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再铸皇明 >

第18部分

再铸皇明-第18部分

小说: 再铸皇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哪里还有地方呢?”又是这个士子提出了大家的疑问,刘如意用极其细微的动作转头看了一下,却是李奉天负责收买的士子,他应该是早就排练好的,特意在这个时候出头引导话题。

    “这个简单,咱们大明皇权不下县,知县不出郭,农村乡下都是族长、村长管理的,他们虽然没有朝廷的官位和印绶,但是谁敢说他们没有权力?”

    “所以,”柳旭言简意赅地总结道:“咱们要想当官,就要跟他们抢权,把他们的权力抢过来!”

    “这恐怕不可能吧,农民不读圣贤之书,不懂礼节大意之道,咱们读书人如何能管理他们?”

    “这位兄弟”柳旭目光灼灼地看着他,语气里满是煽动:“官位就那些,举人都排不上,生员就不用想了,正是不容易管理,所以朝廷官员不去管,咱们才有可能去管!你们都是生员,在本乡本土肯定声望卓著,平时包揽诉讼、交接豪绅估计也不少。你说这些农民不懂圣贤之道,但是他们既然愿意尊重你们,听从你们,又怎么不能把你们当作官?你们怎么不能管理他们?”

    “这”那位生员凝神想了一下,突然喜道:“说的也是,咱们平日里在乡间给人裁断诉讼本来就是干的知县的活,只不过没有个朝廷的承认罢了!只要朝廷承认了咱们,咱们就是这村里的官!这知县是百里侯,咱们为什么不能当个三里侯,五里侯!”

    “说的是!这就是我的主意,大家想一想,这件事那里不能实现了?大家都是读书人,有朝廷功名在身的,平日里做的也是官员的事情,怎么就不能当官了?”

    此言一出,士子们纷纷交头接耳,他们平日里在乡间欺男霸女,横行无忌,靠的就是一个读书人的功名,善良一点的帮助协调诉讼,裁断纠纷,本来就和官员没什么差别。他们以前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问题,只道自己只有考了举人、进士才有望当官,却没想到自己早就已经当官了!

    虽然这个官比芝麻还小,毕竟是官啊!

    就连刘如意都有些呼吸急促,他没想到柳公子竟然如此大才,三言两语就解决了他以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他一想到自己也有可能当个小官,一时间百感交集,竟是痴了。

    “但是,各位,不要忘了,皇权不下县这是祖制,大家想当官,还得过朝廷这一关!”突然,柳旭出言打断了大家的幻想。

第二十三章 POV:刘如意 士子心思() 
生员们火一般的热情似乎被这盆凉水浇灭了,他们从升官发财的迷梦中决心过来,面面相觑,表情复杂。

    祖制不可违,国法不轻动,他们都是熟读圣贤书的士子,自然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他们相互交谈着,哀叹着,咒骂着,一种躁动和不安的气氛在人群中逐渐蔓延。

    身在局中看不清,走出此山方大白。刘如意站在台上,身在公子身边,自然没有那么容易被柳旭的言辞调动,因此心中保有了一分轻松和镇静。他眼看着生员被柳旭三言两语调动起来,又被他三言两语打消热情,心中的敬佩简直不能用言辞来表述。

    “以官位引诱人心,将功名利禄摆在这群做梦都想中举做官的士子面前,由不得他们不动心,然后把困难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分明就是暗示了他们唯有跟着柳公子干才能有个前程,由不得他们不效忠!”刘如意智力过人,于体察人心方面别有专长,只是平日里从没人发掘他的才能,是以自惭形秽,不敢逾矩。而今被公子提拔,做了身边亲信,他抖擞精神,用心体会公子的言行,终于从中发现奥妙,不由得万分惊喜。

    “既然大饼已经画出来了,困难也摆出来了,下面就是找个机会引出公子的解决办法了,不知道公子会有什么解决手段呢?换作是我,我该如何去做呢?”刘如意皱着眉头,暗自捉摸换作是自己该如何应对,却想了半天也毫无所得,不得不将视线望向之前的那个托。

    果不其然,就在士子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早有那乖觉的知道大事必须靠有主意的,所以立刻有人高叫:“我等都明白了,我等若是离开公子带领,只怕是一辈子都只能在乡间做个秀才了,固然衣食饱暖是不缺的,却终究难以光宗耀祖,执宰一方,究竟下一步该如何处事,还望公子示下,我等一定唯公子之马首是瞻!”

