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再铸皇明 >

第29部分

再铸皇明-第29部分

小说: 再铸皇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乡,哦,故乡!

第三十七章 POV:邓玉涵 不速之客() 
虽然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思乡之情,但是邓玉涵并不会因此就放弃自己的职责,他不认为思乡是一件坏事,在侍奉主的同时思念故乡,这是每一个传教士都会有的情感,根本无可厚非。

    他用产自苏州的丝绸手帕擦了一下眼泪,丝绸温润的质地让他感觉有一双温柔而多情的手在抚摸自己的脸颊,这让他的心情多多少少获得了一些慰藉。

    他用清水稍稍洗了一下脸,又用青盐和猪鬃牙刷刷洗了一下牙齿,这是他来到明朝之后才学会的生活方式,他觉得很不错,这里的人除了不信上帝之外其他东西都非常好,值得欧洲人学习。

    他漫步走出室外,他的汉语学得还不是特别好,虽然可以进行流畅的对话,但是还不能流利地撰写文书、阅读文献,更不用说像利玛窦一样和士大夫们讨论艰深晦涩的教义问题了,所以他一直在和傅泛济神甫一起接受费奇规神甫的汉语教导。

    这所私人状元是当地的教友孙元化建筑的,他的教名是纳爵,虽然入教还没有多久,却非常热心,不仅邀请郭居静、曾德昭两位神甫到他的家乡嘉定传教,还奉献了这处园林作为教堂。

    江南地区盛行私人园林,据说早在几百年前的宋朝就有无数私人庄园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这所私家庄园是孙元化建立的,虽然并不很大,也并不富丽堂皇,但是环境清幽,花木众多,还建设了一座礼拜堂和一座学校,是个神赐的居所。

    邓玉涵慢慢走在庄园中,这所庄园虽然不大,但是仍旧分出了几个景区,这个景区是“翠竹园”,栽种了各种颜色的竹子,其中还有产自很远的南方的紫竹,一旦风过竹林,轻轻摇曳,就会发出轻轻的“簌簌”声,让人倍感轻松惬意,的确是一处修行、传教的圣地。庄园的道路都是用小石子铺成的,之所以不用青石板,据说也是一种意趣,邓玉涵不知道这两个字该怎么写,但是想来应该是一种审美词汇。这些小石子路彼此萦回,相互缭绕,让刚来到这里的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熟悉之后就会觉得实在是设计得精巧无比,符合艺术的表现特点。

    费奇规神甫的课程从九点开始,现在才不过是早晨六点,所以他决定复习一下昨天的课程。于是,在一片梳竹摇曳,在一片清风拂袖间,一个金发碧眼,穿着士子长衫的传教士开始用他那腔调古怪的汉语朗朗背诵: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汉人的方块字有些难以辨认,毕竟他们长得非常相似,比如“己”“已”“巳”三个字就非常相似,邓玉涵花了很久才明白他们的开口时不一样的,所以意思也就不一样。大学虽然朗朗上口,背诵起来也不困难,但是理解起来就非常难了。比如这个“道”,明朝人说这是宇宙的总规律,事物的最终本源,这个“道”多半就是上帝,但是他却是没有名字的,因为一个叫老子的学者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还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就让人非常纳闷了。但是中国人还是说对了一部分,因为上帝也是不能用偶像来崇拜的,绝对不能用一个形象来描绘他,中国人的“道”也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在这一点上两边又取得了共同之处。

    总之,虽然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但是邓玉涵还是保持了旺盛的学习兴趣的。

    他背诵了一会,觉得已经学会了昨天的功课,于是决定坐在青石绣墩上休息一下,他将手中的四书章句集注放在石桌上,慢慢坐下休息。

    毕竟已经五十多岁了,他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风风火火了。

    这时候,他听见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他转头一看,原来是傅泛济神甫。傅泛济是意大利人,今年才四十二岁,也是耶稣会士,有着蓝宝石一样的眼睛和刀削一般的俊朗外貌——事实上,在挑选派到中国的教士的时候,外貌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毕竟相貌堂堂的传教士总能获得羔羊们的更多尊重,当年罗明坚神甫就是凭借堂堂的相貌和流利的汉语敲开了岩石的大门,成功进入中国传教。

