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大帝 >

第61部分

崇祯大帝-第61部分

小说: 崇祯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对云南省的各地土司在大顺朝廷的联络下密谋叛乱的事,解学龙也一点都没注意到。

    崇祯十九年冬月初一,大明江南各省王公贵族的叛乱已经全部平定,大明境内正感觉一片歌舞升平的时候,云南省各地土司却在这一天突然同时举事,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

    短短五天之内,元谋土司吾必奎就攻占了毫无防备的武定府、姚安府,还有楚雄府的定远县,军队扩张至2万人。

    蒙自土司沙定洲和妻子万氏,率军攻占了临安府府治建水县和中部、南部大部分县城,还有广西府、广南府全境,军队扩张至3万人。(注:这里的广西府是当时的云南省下级行政区划,不是广西省。)

    张献忠的义父,石屏土司龙在田也率军攻占临安府北部诸县,及澂江府、新化州全境,军队扩张至2万人。

    北方的东川府土司禄万亿、禄万兆兄弟也攻占了东川府、寻甸府全境,军队扩张至2万人,

    还有丽江府、永宁府、陇川司、孟琏司等地,均有土司率兵起事,参加叛乱,叛军总兵力达到惊人的20万人之巨。除昆明、楚雄、大理、曲靖等少数西南军区驻云南第十四军重兵驻守的大城市,其他边缘县城州府均被起事的土司叛军攻占。

    短短几天之内,云南省几乎全境易帜。叛乱的土司纷纷宣布,拥戴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为正统,大明朝廷任命的官员在云南省反而成了人人喊打的逆贼。各地知府、知州等大明朝廷任命的官员,纷纷被逮捕关押,甚至凌迟处死。

    而驻扎在昆明、楚雄、大理、曲靖等地的西南军区第十四军官兵2万人,面对20万叛军、遍地烽烟的情况下,也是不知所措。

    天寒地冻的,在朝廷命令尚未下达之前,他们也不知该从哪里下手,只能牢牢守住几座大城市,不让叛军攻陷就得了。

    几天后,各地叛军的情报汇集到云南省首府昆明后,统计出叛变的土司有二十多人,叛军总兵力达20万之巨。

    云南省长吴兆元、副省长吴文瀛、罗国,驻昆明的第十四军军长杨畏知、副军长万元吉、参谋长瞿式耜,黔国公沐天波(挂副省长职)等云南省军政大员,齐聚省政府,商议对策。

    副省长罗国道:“情报上说,除昆明、大理等几个大城市外,其他州府大都被叛军攻占,各地知府、知州等朝廷任命的汉族官员均被关押,有些已经被处死牺牲了。我认为,应该趁叛军刚刚起事,立足未稳之机,马上出兵镇压,平定叛乱。”

    参谋长瞿式耜,是前礼部尚书钱谦益的学生。钱谦益因巨额贪污受贿被朝廷处决后,瞿式耜受了一些影响,在西南军方不受同僚们的待见。

    但是,第十四军成立后,瞿式耜却被崇祯皇帝任命为第十四军参谋长,让瞿式耜大感意外。

    意外之下,瞿式耜大为感动,认为皇帝不搞株连,只要自己有才能,还是能得到重用的。不会因为自己的老师品德不端,就被皇上歧视了。

    因此,瞿式耜上任后,竭尽全力帮助军长杨畏知进行军制改革、军队训练,让第十四军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战斗力。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瞿式耜的才能得到了军中大多数将领的认同,站稳了脚跟,消除了老师钱谦益之案的影响,说话也没有原来那么小心翼翼了。

    听到罗国的发言,瞿式耜就摇头道:“罗省长此言差矣。我们都知道,云南省内交通不便,山路崎岖难行。加上现在已进入冬季,不知何时就会下雪封山。此时贸然出兵打仗,不是很合适。万一大军行到途中,大雪降下来,封山堵路,那就糟了。此事要从长计议,不能冲动。”

    省长吴兆元听完后,向第十四军军长杨畏知问道:“都快过年了,却出来这么一档子事。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我看我们都要被朝廷问责。杨军长是什么意见?”