    他这话一出,立刻又有几个士子高叫:“是极,是极,我等唯公子之马首是瞻!”只是毕竟只是七八个人这样说,大部分士子还在犹疑不定,没有立刻出言支持。

    刘如意环视了一圈,发现还有人没有下定决心,知道这时候公子不宜出口,于是立刻大声叫道:“你们这群人好不晓事!没有公子,你们这群人能有几个考上举人?三个?五个?剩下的人难道就愿意一辈子困居乡下,做那乡民眼中的秀才公,县令眼里的小生员吗?告诉你们吧,也是公子宅心仁厚,愿意带着你们一道富贵,若是换了别人,谁愿意把这机会拱手让人?”

    李奉天早就把自己和刘如意看作是公子手下哼哈二将,和刘如意一路上一唱一和合作得也相当惬意,因此立刻跟进:“你们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蛇无头不行,没有公子这样的惊天之才辅助,在场的拍拍胸脯想想,谁能带领咱们做官发财?要我说,择日不如撞日,咱们今天就选柳公子做了社长,团结在公子旗下,日后自然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娶不完的娇妻美妾!”

    刘如意看到李奉天说完这句话朝着东面轻轻挥了挥手,立刻人群中传来无数嘈杂的声音:

    “青浦士子愿意跟随柳公子!”

    “川沙里士子愿随公子铲除奸邪,达致太平!”

    “嘉定士子十一人誓死效忠公子!”

    就连在一边围观生员们开会,大气不敢出一个的农民们此刻也鼓噪着:

    “柳公子,柳公子,柳公子!”

    刘如意起初只是听着四面传来零星的叫声,犹如岸边海浪,轻柔地拍打着海岸,让人觉得不胜惬意。然而随后这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大,逐渐自四方向中间聚拢,声若海潮,迅如奔雷,响动隆隆,震耳欲聋,他只觉得自己是漂浮在巨浪中的一只小船,四面夹逼而来的响声如同阵阵海潮,狠狠拍打着他的孤舟。

    “柳公子,柳公子,柳公子!”

    “升官就找柳公子,发财也找柳公子!”

    “跟随柳公子,富贵自然来!”

    不知是士子还是农民,他们吟诵着不知谁传播的口号,纷纷高喊着,呼唤着,咆哮着,跳着脚,打着拍子,瞪着眼睛,要求柳公子带领他们走向胜利、走向成功、走向荣华富贵。

    “天啊,这不过是千把人,齐声吼叫起来就能有如此气势,不知公子以后领导万人、十万人,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壮观?”

    刘如意正暗自猜测着那种盛大的场面,眼角瞥见柳公子轻轻压了压手,这一下好像触动了人群之中的某种机关,人声立刻低垂了下去,海潮一般的呼唤似乎狠狠地撞在了屹立不动的巨岩上,不得不沮丧地退回,不敢逾越一步。

    “大家既然这么看得起我柳旭,我也不好退缩,只是我柳旭德薄才浅,未孚众望,只怕耽误了大家的前程啊!”

    “柳公子这话是怎么说的,大家盼望柳公子的领导如若久旱之苗盼**,怎么敢有所怀疑!”

    “是极,是极,我等在此发誓,必然跟随柳公子完成大业,若有背弃,人神共弃之!”

    “哦,是所有兄弟都这样认为吗?若有不同意见的,还望在此时说出,免得大家日后起了纷争,伤了和气!”柳旭不急着结果领导权,反而询问众人谁有不同意见。

    他这样喊了三遍,洪亮的声音在秋日的夜空回荡,如同一条摇头摆尾的巨龙在空中游来游去,它摇头摆尾、气势如虹,让所有人都不敢抗拒。

    没有人敢出言反对。

    刘如意自然明白,并非是所有人都愿意听从柳公子的领导的,只是他们第一要靠柳公子带来官位富贵,有求于人自然不敢出言反对,其次这么多人正是群情激奋之时,若是螳臂当车难免落个自取其辱,所以也不会有人敢抗拒大势。