    但是不论是外貌还是圣母像,抑或是自鸣钟和天文历法,都只是表象,一个传教士最重要的东西还是对于天主的最忠实的信仰,也只有这个信仰能让人脱离尘世,升入天堂。

    就在他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傅泛济已经走了过来:“神甫,您好。”他用的是拉丁语,这是欧洲通用的上层语言,也是学术研究使用的通用语,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的汉语比起邓玉涵还远远不如。

    “您好。”邓玉涵用汉语回答了他,他试图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汉语,以便自己能尽快掌握这门语言。

    “听说今天有一位学者要前来拜访,他们还送来了丰厚礼物。”

    “是哪一位呢?”邓玉涵有些奇怪,毕竟他们在中国人眼里还属于蛮夷之类,虽然未必会遭到攻击,但是当地人还是看不大起他们的。莫非是有士人决心入教?这可是一个好消息,他们最近吸纳的教徒多是下层民众,这些人固然信仰虔诚,但是对于传播主的荣光未必有太大的帮助。而一位汉人士大夫就不一样了,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上层人士,掌握着庞大的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如果能多一些士大夫信教,对于传播主的荣耀是极其有帮助的。

    想到这里,邓玉涵有些激动:“莫非是王乡绅吗?”

    “不,是一个外来的举人,其实您可能听说过他,他就是昨天在城里巡行的士人们的领袖,他带着士人们砸毁了帝国宠臣的祠堂,昨天派人送来礼物,说是今天要来拜访。”

    “是那个叫柳——柳什么来着?”“旭”这个发音对邓玉涵来说有些困难。

    “是柳徐吗?”很明显,傅泛济的汉语比他还要不如。

    “如果是他的话,倒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虽然他带领的只是一群拥有最低级功名的读书人,但是他们人数众多,势力庞大,如果能帮助我们则将是我们的有力盟友。”邓玉涵说完这句话之后,略微皱了一下眉,前天城里面闹得风风雨雨,士子们吼叫打砸的声音半个城市都能听见,他自然也不例外。他觉得这些人太过暴力,有可能会对传教士们不利。

    似乎是感觉到了邓玉涵的不安,傅泛济接着说道:“昨天您不在,费奇规神甫和他们的使者进行了交涉,我在旁边听着,他们的使者非常有礼貌,还给我们送上了米面、菜油、丝绸、白糖等等礼物,还说有办法帮助我们传教。”

    “真的?”邓玉涵感到一阵惊喜:“虽然我仍旧不觉得这个柳先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但是如果他们愿意帮助我们传教,那么再大的罪愆也可以被宽恕!”

    “所以我专门过来通知您,费奇规神甫说今天的课程取消了,他邀请您一起参加会面,柳先生会在九点钟左右前来拜访。”

    “那就太好了!”邓玉涵点了点头:“我现在就去吃早餐,九点钟准到会客室!”

第三十八章 POV:邓玉涵 石破天惊() 
柳先生非常年轻,他穿着一身绿色丝绸长衫,里面是玉色的丝质内衬,头戴士人常带的头巾,邓玉涵分不清楚这些名目繁多的头巾的名字,就把他们统称为“头巾”。柳先生的长相无疑是非常令人感到亲切的,他有着一双虽然不大但是非常灵动的眼睛,即使右眼皮有些下垂,也不影响他的神采奕奕,他脸蛋瘦长,鼻子高挺,嘴唇不厚不薄,两侧有两个酒窝,笑起来的时候非常明显,他下巴上长着胡子,但是不长,脸上还有一些细微的绒毛,说明他的年纪不过二十来岁。

    毫无疑问,这个学生运动的领导人是个非常年轻却很有魅力的人,他的笑容已经消解了邓玉涵之前对他的猜忌。

    他来的时候柳先生已经早早到了,正和费奇规神甫相谈甚欢,他的身边还坐着一个长相英俊的少年,他静静地站在一边,倾听二人的对话,或许是他的仆人吧。他们坐在黄花梨制作的太师椅上,享用着孙元化教友提供的碧螺春,一副非常开心的样子。感觉迟到了,邓玉涵带着一些歉意地说:“柳先生您好,我是邓玉涵,天主的忠实仆人。”

    “您好,我是柳旭,松江府的举人,倒阉运动的领袖。”出人意料的是,他说的是西班牙语。

    是的,名副其实、不折不扣、只要不是聋子就能清晰分辨出来的西班牙语,虽然语法和发音略微有些怪异,但是想到这是一个明朝人,还是以自傲和闭关锁国出名的明朝人,这一点就完全可以被忽视了。

    “主啊,这一定是主的意志在东方的体现!您会说西班牙语!”

