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大帝 >

第42部分

崇祯大帝-第42部分

小说: 崇祯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宇麟马上反驳道:“王管家你胡说什么?你吃不来不代表别人吃不来,我吃着这辣椒就很有劲,很好吃。”

    店小二点头道:“这位少爷说的不错,对吃不来的人来说,这辣椒真没什么用。但对吃得来的人来说,这辣椒配合火锅确实很够味。因为这个辣椒据说从海外传进来也才几十年,目前只有贵州等西南少部分山区在种植。所以,物以稀为贵,这辣椒价格就这么高了。”

    聂云点点头,对王管家吩咐道:“既然宇麟爱吃,那王管家就在南京买一些带回去吧,反正也没多少钱。”

    王管家点了点头,他只是以自己的身份为出发点,觉得辣椒价格很贵。但对黄总兵这等权势的人来说,这辣椒的价格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再说,他估计总兵府除了小少爷,其他也没几个人吃得来这辣椒。这样算来,消耗量也不大,贵点也无所谓了。等到了南京,回程的时候买几斤带回来就行了。

    吃完饭,在酒楼休息了一会儿,王管家才去柜台找掌柜结账准备离开。

    这一顿火锅,加上泡的茶、喝的酒,十多个人,吃掉了整整二十七两银子。如果是平时的酒菜,可能也就二三两银子罢了。就因为一个火锅,价格整整高出了十倍。

    不过,这一顿火锅虽然贵了点,但也让大家都吃得很高兴。特别是黄宇麟,甚至觉得这是物超所值,下次路过这里还要来吃。

    小舅子的这个想法,聂云也没有反对。反正对他岳父来说,几十两银子根本不算什么事。能打着小舅子的旗号,用岳父的钱,让自己也饱饱口福,没什么心理负担。

    离开酒楼,大家找了一个客栈,开房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再上路。

    经过前一天的走路,黄宇麟感到了走路的辛苦,不再坚持走路了。于是,聂云吩咐王管家到车行租了几辆马车,将大家送到长江码头去。

    下午,车队进入应天府辖区,抵达了应天府江北码头。

    下了车,王管家跟车夫结账,黄宇麟却冲到堤岸边,望着滚滚长江,兴奋地尖叫了起来。

    黄宇麟兴致勃勃地对聂云道:“姐夫,长江好宽啊,都看不清楚对岸了!”

    聂云笑道:“你四年前跟着你爹去过南边的安庆府,应该见过长江啊,干嘛这么兴奋?”

    黄宇麟撇撇嘴,道:“都过去四年了,我咋记得?”

    聂云心道小孩子真是忘性大,不过他也没去跟小舅子辩论,而是点头道:“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加上现在是丰水期,自然很宽了。”

    黄宇麟点了点头,又指着堤坝下面的码头道:“码头上好多船,怕不是有几百艘。”

    聂云道:“是啊。我记得一年多以前,这个码头只有几十艘船的,现在却多了好多。可能跟朝廷扶持工商业,导致商人增多的原因有关吧。”

    聂云两人闲聊了几句后,王管家结完了账过来道:“少爷,我们到码头上去,准备渡河吧!”

    “好!”黄宇麟应了一声,高兴地下了堤坝,跟着聂云等人沿着石阶向码头走下去。

    到了码头上,黄宇麟又发现,那些货船所在的泊位岸边,都有一根四五丈长的木杆子,中间一根两三丈的支撑杆,固定在岸边。有些正在运作的,几个大汉用绳子拉着木杆子的一边,另一边吊着货物上船、下船。

    那些货物,一看就非常重。码头工人抬的话,即危险,速度又慢,这个工具却能让装货、卸货即安全又省力。

    于是,大感惊奇的黄宇麟又指着那些东西问聂云道:“姐夫,那是什么东西?蛮神奇的!”

    聂云出身官宦世家,也没见过这东西,于是摇了摇头,道:“不知道。王管家,你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吗?”