    什么是此时的大势?跟着柳公子倒阉,跟着柳公子授官、发财就是大势。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个道理基本是人人懂得的。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有志如公子一般廓清天下,清平寰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眼睛框子太窄,窄到只能看得见一时安危,只能看得见求田问舍,只能看得见娇妻美色。

    但是刘如意不是这样,所以他清楚地看到了这群士子的可悲可笑,也更因为自己的选择和高洁而骄傲。

    不管这种追求究竟是太平之道还是惑世妖言,终究是比那些只看得见功名利禄的人要高出一筹,而高出的这些高度,就是名垂青史和湮没无闻的距离。

    带着这种信念,刘如意咧开嘴笑了,笑得很开心,也很自豪。

    柳旭终于开口了:“好,既然大家是一条心的,那我也就放心了,现在就跟大家伙说说我的想法。”

    “这官位人人想做,但是大明两万万子民,却只有两万官员,哪怕是一个九品芝麻官也是万里挑一!所以,想要求官,难上加难,不能在科场称雄,东华门外唱名,终究是个空。”

    “那么,咱们就放弃了吗,退缩了吗,畏惧了吗?”

    “当然不是!”

    “这道路越是难,越是狭窄,越是没人问津,越是有机会,有可能,若是人人赶上去,这阳关道也变成了独木桥,还有咱么什么事!”

    “所以,这最重要的,就是要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具体的呢,我说几点,请大家指教。”

    “第一,子曰,唯名与器不可假人,可见这官位乃是朝廷的名器,不可轻易授人。那么,如何才能让朝廷愿意给你名器呢?那就是立下功劳!自古什么功劳最重?最重乃是从龙之功,一朝天子登基建极,称孤道寡,昔日跟他打天下的老兄弟自然不会亏待,高官厚禄、良田美舍不在话下,只是眼下朝廷虽然被北边兵事困于泥淖,终究是大位不虚,而且咱们名微望寡,也轮不到咱们拥立;第二是军功,开大阵,对大敌,要么御敌于国门之外,要么开疆于万里之外,扬威异域,封狼居胥,只是咱们都是书生,不习兵事,这一条也不可行;这第三就是扫除奸党之功,奸党窃据神器已久,党中拥趸甚多,权倾朝野,势倾天下,若是能够辅佐圣天子清除奸党,那咱们就是天子一脉,天子铲除奸党附庸之后,难道还不会用官位酬功?”

    刘如意清晰地看到,在听到公子抽丝剥茧的分析之后,所有人的眼睛都泛着绿色光芒,这是一种渴望到极点的光芒。

    是啊,哪怕是刘如意都隐隐心动,何况这些肩负了家族期望、一族兴旺的士子们呢。

    虽然本朝不乏“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故事,好像一个贫家孩子艰苦读书,只要足够聪明就能考上科举,但是所有人都选择性地忽略了在他身后一个宗族的付出。为了供应孩子们读书,一个宗族必须开设学堂,延请先生教育孩子,这对于农村的普通家族来说是一笔极大的开支,除此之外,孩子的母亲必须整日纺织,换来银子支付学费、书本费、纸笔费,父亲必须努力耕作以弥补失去一个劳动力的损失。为了一个中举的孩子,可能整个家族、数代族人都要付出无数的努力,奉献无数的资源。

    是以,这些孩子在考取功名之后也必须为家族付出,回报无私投资他的宗族、父老、亲戚。

    每一个中举的士子后面差不多都是一群默默奉献而怀抱无限期望的族人,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又怎么可能不想着回报桑梓、回报父母宗族?

    哪怕是刘如意,身后不也有母亲支持、村中大户支持吗?

    “读书人不容易,乡民们也不容易啊。”刘如意轻轻叹息一声,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些士子为何这么容易被鼓动了。

    这些士子被压抑了上升渠道太久了,虽然他们有着各种特权和捞取好处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毕竟是不入流而不被法律纲常允许的,他们急需一种能够将自己的利益合法化的方法,而做官,哪怕是最小最小的官,也是合法化的最佳途径。

    而任何人,只要能给他们带来官位,就是他们最拥护的领袖。

第二十四章 POV:刘如意 庄严起誓() 
“我说得已经很明白了,咱们要做的,就是协助圣天子铲除阉党,诛杀叛逆,天子难道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