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武状元 >

第213部分

大明武状元-第213部分

小说: 大明武状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荷兰人在琉球岛上筑了好些坚固的城堡,实力不容小觑,就算郑芝龙能拿下琉球,那西征差不多也结束了。

    反正不管郑芝龙是胜是败,都会元气大伤,对王岚平的威胁更小,而这一切王岚平和甘辉都知道,他是不会拒绝这道命令的,征服大海一直就是他的梦想。

    就在圣旨传往福建时,甘辉又出一刁策,那大顺李来享的使者不是一直都赖在南京不走嘛,并光明正大的打出使者旗号,要求大明朝廷接见。

    依甘辉之计,由皇上任命翰林院大学士王鼎为接待并全权处理伪顺之事。

    当王鼎听说伪顺使者说此来只为两国和议而来,顺使提出,以长江为界,互不侵犯等几项条款,王鼎听了是勃然大怒,断然拒绝。

    但甘辉的计策是,逼迫王鼎,让他以明使的名义将顺使的国书递交朝廷,结果可想而之,攻破北京城的就是顺贼,大明哪能和他议和,王鼎此书一上,满朝哗然,王岚平直接将王鼎罢官入监,随着王鼎罢官,王岚平又暗中唆使一些官员以国家长治久安之计为王鼎求情,大力鼓吹议和是眼下权宜之计,是有利于当下大明时局的。

    结果就是,王岚平左右都是好人,捉王鼎是他,放王鼎也是他,并且顺利和李来享的顺国议定和约,两国谨守疆界,大明承认大顺皇帝的合法性,互为兄弟之邦,但拒绝了和亲之议,并议定若是满人来犯,双方共同抗敌。

    这才是王岚平真正想达成的目的,他想顺利西征,最大的隐患就是李来享,现在好了,只不过就是让王鼎白白受了一场不白之冤罢了。

    行家的工夫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甘辉略施三计便帮了王岚平的大忙,虽是小人王岚平也一定会用,就如当年的曹操用司马懿,既要用也要防,有他在南京帮着方菱,料来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再者朝中还有一位大着肚子的皇后在威摄百官,西征以无后顾之忧矣。

    五月最后的两天,王岚平频频出现已经集结的西征各营以及南京兵马司和守备衙门里,但凡他接见任何一个将领时,方菱一定如影随行,这一招果然是奏效奇快,方菱不但在朝堂上展头露角,连南京城中各级武将都对她恭敬有加,风头过了汉王正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西征的督粮官为东阁大学士郑鸿奎,已于大军出征前两日便押解着五十万石军粮先行出,全都从水路沿大江运送。

    出征前王岚平闭门谢客,只与四位妻妾同话家常,互道珍重,宫门落锁之前他又来到了皇宫,两人在宫城端门外的一处小阁楼里见了面。

    对于王岚平的离开,金玉娇是自内心的伤感,毕竟她肚子里有他的骨肉,这仗一打起来,何年何月得归,她真希望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汉王能陪在她身边,她更怕汉王战死疆场,没有汉王,她如何面对肚子里的孩子和大明的列祖列宗,百感交集,她唯有扑在王岚平的怀里失声痛哭。

    佳人满怀,前途未卜,王岚平能做的只能是摸着她的肚子安慰着她的同时也在激励自己:大军很快就能凯旋回朝。

    金皇后娇容挂满泪珠,凄凄的道:“我背着被千夫所指的骂名为你生养这个孩子,你一定要活着回来,我和孩子一起等着你”

    王岚平郑重的点点头,将她紧拥在怀,相吻不息,随着一声宫鼓响起,二人才依依作别。

    **

    在羽林军中当了一名大头兵的方法也来到了汉王府,这是他调任军职以来头一次回来看妹妹,原以为他这个汉王身边出来的人能给个军中小职,却没想到一去报到才知道,他只是一名小兵,也无脸来见小妹,直到出征前夕。

    方菱很在意这个哥哥,两人在南京街头相依为命几个月,全靠哥哥照顾她,这次顺汉王出征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

    随着门子,方菱来到了王府的遵义门外,只见方法正蹲在外墙边,一身羽林卫军服。

    “哥!”方菱站在台阶上喊了声便跑了过去,“来都来了为何不进去”

