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大帝 >

第59部分

崇祯大帝-第59部分

小说: 崇祯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火枪兵外,其他的叛军士兵根本不能对明军官兵造成太大的阻碍。

    最后,仅仅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朱国弼布置在河边,准备用来阻止朝廷官兵渡河的阵地,就被明军攻破了。

    朱国弼从开战最初的5000人士兵,逃跑了2000多人,被俘1000多人,还有数百人战死。

    最后,朱国弼只带着最坚定跟随他的原家将卫士四五百人准备逃回沭阳县城里,凭县城城墙坚守。

    但是,史德威对此早有预料。他不认为朱国弼布置在岸边的工事阵地能阻挡己方步兵的进攻,因此,朱国弼最后关头逃跑是可以预期的。

    于是,在跟随第一团步兵过河的士兵中,他就派了一百多人的警卫一起过了河。他们在第一团士兵跟阵地上的叛军交战的时候,悄悄绕过战场跑到了涟水河到沭阳县的路上,设置好狙击阵地,准备狙击逃跑的朱国弼。

    因此,当朱国弼带着最后的家将卫士从河边阵地上逃出来,想要跑回沭阳县城的时候,就被这批警卫士兵截个正着。

    “连长,有数百人的叛军官兵逃过来了!”放哨的士兵向警卫连长报告道。

    警卫连长喊道:“快,都给你我躲好,瞄准了,等我命令,狠狠的打。”

    “是!”埋伏在道路两边草丛中的警卫士兵们低声应道。

    然后,等朱国弼一行狼狈的逃过来,进入伏击圈的时候,警卫连长一声令下,枪声大作,路上的叛军官兵纷纷被击毙击伤。朱国弼的战马也在第一时间被击中,到底不起了。

    更加不幸的是,这批警卫士兵中有第三军特种部队的神枪手,朱国弼也被子弹击伤了大-腿。在没有战马的情况下,他连逃跑都做不到了。

    而他的数百名家将卫士,也被狙击的明军警卫士兵打死打伤了三百多人,剩下的也都吓得魂飞魄散,四散溃逃,根本顾不上带走朱国弼了。

    逃跑的叛军士兵不管,伏击的明军警卫士兵们只要抓到朱国弼就行了。最后,负伤不能逃跑的朱国弼被活捉,押到了史德威面前。由此,沭阳县朱国弼叛军宣告覆灭。

    朱国弼被捉住,第一团也清理完了河边的叛军阵地,史德威和曾国绪也通过浮桥过了河,来到了涟水河北岸。

    见到朱国弼,史德威嘲笑道:“好好的侯爷不当,要当叛贼,你可真是英明睿智啊!”

    朱国弼大-腿受了伤,血流不止,痛得龇牙咧嘴的。但是,明知造反被抓住,已经必死无疑,朱国弼却不想弱了气势。

    因此,听到史德威的嘲笑,朱国弼哼了一声,挑拨道:“你也别得意,不管你立多大的功劳,以后也肯定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崇祯就是一个数典忘祖的昏君,给他卖命你得做好被抛弃的准备。”

    史德威摇了摇头,笑道:“妖言惑众,给我将他嘴-巴堵了,押回军区看守,等待朝廷的命令。”

    “是!”几名士兵上前,将朱国弼的嘴-巴堵了起来,然后押到后面去了。

    然后,史德威率军前往十多里外的沭阳县城。沭阳县城里仅有的几百个叛军城卫军知道朱国弼已经战败被俘,也就放弃了抵抗,打开城门投降了。史德威率领第三军第一师第一团近2000名官兵进入了沭阳县城。

    入城后,史德威马上张贴布告,宣布朱国弼为叛贼,其亲近的家将卫士皆为同党。但是,那些刚被招募没几天的沭阳县普通老百姓,如果投案自首,可以宽大处理。并且,鼓励大家互相举报,可以立功减轻处罚。