    杨畏知道:“朝廷问责的事情先放下,我赞同瞿参谋长的意见,此事需要慎重对待。我们兵力本来就少,2万人,只有敌军的十分之一。任何一个士兵,都不能轻易损失。没有必胜的把握,我们不能轻易出兵。”

    听到军方首长杨畏知的表态,挂职副省长的黔国公沐天波就急了,对杨畏知质问道:“那难道就任由叛军横行云南,劫掠乡里吗?我看你们十四军应该马上出兵,打败叛军,稳定人心,才是正理。如果军饷粮草不够,我沐王府可以捐助部分军资给你们,助十四军平叛。”

    黔国公沐天波已经失去了封地,爵位也只能再降级传两代而已。按理说,他跟江南各省其他王公贵族一样,对大明朝廷和崇祯皇帝应该恨之入骨才对。他没有起兵叛乱就算不错了,为何还如此积极,想要支持大明朝廷的军队去打败叛军、平定云南呢?

    原来,沐王府从第一代黔宁王沐英开始,经过200多年的经营,云南全省到处都是他们的沐氏勋庄,数量达上百家。

    沐氏勋庄的功能,就是利用沐王府在云南省境内的特权,低买高卖,赚取巨额差价利润。

    他们从当地农民手中低价收购珍贵特产,加工后集中到昆明,再运到中原各地出售,赚取了巨大的利润。各个沐氏勋庄中,不仅囤积了大量的珍贵药材、野兽皮毛等珍惜特产,还有数量不菲的现金。

    但是,这些沐氏勋庄,平日里仗着沐王府的势力和特权,欺压良善、盘剥农民,在云南各地都激起了尖锐的民族矛盾。

    因此,当各地土司同时发起叛乱后,沐王府设在各地的沐氏勋庄就首当其冲,成为了那些土司叛军“打土豪、分财产”的对象。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求推荐票!感谢“石头kk”、“我爱炒菠菜”的打赏。】

第125章 黔国公沐天波() 
在这次突如其来的土司叛乱中,沐王府的损失异常惨重。也难怪沐天波比杨畏知这些大明朝廷的军官还要着急,甚至想资助军队立马出兵平叛了。

    如果不是他现在没有调兵打仗的权力,他都想直接带自己的家将卫士出征,去跟叛军拼命去了。

    听到沐天波的质问,知道沐天波为何如此着急的杨畏知安慰道:“我们不急于出兵,只是慎重行事,不代表我们就任由叛军横行云南了,沐省长不必着急。”

    瞿式耜见军长同意自己的意见,跟着点头道:“不错,我们不是不出兵,而是必须要有必胜的把握,才能出兵。目前来看,对于叛军20万人的数量,我们的军队虽然武器先进,但人数太少,即使出兵也显得兵力严重不足。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各大城市的防御,保证几个大城市不丢就行了。然后,我们应该马上将最新的叛乱情报汇总,汇报给军区总司令部和中央朝廷,请朝廷派兵支援,并决定是否在冬季出兵。”

    沐天波气得站起来道:“你们就是胆小怕事,我会上报朝廷,弹劾你们的。”

    听到这么诬蔑军方的话,杨畏知的脸就冷了下来,道:“军队怎么行事,自有我们的考虑,不消你来指手画脚。你要弹劾,尽管弹劾去吧!”

    “哼!”沐天波哼了一声,怒气冲冲的离开了会议室。

    沐天波离开后,鉴于他“副省长”的身份,省长吴兆元就显得有些尴尬,对杨畏知道:“这次叛乱,沐氏勋庄损失惨重,沐省长有些着急,杨军长不用生气。”

    杨畏知摆了摆手,道:“吴省长言重了,具体是什么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沐氏勋庄这些年在云南各地欺压当地老百姓,引起了不少的冲突,朝廷没追究沐王府的责任,反而给他安排了一个副省长的闲职,已经算给他面子了。现在竟然想干涉军队事务,我看他是没摆正自己的位置,还真以为云南省是他沐家的后花园呢。”

    罗国点了点头,道:“不错,沐省长平时就有些骄横跋扈,认不清形势。现在皇上明摆着要治理他们这些王公贵族,他还敢说这些话,真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啊。”

    吴兆元点了点头,也对这个挂名的副省长有些不满,于是摆手道:“不说他了,我们还是讨论一下当前的形势吧。”

    杨畏知点了点头道:“不错,这种不识时务的人,总有一天要被朝廷惩治的。我们还是继续讨论怎么应对叛军的攻势吧。”

