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第一学渣 >

第42部分

大秦第一学渣-第42部分

小说: 大秦第一学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虽然隐姓埋名,但末将担心,此次行动是有预谋的针对公子,外加有老监头等一干奸佞之人协助,恐怕身份泄露,已是板上钉钉,不争的事实……”

    尹匡闻言脸色刷的一白,自顾自的安慰道;

    “吾等来到此处已经三日有余,蛮人尚且没有动作,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吧……”

    “这……也正是末将所担心的呀!”

    尹匡眼中阴霾丝毫不减,炯炯有神的瞳孔深邃似天上的苍穹,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蛮人既然已经知晓了一切,俘虏公子到处必定有所图谋,此时却突然按兵不动,怕就怕在,他们还在策划更加毒辣的阴谋……”

    “同甫将军说的有理,我等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调查到这些乌桓人究竟有什么样的阴谋,然后伺机逃回大秦,再做打算……”

    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闻修亦是中肯的点了点头。

    “嗯……”在场众人,包括扶苏、乐坚、蓟开在内,皆是齐齐点头以示统一。

    只要回到大秦,就算只是到达长城边墙,遇到巡防的秦军,就有希望逃脱这些蛮人的魔爪,以观后效。

    谅他乌桓蛮人再过猖狂倨傲、飞扬跋扈,也断然不敢越过长城一路南侵。

    谁都清楚,惹毛了大秦这个虎狼之国,便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关东六国、巴蜀南越、夜郎西羌,甚至是不久之前,刚刚被凶悍的秦军从河南地赶出德水以南的百蛮大国匈奴,都是前车之鉴!

    “对了同甫将军,你认不认识一个人?”

    突然,邵羽如同想起了什么似的,迫不及待的问道。

    之后,他便将自己在梦中见到的那个秦军将领的基本特征一些信息直白的陈述了一遍,并且不停地搜寻脑海之中残存的记忆,尽可能多的提供有用的信息。

    邵羽心里明白,自己若是想要回到未来,现在唯一的线索就是找到那个秦朝将军,依照梦中所说他也是穿越过来的,应该会至少给自己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再不济,看在同为穿越者的份上,也能接济一下自己,得以立足。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邵羽一点点目送着乐坚不住的思索沉吟、呢喃自语,时而抬头举目、时而颔首低眉,不住的搜刮脑海之中的记忆,眉头紧紧皱起,一条一条的抬头纹骤然显现,平行排列,形成了一个大大的三字。

    最终,长长的叹了几口气,摇头无奈的说道:

    “末将从军数十年、南征百战、结识的秦军之中的将军、裨将、偏将也不胜枚举,可惜遍寻记忆,却也难得踪迹……”

    “乐坚惭愧……”

    邵羽原本满怀期待、蠢~蠢~欲~动、的内心,却在听到这句话之后,瞬间沉入了谷底,就如同悬在半空的降落伞,突然被戳了个小~洞,骤然漏风,自十万米高空直直的坠落,陷入万劫不复!

    什么鬼,难道自己梦中见到的都是假的?

    可是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真实,仿佛触手可及……

    邵羽简直不敢相信的自己的耳朵,面色阴沉,笼罩着无数的阴霾,环绕在眉间眼角,久久难以散去。

    乐坚见状,心中亦是闪过一抹不忍,于是颇带几分宽慰、赔笑道:

    “邵兄弟不必担心,乐坚孤陋寡闻,想必见到的秦军将领也不过一指之数,大秦铁军百万,裨将、偏将、军衔都尉军侯等又何止千人,想必邵兄弟所说的那位秦将,便是在那些乐坚未曾谋面的将领之中……”

    “谢谢……”

    明知道是在安慰自己,邵羽回头挤出几丝略显苍白的笑容,回以感激。

第七十一章 难返大秦() 
心中,则不免有些失望。

    “邵兄放心,只要吾等顺利返回大秦,便可细细谋划,寻找良机给这些猖狂的蛮人以致命一击,以张我赫赫大秦之军威,报邵兄受辱之血海深仇!”

