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扬天下 >

第31部分

宋扬天下-第31部分

小说: 宋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后宫之中将只仅次于皇后,来日的地位说不定……

    只是连生了两个女儿,张美人自然也没把握,所以只能心中难免没底,一切只能等到孩子顺利落地方知分晓。

    “爱妃安心养身体,好好生下孩子便是。”大抵是怕张美人有压力不宜安胎,出言轻声安慰。

    “会的,臣妾会照顾好自己,陛下不必挂怀。”张美人轻声道:“夜了,臣妾不方便侍候,陛下去别的姐妹出歇着吧!

    嫔妃宫人都盼着陛下雨露恩泽,好为陛下诞育皇子,为大宋绵延血脉。”

    赵祯静静地看了张美人片刻,轻轻点头,安慰道:“你好好养着,朕先走了。”

    作为一个皇帝,赵祯很懂得分寸,他宠爱张美人,却也心里有数。当务之急是子嗣问题,能让多一个嫔妃受孕,多一份希望总是好的。

    目送赵祯离开,采薇轻声道:“娘娘,也许陛下本来是要陪你的,何必……”

    “我有孕在身,已经恩宠过剩了,如今如此侍候却还留下陛下,别人会怎么想?”张美人轻声道:“何况,陛下如今最大的心愿便是子嗣,岂可让陛下在此空耗精力呢?”

    “娘娘当真大度,您这般……要是其他娘娘有了身孕,生下皇子……”

    “傻丫头,皇家枝繁叶茂才好,如今宫中子嗣艰难,陛下正忧心呢!”张美人轻声道:“我虽身怀有孕,却未知男女,何况孩子落地养大也非易事。”

    “娘娘别说丧气话,两位公主是可惜……但您腹中这一胎必定是有福气的。”采薇急忙出声安慰。

    张美人轻声道:“嗯,他两个姐姐的福气都给他了,肯定是个有福的。”

    采薇道:“嗯,等小皇子出声,陛下肯定会重赏娘娘,连同您的娘家也会得赏赐的。”

    “但愿吧,爹和叔伯若是能有所进益,总是好的。”张美人轻叹一声,脸上浮现出些许羡慕神色。

    她是当真羡慕,宫中后妃的地位来源无非三个方面,恩宠、子嗣,这两样自己多少占了一些。

    但是还缺一样至关的因素,那就是家世。

    宫中妃嫔很多都是勋贵家的女儿,曹皇后没有子嗣,但在后位稳固,皇帝也十分重视尊敬。

    很的一个原因就是曹皇后乃是曹彬之后,背后有整个曹家,甚至是将门的。

    还有前代的沈贵太妃也是个很好的例子,小小年纪几被群臣推举为皇后,如今在宫中也是地位超然。

    原因就是有个当过宰相的父亲,兄弟子侄也十分争气,多少有些官爵影响,也算是不小的臂助。

    但是自己出身平凡,父亲族人只是寻常官员,当年还是因为自己貌美被选中宫中,由宫人抚养长大。

    更为幸运的是,皇帝看中了自己,而且多有恩宠,才有了今日的地位和荣耀,这正是一个为家族争取利益的好时候。

    就像汉朝的那些皇后妃子们一样,为自家的家族带来荣耀和地位,然后让父兄族人成为自己的臂助。

    自小入宫,听的故事多了,明白的事理也就多了,加之恰好处在这样一个位置和机缘之下,张美人自然也就有些想法。

    采薇自然是不懂得,但是无意之间的有些话,恰好说到了张美人的心坎里,难免就多说了几句。

    话一多,张美人顿时意识到些许不妥,立即改口道:“对了,你还真别说,这些冰块当真是凉快了许多。”

    “那是自然,娘娘您说,当真是有人盛夏里结的冰?”

    “想来是不会有假的,世间之大,能人异士不少,倒也不足为奇。”张美人轻声道:“看得出来,陛下是知道那个叫薛纵的少年,小小年纪能得到陛下,能是寻常人吗?”