    王管家盯着那些东西看了一会儿后道:“应该是杠杆吧?我在一些仓库看到过,跟这个东西差不多,只是没这么大而已。”

    这时,旁边一个过路的商人道:“不错啊,这些东西就是叫杠杆。据说是工部设计,漕运司督造的。有了这个东西,船只装货、卸货都要省力多了。以前虽然有些地方也在用杠杆,但没这么频繁。现在建房子、建堤坝、上下货物等,不管东西多重,只要造出足够牢固的杠杆来,就可以很轻松的进行搬运了。”

    黄宇麟听得大为惊奇,还特意跑到一个杠杆旁边看着工人们用它向船上装货。对黄宇麟来说,任何一个新鲜的东西都可以让他看很久。

    观摩了好久的杠杆运作,黄宇麟才被聂云拉着走向码头上部的渡船停泊口。

    询问了一番价钱后,王管家包了一艘能装20人的中型渡船,开始横渡长江。

    小半个时辰后,黄宇麟等人终于抵达了长江南岸码头,踏上了南京的土地。

    南京码头比北边的码头更加忙碌,只见无数的货船、客船在码头进进出出,繁忙无比。而且,码头看起来也相当拥挤,根本容不下这么多船只进出。

    因此,黄宇麟等人看到,在码头的下游,正在进行扩建。据说,南京码头要比现在的吞吐量至少扩建两倍以上,以应对更加繁荣的经济往来。

    经过码头扩建工地的时候,黄宇麟看到了《大明新闻报》上所说的水泥,原来就是一些灰色的粉末。但是,这种粉末却可以和沙石混合在一起,让建筑结构更加牢固,就跟石头一样,非常神奇。

    黄宇麟又在工地边观看了好大一会儿,才被聂云等人拖着,念念不舍地往南京城里行去。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正版首发,求推荐票!这是补昨天因为断网没有更新的第二章。】

    ;

第87章 工业园区() 
上了长江南岸,就进入了南京外郭,也叫外城,俗称郊外。

    南京外城也是有城墙、有城门的,城墙周长120里,城门十八座。不过,这些城墙都是土墙,城门也几乎全是木结构。南京两百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那些土墙和城门都已经损坏得不行,无法阻止人们进出南京外城了。

    而且,南京外城的城墙也只有三面,西北部挨长江的一面是没有城墙和城门的。因此,黄宇麟一行离开长江码头后,不用通过土城墙,就可以算是踏上了南京外城的地界。

    离开码头,沿着路程较近的石阶爬了几百步,上到堤岸后,一条5丈多宽的白色平整道路印入了大家的眼帘,与大家在江北走的黄土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到这条平整道路,黄宇麟顿时发出一声尖叫:“哇塞,这么平的路,难道这就是报纸上说的水泥路吗?”

    一句话,引得路上的行人纷纷看向他,却都是会心一笑,并不奇怪。

    显然,这条新修的道路,每个第一次看见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发出惊叹声,这些经常出入码头的人都已经习惯了。

    聂云也是惊讶地问道:“这是怎么修的?怎么这么平整?”

    王管家答道:“这个叫水泥路,用水泥和沙石混合铺成的。上半年开建,我和老爷上次来南京的时候都还在修呢,现在就已经竣工了。”

    旁边一个路人道:“不错,这条水泥里是上个月才竣工通路的。”

    黄宇麟问道:“那这条路就是用水泥混合石子修的吗?”

    那路人答了一句“是啊”,然后就与他们错身而过,往码头去了。

    “好神奇!”黄宇麟嘀咕了一句,然后跺了跺脚,感觉地面很硬实,跟石头没什么区别。

    想到《大明新闻报》上说的水泥路多好多坚硬,黄宇麟不由跑到路边捡了一块石头往路面上一砸,却只磕飞了几粒沙子,留下了一道白痕而已。

    “好硬!”黄宇麟道。

    聂云也跟了过来,看着黄宇麟用石头在路面上都没砸出坑来,只是砸出一个白痕而已,不由点头道:“确实很硬,这水泥蛮神奇的。报纸上说水泥还可以用来修房子、筑城墙,用途很广泛。”

    王管家也走了过来,听到聂云的话,点头道:“不错,这水泥的用途很广泛,也不知道工部的人怎么就发明出这些东西来的。不光是水泥,还有钟表、玻璃、火柴什么的,数不胜数。”

    聂云摇头道:“不清楚,反正以前工部没这么大本事。这些发明都是皇上来了南京后才搞出来的,你说会不会是皇上指点他们发明出来的啊?”

    王管家道:“不会吧?皇上会搞这些奇巧-淫-技的东西?”

