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武状元 >

第188部分

大明武状元-第188部分

小说: 大明武状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她和杜宁宁已是私熟,二人早有秘谋,只不过杜宁宁心眼实,压根就没看出来这是金贵妃一手策划的戏,当时二人在宫中不期相遇,杜宁宁心直口快,很想找个人倾诉,说着说着,金贵妃表现得很积极,说是要想知道丞相心里有没有她,一试便知。

    结果就是当天就传出杜宁宁私闯宫禁辱及皇贵妃,转眼全城尽知。

    王岚平心更实在,朝中一波未平府上另一波又起,为了不使事态扩大,他只能请贵妃娘娘出宫一躺,以昭示天下,此事乃子虚乌有之谈,他哪里知道这里面另有他情。

    杜宁宁一脸惶恐,一会看看金贵妃,一会看看王岚平,脸上爬满了悔意,早知道岚平哥这么对她就不这么做了,若是事情败露,她可真的无地自容了,好在是娘娘并没有当场拆穿她。

    杜宁宁低了低身子,“我,我怕”她这真的是实话,但她怕的不是金贵妃,而是王岚平。

    “怕?不用怕,本宫不责怪你,此事就此打住,本宫与你也算是不打不相识,日后有空你可随时进宫,宫中寂寞,本宫想和你多说说话,你能来陪本宫吗?”

    杜宁宁一脸茫然,喃喃道,“这可能不行了,我,我要走了”

    王岚平忙道,“走?你要走?去哪?”

    杜宁宁努努嘴,“我离开家半年了,我想回家看看我爹”

    这可真是出乎王岚平的意料,怀宁杜家早就只剩一堆焦土,亲朋四散,连她爹都在走投无路之下辗转到南京来了,你还去干嘛,当然,在这会他也不便说这些。

    王岚平道,“此事日后再议,你们先下去吧”

    金贵妃见众人退下,她也随即站了起来,来定国公府只不过就是走走过场,而且也不便久留,当下便道,“王丞相,天也不早了,本宫歇息够了,刘宝,摆驾詹事府”

    刘宝立即出门准备,王岚平也站到了厅前,拱手道,“臣有失礼节,招待不周,娘娘请”

    这时,金贵妃轻移莲步,经过王岚平身边时,她突然一改端庄的脸色,轻声道,“王岚平,我知道,今天你让本宫出尽了风头,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我不是一个贪婪的女人,我有自知之明,见完皇儿之后,从今往后我便不在出宫一步,还有,皇上身体不好,请丞相准我前去伺候,毕竟我和他做了十多年的夫妻”

    王岚平一点也不意外,“娘娘言重了,我说过,从今天起,你不受任何约束,皇上之事你也不心过于担心,但有事,我可为娘娘分忧”

    金贵妃目视大门,脸上露出了个苦涩的微笑,“我没什么忧愁,唯一的念想便只有企盼皇儿平平安安,好了,我走了,但愿今后丞相心想事成”

    一句心想事成也算是默认了她将来所要面对的一切,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前朝的宫妃会是哪般下场,愿老天怜悯吧。

    王岚平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心头,却上眉头,娘娘,我知你心,且宽心静侯”

    金贵妃脸上一阵微红,低头娇羞一笑,轻声道,“我,我本名玉娇”

    “恭送娘娘千岁!”

    在定国公府所有人的山呼声中,凤辇再次缓缓起行,金贵妃坐在凤辇上几次回头看着跪在后面的王岚平,心里很是矛盾,遇到他也不知是福还是祸,在王朝倒下的那一刻,他真的会是自己的保护伞吗?皇儿真的托付给他吗,一切都是未知数,历史上改朝换代反复上演,没听说过前朝的皇子能平安过渡,哎,听天由命吧。

    **

    出了里仁街,迎接金贵妃的依然是群潮涌涌,难得的一刻,金贵妃很想让车驾再慢一些,再慢一些,让她最后过一个让她无比风光的寿辰,等到来年此时她好翻出来回味。

    车驾没有再次停下来,大半年没有见到皇儿了,她太想儿子了,尤其是在这危机四伏的朝廷争斗的时刻,皇家人的性命从来就在风雨中飘摇,没准这是母子俩最后一次相见了。

    车驾从朝天宫那边一路绕行,终于是来到了东城,这里是朝廷各大衙门的聚集地,正在当值的众官员一听贵妃路过,忙都早早地等在路边迎接,众官边等边议论纷纷,都说宫中早就被王丞相把持,怎么贵妃却能如此大张旗鼓的出巡,是王丞相失势了还是君臣一家亲了?