    采薇应道:“娘娘说的是,想必这位薛公子确有非凡之处。”

    “这次也算是得了他的恩惠,将来有机会……得向他道谢才是。”张美人淡淡一声,秀眸微动,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却说皇帝赵祯离开了云锦阁,本来是打算却探望苗贤妃和女儿福康公主的。

    迄今为止,赵祯活着养大的孩子没几个,福康公主无疑是其中一个,所以深得宠爱。其生母苗贤妃自然也就跟着受宠,年初的时候还诞下了三皇子赵曦,可惜早早夭折了。

    赵祯难免深以为憾,苗贤妃也很是伤心,加之是产后,将养了好一段时间才恢复过来。赵祯今日前去探望,一来是看看女儿,二来也是有留宿之意。

    或许因为无子的现状,赵祯比较喜欢那些有过生育的嫔妃,尤其是像张美人和苗贤妃这样的。认为她们身体好,福泽深厚,容易受孕生子。

    所以除了张美人腹中那一胎,赵祯又在苗贤妃身上动了心思,希望最近一段时间好好努力一番。让宫中再闻喜讯,毕竟苗贤妃曾诞下过男婴,所以希望还是蛮大的,赵祯也算是寄予厚望。

    难得张美人很懂事,很识趣,赵祯便兴致勃勃而来,养精蓄锐很多天,正是大干一番的好时候。

    但可惜就是那么不凑巧,当他路过宫廷长街的时候,一片云彩恰好遮住了皎洁的月光。两盏灯笼从远方快步而来,片刻之后,气喘吁吁的王守忠赶到了。

    “陛下,急报!”

    “发生何事?”赵祯的脸色瞬间就变了,显然意识到有大事发生。

    “京西路急报,光化军叛乱……”

    1

第五十六章 非常棘手() 
叛乱自古以来都是大事,无论规模大小。

    自从刘邦从一个混混小亭长成为汉高祖之后,小人物趁乱而起,时势造英雄的例子数不胜数。

    对于朝廷而言,一丁点的叛乱火苗都有可能蔓延,最终由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

    尤其是唐末藩镇割据,黄巢起义,朱温叛唐这些血淋淋的教训殷鉴不远,所以大宋对叛乱格外重视。

    前段时间沂州虎毅卒王伦叛乱,京东路几乎一片糜烂,朝廷急忙调动大军,好不容易才将叛乱平定。

    前前后后,当真是费了很大的功夫。

    没想到京东路情况才刚刚好转,光化军起兵叛乱,闹出这么大的乱子,情况远比京东路沂州的情况更为糟糕。

    如果叛乱的只是流民,或者地方豪强匪徒,那倒并不可怕,朝廷官府只需要派出兵马清剿即可。

    但如果叛乱的是官兵,那情况就相对复杂了,毕竟官兵受过专业军事训练,持有兵器军械。

    战斗力更强悍,一旦叛乱不容易立即剿灭,且破坏力也更大。所以历朝历代,对士卒哗变,武将叛乱都十分重视。

    尤其是大宋这个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的朝代,尤其如此。

    但是万万没想到,京西路襄阳附近的光化军宣毅卒五百多人,在其校尉邵冲的带领下反叛了。

    自秦开始,五十人以上的军队调动都必须严格审批,否则就视为叛乱,就是因为军队叛乱的危害非常之大。

    五十人这个数字,自然也有其道理,某种程度算是个警戒线。

    现如今,光化军却有五百兵卒集体叛乱了,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更糟糕的是,叛乱地区十分敏感,襄阳一代算是大宋东西南北的核心区域,东西连接中原与川陕,南北沟通两湖,扼守汉水中游,距离东京并不遥远。

    如果****规模偏大,将会波及四方,威胁京畿中枢。偏偏不巧,今年大宋遭遇了旱灾,东京汴梁如此,整个汉水流域也是如此。

    从襄阳光化军往西北而去的汉水上游,商州与金州早有流民聚山为寇,这两者要是合二为一,后果将会如何?

    正是如此,京西路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即上报东京枢密院。

    枢密院不敢耽搁,第一时间将消息传递入宫,以至于素来稳重的王守忠都有些许不淡定。匆匆前往云锦阁奏报,不想半道遇上了赵祯。

    叛乱是十万火急的军情大事,一个皇帝都不敢掉与轻心,赵祯听闻之后,眉头一皱,吩咐道:“回垂拱殿!”