    接下来,这些云南省的军政高官,针对当前席卷云南全省的土司叛乱形势,商讨了几个时辰。

    最后,大家确定了先立足防守、保证几个最重要的大城市不出意外的总方针。

    在这个总方针之下,政府方面,要加大对治下老百姓的宣传工作,指出那些土司谋逆都是为自己一己之私,即使叛乱成功,对普通老百姓也没什么好处。

    这一点,倒真是事实。平日里,那些当地的土司对老百姓的剥削就比官府更厉害,只要一宣传,大家就都知道这是事实。

    然后,官府要加强下面乡镇等基层政权的领导,如果发现有叛乱的迹象,立即处理,不能再扩大叛乱的范围。

    军队方面,全力守住剩下的几个大城市,不能被叛军偷袭攻占。几个大城市之间的道路交通,要派军日夜巡逻,保证交通畅通无阻。

    最后,就是将最新的情报汇总上报给西南军区司令部。

    冬月十四日,南京已经开始下起了崇祯十九年的第一场雪,初雪比崇祯十七年提前了九天。

    小冰河期的严寒还在继续加重,杨毅虽然已经将政务工作都丢给了内阁,但他还是不放心,最近开始每天关注各地政府对冬季救灾物资的准备工作。他希望,在自己的治下,尽量不要出现被严寒冻死的老百姓。

    虽然他也知道,“一个都不死”这个愿望有些难以实现,但他还是希望被严寒冻死的老百姓要一年比一年少,这是一个后世青年的追求。

    对于那些明朝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杨毅希望他们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不会被严寒冻死、不会被饥荒饿死、也不会被繁重的税赋压死。

    而现阶段,就是要着重预防老百姓不会被严寒冻死的的时期。

    由于今年中央财政收入剧增,政府有了更多的财力来预备救灾物资。只要哪儿发生了严重雪灾,相信周边的政府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进行救援,不会冻死太多老百姓的。

    杨毅也以崇祯皇帝的名义,在报纸上呼吁大家做好过冬的准备,不要马虎大意。

    崇祯十九年冬月十四日下午酉时,杨毅查看完了直隶省的救灾准备工作后,就到了晚饭时间。于是,杨毅离开乾清宫,前往坤宁宫与皇后姚淑静、贵妃吴惠兰等人一起吃刷羊肉火锅当晚饭。

    杨毅的酒杯里,装的是茅台酒业集团进贡的第一批茅台酒陈酿。

    为了方便地方政府执政,尚在南京朝廷控制下的四川省播州府(今遵义市),已经在崇祯十八年被划入贵州省政府管辖。

    然后,贵州省政府在皇帝杨毅的指示下,出资将仁怀县茅台镇二十多家酒坊收购,成立了国营茅台酒业集团。

    然后,那些酒坊的酿酒师傅,都被茅台集团以重金聘请,进入茅台集团工作。集团收购了他们酒坊原来窖藏的年份不同的陈酿,包装成了第一批“茅台酒”,用来打响“茅台”白酒的品牌。

    其中品质最好、窖藏年限最久的一批陈酿,被贵州省政府进贡到南京,供皇帝品尝。

    不过,这一批窖藏年限最久的茅台,只有十多瓶。杨毅都不敢敞开肚子喝,只是每次倒一杯小酌。如果要宴请大臣,也只是用其他年份的陈酿来待客而已。

    不是杨毅抠门,而是他知道,随着茅台酒的商业化,那种土法酿造,而且窖藏了七八十年的茅台酒,以后将很难出现了。如果他不珍惜点喝,恐怕自己都喝不了多久,就要喝光了。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求推荐票!感谢“鲨鱼汉堡”、“孬脑不好”的打赏支持。】

    ;

第126章 北伐计划() 
就在杨毅刷着薄薄的羊肉片,将这杯茅台陈酿喝完,在那里回味无穷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杨毅睁眼望去,就见一名御前侍卫跑了过来,向杨毅敬礼道:“禀皇上,副总理、兵部尚书史可法求见,有紧急军情要奏。”

    兵部虽然没有调遣军队打仗的权力,但后勤、情报等工作都是由兵部负责的。因此,地方军情一般都是先送到兵部,再转到杨毅这里来的。

    听到史可法有紧急军情要奏,杨毅就心里一突,心想王公贵族们的叛乱都已经平息了,难道大顺朝廷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杨毅一边想一边道:“传他到乾清宫议事。”

    然后,杨毅对还在刷火锅的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