    方法以前在府里做过侍卫,进出还是方便的。

    方法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没说话。

    方菱扑哧一笑,打量着他道,“你穿这身还挺精神的,你也别多心,汉王这么做有他的难言之隐,不能让别的人嚼舌头”

    方法潇洒一笑,“小妹你别说,哥懂,我也不怪汉王,我这次只是和你道个别,明天我就要出征了,战场上刀枪无眼,哥若是回不来,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嗨,你是王妃,哥也是瞎操心”说着说着他不禁转过脸去。

    方菱一阵心酸,拉住他的手埋怨道:“哥,不许你说这些不吉利的话,答应我,一定要回来,啊,你现在不在汉王身边,一切要小心”

    方法苦笑道:“我以为我以后不用再在汉王身边当侍卫,会靠自己的能力出人投地,可我听说这次出征我们羽林右卫是作为中军,随汉王在一起,我还是他的侍卫,你说,我就离不开他了”

    方菱呵呵直乐,“你就知足把你,他是想保护你”

    方法道:“可我就是想靠自己的本事挣份功业,不是靠妹妹的关系,你明白嘛,我是个男人,武进士我也中了,还曾是汉王府里的四品带刀侍卫,现在到好,四品官阶的大头兵,听都没听说过,我都不好意思和人提”

    方菱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掩着嘴道:“哥哥能这么想就对了,汉王就是怕你好高骛远,想让你脚踏实地,等西征回来,你没准就是一名带兵的将军了,多威风”

    方法叹了一口气,道:“说得容易呀,听说这次西征四川,那张献忠有百万大军,还有云南的桂王和两广总督也造反了,正在半路上等汉王呢,汉王一共才带了八万人,凶多吉少呀”

    方菱立时花容失色,“那,那能打得赢吗?”

    方法一摊手,“听天由命吧,不过你放心,我一定会保护好汉王的,虽然我已经不是他的侍卫了,谁敢夺我妹妹心爱之人,我和他拼了”说着他用力的握了握拳头。

    方菱两眼含泪,“你们都要平平安安的回来”

    ***

    六月初一,五万将士齐集承天门外,文武百官陪同金皇后登上城楼,宣读讨逆诏书:

    西贼张献忠,祸乱中原,荼毒西川,置黎民于水火之中……朕为天下苍生计,拜汉王为讨逆大将军,领兵三十万征讨叛逆……盼卿早传捷报……

    听完韩赞周的大声宣读,王岚平领众将于城下受诏。

    城头礼炮轰鸣,硝烟中,王岚平披甲而出。

    三军阵前,王岚平纵白马狂奔,又复至承天门下,拔出令剑,高举,大声道:“荡平四川!”

    五万将士齐声高喊,“荡平四川……”

    这份气势足以定全城为之胆寒。

    “出征!”

    浩浩荡荡的明军徐徐自正阳门开出了南京城,金皇后强忍泪水摸着肚子暗道:郞君,你可一定要回来呀!别让太子死在战场上。

    王岚平没有回头,大军出城后,兵分两路,一路一万八千人由他亲自统领,以曹鼎蛟的定远营一部为前锋,以宋大力的五千羽林右卫为中军,取道秣陵关西进。

    另一路沿江而行,是为威远、镇远、平远三营,于大胜关渡口登船西进。

    另一路原为平定徽州的安远营方国安部和怀远营陈万良部也同时出,徽州原西军降兵万余人归入徽州兵马司郑森统辖,作为大军后续粮草的中转站。(。)

222 血流一路() 
水路行军由陈万良的安远营于江左护送,大大小小

    不到两天的工夫,全员配了马匹的定远营和羽林卫已经西行了三百余里,八千多民夫也是日夜兼程的运送重械。

    6路大军刚刚行至太平府,就接京城急报,说是浙直总督郑芝龙向朝廷上书,将定于两个月后渡海收回琉球岛,目前正在紧急备战中,内阁批复朝廷拔银二十两以助郑芝龙,王岚平甚为满意。

    另有一件军报也从江北的锦衣卫密探传来,说是大顺皇帝李来享兵分两路夹攻江淮清军,一路以大顺南安侯郝摇旗统兵四万,进攻清军驻守的盱眙城,目前已经以压倒性优势攻破定远城,嘉山等处,四万大军势如破竹,不出两天就会兵临盱眙城下。

