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扬天下 >

第3部分

宋扬天下-第3部分

小说: 宋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子刘按照薛纵的说法,找来稻草扎成小捆,将成品插在上面,芸儿见状拍手道:“冰糖葫芦树啊!”

    积压滞销的山楂总算是有了销路,而且还能卖个好价钱,赚上一笔,刘婶自然是喜笑颜开。

    “纵哥儿,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个法子?”

    这一问,其他几人探寻的目光全都落在薛纵身上,尤其是老祖母薛孟氏。她已经盯着细瞧,不动声色地看了半晚上了,心中的大问号也已经憋了许久。

    午间出了一趟门,再回来的时候,家里的情形完全变了。或者说,自打昨天落水有惊无险之后,孙子好像发生了些许难以名状的变化。

    人还是那个人,性情有些变化,话多热情了,脑子似乎聪明了许多,竟然弄出了这个所谓的冰糖葫芦的奇思妙想。

    薛纵不免有些尴尬,黯然道:“这个…我……我以前经常在河边的码头上坐,是听一个西番人说的,那人自称是西番的智者,懂得不少稀奇之事。”

    “西番人?”果子刘诧然道:“东京城里确实有一些西番人,其中有一二个智者倒不奇怪,比如那些一赐乐业人就很精明,特别会算账。”

    一赐乐业人?薛纵读了一遍这个略微拗口的说法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流落到大宋的犹太人!

    犹太人在商业方面的天分那自然不用说,后世有目共睹,只是他们确实是命途多舛,竟然从万里之外的耶律撒冷流落到了大宋……

    不过幸好如此,果子刘才能欣然联想到他们,让自己有些蹩脚的说辞显得不那么荒诞,倒是让薛纵轻松了不少,笑道:“以往听西番人说时没在意,昨日呛了水,这头脑像是开窍了一般,亮堂了许多。”

    “就说嘛,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难怪纵哥儿越发聪慧活泼了。”刘婶下意识附和一句,便彻底坐实了此事。

    薛孟氏虽然心下还有那么一丁点疑惑,却已经不很在意了,谁不希望自家孙子平安聪明呢?高兴还来不及呢!

    上百串糖葫芦准备妥当,天色已经很晚了,众人都比较疲累,所以都匆匆洗濯睡去。

    薛纵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日上三竿的时候,大概是心疼孙子落水受惊之故,薛孟氏没舍得叫醒孙子。

    等薛纵吃过饭来到集市的时候,远远便瞧见果子刘一脸喜色,几个稻草一捆上的冰糖葫芦几乎已经售卖一空,婶与冰哥儿暂时不见人影。

    果子刘瞧见薛纵之后,笑道:“纵哥儿,你来了啊,给你说啊,这冰糖葫芦卖的很好,冰儿和他娘已经回家加紧赶制了。”

    薛纵道:“那就好,只是……这冰糖葫芦其实完全可以边做边卖的,不必如此麻烦的。”

    “那怎么行?”听到薛纵的话,果子刘立即义正言辞道:“这可是我们的秘方,岂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别人学了去?

    你是不知道道,周围的果子铺都眼红我们的人很多,都想着法子打探冰糖葫芦的情况呢

    !”

    薛纵心中一笑,冰糖葫芦本来就没什么技术含量,哪里有什么秘密可言?想必过不了多久汴梁城里,应该能看到许多扛着冰糖葫芦走街串巷的小贩。

    果子刘见薛纵不说话,连忙道:“纵哥儿莫要担心,这秘方是你弄出来,所以这次卖冰糖葫的所得有你一半。”

    “刘叔客气了,小子想这法子也是报答您这些年对我家的帮助。”薛纵没想到果子刘如此客气,如此朴实诚信。

    果子刘笑道:“哪里的话?咱们巷子乡里乡亲的,相互帮衬那都是应该的。一码归一码,这事就这么定了。

    你是不知道,做成冰糖葫芦之后,这山楂多赚了几倍的钱,分成给你是理所应当的。你祖母年纪大了,家里也不容易,不过好在纵哥儿磨长大了。”

    “那好,既然刘叔这么说,小子也就不推辞了。”薛纵笑道:“不过这冰糖葫芦没什么稀奇的,过上几日旁的商户容易依样画葫芦,我们也没办法!”

    “这…可如何是好?”果子刘知道冰糖葫芦的制作方法,材料和方法都十分简单,确实容易仿制,防不胜防。

    “所以我们得做点别人仿制不来的东西!”

    “哦,纵哥儿又有什么奇妙的东西?”果子刘顿时眼前一亮。

    “不错!”薛纵笑道:“刘叔可知我为何将此物称之为冰糖葫芦?就是以为其表层形似冰晶,那么我们若造出一种冰糖来……”

    “冰糖?”

