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大帝 >

第51部分

崇祯大帝-第51部分

小说: 崇祯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4章 你死我活的革命战友 二() 
到了崇祯十一年的时候,李自成在陕西潼关遭遇明军陕西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埋伏突袭,以致惨败,仅带着刘宗敏等17人逃出了埋伏圈。

    李自成成功突围后,带着刘宗敏等人去投奔当时位于湖广省襄阳府谷城县的张献忠。结果,张献忠不仅不接纳,还准备杀死他。幸好李自成机警,发现了刘宗敏的企图,带着刘宗敏等人连夜逃跑了。

    结果,三年之后,崇祯十四年八月,张献忠也遇到了同样的事。他在河南省信阳被左良玉率部彻底击溃,只剩几百人跟在身边逃跑。那个凄惨样,跟当初李自成兵败潼关的时候差不多。

    而且,张献忠也鬼使神差的选择了跟李自成一样的做法,带着这最后的几百人去投奔当时已经打下洛阳的李自成。两人这种不约而同的行为,不愧是“革命战友”的关系。

    李自成自然还记得当初投奔张献忠不成,还差点被杀死的深仇大恨,本着“既然你当初不仁,就休怪老子今日无义”的想法,同样不接纳张献忠。而且,跟张献忠当初的做法一模一样,李自成也想杀掉张献忠。

    而张献忠也发现了李自成的阴谋,然后在与李自成联盟的起义军首领罗汝才的帮助下,才得以逃脱。

    李自成对张献忠的恨意可比张献忠对他的恨意强多了。因此,罗汝才帮助张献忠逃跑,就此埋下了身首异处的祸根。

    第二年,李自成就找机会组织了精干小队,突袭冲入罗汝才的大帐中,将他乱刀砍死,然后收编了他的数十万军队。可见,李自成对帮助张献忠逃跑的罗汝才同样是满满的恨意。

    当然,对于逃跑的正主张献忠,李自成也没有放过,直接大肆张榜发布悬赏令:杀张献忠者得黄金千两。

    至此,两个起义初期的革命战友,就将矛盾彻底公开,成为了你死我活的敌人。

    再后来,张献忠成功割据四川,拥兵二十多万,势力庞大。但是,李自成却攻进了首都北京,成为了大顺朝的开国皇帝。张献忠对此是又恨又嫉,巴不得李自成倒霉。

    由此可见,李岩想让李自成与张献忠结盟,并支援张献忠粮饷的谋划,根本就是痴心妄想。不仅李自成不会答应,就算答应了,找上门去,张献忠恐怕也不会接受来自李自成的援助的。

    对于张献忠来说,他宁肯自己崩溃死掉,也不会接受李自成的援助,去当李自成的打手的。虽然劫掠大明可以获得一些战利品,但却间接减轻了李自成大顺军的压力,这是张献忠不可能接受的。

    因此,李岩的这个建议一点都不具有操作性。

    深知李自成、张献忠死仇关系的牛金星对李岩道:“皇上与张献忠是死仇,我们不可能结盟的,你就不要想了。不过,你的第一条建议不错,可以采用。”

    李岩无奈地点了点头。

    他不是不知道李自成与张献忠你死我活的死仇关系,但他就是盼着李自成有一点大局眼光,抛弃旧时恩怨,与张献忠暂时结盟共同对付大明。

    现在看来,他的愿望落空了,李自成根本就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李岩也死心了。

    李自成发泄了一通对张献忠的恨意后,问大家道:“除了挑拨江南的王公贵族捣乱外,还有什么主意,你们都说说。”

    户部尚书顾君恩道:“禀皇上,既然崇祯能依靠工商业取得更多的税赋收入,那我们是不是也效仿一番?只要放开关禁,经济流通起来,我们也可以获得更多的税赋,用于军需开支。”

    李自成点了点头,道:“准,这事就由你们户部牵头办吧!”