    “还会一点点拉丁文。”柳旭又说了一段拉丁文,虽然说的不好,但是毕竟是拉丁文。

    “天啊!”

    “我还会背诵一点点神曲——”似乎是觉得惊讶还不够,柳旭由吟诵了一段神曲的内容。

    虽然还是有一些语法和口音的问题,但是他朗诵时全神贯注,神色庄重,如果不是黄皮肤、黑头发和身上的长衫,他完全就是一个意大利大学里面修习文学的大学生!

    “您,您是从哪里学会的这么多欧洲的语言?”邓玉涵觉得自己已经用完的惊奇全部回到了自己身上,他嘶哑着嗓子,用一种乡下人进城的语气询问道。

    费奇规神甫似乎已经被惊讶过了,所以他只是含笑看着邓玉涵神甫,没有插话。

    “我曾经跟随一名外国学者学习过你们的语言,他来自美利坚合众国,不过时间不长,只有一年不到”柳旭的声音里面有着一点点的哀愁,又有着一些伤感:“他教完我之后就去世了,所以我只知道他的家乡在美利坚的科罗拉多州,他的名字叫约翰逊,其他的就所知甚少了。”这一段他说的是汉语,邓玉涵也能够理解,毕竟他只学习了一年,能说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对不起,我没有听说过这个国家,它位于欧罗巴吗?”

    “也许吧,不过他们是信仰新教的。”

    “哦——”邓玉涵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接话,对于他来说新教徒全都是异端,虽然不至于绑在火刑架上烧死,也绝对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他想了想,试探着问:“您,您信仰新教吗?他们可全都是异端!”

    “新教?不,我不喜欢新教,我觉得马丁路德是个混蛋,我认为加尔文应该被绑在火刑架上烧死!至于那些宣称地球绕着太阳转的异端,也全部应该绑在火刑架上烧死!”柳旭的言论非常激进,不过这也符合他的身份,毕竟他刚刚带领着一群年轻人毁掉了一座精心修造的建筑艺术品。

    邓玉涵大喜过望:“如果中国能多一些您这样的人,主的荣光一定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他非常开心,自从来到中国开始,他遭到的待遇就是冷漠和无知,这个富饶的东方土地上的人们似乎只关心四书五经和吃喝玩乐,对于真正的信仰不仅所知甚少而且冷漠无情。邓玉涵曾经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办法唤起当地人对于主的热情信仰,但是眼下就有一个对耶稣基督非常感兴趣的人,这让他如何不开心?

    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新教徒应该被绑在火刑架上烧死!

    “您,您还知道其他关于主的知识吗?”邓玉涵小心翼翼地发问,他认定眼前这个有影响力的士人是一位知识渊博、同情天主教的人,他不能承受失去这样一位盟友的风险,所以他极尽谨慎之能事,生怕那句话说错了惹得柳旭拂袖而去。

    “我呀,我知道很多——”柳旭突然换上了一种沧桑而疲惫的声音,这种声音仿佛从历史的长河一路游来,然后在这个时间点走上河岸,带着水汽,带着尘埃,带着一路上经行的无尽岁月的万千过往:“我见过那创造世纪的六日辛劳和一日休憩,我见过亚当夏娃在伊甸园中赤身**,我见过毒蛇引诱他们吞噬果实时的兴奋和焦急,我见过耶和华在宣谕指令时的漫天火焰无尽伟力,我见过犹太王国在公元前八世纪记录最早的圣经时的分歧——他们一个写作了‘耶’典,把他的神称作‘耶和华’(yahweh),一个写作了‘伊’典,沿用了更古老的神名‘伊罗兴’(elohim),我见过神指示摩西用金、银、铜、紫色饰物、紫罗兰遮阳物、红色或深红色的东西、精致的亚麻制品、山羊毛、绵羊皮以及阿拉伯胶树建造的宏伟宫殿,我见过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试图用形而上的哲学去解释上帝的意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