    另一路一老将锦侯袁宗第为帅,统兵六万,突袭了清军驻防的清流关、琅琊山等据点,滁州守军不战而退,此时已兵进天长城。

    王岚平看着这两份顺军的军报也知道,李来享这是想用两路夹击的方法直取江淮清军的老巢淮安府,驻守在淮安的清军统帅正是平定江淮的清豫亲王多铎,守军七八万人,估计随着顺军的进军度,江淮各地的清军已经开始收缩兵力朝淮安集结,等这两路大军杀到了淮安城下,可能等待他们的将是十万以上的守军。

    王岚平当即派飞马回复南京,坐观成败,看他们狗咬狗,严守江防。

    太平府对王岚平来说意义重大,这里驻扎了明军另一支实力比较雄厚的兵力,那就是新封的江西总制黄得功部的五万人,黄得功是原江北四镇最后一支力量,其部将都是多年跟随他的老部下,对他也算是忠心耿耿,再有他部一直和顺军对峙,大大小小的摩擦不断,经过一年多的历练,部卒也是骁勇一时,王岚平这半年多不断削弱地方势力,唯独对这黄得功都是采用怀柔之策。

    从锦衣卫的密报来看,黄得功此人勇猛善战,性情狂暴,人送外号‘黄鹞子’,素有忠义,心存大明,从他一直不肯入京述职来看,这小子就是个难以拉笼的对象,趁着这次西征,王岚平打算和他认识认识。

    大队依旧西行,王岚平只带了百十个亲随前往黄得功的驻地,他现在是朝廷西征的讨逆大将军,以黄得功的秉性,王岚平不担心他会做出对朝廷不利的事。

    果然,黄将军闻听汉王只带百十亲随而来,惊讶之下不敢怠慢,亲出十里相迎,入得营中,设下大宴相待,二人把酒言欢,大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这次西征朝廷下令,西南各省都需派兵同征,唯独没有动黄得功的一兵一卒,就是此举便让黄得功大为感动,朝廷名正言顺的西征,正是一次借机削弱地方势力的大好机会。

    王岚平在酒宴上对这些事只字不提,只谈这些日子黄将军守边之功,只把他夸上了天,另一方面还将原来派到太平府屯田的八千老兵所产的五万石军粮也划拨一半给他,又以五军大都督府的名义对其和其部将好在通奖励。

    王岚平这么做也并非怕他做乱,只是想给自己留下一个安稳的大后方,黄得功不乱,便能牵制顺军不敢从容过江,和南京的守军也互为犄角,并约定,待天下平定之日,再与诸君痛饮。

    战事紧张,王岚平在黄得功军中没有多作逗留,也不敢随便过夜,天黑前便离开了。

    这次太平府之行,王岚平认识到地方驻军的势力不容小觑,别看自己在朝廷里只手遮天,可地方上的势力仍然很多,这次西征是完全有必要的。

    也许有很多将领不理解为何放着一帆风顺的水路不走,反而要沿6路绕行,其实这不过是王岚平的另一个想法,西征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将西征的名义,大军穿州过府,沿途将所有的官员据为已用,收拾人心,整顿兵制,对不服的人就一个字,杀。

    十天之后,王岚平的一万多人已经离开了徽州境内,这也是他真实势力能控制的最好范围,过了徽州便要进入江西地界。

    大军一路行,一路不断有飞马将南京的消息传来,据报来说,内阁和金皇后相处的不错,朝堂上少了自己的飞扬跋扈好像更平静,每每三日一次的议政,都是由金皇后和菱妃共同听政,百官莫敢不从,这一点王岚平很欣慰。

    **

    骑兵的进军度是极快的,一路马不停蹄,晓行夜宿,日行百里,沿途还时不时派出小股部队清剿一下土匪山贼,王岚平一再下令,西征之时,军纪一定要严明,不敢是谁敢扰民者,一律军法处置。

    这一日,前军来报,说是已经进入了江西地界,前方不远便是广信府,城中官民数千人已出城相迎,想请汉王入城暂驻。

    果然,没过多久,王岚平并没有入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早在几个月前便下达了政令,大军西征之时,沿途各州府都要提前筹集军粮,以便大军经过时取用。

    只不过这江西北部各府早就被顺军给占了,只是最近随着阿济格的西进,这些地方都被张献忠遗弃,后来大西国在长江流域的最后一个据点徽州失守,明廷也就顺势接管了这里,重新任命的官员,出榜安民,所以王岚平并没有要求这些府县出粮。

    大军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