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隋秦王 >

第22部分

大隋秦王-第22部分

小说: 大隋秦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浩暗叫一声惭愧,那宇文承基可不是他能打败的,只不过他跟宇文如意的纠葛,很难一两句跟小杨倓说明白,只好默认这种说法。

    只听他正色道:“这天下是我们杨家的天下,天下的士子、大官、百姓,悠悠众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说什么,或者做什么。我们杨家子弟不同,担负着守卫天下的责任,不能听什么信什么,一定要身体力行、谨小慎微,方能不为谗言媚语所迷惑。”

    杨倓雀跃着回答:“这个我也知道,夫子说过亲贤能远小人”

    杨浩道:“是这个道理,不过等你长大了,你会发现,贤能和小人不是那么容易分辨的。守护这个天下,不光要有勇气,还要有智慧。比如,要及时把你如意姐姐这样的小人抓出来!”

    小杨倓乐不可支:“皇叔这次说错了,如意姐姐可不是小人。”

    杨浩笑答:“嗯,她不是小人,她是女子。夫子不是也说过吗,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小杨倓咯咯直笑。

    屏风后面几步之外,杨广和萧皇后已经站立良久。

    杨广阻止了太监上前打扰,听杨浩跟孙儿杨倓对话,颇觉有趣,最后听到杨浩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不禁笑望向萧皇后,压低声音揶揄道:“嘿,刚才还给他说好话呢,人家这就把你骂进去了,哈哈哈”

    萧皇后听杨浩侃侃而谈,只觉得欣慰,自己是看着这孩子长大的,自小温良淳厚,刚才那番话更是极有见地,听到杨广调侃于她,一点也不在意,只风情万种的白了一眼:“赶紧出去吧,我听如意那丫头又快哭了,晚了,说不定又要挨顿屁股了。”

    杨广亦想起前事,露出意会的神色,当即轻咳一声,迈步走了出去。

    “咳——”

    小杨倓眼尖,看到杨广夫妇,欢喜道:“皇祖父,皇祖母!”

    宇文如意心中委屈,手背擦了擦眼角,也盈盈拜倒。

    杨浩心中一紧,没想到杨广除了外殿来见他,不及细看,端正跪下,朗声道:“臣杨浩,拜见皇上和皇后娘娘!”

    萧皇后注目眼前的少年,一身黑白相间的常服,俊逸非凡,想到杨浩的身世,心中柔情顿生,上前一步,拉着杨浩衣袖,道:“快起来吧,让我看看,浩儿都这般大了——”

    之前见过一次的尚太监服侍在一旁,恭声道:“少郎君快起来吧,刚才圣上和皇后娘娘,不让奴婢打扰少郎君,亲自出来接你。”

    杨浩恭敬给杨广夫妇磕了几个头,才在萧皇后的拉扯下站起身来。

    杨广脸带笑意,盯着杨浩说道:“你很不错,朕很喜欢,咱们去内殿说话。”当即领着众人越过屏风,往内殿行去。

    杨浩转过屏风,看到小太监顾书领着几个宫女站在一侧等候。

    这种场合,轮不到顾小太监说话,只向杨浩微微点头。

    另有两名太监过来,引着宇文如意去了偏殿,没有跟杨浩一起去内殿。

    杨浩第一次觐见皇帝,就这样发生了,气氛非常融洽。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他仍然没有想到杨广是如此随和的中年男子,剑眉星目,鼻梁高挺,眼睛非常有神,充满了智慧。不管是后世的标准,还是大隋的标准,都是地地道道的美男子。

    时间接近中午,杨广夫妇留杨浩在万春殿用餐。

    “这才几年不见,杨浩都这么大了,一表人才,依稀有当年秦王年少时的模样”萧皇后眼睛有些湿润。

    杨广罕见流露出慈祥,点点头,转向杨浩问道:“身体都好了吗?前些日子听说你昏迷了,皇后着实为你担心了好久。”

    杨浩恭敬道:“谢皇上、皇后挂念,臣已经无恙。”

    萧皇后幽幽道:“这事是二郎做的不对,皇上已经责罚他了,你莫怨他。”

    杨浩吓了一跳,连忙道:“臣岂敢,当日是我鲁莽在先,事不关豫章王,而且也是凑巧失足摔落,恳请皇上皇后万勿责备豫章王了。”

    杨广眼神亮起,多看了杨浩几眼,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萧皇后在旁边道:“天幸你没事就好,不要因此生分了”