    ……

    皇帝在后庭打个转,又回去处理公务。

    这样的消息,皇后曹氏自然是有所耳闻的,皇帝没有在张美人那里留宿,这一点倒是让她稍微顺心。

    怀着身孕不能侍寝还要留着皇帝,那就是恃宠而骄,这种专房独宠的女人……哼哼。

    可惜皇帝离开了云锦阁不是来自己这,而是前去见苗贤妃,曹皇后得闻后只是心中一叹,十分羡慕那些能生育的妃嫔。

    然而很可惜,苗贤妃似乎也是空欢喜一场。不过再怎么说,苗氏膝下还有个福康公主,那可是皇帝赵祯仅有的长女。

    有这么一颗掌上明珠,苗贤妃此生已然无忧,倒是自己……

    如果这样下去,只怕是生子无望了,那么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只能靠别的了。

    皇帝为何匆匆赶回垂拱殿,曹皇后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后宫不能干政这种话意义相对有限,有些时候就是个摆设。

    毕竟章献太后刘娥开了了不怎么好的头,曹皇后即便是不能干涉朝政,打听些许消息总是可以的。

    光化军叛乱了!

    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皇帝的焦虑和担忧她该感同身受,并且想办法为君分忧,为国祈福。

    但是作为一个将门之女,曹皇后突然笑了,叛乱这种时候对她个人而言也许是好事。

    天下承平日久,将门的作用逐渐淡化,长此以往是要逐渐被冷落,甚至慢慢失去权势的。可一旦有战事,那情况就不同了。

    如今各地起了叛乱,正是用人之际,对将门而言正是绝好的机会。

    其实机会一直都有,但是面对凶悍的契丹人和党项人,将门子弟大都畏首畏尾,不愿意冒险。

    但是大宋境内几个叛乱的兵卒和流民,平定起来应该话下,平叛便是立功。这样唾手可得的功劳,曹家岂能错过?

    只要曹家树大根深,功勋卓著,自己纵然是没有儿子,这后位也会稳如泰山。

    很凑巧,自家好像有个堂兄恰好在京西路为将,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

    次日清晨,并无大朝会。

    宰辅大臣在第一时间被召到了垂拱殿,其中枢密使杜衍最为焦急,额上已然是一层汗珠。

    “陛下,昨夜京西路急报,叛军先是有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迹象。”杜衍的一句话在场君臣脸上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襄阳往东北方向就是中原腹地,难道叛军是想要直接进攻京畿吗?东京城里重兵驻守,叛军也不过区区数百人,虽说怎么看都像是笑话,但这绝对不是一个好趋势。

    杜衍续道:“叛军吸纳,或裹挟,如今人数已经超过三千,仍在持续增加。叛军虽有意东进,但资政殿大学士王举正现知许州,已经高度警惕,叛军是无论如何也过不了许州的。”

    “嗯,如此甚好!”晏相公顿时松了口气。

    皇帝赵祯虽然仍旧面无表情,但已经相对不是那么阴沉,毕竟都城东京平稳是最要紧的。

    参知政事范仲淹问道:“杜枢相,那叛军如今改道何处?”

    杜衍道:“眼下仍旧在汉水岸边活动,枢密院已经在安排兵马调动围剿……”

    “那叛军有无沿汉水往西的趋势?”范仲淹询问,问题更是堪称一针见血。

    “有!”杜衍抹了一把额上的汗水,低声道:“这是眼下最为棘手的事情,商州郭邈山占山为寇已有时日,官军迟迟未能围剿,若其南下与邵冲合兵一处,沆瀣一气,恐怕将非常棘手!”

    1

第五十七章 悄然危机() 
发生叛乱,平叛乃十万火急之事。

    枢密院已经做出了相关安排,只要得到诸位宰相和皇帝的认可,就能立即调兵遣将,付诸实施。

    但在垂拱殿的朝会上,范仲淹在询问了相关问题之后,立即提出一个担忧。

    光化军叛乱在襄阳没错,但已经波及到了汉水上游的商州,而隔着一座秦岭北边就是京兆府关中。

    京兆府陕西四路是对抗西夏的最前线,李元昊是个嗅觉极为灵敏之人,一旦他得知宋境发生叛乱,焉知会不会动歪心思。

    虽然已经送去了那么多的银钱绢茶,但这些绝对无法让李元昊那只饿狼彻底满足。

    他不会放过一个可以送大宋身上撕下肉的机会,如果大宋内生叛乱的消息传过去,焉知会不会又兴兵闹事?

    范仲淹首先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当即提出了宣抚陕西路的请求,防备西夏也不仅仅是一时,也是一个长期工程。除此之外,也是防止叛乱蔓延到京兆府。

    防备要有,平叛则是第一要务。

    枢密院直接负责安排相关事宜,枢密院杜衍忙的不可开交,调兵遣将是一件很费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