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大帝 >

第16部分

崇祯大帝-第16部分

小说: 崇祯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表试制成功后,要给杨毅验收。验收通过后,再由工部负责成立国营钟表厂,生产制造钟表,销往全国,给工部创收,以支持宋应星那个科学院的研究工作。

    刘源济和宋应星在知道了钟表的作用和效果后,自然大为惊喜,纷纷表示这个东西的出现,绝对是改变人们计时不准确的一大利器。他们一定会遵照皇上指示,尽快将钟表试制出来,然后投入生产售卖。

    工部的事情交代完了后,杨毅的工作又告了一段落。

    因为敢于放权,现在一般的政务,南京朝廷各部尚书和其他机构主官都自己做主,不会来找杨毅的麻烦了。只有涉及到全局性的问题,和一些实在不能擅自做主的事情,他们才会来打扰杨毅一两次。

    因此,杨毅现在开始清闲了下来,可以考虑一些私人的事情了。

    所谓私人问题,其实就是皇帝的后宫问题啦!

    在北京的时候,因为李自成攻入北京,原来的崇祯帝朱由检担心自己的后宫女人和公主们被农民军俘虏后进行侮辱,于是命令皇后妃子公主们自杀,不自杀的朱由检自己动手将她们杀死了。

    在朱由检原来的记忆中,他的后宫女人和女儿们都已经死完了,但杨毅从百科中查询知道朱由检还有一个女儿只是昏迷了过去,却并没有死。她就是金庸《鹿鼎记》中-出现过的独臂神尼,长平公主朱媺娖。

    当然,金庸中的独臂神尼是虚构的,实际上长平公主朱媺娖两年后就会因为国破家亡、忧郁而死,没有等到康熙朝再教韦小宝武功了。

    现在的朱媺娖身在何方,杨毅并不知晓,他估计是被李自成俘虏的可能性最大,也只能等北方有消息了再想法营救了。

    杨毅现在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后宫问题。

    其实杨毅一到南京,王承恩、韩赞周、钱谦益等人就提出了让皇上下令选秀的建议。但杨毅刚到南京,人身安全尚不能保证,怎么会去考虑那些儿女私情呢?

    现在有了锦衣卫当贴身侍卫,还有禁卫军也选拔完毕,不久就要接收南京防卫了。人身安全已经完全没有问题,杨毅自然开始考虑王承恩等人的建议了。而且,钱谦益等人最近也在催促杨毅,说国不可一日无后,皇帝的后宫一个女人都没有,实在是太有失国体了。

    要说作为一个男人,平时看的时候对古代男人三妻四妾的生活那是相当羡慕的。现在既然穿越成了皇帝,前任朱由检又亲手将自己的女人全部杀了,给杨毅留下了自己挑选后宫的权力,那他只能却之不恭了。

    不过,杨毅毕竟不是真正的古代人,要他像古代皇帝一样真的选一大批女人,将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名额全部填满,他还做不到。

    于是,杨毅考虑两天后,觉得挑几个贤良淑惠、知书达理的皇后、贵妃之类的,平时聊聊天、晚上暖暖脚,就行了。真要几十上百个女人,杨毅还怕自己禁不起诱-惑,累死在后宫,那可就太不划算了。

    考虑清楚后,杨毅找来王承恩、韩赞周、钱谦益商量,准备挑选一个皇后、四个贵妃就行了。钱谦益自然上奏说杨毅身为皇帝,只有这么区区五个女人,实在太少了,连一些乡绅地主都不如,他们的女人都比皇帝多。

    杨毅既然决定了,自然就不会再改。要知道,一入皇宫深似海,女人进了皇宫,可就不容易出去了。

    女人太多,自己就照顾不过来,白白耽误了人家的幸福,让杨毅这个从后世文明社会穿越而来的大好青年于心何忍啊!从一个宅男单身狗,摇身一变成为古代皇帝,一下就有了挑选五名绝世美女当老婆的机会,杨毅觉得自己该知足了。人不能太得寸进尺,以免遭天谴。

    于是,杨毅坚持己见,绝不同意再增加嫔妃的人数。

    大家劝了半天没什么效果,最后,钱谦益几人没有办法,只能同意了杨毅的旨意。

    规定了后宫人数的限制后,大家又开始商量这些皇帝后宫女人的来源。杨毅提出,这些皇后、贵妃的备选女子,家里九族之内不能有正七品(知县)以上的官员。

    这一点,钱谦益等人自然理解,乃是为了防止本就已是朝廷高官的名门望族趁机壮大,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历史上确实有很多次外戚干政引起的乱世,特别是汉朝居多。因此,明朝从开国起,历代皇帝都对外戚干政有很高的防范意识。