    扶苏面带坚毅,郑重其事的拍了拍邵羽的肩膀,带着安慰的语气说道。

    从之前的交流和经历,他隐隐也可以感觉的出,邵羽的心里其实是积郁了很大的火气,莫名受辱的奇耻经历想必也在心中烙下了很深的阴影。

    这个时候,自己能做的,也只能宽慰一二了。

    可是此言一出,邵羽紧皱的眉头不禁没有丝毫的放松,反而越皱越紧,拧成了一个大大的疙瘩。

    “唉……”

    只见他突然重重的叹了口气,引得在场众人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而后面目惨然、带着失落的语气说道:

    “只怕到了大秦,也没有在下的容身之地呀……”

    “为何?”扶苏刹那间诧异万分。

    邵羽却是脸色一白,吞吞吐吐的说道:

    “因为……我没有你们所谓的验简……”

    “什么?”

    一旁的乐坚闻言,突然大呼惊讶,惊叫出声,一脸的不可思议,“邵兄不是说……你也是秦人吗?”

    “唉……一言难尽……”

    邵羽一声长叹,语气之中满是没落和无奈,而后颔首低头,十分颓废的坐在一边一言不发。

    “放心吧……邵兄……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

    这个时候,扶苏也只能用这样的话来安慰邵羽了。

    不过虽然嘴上表现的很轻松,扶苏心中却是噗噗乱跳,丝毫没有底子。

    大秦军法严格,无论王侯将相、黔首庶民,若是没有验简佐证,一律要由害盗押送至县令处严加审讯,待确认身份之后再行放出。

    邵羽若是没有验简,恐怕连长城边墙城障烽燧的大门也进不去,更别说是回到大秦了。

    人家也是好心,邵羽心中知晓,亦是回以感激的微笑,强打起精神,泯然释怀。

    事情,总会有办法的。

    “不知吾等被俘,李信将军又会作何打算,如今陛下东巡未归,大秦国内,却连个主事的人都没有……”

    乐坚没有注意扶苏二人所言,却是突然插嘴皱眉叹道。

    李信官拜上将军,处于军功爵制的第十六级大上造,银印青绶,统辖十万秦军,负责上谷、渔阳二郡防务,整军经武,昼夜不遑,修筑长城,抵御北部蛮夷入侵,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信?”邵羽顿时眉头一皱。

    在他的意识之中,缓缓浮现出一段记忆的碎片,仿佛是曾经所学。

    李信,字有成,槐里(今陕西咸阳兴平东)人,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李信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败。

    “是啊!李信将军是大秦股肱之臣,十余年来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在末将乡里,李信将军可谓是家喻户晓的百战名将,虽然已过五十之龄,却依旧宝刀未老,傲气斐然!”

    “吾曾经自黔首贫农而起,舍身入行伍,亦是为蒙恬、李信等名将激励,区区男儿之身,当立志报国,列爵上等,岂能无所作为、碌碌死去?”

    “生,当顶天立地,死,当惊泣鬼神!”

    “那……同甫将军应当对于李信将军的生平十分了解喽?”邵羽顿时来了兴趣。

    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

    于是,眼中闪过一丝好奇,面带期待的说道:

    “能不能给我讲讲?”

    在邵羽的意识之中,仅存的记忆对于李信这个名将的信息可谓少之又少,想必蒙恬、王翦、赵佗以及后辈的章邯,他的名声可能没有那么显赫、史书之中的记载也只有寥寥几句。

    自战败于楚国之后,史书之中便对其鲜有提及。

    从乐坚的言谈举止之中管中窥豹,可以做出的基本判断是,李信在始皇帝赵政一统华夏之后,应当是有所作为的,否则,也不可能在乐坚这个可以算是比较基层的军官心中留下如此深得印象。

    当然,在统一中国之前,李信,依旧赫赫有名!