    杨浩点头应下:“理当如此。”

    除此心结之后,萧皇后回忆起杨浩小时候的趣事,也有回忆起秦王在时的场景,一时间温情与唏嘘,充斥了整个万春殿。

    整个觐见过程里,直到杨浩告退,杨广也没有提起过关于爵位或者武官这类的事情,只是像普通家庭话家常那样。杨浩自然也不会出口相问,本来他还想跟杨广提一下和亲的事情,可是听到舅舅那样分析之后,反而不是特别担心了,于是知趣的闭口不言。

    这样的表现,也让萧皇后心里暗暗高兴,杨浩这孩子有心性、识大体。

    临近离开的时候,杨浩还见到了太子杨昭。

    太子杨昭,年约二十许,性格温纯谦和。

    只不过这次相见,把杨浩吓了一跳。杨昭已经不复记忆中的模样,身材比他略高,但是身体瘦削,两颊凹陷,面上无光,整个人状态不是很好。

    杨浩与之交谈几句,对方问了他一些学问的事情,偶有几语,也能显示出扎实的学问基础,至少比杨浩强了很多,只是精神有些不济。

    杨浩察觉到杨昭精神似有些疲累,主动告辞离去。

    杨昭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

    “太子杨昭身体,居然连杨广都不如,怕是有什么疾病吧。”

    他不记得历史,也无从知道杨昭是否早夭,只是看他的身体状态,貌似不是很好的样子。自修炼步战之法,未知的热流淬炼经脉之后,杨浩的精神、力量好了很多,而且对别人的状态也有更好的察觉。

    他隐隐觉得太子杨昭哪里有什么问题,脑中突然一道闪电划过。

    “不会吧?难道杨昭吸食了罂粟?!”

    之前在大兴善寺偶然见到罂粟,吓了她一跳,而杨昭的状态,实在难以不让他浮想联翩。

    “却不知杨昭到底生了什么病,罂粟到底是药用镇痛,还是另有别的目的?”

    杨浩掩藏住内心的震撼,退出万春殿,在小太监顾书的带引下,出了宫城。

    小石头在承天门外等候已久,见到杨浩出来,接上他,往皇城门口朱雀门行去。

第37章 将东行() 
秦王府院里,叮叮当当声音传来,杨浩与人对练当中。

    小鸾在一旁踮着脚看,一脸的紧张。

    杨湛也在外院看杨浩训练,神采飞扬,羡慕不已。身后的婢女玉荷,跟小鸾神情类似,拉着杨湛不要他靠太近。

    “嘶——少郎君武技精进至此,我和王绍都快不是少郎君对手了”

    石进在演武场里,活动着有些发麻的手腕,忍不住感慨。在他看来,杨浩既勤奋又有天赋,能进步如此之快,也太过于骇人。想想前不久,少郎君还差点一命呜呼,真的是王爷和王妃在天庇佑啊。

    旁边的王绍也点点头,对石进的话不能再同意更多,只是对于少郎君的打法风格,他还有些想法,顿了顿才说道:“的确,少郎君武技突飞猛进,令人惊喜。然而战场不同于江湖比斗,比的不仅仅是进攻,还有防守。同样一刀,十分的力气全部用在伤敌上,并不是最合理的,而应该留有余力,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两军对垒也不是纯粹的捉对厮杀,而要通过更好的战阵配合,发挥整体的战斗力。

    少郎君是将才,千万要爱惜自己啊!”

    杨浩前世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但穿越后习练武技,似乎每次遇到的打斗,都有拼命搏杀的感觉,对于团队作战,的确有些生疏了。

    此时听王绍这么讲,马上明白了对方所指,知道他是为自己好,心中惊醒起来,说道:“少元说得对,我记下了!”

    距离上次杨浩入宫觐见杨广,已经过去了小半个月。

    那日从万春殿回到国子寺的第二天,尚太监便带了圣旨来找他:“授秦孝王嫡子杨浩,河阳郡尉职。”

    杨浩早有心理准备,嗣秦王爵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上次舅舅崔弘度跟自己透露授武官的事,这次得到了验证。

    后面几日,杨浩处理了一下国子寺的事情,在北院见过张徐、崔长芳等人,还跟房英见了一面。

    房英上次已经知道他的身份,没有留露什么不舍,只是恭祝他东行顺利。

    在国子寺里,与杨浩关系最大的便是算学。张徐二人已经完全熟悉了那套现代数学符号,算学的其他人也都跟着用了起来,甚至连那次跟杨浩比试圆周率的直讲,似乎也开始认可这种算术之法。