    聂云道:“这可说不准,皇上的哥哥熹宗(朱由校)不就是专精木工,不爱上朝理政么?”

    王管家点了点头,正想赞同,突然心里一动,警醒了过来。看了看周围,没有外人,但他还是压低声音道:“别说了,这些话说不得。”

    聂云也反应过来,马上停止了这个话题。胡乱妄议诽谤皇上,是要治罪的。还好周围没外人,不然被告一状就惨了。

    大家踏上平整的水泥路,在王管家的带领下,大家顺着大路往内城的方向走去。

    走了几步后,大家才看到路边一块立着的石碑,上面用楷书雕刻着“龙腾公路”四个字。大家才知道,原来这条新修的水泥路被命名为“龙腾公路”。

    顺着龙腾路走了几百米后,大家又发现前面路上有一个石刻的大型牌坊。

    黄宇麟问道:“王管家,那是什么?”

    王管家答道:“是一个牌坊,上一次我们路过的时候还没完工,不知道上面刻的什么。我们过去看看吧!”

    走近了后,大家才看见这个新修的石刻牌坊上面,雕刻了五个大字:龙腾工业园。

    看到这个五个字,王管家豁然想了起来,前一次来南京的时候听别人讲过的。于是,他就给大家讲解了起来。

    原来,这条联通南京码头和内城的龙腾公路两边,被朝廷规划为了一个工业园区,取名叫“龙腾工业园”。这个牌坊,应该就算是工业园区码头这边的入口了。

    不过,这个工业园区是开放式的,商贾行人可以从中间的龙腾公路穿过,不限制进入。但园区内有禁卫军驻扎巡逻,敢偷盗惹事的,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绝不手软。

    龙腾工业园占地2000多亩,包括了南京码头和内城之间的大片土地。以国营方式为主,朝廷沿着这条水泥路修建了无数的工厂,有水泥厂、钢铁厂、玻璃厂、纺织厂、五金厂等等。

    除了这些工厂外,还有许多商人开的店铺,分布在龙腾路的两旁。这些店铺要进了工业园区后,大家才看得到。

    听完王管家的介绍,黄宇麟兴趣大增,迫不及待的往工业园区内跑去,聂云等人只能赶紧跟上。

    过了牌坊后,龙腾路两边的建筑物就开始多了起来,无数的建筑房屋正在拔地而起。有些是已经建成投产的厂房,有些还在修建,还有些店铺也已经在开张营业了。

    沿路上,黄宇麟等人看到了五金铺、杂货铺、茶馆、酒楼等等,这片南京郊外的土地,俨然要成为一座新城了。

    就在黄宇麟好奇的东张西望的时候,一群工人说说笑笑的与他们交错而过。黄宇麟突然指着那些工人头上的帽子问道:“王管家,他们戴的是什么?好像是竹子编的,不是北方人戴的帽子吧?”

    王管家答道:“那个东西啊,叫安全帽,说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防止发生意外的时候头部被砸,或者触碰尖锐物品。有这个安全帽,这些工人就要安全多了。”

    “哦,原来如此!”黄宇麟等人恍然大悟,又认识了一个新东西。

    据说这安全帽也是工部发明的,这南京工部现在一年的发明都抵得上以前北京工部几十年的业绩了,让人不得不佩服。

    一路看一路走,一年多以前来过南京的聂云看着大家行走的方向,不禁奇怪地问王管家道:“这个方向不对吧?我们怎么往仪凤门的方向去了?仪凤门不是自从成祖迁都北京后就一直封堵着吗?”

    王管家笑道:“那都是老黄历了。为了方面大家进出工业园区,以及往来于南京内城和码头之间,朝廷去年年底就将仪凤门打开疏通了。所以,现在从南京码头上岸,不用绕路就可以直接从仪凤门进入内城了。”

    “原来如此!”聂云点了点头。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正版首发,第一更求推荐票。】

    ;

第88章 公共交通() 
一路走走看看,路过几个已经建设完工投入生产的工厂时,好奇心极强的黄宇麟还想到里面去观摩一下。不过,这些工厂都有重兵把守着,没有通行文书是进不去的,黄宇麟的愿望落空了。

    工业园虽然是开放的,龙腾路可以随便大家通过。但园区里涉及到高端科学技术的工厂,杨毅却派了重兵把守,不许人随便进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