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大帝 >

第56部分

崇祯大帝-第56部分

小说: 崇祯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月二十四日,这些起兵叛乱的王公贵族纷纷布告天下,言崇祯帝失德,藐视祖宗法令、残害皇室宗亲、歧视功臣后裔,天下人当共起讨伐之。

    这些布告中,主要内容就是细数这些家族的历史,为大明朝廷做出了多大的贡献。现在崇祯帝收回他们的封地、逐代递减他们的爵位,就是最大的暴政,应该予以推翻。

    如果不推翻崇祯帝,大家今后即使立了功,封了爵,也不能传承下去。这样的爵位要了也没什么意思,不如大家一起推翻崇祯帝,建一个可以永久继承爵位的王朝。

    特别是诚意伯刘孔昭,在攻占了老家浙江省青田县城后,就四处张贴布告,公开向天下宣称,大明的江山都是他的先祖、第一代诚意伯刘基(刘伯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打下来的。

    现在崇祯帝翻脸,不仅收回诚意伯的封地,还要逐代递减继承的爵位等级。而伯爵已经是明朝爵位制的最后一级,再递减就变成平民了。

    如此做法,根本就是数典忘祖、忘恩负义之举,是在抹杀他刘孔昭的先祖刘基对大明王朝的贡献,他刘孔昭绝不屈服。

    如此忘恩负义的皇帝,就该当被推翻,让更有品德帝王来当天下共主。而这个更有品德的帝王,在刘孔昭的布告中说得明白,就是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了。

    因为大顺朝廷在跟他的协议中,承诺如果江山易主,大顺朝廷统一中国,就升级他为诚意侯,并将刘孔昭老家青田县所在的浙江省处州府全部赐给他当封地。

    在处州府内,未来的诚意侯可以实现全盘自治。除了名义上归属大顺朝廷外,他可以自己任命官员、自己收税、自己供养不超过一定规模的军队。并且侯爵的爵位,永久世袭,不会反悔。

    这个承诺,对比崇祯帝收回封地、递减爵位等级的改革,可谓是诱-惑力十足,也怪不得刘孔昭答应了。

    不仅是刘孔昭,全国那么多王公贵族,大多数都答应了大顺朝的合作,起兵造反,可知崇祯皇帝的新政在各个豪门家族中是多么的不得人心。

    看起来,杨毅在江南的统治就跟前几年一样,全国各地遍地狼烟,到处都是造反的起义军,似乎他就是该当被枭兽的暴君。

    一时之间,大明江南各省的叛乱引起了全国所有人的注意力。不仅是大顺朝廷,连张献忠、多尔衮都对江南的局势加大了关注的力度。

    现在这样的局势,一不小心,就真的要彻底改朝换代了。

    如果让大顺军真的统一了江南各省,将大明彻底消灭,那大西政权和满清岂不是更加毫无机会了?

    于是,张献忠和多尔衮不约而同的加大了对大顺军的压力,以压制李自成,不让他将更多的兵力投入到江南去。

    其实大家都误会李自成了,李自成这会儿还在皇宫内享受他的美人儿呢,哪有心思去开疆扩土。这些,不过是大顺兵部尚书着力营造出来的氛围,想让大明朝廷自乱阵脚罢了。

    根据他掌握的情报,大明军队虽然训练尚未完成,但新式步枪大炮的威力,绝不是那些拿着冷兵器攻下了毫无防备的几十个县城的叛军可以抵挡的。

    李岩的目的,不过是给大明朝廷制造一些混乱,让大顺军有时间可以积累一些实力罢了。他根本没奢望朱由崧那种拿着银子,招1000个农民训练几天就去打仗的部队能打得过大明朝廷的正规军。

    虽然不期望这些叛军有多大的作为,但是李岩还是要努力的为大明朝廷制造更大的混乱。

    于是,崇祯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江南各省发生大规模叛乱的第二天,大顺朝廷就像早知道江南有人叛变起义一样,布告天下,将那些起兵造反的大明王公贵族纷纷封爵,并赐予了广大的封地和可以永久世袭的爵位。

