾早日向朕提出异议?”

    史可法道:“因为那段时间,陛下都处于愤怒中,对李自成两次派奸细蛊惑大明内部地方势力叛乱之事,深感痛恨。我们觉得,陛下需要将情绪冷静一段时间再说。”

    朱由检感到自己的皇帝威严受到了大大的侵害,于是点点头,咬牙切齿地道:“很好,很好!一个二个的,竟敢妄测君心、欺瞒于朕,不治你们的罪,都不知道君臣体统了。来人,给朕将这几个欺君之臣拖出去,大打五十大板!”

    一听这个惩罚,除了黄道周、史可法等人自知理亏、沉默以对外,其他朝臣纷纷脸色大变,劝和起来。

    “陛下恕罪啊!”

    “黄总理等人也是忠心为国,请陛下开恩!”

    “请陛下从轻发落!”

    在众臣的劝说下,朱由检稍微冷静了一下,但还是无法原谅这几个所谓的忠臣跟自己扣字眼、耍心计的做法。因此,朱由检将黄道周等人全部进行了罚俸半年的处理,无一例外。

    宣布了对黄道周等人的惩罚,黄道周等人也领罪谢恩后,朱由检道:“既然你们都不赞同今年出兵,那你们就给朕说一说你们的理由吧。”

    接下来,朱由检和众臣进行了一天的讨论,算是扭转了朱由检一定要尽快出兵北伐、报复李自成的想法。

    从时间上来讲,大明朝廷虽然武器先进,但云南省的地理条件,还是制约了明军平叛的进度。虽然叛军主力很快就被歼灭了,但剩下的残兵败将,却花了很多的时间。

    最后一股叛军,蒙自土司沙定洲,更是坚持到了三月二十二日,才向禁卫军第一师侯东普所部投降了。

    然后,朝廷和西南军区要处理云南土司叛乱的善后事宜,如审判俘虏、恢复城防治安、重建损毁的房屋建筑等工作,都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短时间内不容易完成。

    要达到云南省完全稳定、后顾无忧的地步,大臣们按照现在的工作进度推测,起码要一年的时间。至少在这一年的时间内,大明朝廷要在云南省花很多的精力,不适宜出兵北伐,攻打大顺。

    从后勤物资准备的角度来讲,这一次的西南平叛战争,明军部队打是打安逸了。不到五万的军队,歼灭了二十多万叛军,己方伤亡也不到1000人,可谓战果辉煌。

    但是,如此辉煌的战果背后,就是参战明军的弹药消耗速度,骇人听闻。这些明军官兵自己手中原有的弹药,几乎全部消耗殆尽。而朝廷和西南军区为了战争运过去的补充弹药,也被消耗了一大半。

    为了补充西南军区的弹药储备,南京兵工厂几乎被掏空了库存。

    要知道,目前全国五大军区近四十万明军的弹药供应,完全依靠南京唯一的一个兵工厂。平时训练消耗量不大,兵工厂还能应付得来。但如果是战时,武器弹药消耗量剧增,兵工厂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因此,无论从时间还是战备的角度来讲,今年秋天就发动北伐战争,实在显得太仓促了。

    如果将北伐的时间后移到明年去,根据大明与大顺国力、军力发展的对比,大明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大顺。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将会逐渐建立绝对的优势地位。到时候再北伐,可以确保战争的胜利。

    只是,在这期间,要加强江南各省的内部防卫工作,不能再被大顺奸细钻空子,搞破坏了。而且,如果可以的话,大明也可以派特工,进入北方大顺境内,搞特工破坏作战,影响大顺朝廷的平稳发展。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三更求推荐票!这一章为周推荐票超500加更,继续求推荐票啊!】

第174章 战备讨论() 
时间毕竟已经过去了半年,朱由检当初刚接到消息后对李自成的满腔怒气,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化解了许多。于是,在众多大臣的力劝下,朱由检放弃了今年秋天仓促北伐的决定。

    朱由检做出今年秋天不再出兵北伐的决定后,大臣们简直是喜笑颜开啊!

    作为大明朝廷的核心领导、既得利益者,他们自然是希望大明朝廷越来越强盛,不会因为一次仓促的战争丢掉好不容易通过改革建立起来的优势。

    他们相信,只要再给大明朝廷一年的时间,明军就有绝的把握能北伐中原、打败大顺军,收复北方的大明江山。

    因此,对于崇祯皇帝的最终决定,大家都感到异常高兴。

    然后,接下来几天,众臣开始群策群力,为崇祯皇帝出谋划策,看如何做更好的战备工作,以期在一年后真的发起北伐战争后,能势如破竹、一统中原。

    军事上,大臣们建议,先要增建几个兵工厂,扩大军队武器弹药的供应能力。否则,以明军目前全部使用热-兵-器的特点,战争期间弹药供应一断,明军官兵拿着没有子弹的步枪跟敌人打仗,很有可能惨败于敌手。

    而且,战争爆发后,南京兵工厂隔着一条长江,运输弹药也不是很方便。如果能在中部靠近大顺朝边界的地方,建几座隐秘的兵工厂,那对战争将起到很好的后勤保障作用。

    对这个建议,朱由检自然欣然接纳。因为,他也觉得一个兵工厂实在太单一了。而且,距离北方战场也太远,确实不利于武器弹药方面的后勤供应。

    与其战争爆发后再来千里迢迢的运输弹药,不如率先一步到位,直接将兵工厂建到双方的边境附近去。

    因此,在这几天的军事会议中,崇祯帝朱由检根据大家的建议,决定从南京兵工厂划拨出一些武器专家和熟练工人,秘密前往贵州省会贵阳府、湖广省会武昌府、直隶省凤阳府、直隶省淮安府四地筹建下级兵工厂。

    这四个兵工厂,西部位于贵阳府的兵工厂负责供应西南军区到时候攻打张献忠、收复四川省的军事行动。武昌府、凤阳府、淮安府的三座兵工厂,则负责北伐战争西、中、东三路大军的武器弹药后勤供应,保证战争中明军部队的后勤供应。

    而南京的兵工厂,则变为大明兵工总厂,成为研发基地。他们会在工部的中科院武器研究室指导下,研究制造更先进的武器。以及对现有的武器进行改进升级,并对四个下级兵工厂进行技术支援。

    军队的数量上,如果要跟李自成爆发全面战争的话,可能需要所有的野战军部队全部投入战争才行。要知道,攻陷北京,建立大顺国后,李自成也进行了扩军行动。现在李自成的大顺军规模已经超过了100万人。

    如此,明军各大军区的野战军全部投入北伐后,江南各省的城防就有点空虚了。

    为了避免内部再次发生叛乱,大明朝廷需要建立正规的城防体系,将野战军部队从守城的桎梏中解脱出去,全力备战。

    这个建议,获得了朱由检的大力赞同。

    现在的各地城防,是由各地野战军和被裁撤后充当城卫军的官兵共同完成的。

    各省省会以及较大的城市,由附近的野战军部队派兵驻守,较小的州府治所和一些县城,是由城卫军驻守的。而大多数小型县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