    不管怎么说,这是个好消息,没准明天就能接到皇上召众臣大殿议政了。

    千呼万唤,贵妃的车驾在众官员虔诚的恭迎中缓缓驶过,快到詹事府的时候,金贵妃突然想起来了,詹事府是历代太子专属的配衙,虽然自己的儿子是皇上的独子,可皇上还没有正式册立他为太子,王丞相却将他放在詹事府里,这里面会不会另有名堂?

    就在此时,太监刘宝高唱,“住辇,娘娘,詹事府到了”

    “臣等恭迎皇贵妃,贵妃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詹事府当值的十多名官员早就跪在门口迎接。

    金贵妃这才从纷扰的思绪中回过神,很快,一个久违而又熟悉的声音从詹事府大敞的门内传。

    “皇娘,皇娘”一个身着皇子服饰的孩子快步从里面跑出,边跑边抹眼泪。

    “皇儿!”金贵妃百感交集,所有的痛苦在这一刻全都荡然无存,她的眼里只有久别重逢的母子情。

    皇子朱慈圻一头扑进刚刚下辇的金贵妃的怀里,小小的后背剧烈地起伏着,“皇娘,您怎么这么久才来找皇儿,皇儿想您,皇儿不想住在这”

    金贵妃双眼婆娑,摸着儿子的头,她很想说几句宽慰儿子的话,更想将他带进宫里,住在自己身边,可这也只是想想,王丞相的侍卫方法正腰佩长刀就站在门口。

    “皇儿乖,且先在这多向众位先生学习,将来娘会接你回去的,走,带娘进去看看你住的地方”

    **

    送走了皇贵妃,王岚平心里也如同放下了一块大石头,流言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看那些王公贵族还有何话说,若不是老子现在忙着打仗,我才没这心情和你们耍这心机呢。

    府里又一次回复了平静,王岚平想起来方才杜宁宁说是要回怀宁,便想去问问缘由,却听管家周海来报,说锦衣卫指挥使张名振来了。

    二人在书房相见。

    张名振见了王岚平便道,“秉丞相,伪顺使都在翰林院与那些老夫子闹得不欢而散,已出城北归了”

    王岚平笑道,“北归?哪那么容易,当南京是什么地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吗?”(。)

197 顺使之行() 
也许锦衣卫在历史上一直以臭名昭著而闻名,但在王岚平看来,君权时代还真不能少了这么个衙门,从大明初年到现在,锦衣卫历经几百年的修炼,几乎已经将各种搜罗情报秘闻的手段锻造得炉火纯青,那真正叫无孔不入,连李顺******和清廷的内部他们都能摸进去。

    这也就难怪锦衣卫不受百官待见了,稍有不甚消息马上就传进宫了。

    如今锦衣卫依附王岚平而苟延残喘,势力虽是大不如前,倒根基仍在,稍加利用假以时日,终有再创辉煌的那一天。

    现任锦衣卫都指挥使张名振那是挖空了心思,想保住锦衣卫,几百年的衙门不能断在了他的手里,百官人人喊打,民间也对他们不满,除了********依附于王岚平之外,他别无选择,如果跟皇帝走在一起,很有可能会跟着他一起玩完。

    所以这张名振和锦衣卫及各处分设的卫所,对丞相府的政令是言听计从,也正因为如此,尽管王岚平看似在南京城里闲看花看花落,其实对所有对方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顺使为什么来,王岚平知道,那日他们刚刚进南京城,就被锦衣卫给软禁了起来,并趁夜深人静之时,偷偷找出了顺使身上的国书和一些使者的私人笔记,从这些东西上看,李来享派他们来,有个大意图和一个小想法。

    三个大意图一为明顺联盟,鉴于目前异族进犯汉家国土的时机,明顺两国应该捐弃前嫌,携手共御外辱,不管怎么说,汉人不打汉人。

    这一点王岚平肯定会同意,他正巴不得李顺在江北替他守着边界呢,但用不着说得这么冠冕堂皇,汉人不打汉人?你唬谁呢,天下纷争群雄逐鹿,争夺的无非就是一个九五之位而已,当初你爷爷李自成可没杀汉人,连汉人皇帝都让他逼死了。