    算术之法也好,新的符号体系也罢,科学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此时的他,能做的十分有限。

    作为一个现代人,杨浩能带来的知识不多,算学只不过是一颗种子,他随手种下,能长多高,能长成什么样,都不是他所能预料的,只能交给时间。

    杨浩的河阳郡尉,有一个月左右的赴任时间,即使大隋出行不是那么方便,也是十分宽裕的。

    他回秦王府后,给舅舅崔弘度写了信去,细说自己的赴任情况。他一度想问一下太子杨昭的病情,但思虑再三始终觉得不妥,最终把这部分信纸撕掉烧毁。

    这事到目前为止,还是他不能言说的秘密。

    仿佛大隋天空中,撒下来一张隐形的巨网,他却没有办法戳破它,这种孤立无援让他很难受,也让他更加想念曾经并肩作战的老领导、战友。

    杨浩从国子寺回来后,最开心的莫过于小鸾,这几天兴奋的帮他收拾此次东行的细软。少郎君要去河阳任郡尉,自己是贴身侍婢,当然会随同前往。

    除了小鸾,即将跟随杨浩东行的,还有侍卫长王绍和侍卫八人。

    王绍比之石进,要年轻力壮一些,武艺也更好一些,是跟随杨浩的首选。

    石进留守秦王府,一则是王府亦须护卫,一则是这几日杨湛看大兄习武颇为艳羡,支吾着跟杨浩表达出也想习武的念头,杨浩当即赞同,很是令他兴奋,石进变成了教授的最佳人选。

    对于这样的安排,石进稍有遗憾,不过石家世代为王府侍卫,他自然懂的轻重,而且王绍为人沉稳,武技亦高强,确实比自己更适合去河阳。

    阿姐永丰公主也来过,知道他要远行,赶过来看他。

    婢女阿秀从马车上下来,手里拿了一件厚袍衫,递给了小鸾,扭头跟杨浩说道:“少郎君,这可是公主亲手缝的,暖和着哩。”

    杨浩赶紧向阿姐致谢:“小鸾准备了好几件了,阿姐何必劳累做这些事。”

    永丰公主横了多嘴的阿秀一眼,跟杨浩细细说东行的注意事项。待能说的都说完了,才拉着杨浩避到一边,低声埋怨杨浩不好好呆在国子寺念书,偏偏去外面做武官,何苦来哉。

    她是女子,自然更希望胞弟安稳一些。

    事已至此,她唠叨几句便不再多说,只在离开的时候,替他戴好一个平安符,低声嘱咐道:“一路上注意安全,不要逞强,有什么事要记着带着侍卫。”

    杨浩望着美丽女子眉宇间的忧色,听到她在自己耳边绵绵细语,心中温暖无限,眼睛有些酸涩,秋风划过,差点落下泪来,当下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

    “阿姐,我晓得,你也要保重。”

    永丰公主再也难忍,洒泪登车,带着阿秀离去。

    隋大业元年秋末,寒风渐起,天地苍凉。

    杨浩一行人,东出大兴城延兴门,跨过龙首原,循着渠水沿岸的官道,赴任河阳郡尉。

第38章 清秋入梦似春来() 
马车稍有些颠簸,小鸾努力控制着身体平衡,但每每不经意撞到杨浩肩头,她都装作不胜颠簸的模样,小嘴半张着呵气,似乎这样能掩饰她突然加速的心跳。

    她有些心虚,觑着空暇,偷眼看杨浩,看到对方一直端坐,皱眉沉思着什么,才放下心来。

    少郎君越来越英俊了,尤其是病愈以来,精神越来越好,男子气息越发浓烈。

    小鸾自己也搞不太清楚怎么了,只知道自己越发的喜欢少郎君了。以前也喜欢,只不过现在更喜欢。她从小在秦王府长大,至今十四岁,但也是知道别家的郎君不是这样的。以前王妃就是很好的女子,永丰公主一直是很好的女子,少郎君甚至比她们还要更好,自己该多有福,才得以遇到这么好的少郎君。

    想着想着,小鸾渐渐痴了,完全陷进了自己的思绪当中。

    杨浩扫了一眼出神的少女,思索着一些想法。

    这两日来,杨浩和侍卫们行进颇快,沿着渠水官道,一路平稳东进,直到过了潼关,往弘农去的路上,才稍微不平起来。虽然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