    明朝皇帝的选秀活动,一般都是在民间和底层官员中进行,后宫女子都没什么太大的背景,不可能从低级官员骤然升到能够影响军国大事的职位上来。因此,限制这些备选的后宫女子的家庭条件,是大明王朝开国以来的惯例,钱谦益等人都非常理解。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新的一周,新人新书满地打滚各种求,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打赏、求签到……】

第33章 刘宗周急报() 
除了背景的限制外,杨毅还吩咐,选拔五个皇后、贵妃而已,参加海选的女子不能超过50个,最后送到宫里让杨毅过目的备选女子也不能超过10个。这是因为杨毅在查资料的时候,了解到明朝皇帝选秀的时候都规模浩大,引起了民间极大的恐慌。

    因为成为最后的备选女子,送入皇宫后,即使皇上没看上,当不成皇后、妃子的,也得在皇宫里服役当宫女,终老此生。

    对民间女子来说,当宫女既不能得到皇帝垂青,又不能离开皇宫另寻幸福,无疑是非常残酷的,因此很多人家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被选入皇宫去。

    杨毅不想引起皇室与平民太大的矛盾,也觉得没那种必要,就吩咐他们最多只选10个备选人选进宫就行了。最后选出五个当自己的女人,留下五个当宫女,也无伤大雅,不像以前的皇帝那样耽误太多少女的青春年华。

    还有年龄上,杨毅本人已经28岁,这具崇祯帝的身体也已经33岁,完全可以称之为大叔了。因此,明朝选秀13——16岁的年轻限制杨毅也有点无法接受。让他30岁左右的大叔,去跟一个十三、四岁的小萝莉滚-床-单,想想都恶寒。

    因此,杨毅吩咐,此次选秀的年龄范围为16岁到20岁,低于16岁的不要。

    年龄已经不能定得太高了,古代高于20岁还没出嫁的姑娘,估计找不到几个。即使有,也是歪瓜裂枣的,杨毅也不能为了良心太亏待自己。

    16岁好歹算是成年了,在后世的国外也已经达到许多国家的法定结婚年龄了。中国定女子18岁成年、20岁结婚是因为后世中国的人口太多,必须限制的原因,倒不是真的只有到了18岁才算成年。不然为什么16岁以上的少年犯法还是要负刑事责任呢?

    杨毅将自己比较大的要求说完后,剩下的具体操作事宜就交给钱谦益等人去办了。古代皇宫选秀自有其中的一套流程,杨毅没必要亲自去参与,他只负责从最后的十个人中选出五个来就行了。

    过了几天后,崇祯十七年五月十八日下午,应天府粮价暴涨案调查组成立十二天之后,调查组长、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宗周请求入宫,有事紧急奏报给皇上。

    因为在调查组里安插了锦衣卫,杨毅知道调查组的查案现在还没有结束。但他派进去的锦衣卫只是监督调查组有没有徇私舞弊、包庇某些粮商或官员,却并不了解调查组最新的调查进展。所以杨毅也不知道刘宗周有什么要事需要紧急入宫面圣,当面奏报。

    下午申时五刻,一脸焦急脸色的刘宗周在一名宦官的带领下,进了乾清宫。杨毅此时正在看吏部报上来的公文,检查一下他们的工作情况。

    虽然杨毅实行了放权的政策,但放权不等于弃权,监督工作还是要做的。因此,杨毅每天都会抽时间检查朝廷各部署上报的政务处理公文。如果查到有明显错误的决定,才会及时下旨找对方来商议,纠正过来。一般的事情,杨毅就没管了。

    看到刘宗周进来,杨毅放下手中的公文,看向他。刘宗周躬身行礼,杨毅道“免礼”后问道:“刘御史这么急着见朕,有什么紧急事件要奏?”