    其二,联合出兵收复江淮,得胜后,明顺平分江淮土地。

    对于李来享的这个想法,王岚平是这么推测的,李来享新立,虽然他是李世王朝唯一合法性的继任者,可到底是年轻,威望也不够,在这之前他不过是大顺锦侯袁宗第南征军的先锋,套用大明的军制,仅仅就是一个副总兵的职位,要在短时间之内获得民心和威望,除了战争虽无他法,这一点和王岚平的手法差不多,因为他们都是在很短的时间里,突然从天下掉来下一个大馅饼砸在了他们的脑袋上,他们没有办法通过于人始恩,于百官修好这种费时费力的手段来凝聚名旺,唯一的捷径就是动一场场战争,军功是最实际的资本。

    李来享在庐都立足未稳,朝中军心民心还不安定,他不太可能动大规模的战争,唯一能有点作为不至于使朝廷财政陷入困境的战争目标便是刚刚经历扬州大战的江淮一带,这里民生富足,土地也肥沃,且江淮一带的清兵主力被洪承畴抽调到了汉中战场,此时正是清军守军最空虚的时机,又立足未稳,在此大好战机面前,他要主动出击,夺取江淮,打出他祖父李自成的威风来,但他又怕他若是战端一开,一江之隔的大明会不会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坐等渔翁之利。

    所以王岚平认为,李来享要和大明一同出兵夺取江淮并不是他的初心,也许他更多的想法是最好大明别出兵,联合出兵只是一个安抚大明的幌子,就目前李顺的实力来看,攻取江淮还真不算难事,仅仅在庐都一带就驻有顺军二十七万人,且大多都是从西打到北又转战到江南的老卒,战斗力相当强劲,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只有马步军,几乎没有水师,这也是李来享一直迟迟都不敢进攻江南的原因之一。

    对于李来享的这个联合出兵的想法,别说王岚平不答应,恐怕朝野无人会答应,但王岚平却不反对两家暂时和睦相处的态势,这对自己在江南巩固权力是大有好处。

    其三,如今大顺皇帝已经正式继皇帝大位,国土的范围又处在天下之腹,地盘虽不及大明,但人丁兴旺,粮钱赋税取之不竭,何不效仿汉末的三国鼎立,分治天下,为了能更好的维系两国之间的关系,大顺皇帝李来享愿意迎取大明公主,嫁入大顺后,便立后皇后,从此之后两国共享太平。

    不得不说,李来享的想法太好,和亲是历朝历代惯用且最有效的政治策略,大顺想要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拉拢一方,大清是不可能的,大顺开国皇帝李自成就是被清军追死的,唯独一衣带水的大明是最有可能拉拢的对象,可李来享似乎忘记了,咱大明的皇帝也是被你李顺给逼死的,哪家都是血海深仇,就算不算这份先帝之仇,和亲,拿女人换太平的事,谁敢做?

    但是,王岚平却最想达成的便是这一条,拿一个女人去换一段时间表的边界安宁,何乐而不为,更何况你要的是公主,关我屁事,你要皇帝的整个后|宫我都没意见。

    但这一条也是最不容易的达成的,王岚平知道,这种和亲的议题一旦传开,肯定会在朝野引起轩然大波,几乎就成了大明臣民嘴里的卖国贼和小人了。

    除此三条大意图之外,李来享还附加了一个小请求,怀宁杜家之女杜宁宁原选为大顺皇后,可她不念君恩,私自出走,此举于私不合伦理,于公更是大逆不道,听闻杜宁宁躲到了南京城,还请明君将她交给大顺,也好明正典刑,以全大顺天子之威。

    这一点王岚平肯定不会同意,为了能让明顺得到短时间的安宁,要钱要粮都可以商量,唯独你不能打我的女人的主意,就是有这想法都是罪,等我统一了江南挥师北伐之时,定要杀你李来享而后快。

    对于顺使带来的三大和议和一个小附加,王岚平这两天也考虑过,明顺前线罢兵休战是可以答应的,五岚平也需要时间来整肃江南诸行省;

    明顺联合出兵江淮,可以,但大明光出张嘴,兵,一个也没有,不是不出,是真没有,王岚平能调得动的明军合拢到一块也不过十万多点人,其中还有三万要驻守南京城,一万守南京门户镇江城,至于六大营的八万人,那是西征要用的,驻守在太平府的黄得功到是有个四五万兵力,可黄总兵就是一个缩小版的王岚平,朝廷根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