    “哈哈哈哈……”

    邵羽此言一出,语惊四座,乐坚还没来得及答话,刚刚抬头,眼神之中闪过一抹精芒,一旁的扶苏早已朗笑一声,颇为好奇的说道:

    “想不到邵兄还有这种爱好……”

    “什么?”邵羽不由得眉头一皱。

    扶苏笑道:

    “就是打听别人信息的爱好,若不是之前共患难,从邵兄的表现来看,还真有几分奸细的潜质……”

    晕死,邵羽无语的摊了摊手,白眼一翻,心中郁闷无比,嘴角狠狠一抽,苦涩的说道:

    “你看哪个间谍会和我一样,好几次差点死无葬身之地……就算是苦肉计也没有这样的吧……”

    扶苏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后者连忙淡淡的摆了摆手,带着几分歉意做了一揖,陪笑道:

    “邵兄莫要误会,扶苏只是自觉好笑,绝无恶意!”

    “没事……”邵羽亦是轻轻一笑,坦然笑道:

    “实不相瞒,我曾经听说过李信将军的事迹,只是断断续续不太完整,好奇心使然,今天听到同甫将军说起,才忍不住问了下去。”

    得饶人处且饶人,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既然扶苏已经道歉,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自己也完全没必要太过无礼取闹。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原来如此……”扶苏闻言,自知略微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脸上升起了两朵红霞,颇为尴尬的咳嗽了几句,便不再说话。

    乐坚微微颔首,古铜色的皮肤微微颤动,脸颊的大痣看起来格外显眼。

    低头思索了几个呼吸,方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款款说道:

    “末将也只是略有耳闻,不知是否全面真实,若有出入之处,还望邵兄见谅……”

    “没事啊……”邵羽哈哈一笑,摸了摸鼻子小声说道:“反正你知道的肯定比我多……”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邵兄还真是风趣!”似乎是被邵羽略带幽默的冷笑话给逗乐了,在场众人皆是忍俊不禁,开怀大笑。

第七十二章 李氏郡望() 
(第一更,求收藏!)

    之后,在扶苏、邵羽、闻修、蓟开等一干人的注视之下,乐坚便将自己所听说的和了解到李信缓缓呈现在他们的面前。

    ……

    一席话毕,邵羽犹如醍醐灌顶,许多在现代没有听说过的事情也瞬间明了在脑海之中。

    原来这个李信先祖名叫李宗,是魏国大夫,不过,邵羽并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不过对于他的后代,却是十分的崇仰。

    李信的祖父,李崇,本是秦国陇西太守,封南郑公。

    而他的父亲李瑶,是秦国南郡太守,封狄道侯。

    在现代,你可以不知道李信和李瑶,但不可能不知道李崇。

    因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陇西李氏公认的始祖,也就是李氏族谱编撰的第一人!

    邵羽知道,当代的陇西和秦代的陇西郡指的并不是同一个地方,后世的陇西不过共和国的一个小县,而秦朝的陇西郡统辖范围甚广,和后世之陇西县大为不同。

    周赧王四十三年,秦灭义渠国,于其地置陇西、北地二郡。

    陇西郡,因在因在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为渭河平原和陇西高原之分界)以西而得名。郡治在狄道,为秦代右拒西羌、左护咸阳之要郡,自古为兵家必争之要地。

    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时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师。

    所谓天下李氏、郡望陇西。

    陇西,作为后世的一个小县,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被人数众多多的李氏公认为李氏故里,历史底蕴十分丰富。

    而这个李崇,就是在陇西堂之中供奉的李氏族谱之中公认的李氏第一人!

    知道的越多,心中的疑惑却也越大。

    照乐坚所说,李信在大败于楚国名将项燕之后,曾被削去军爵,免官回乡,之后却再次起任,以四五十岁的年龄受虎符王节,统率秦军虎狼之师五万余屯兵上谷郡治,威慑北部蛮夷,自统一六国以来战功卓著,先后斩首数万,褒奖无数!

    可是,这样一个战功赫赫、本该彪炳青史的百战名将,为何会在后世的史书之中鲜有提及、销声匿迹?

    甚至于自战败于楚国之后的所有讯息都一并神秘消失,是无意之中由于种种意外消散于历史长河、还是根本就没有人为他著书立传,让这样一个本该与王翦、蒙恬、白起、章邯并列的大秦虎将为历史的车轮所湮灭,杳无音讯?

    这些,邵羽都不得而知。

    他隐隐有觉得,大秦,这个史书上寥寥数字一笔带过、短暂崩亡而又开创恢弘的朝代,似乎还隐藏着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