    顾君恩点头应是。

    然后,右丞相宋献策道:“禀皇上,根据李尚书刺探的情报,明军的新式火器威力不小,恐怕真的会成为改变战争走向的利器。因此,臣认为,我们也可以组织人手,进行火器的研究。虽然不一定要达到明军火器的水平,但也不能相差太远,以致将来在战场上吃亏。”

    李自成又点头道:“这个有理,这事就由工部牵头,进行研究改进吧。”

    工部尚书点头应是。

    说是这样说,但包括李岩在内,众人都没有谁将这事当成头等大事来办。因为,即使是李岩,也不知道大明朝廷生产的步枪大炮的具体参数。

    在他们想来,南京朝廷所谓的新式火器,不过是将原来的火器改进了一些。可能也就是射程更远一点、填装速度更快一点罢了。

    他们不知道,这是超越时空的历史差距,是武器设计理念上的问题。在后膛枪、后膛炮面前,无论你如何研究改进,前膛枪、前膛炮都不可能获胜。

    其实,江南明军官兵中也不是没有接触了先进步枪火炮后又因为承受不了高强度魔鬼训练而选择逃跑的逃兵。但是,这些逃兵大多数都被警卫部队追击杀死或者逮捕了,少数逃兵也不敢抛头露面,去到处宣扬明军的火器参数。

    所以,南京兵工厂都建成投产一年多了,李岩也还是未得到这些步枪大炮的具体参数,只能凭坊间的只言片语进行推断猜测威力不小。但威力具体有多大,却一无所知。

    若无其事的安排了工部展开火器研究的工作后,李自成又问道:“这些只是我们发展壮大自己的方法。根据李岩的建议,我们现在还要尽力拖延大明的发展,大家都仔细想想,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吧。”

    于是,殿中众人就开始仔细思索了起来。

    最后,作为大顺朝廷第一重臣的牛金星,显示出了他的能耐。

    其实牛金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如果不是被骤然富贵的生活腐蚀了灵魂,过起了迎来送往、花天酒地的生活,他肯定会比李岩更早发现这些问题,并加以谋划提防。

    现在,当大家都认真起来后,牛金星就发挥了他作用。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二更求推荐票。】

    ;

第105章 福王朱由崧() 
牛金星向李自成进言道:“皇上,臣记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汉夷矛盾重重,经常发生土司叛乱。”

    “天启元年开始的‘奢安之乱’至今没有完全平息,还有崇祯四年的普名声叛乱也影响不小。虽然现在普名声已经死了,但普名声的妻子万氏却巾帼不让须眉,率领普名声的部下仍然在与云南官府对抗。”

    “除了万氏以外,云南、贵州、四川尚有无数不服明朝统治的土司。这些土司,在当地关系盘根错节、势力深厚,实力不小。他们虽然不能组成大军进攻江南,但在西南三省发动叛乱,给崇祯添乱,却绰绰有余。”

    “因此,臣认为可以将这些少数民族土司利用起来,让他们起兵造反,给崇祯的后院点火,让他不能安心发展。”

    牛金星这个主意一出来,顿时获得了所有人的赞同。

    西南三省的各地土司,虽然互不统属,不能形成合力攻打江南,但发动小规模的起义,却是能够办到的。

    中原朝廷统治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一向采取的高压剥削政策,早已遭到各地土司和普通少数民族的怨恨。否则,也不会时常发生小规模的土司叛乱了。

    现在,只要大顺朝廷将这些少数民族对大明朝廷的愤恨引发出来,就能造成规模不小的叛乱。如此,大明军队必定疲于奔命,不能安心训练,这就给了大顺朝廷一定的缓冲时间,让大顺也有时间能够趁机发展壮大起来。

    于是,李自成赶紧问牛金星道:“怎么让这些土司起兵造反,你可有章程?”

    牛金星点头道:“禀皇上,隔着大明的地盘,大规模的支援西南各地土司,肯定是办不到的。不过,臣认为,只要皇上给他们一个名义,就肯定会引发某些土司叛乱的。”

    “臣提议,皇上以大顺中央朝廷的名义,按实力大小下诏册封这些土司为西南三省总督、巡抚、知府、知县等官职。然后找几位胆大心细的将领前往西南,将诏书送到他们手中,并代为联络互相支援。”

    “臣估计,某些土司本来就是想叛乱的,只不过迟疑不决罢了。现在有了皇上的诏书,有了互相支援的帮手,那就完全没问题了。”

    李自成听到不用自己给军需支援,不由大喜,点头道:“这个主意不错。”

    然后,李自成问其他人对这个意见感觉如何。宋献策、李岩等人也觉得牛金星这个主意不错。大顺朝廷不用太多花费,只需要一堆册封官职的诏书就可以给大明朝廷在西南边疆扇风点火,实在是上策。