    如此,史德威在进入沭阳县后的两天之内,就通过大家的互相举报揪出了支持朱国弼起兵叛乱的十多家当地豪强地主。将这些人全部逮捕,家产查封,等待淮安府官府的处理。

    在史德威剿灭朱国弼叛军,接收了沭阳县,展开清查的时候,距离稍远一些的睢宁县、海州县,副军长于斌、第一师师长任永奇也各自率兵抵达了目的地。

    于斌率领第一师第二团进攻福王朱由崧占据的海州县,任永奇率领第一师第三团进攻忻城伯赵之龙占据的睢宁县。

    海州县和睢宁县有城墙坚守,叛军倒是没有像朱国弼那样半天功夫就覆灭了。

    但在步枪大炮等先进武器的轮番攻击下,海州县和睢宁县也没有支撑几天,就被明军官兵轰开了城门。城门一开,叛军就再也守不住了,两个县城也就被明军官兵攻了下来。

    这两个县城的战斗中,福王朱由崧被活捉,忻城伯赵之龙战死。

    淮安府的三股叛军势力宣告覆灭,第三军第一师仅仅伤亡不足50人,就将三股叛军全部消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同时,江南各省,有些距离朝廷军队驻地比较近的县城,也迎来了朝廷官兵的进攻。

    有些城防设施不到位的县城,只坚守了一两天;而易守难攻的地方,最多也坚持十天半个月而已,就被官军攻克了。叛乱王公贵族,不是战死就被活捉,鲜有逃跑成功的。

    只有一些距离比较远的偏远县城,明军官兵尚未抵达,可以让叛军再逍遥几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叛军的覆灭也是可以预期的。

    崇祯十九年八月二十九日,大明中央报社第一次不按发行时间印刷了一份《大明新闻报特刊》,使用加急快马发行到江南各省。

    这期特刊上,大明崇祯皇帝称呼朱由崧等人为叛国贼,天下人当共诛之。尤其是包括抚宁侯朱国弼在内的众多叛军,起事后为了扩军和筹措军饷物资,对普通老百姓烧杀抢掠,形同土匪,罪不可恕。

    崇祯帝号召大家坚定支持大明朝廷,不要被叛军蛊惑,沦为叛国贼和土匪之流。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求推荐票!感谢“勿念无书”发的红包!】

    ;

第121章 丹书铁券() 
对于朱由崧等人宣扬的崇祯帝收回王公贵族封地、逐代递减爵位继承制度的暴行,特刊上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说明。

    根据报纸上的讲解,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功臣,两三代人之类,受到国家的特殊照顾、享受一些特权,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却不能因此让这些家族永久继承爵位,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

    因为,爵位不递减的话,以后功臣会越来越多,拥有爵位的贵族会越来越多,享受特权的贵族也越来越多。

    到了最后,最极端的情况就会出现,那就是全国各地到处都是贵族。这些贵族不事生产,当官有优先录取的特权,经商更是有永久免税的特权。如此,平民百姓如何出头?国家税收从哪里来?

    发展到最后,朝廷为了维持国家运转,只能加重无免税特权的老百姓的税赋,最后将老百姓活活饿死。

    因此,只有收回这些贵族的封地,逐代递减他们的爵位等级,才能将王公贵族的数量控制在一个规模之类,不会加重普通老百姓的税赋负担。

    报纸上用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如果现在的老百姓是一万个人供养一个贵族,在总人口不变的情况下,以后贵族人口越来越多,变成9000个老百姓供养1000个贵族的话,供养比例变成9个人供养一个人,那老百姓的压力有多大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这个比喻一出来,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崇祯皇帝为何要如此对待那些勋臣后裔。原来大家说崇祯皇帝抠门,不想支付贵族们的月俸了。现在才知道,大家都误会皇上了,皇上是在为最广大的老百姓考虑啊。

    拥有爵位的贵族毕竟是少数,连黄道周、史可法这等中央大臣都没有爵位,何况中下层官员和普通老百姓。因此,收回这些贵族的封地和逐代递减他们的爵位,对绝大多数人毫无影响。

    当解释清楚了收回封地和逐代递减爵位继承制度的原因后,天下百姓都从心理上倾向了崇祯皇帝和朝廷。对那些叛乱的王公贵族,大家也不相信他们的胡言乱语了。

    所谓崇祯帝的暴政,只是对那些被剥夺了利益的王公贵族而言。对普通老百姓,皇上可好得不能再好了。

    崇祯皇帝到了南京的这两年多时间,朝廷严惩贪官污吏,免除了许多苛捐杂税,让江南各省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好过了很多。起码已经很少听说哪儿有人饿死、冻死了。这样的好皇帝和朝廷,大家都要鼎力支持啊。

    如此,虽然叛军还没有被剿灭完,但是那些叛乱的王公贵族却已经不能再蛊惑附近的老百姓陪他们一起造反了。由此,将叛乱的范围限制在一城一县之内,就有利于朝廷军队的平叛工作。