    比如福王朱由崧,就被大顺朝廷诏告天下,恢复他被崇祯帝剥夺的福王爵位,封地为淮安府,永久独立。朱由崧可以在淮安府境内设置官员、收税,并供养不超过1万人的军队。

    还有其他的王公贵族,都得到了大顺朝廷不同程度的册封,获得了面积不菲的领土封地和可以永久世袭的爵位。

    虽然册封的封地都在大明境内,明显是要挑拨他们跟大明朝廷死磕。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得到这些好处,自然要从大明朝廷手中夺取了,大顺朝廷可不会从他们的北方领土内分封土地给他们。

    于是,成功占领了各个县城的王公贵族们像打了鸡血一样,纷纷开始招募士兵,准备扩大兵力,再接再厉,打下更多的地盘。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二更求推荐票!】

    ;

第115章 史德威出兵() 
淮安府,大河卫卫所,原来淮安总兵刘泽清的驻地,现在成了南京军区第三军的军部驻地。

    崇祯十九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申时,第三军军长史德威正在军训场里视察军直属特种部队的日常训练。

    根据崇祯皇帝的命令,全国每个军除了直属的警卫团外,还要有一个100人左右的特种部队。特种部队的编制为连,直属军长指挥,执行特种作战任务。

    史德威眼前的这批特种兵,就是从第三军全军挑选出来的佼佼者。这些特种兵,每一个都文武双全,机智敏捷,并且都是通过政治审查的忠君爱国者。

    这些特种兵已经按军区司令部下发的训练纲目完成了体质训练、毅力训练。经过了单双杠、俯卧撑、蛙跳、负重越野、武装泅渡等魔鬼训练后,这些本来就是军中精英的士兵身体素质增强了两三倍。

    现在,他们已经开始转入技能训练阶段。熟练拆装步枪、手枪,移动目标射击,投掷手榴弹、安装炸弹、攀岩、徒手格斗、冷兵器搏斗等等,成了他们现阶段的主要日常训练科目。

    史德威正在观看的,就是特种部队的冷兵器搏斗训练。

    所有的特种兵两两一组,手持木制匕首,进行无限制格斗训练。三名来自军区总部的教官,正在场中到处巡视,指导特种兵们的格斗方法、防守要点,纠正一些错误的格斗动作。

    虽然是木制匕首,但刺在身上还是很痛的,所有的士兵都或多或少挂了彩。有时候被摔倒在地,也会受伤出血。

    正在史德威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两名军区警卫团的士兵带着一个风-尘扑扑的锦衣卫来到了训练场里面。

    两名士兵带着锦衣卫来到史德威身边,敬了个军礼后道:“军长,这位锦衣卫的大人要见您!”

    史德威转过身来,那名锦衣卫向史德威敬了个礼后道:“史军长,你好,我是锦衣卫少校孟飞,这是我的证件。”

    然后,递了一个证件给史德威,上面有高手画的孟飞的素描画像和军衔身份信息,还有锦衣卫编号。除了证件外,还有一块纹路复杂的锦衣卫令牌,也是锦衣卫的身份标识,一同递给了史德威。

    史德威检查完后还给他,问道:“是皇上有什么指示下达吗?”

    孟飞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份公文,对史德威道:“鲁王朱以海举报,江南各省有数十名王公贵族在大顺朝廷的蛊惑下密谋起兵叛乱,请史军长提高警戒等级,督查淮安府内的王公贵族,看是否有人在准备起兵叛乱。如果有,立刻进行逮捕。皇上已经授权各大军区调动军队,在军区范围内进行平叛。这是皇上和南京军区司令部联合出具的授权公文,由我带过来交给你的。”

    说完,将公文递给史德威。

    听到有人密谋叛乱,史德威吃了一惊。然后,他接过公文,打开看了起来,果然是盖了大明国玺和军区司令部公章的授权文件。

    公文中,崇祯皇帝和南京军区总司令徐孚远授权史德威,可以调动第三军所有部队,在淮安府、扬州府境内平叛,并警惕北方的大顺军南下。

    在情况紧急的时候,史德威还可以调兵支援邻近的徐州府、凤阳府。

    史德威合上文书,对孟飞点头道:“这事我知道了,我马上派人去检查淮安府境内的王公贵族,看他们有没有阴谋叛乱。你赶了这么远的路,先去招待所休息吧。”

    孟飞点了点头,跟那两名警卫士兵离开了训练场,到第三军招待所休息去了。而史德威则马上赶回指挥部,准备跟副军长、参谋长等人商议一下后,展开行动。

    结果,刚将副军长、参谋长等人找来,讲了一下大致的情况,还没开始商议呢,一名负责情报的中校军官猛然冲入指挥部,对史德威大喊道:“军长,不好了,有人起兵叛乱了。”

    史德威一惊,站起来问道:“谁?”