    李岩虽然还是可惜李自成不同意与张献忠联盟,但牛金星想出来的挑拨西南土司叛乱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于是也不坚持己见了,免得惹怒李自成。

    于是,众人又商议了几天,将如何壮大自身、遏制大明的谋划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后,才开始挑选合适的人去实施。

    当然,能者多劳,这些事的主要负责人,还是李岩。李自成继续回宫享受美酒佳人,牛金星和宋献策也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去了。所有的事情,三人都授权给李岩去督办。

    李岩得了皇帝的丞相的授权,首先派了数十人,去江南各省挑拨那些被收回了封地的王公贵族,支持他们跟大明南京朝廷闹腾。

    虽然他们没兵权,但他们有家将卫士奴仆、有亲戚朋友,有巨大的关系网。一家两家闹不起来,十家百家闹起来,那就声势浩大了,肯定能让大明朝廷忙乱一阵子。

    然后,李岩再从跟随了李自成三年以上、比较可靠的中层军官里,挑选了数十名胆大心细的人。李岩让他们带着李自成的册封诏书前往西南,挑拨那些少数民族土司起兵造反,攻击大明朝廷西南三省的地方官府。

    西南三省路途遥远,那些土司闹起来还要一些时间,但江南各省距离就比较近了。李岩派出的细作(间谍)通过各种秘密渠道,很快就进入了江南各省,开始联络那些被没收了封地的王公贵族。

    南京水西门,位于石头城与应天府衙门之间、秦淮河边上。在水西门内,有一家福王楼,是福王朱由崧现在唯一的产业。

    福王朱由崧因为涉入江南粮价暴涨案过深,被崇祯皇帝没收违法收入,并下旨削藩,剥夺了爵位。因此,朱由崧失去了皇室按月发放的固定俸银。

    随着王爷的爵位被夺,朱由崧的数千王府卫士被强制解散,王府的太监奴仆侍女也被皇室收走,最后只剩了几个老仆跟在朱由崧身边。

    不仅如此,他还被崇祯帝禁止出京,只许在南京城内活动,算是被监视软禁了起来。

    没有官职,又被夺了爵位,朱由崧甚至连一点收入来源都没有。

    没有办法,朱由崧只能拿出自己最后仅剩的一点积蓄,还去当铺当了妻子金氏的不少金银首饰,才凑够了银子买下水西门一家名叫“福禄寿”的酒楼,改名“福王酒楼”后经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虽然被剥夺了爵位,但朱由崧皇室宗亲的血统可夺不去。加上他毕竟见过大世面,对福王酒楼重新进行了装修设计,让这栋酒楼显得非常有格调。

    因此,这个酒楼被他改名为福王酒楼后,应天府的皇室宗亲、达官贵人知道是福王开的酒楼,就有不少人经常来光顾这里了。顾客多了,酒楼的生意就很兴旺,算是能维持住自己一家人的生活了。

    自然,福王酒楼的生意兴旺,旁边几家酒楼生意就不好了。于是,有人向朝廷告发,说朱由崧爵位都被夺了,还以“福王”的名义招揽生意,简直是目无皇上、阴谋造反。

    杨毅派人去调查了一番后,就知道是朱由崧的酒楼竞争对手在其中搞鬼。

    人家本来是南明第一位皇帝的,现在不仅皇位不见了,连王位也被他剥夺了,只能靠开酒楼维持生活。杨毅觉得他取个“福王酒楼”的名字也没什么,也就没理会这个事儿了。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一更求推荐票。感谢“吾道何方”、“石头kk”、“灯光的影子”、“左撇子打飞机”几位书友的打赏。推荐一本好友力作:《田园大宋》,简介:田园大宋,春暖秋红,流水潺潺麦香浓。徐宝来到了北宋时期的宝元二年,故事从在里开始。。。。。。】

    'bookid=3622787;bookname=《田园大宋》'

    ;

第106章 密谋造反() 
那件事发生之后,朱由崧才知道有人告发他,却被崇祯皇帝压了下来没有追究。

    但是,朱由崧心里对崇祯帝,却没有一点感激之情。对崇祯帝,他反而是充满了愤恨。

    自己只不过是跟粮商合作发点小财而已,被刑部专案组抓到证据没收违法收入就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