    叛军被陆陆续续剿灭,崇祯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最后一股叛军,广西省桂王朱由榔,也被广州军区总司令张同敞派兵剿灭,朱由榔受伤被俘。

    由此,历史一个多月的江南各省王公贵族叛乱潮流,落下了帷幕。数十个叛乱的王公贵族,只有一两家见机得早,舍车保帅,逃走了几个主要人物,跑到北方去投奔李自成了。

    但是,为了迅速逃离大明,他们没带兵、没带钱的,能不能得到李自成的待见,就要打一个大大的疑问号了。

    在这次各大军区的平叛行动中,与大顺兵部尚书李岩预计的不同,大明各大军区军队不仅没有因为平叛工作耽误训练,反而以战代训,迅速提高了明军官兵们对武器的认识和熟练程度。

    而且,通过实战,也让官兵们掌握了在拥有步枪大炮等先进火器的情况下的战略战术,跟以前的冷兵器战争是有很多不同的。

    李岩支持朱由崧等王公贵族叛乱,给大明江南各省内部制造内乱的计划,不仅没有造成大范围的内乱,反而让杨毅清楚了那些不稳定的王公贵族,还用实战训练了军队,这是李岩没有料到的。

    崇祯十九年十月十四日,所有叛乱的王公贵族本人及三族以内亲人全部被押到南京,准备接受大理寺对他们起兵叛乱的审判。

    就在这时,福王朱由崧、桂王朱由榔、诚意伯刘孔昭等人,却拿出了历代帝王赐予的丹书铁券,宣告这是他们的免死金牌,崇祯皇帝不能处死他们。

    如果崇祯帝处死他们,就是对大明列位先皇的藐视,是数典忘祖,是不认祖先。

    这个情况,确实让杨毅始料不及。他虽然不想认朱元璋为祖先,但附身在崇祯帝身上,却不可能真的不认。

    杨毅不过后世一小宅男,无缘见过真正的丹书铁券,只在一些影视中听过丹书铁券的大名,知道它们有免死的功能。

    但是,这些王公贵族在大顺朝廷的蛊惑下,起兵叛乱,攻占各地县城、劫掠百姓,给江南各省官府造成了很多人员财产的损失,杨毅不想放过它们。

    于是,杨毅将这些丹书铁券交给兼任礼部尚书的内阁总理黄道周去研究,看能不能找出什么漏洞来。

    然后,过了不到一天,黄道周就找出了丹书铁券上文字的漏洞指给杨毅看。

    黄道周拿着一块形如卷瓦,高八寸五分、宽一尺四寸五分的铁块,指着上面用丹砂书写的文字对杨毅道:“皇上,看这里,写的是‘除谋逆不饶,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这是太祖赐给诚意伯刘基刘伯温的,以嘉奖其在大明开国期间立下的功劳。但是,这上面说明了,谋逆罪是不能免死的,只有其他死罪,刘基本人可以免死两次,他的儿子可以免死一次。传到刘孔昭这一代,其实连其他死罪都已经不可免,更别说谋逆大罪了。”

    杨毅听黄道周解释完,不由勃然大怒。这刘孔昭居然想拿一块已经失效的丹书铁券来忽悠自己,想让自己免他死罪,简直是罪不可恕。

    于是,杨毅对黄道周道:“这刘孔昭竟然拿一块早已失效的丹书铁券来欺骗于朕,想要朕免他一死,实乃欺君大罪。传令大理寺,对刘孔昭等人严加审讯,决不轻饶。”

    黄道周点了点头,赞同皇上的处理方式。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求推荐票!感谢“石头kk”、“吾道何方”、“作死未必会死”的打赏支持。】

第122章 新版免死金牌() 
黄道周离开后,杨毅用脑海里的ie浏览器查询了关于古代丹书铁劵的资料。看完这些资料后,杨毅开始思索了起来。

    无疑,丹书铁劵的免死功能,在封建朝代对皇帝拉拢文臣武将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赐给功臣丹书铁劵,既是对功臣们功劳的肯定,也是安他们的心。

    但是,丹书铁劵的免死许诺在开始的时候还遵守得蛮好的,后来,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上,绝对不乏跟随皇帝打下江山,被赐予丹书铁券,结果后来又被皇帝找理由诛杀的功臣。

    比如汉高祖刘邦,就在建国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