    刘宗周看了看大殿,除了两名司礼监的随侍太监外并没有其他人。但是,皇上的随侍太监也并不是可以完全放心的,刘宗周还是不放心,以眼神示意皇上,让这两名随侍太监也离开正殿。

    杨毅皱了皱眉头,司礼监的随侍太监都是王承恩和自己亲自选定的,无论背景身份人脉都进行一定的考察,按理说应该没什么问题。不知道刘宗周到底有什么事情,尽然连皇帝的随侍太监都不放心,要杨毅将他们赶出去。

    杨毅想了一下,估计可能是粮价暴涨案牵涉到了什么敏感的朝廷大官,让刘宗周顾忌重重,不得不小心行事。为了让刘宗周放心,杨毅挥手让那两名随侍太监离开了正殿,在殿外等候。

    两名随侍太监出了正殿,将大门关上后,杨毅向刘宗周说道:“有什么事,现在可以说了吧!”

    刘宗周点头道:“禀皇上,臣等奉旨查办南京粮价暴涨案,已经查出了一个大概的结果。南京及应天府范围内,各类粮食价格比两年前整整上涨了十倍不止,确实存在不法粮商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的事实。而且,我们也秘密审讯了部分粮商,掌握了不少的证据。但是,其中牵涉到的一些人,臣不敢做主,特奏报陛下,请陛下定夺。”

    杨毅心想如此大规模的不法行为,肯定会牵扯到官面上的人,不出当初所料。于是,杨毅问刘宗周道:“具体牵涉到了哪些人?”

    刘宗周答道:“第一个,是礼部尚书钱谦益。根据我们明察暗访的结果,钱谦益虽然没有直接收受粮商的金钱贿赂,但却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以人情往来的名义收受了他们的许多贵重礼品。特别是其堂弟钱谦礼,借过年过节的时机,进献给钱谦益的贵重礼品价值超过一万两白银。靠着钱谦益吏部尚书的招牌保护,钱谦礼的生意做到整个南直隶,甚至江南各省,每年净赚十万两白银以上。特别是近两年来,钱谦礼联合应天府和南直隶各大粮商,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一年获利最少已经超过二十万两白银。”

    杨毅听得脸色大变,这钱谦益胆子也太大了,尽然收受了钱谦礼超过价值一万两白银的贵重礼品。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规定的贪污标准,收受贿赂二十两银子就算贪污,要革职查办的。贪污受贿八十两以上,直接处以死刑。

    【明洋天水-作品,起点首发,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会员点击。】

第34章 官商勾结(求推荐票)() 
朱元璋因为出身贫苦的原因,对贪官污吏的惩治有些严厉过度,后面的明朝皇帝就没有朱元璋那么严厉了。

    但是,尽管朱元璋之后的明朝皇帝对贪污贿赂惩治的程度没有朱元璋那么极端,但贪污受贿超过1万两白银,也绝对是超级巨贪。

    虽然钱谦礼没有直接送钱,而是以其他礼品的形式送给钱谦益,但也改变不了钱谦益收受贿赂、为钱谦礼的违法经商行为保驾护航的本质。

    一万两白银,根据杨毅查到的明朝白银跟人民币1:300的兑换率,一万两白银已经相当于后世300万人民币。考虑到明朝的经济水平与后世的差距,这个时候贪污受贿300万人民币,不亚于后世一个官员贪污受贿3000万的恶劣影响。

    更何况,钱谦益本身就是主管教育文化的礼部尚书,身负教化万民的重任。他贪污受贿一万两白银,其性质更加恶劣。

    杨毅查到的资料显示,钱谦益在原来的历史上后来是投降了清朝的,立场非常不坚定。这一点,钱谦益比他的老婆柳如是也不如。现在看来,不光是政治立场不坚定,没有一点气节,连个人操守也很成问题啊!

    杨毅哼了一声,再问道:“你说钱谦益是第一个,难道还有其他朝廷大员牵涉其中?”

    刘宗周摇了摇头,道:“虽然有三五几个官员涉及此案,但级别太低,无关紧要,调查组并未查出还有其他朝廷大员牵涉其中。但是,我们查到的线索却显示,凤阳府总督马士英的下属、凤阳总兵刘良佐跟这次粮价暴涨案也有很深的牵连。刘良佐跟钱谦礼等不法商人狼狈为奸,将凤阳府的军粮高价售卖,然后再低价收购劣质的陈年粗粮给官兵们食用,导致凤阳府数万官兵愤愤不平、怨声载道。”

    听到这个线索,杨毅不由勃然大怒。这刘良佐也太胆大妄为了,连军粮的主意都敢打。伙同不法商人售卖军粮中饱私囊,然后让手下官兵们吃陈年的劣质粗粮。他也不怕手下官兵造反,将他脑袋割了?

    “那凤阳总督马士英知道这事吗?”杨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