    那中校答道:“刚刚收到的加急情报,今天中午,沭阳县被抚宁侯朱国弼攻占,睢宁县被忻城伯赵之龙攻占,海州县被福王朱由崧攻占。”

    参谋长曾国绪诧异地问道:“福王朱由崧不是被剥夺了王位,软禁在南京城里的吗?怎么跑到淮安来,还起兵攻占了海州县?”

    那中校摇头道:“下官不知,这是那三个县的情报员传回来的情报。”

    说完,将三份情报递给史德威,史德威几人传看了起来。

    看完情报,史德威等人才知道了具体的情况。朱国弼和赵之龙分别有2000左右的兵力,朱由崧有1000人的兵力,他们在今天中午人流量最大的时候突然发动袭击,攻占了这三个毫无防备的县城。

    “现在怎么办?”副军长于斌问道。

    史德威一拍桌子,道:“区区几千人,就敢起兵造反,简直是胆大包天。马上传令下去,准备派兵平乱。”

    然后,指挥部的军令迅速传达下去,驻扎在淮安府首府的第三军第一师就开始忙碌了起来。驻邳州、艾山的第二师,驻扬州府的第三师,也有士兵带着加急军令前去通知他们。

    那些拿到新式武器还没两个月,根本就还未训练完成的官兵们,听到有人叛乱,而他们要去打仗平叛的时候,感到有些慌张。

    但是,在此前的严格军训中,已经养成了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习惯的士兵们,还是遵照指挥部的命令,收拾行装武器,做着出征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天,八月二十四日中午,史德威尚未从军营出发,又传来朱由崧等人到处张贴布告、诬蔑崇祯皇帝为昏君的谣言。

    这些谣言,在沭阳、睢宁、海州三个县及周边乡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许多愚昧的乡民纷纷响应,加入了叛军队伍。

    听到这些谣言,史德威感到事情有点严重。如果不尽快平息叛乱,让谣言广为传播的话,真的会对皇上的威望造成严重的打击,也会让更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加入到叛乱的队伍中去。

    中午未时正,第一师师长任永奇向史德威报告道:“报告军长,第三军第一师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史德威点了点头,然后留下副军长留守军部,他则带着参谋长和第一师5000多名官兵,离开大河卫,跨过黄河,向位于淮安府中部的沭阳县进发。

    (注:本书地图地名均采自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跟现代的地名、城名、山名、河名、湖名均有很多差别,望理解。明末时期黄河改道,下游是经过开封、徐州、洪泽湖汇入淮河后进入黄海的,淮安城就在当时的黄河南岸。)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求推荐票!感谢“石头kk”、“芊舟”、“黑夜里悲伤”的打赏,感谢“李啻”、“功夫vnvsd”发的红包。】

第116章 隔河相望() 
在史德威带着数千兵马出征离开淮安城,出征沭阳县的时候,大顺军山东大营、河南大营、陕西大营都做出了一副蠢蠢欲动的姿态,似乎要南下进攻大明江南数省一样。

    现在的大明各大军区都设置了专门的情报部门,大顺军如此大的动作,而且没有一点隐瞒的意思,襄阳、武昌、凤阳、徐州等驻防在边境的大明军队随后就得到了这个消息。

    如此,即使知道南方各省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王公贵族叛乱,但襄阳、武昌、凤阳、徐州等边境的大明军队却根本就不敢擅动,南下平叛,怕被大顺军趁虚而入。

    除了这些集中在边境地区的军队外,内地驻扎在各大城市的军队也不敢轻易调动,怕被叛军趁虚而入。因此,江南各省能够派出去平叛的部队,其实数量并不多。

    比如史德威的第三军,第二师要驻防邳州、艾山、赣榆一线,提防山东的大顺军。第三师驻防苏州府全境,也抽不出军队来平叛。能够拉出去平叛的部队,也就只有第一师5000多人了。

    而淮安府境内造反的赵之龙、朱国弼、朱由崧三人的兵力,造反之初就有5000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