    “没错,就像是结晶的小冰块一样,但是甜甜的糖块。”薛纵道:“小孩子素来喜欢甜食,砂糖松散易洒,蜜果虽甜,却终究比不上纯正的糖果,所以这冰糖造出来销路肯定是不愁的。”

    “那这冰糖如何制作呢?纵哥儿可是懂得?”果子刘是做这一行的,自然很快想到了其中的商机。

    “那是自然,虽然工艺麻烦一些,却也做得来。”薛纵笑了笑,不忘补充一句道:“此法也是那位西番的智者教我的。”

    “哦,那好需要什么原料器皿尽管说,这些我来准备,纵哥儿你只需想办法制作便是。”果子刘爽快道:“此物要是销路好了,到时候再谈分账之事。”

    “五成,还是五五分账。”薛纵很慷慨,摆明不占便宜的态度,很大方地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拿出来,和五柳巷的邻里共同致富。

    “那行,有劳纵哥儿了。”果子刘脸上的笑容很灿烂,薛纵的出面,无疑让自家生意大为好转,且前景广阔。

    “刘叔客气了,麻烦采买些许砂糖等物,对了,从哪能买到牛乳?我顺便尝试着做做奶糖!”

    “冰糖?奶糖?”果子刘瞪大了眼睛,这糖还有这么多的种类?

第五章 宋朝大龄剩女() 
不得不说,大宋的孩子们不够幸福。

    吃不上冰糖葫芦也就罢了,大白兔都没得吃,真是遗憾!

    言归正传,冰糖此物宋时还不曾有,前世作为一个资深吃货,薛纵经常研究一下食物的来源,凑巧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上看到过冰糖制作方法。

    薛家的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几十斤粗制的砂糖被倒了进去,加适量水搅拌彻底融成糖水。

    用夹层锅加上植物油,开始熬煮,开锅两刻钟后,加上适量溶解的白矾水,与糖水充满搅拌均匀。

    其中自然而然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后会有结晶现象出现。当然了,温度也是个很关键的方面,这年头没有温度计,所以火候和时间完全凭经验把控。

    薛纵试验了好几次,终于掌握到一个合适的时机,然后将糖液盛放在盆里的,然后用干净的棉被盖起来。

    自然结晶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大约需要七八天时间,每天需要让棉被内的温度降低十度左右,直到七日之后便会有冰糖出现。

    至于奶糖,想法很美好,制作的时候才发现不是那么容易。缺东西啊,这年头没有可食用的明胶

    。

    不过也有意外的收获,当牛乳快要敖干的时候,竟然出现了些许固体状的奶块,稍微捣鼓之后有点类似于奶粉的东西出现。

    只可惜产品质量实在不怎么样,这年头的人牛乳都喝不习惯,更别说是奶粉了,暂时没有什么商机可言。

    当然,如果有冰箱的话,那自然就完美了,眼看着夏天就要到来,要是做成雪糕、冰激凌什么的,想必市场广阔。

    大宋自然是没有冰箱的,但是制冰并非没有可能。薛纵灵机一动,让冰糖放置好了以后便出门去了。

    硝石制冰,是最为原始的一种制冰手段,简单可行,便于操作,只是这原料硝石该当到何处去寻找呢?

    薛纵在巷子里好一番打听,但大多数人对此无所知,还以为是建筑雕刻的石头,让他去找石匠问。

    不过幸好在巷口遇到了卖饼的曹婆婆,听到薛纵的问话后沉吟道:“纵哥儿说的可是地霜?”

    “地霜?”薛纵愣了一下,硝石有这个别名吗?

    “那年我这腰腹疼痛难忍,仇大夫给我用了一味火龙丹,乃是地霜制成,当时听他提过一句,好似是硝石制成。”

    “这样啊?”薛纵没想到硝石竟然还有药用价值。

    曹婆婆笑道:“你去药铺里问下仇大夫,他清楚,说不定那能买到。”

    “好的,谢谢婆婆,对了,上次您给的肉饼很好吃。”

    曹婆婆道:“哪里,比相国寺那边几家店的味道差远了,昨日踏春的太学生好一番嫌弃呢!”

    “那是他们不识货!”薛纵安慰一句,旋即问道:“对了婆婆,您家的肉饼为何不用豚(猪)肉呢?”

    曹婆婆笑道:“豚肉腥臊,煮出来口味不好,东京城里没人爱吃,饼里若不是羊肉馅,是没人买的。”

    是这样吗?

    再问几句薛纵才搞明白,原来华夏古代肉食排行榜上牛羊肉为第一档次,皇帝贵族们皆是喜食。

    到了唐宋时期,因为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所以官府命令禁止屠牛,所以羊肉成为主流肉食。

    据说大宋皇宫里每天都要宰杀上百头羊,五柳巷的丁屠夫贩卖的也是羊肉,所以给薛纵送了羊骨熬汤。

    至于豚肉也是有人吃的,主要是寻常百姓,要不然陆游也不会写下“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诗句。

    但天子脚下,富足的东京人在饮食上自然是向士大夫阶层看齐,哪里看得上粗鄙的豚肉呢?

    原因好像就是曹婆婆所谓的豚肉腥臊,没道理啊?不是羊肉才有膻味的吗?也许大宋的豚肉和后世有所不同吧!

    但只要烹制手法得当应该也能解决,苏轼有过“富家不肯吃,贫家不解煮”的说法,结果最后捣鼓出了流传千古的东坡肉。

    所以呢,办法肯的是有的,对于资深吃货而言这不算什么难事,薛纵决定有空的时候试试

    。

    如此多少能帮到曹婆婆,似乎也能帮到丁屠夫一家!

    不过当务之急是弄到硝石,薛纵辞过曹婆婆,摸索着往州桥附近的仇记药铺而去。路过果子刘家的时候,顺手拿了几串冰糖葫芦,算是伴手礼吧!

    仇家原也住在五柳巷,家传的医术颇为不错,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在州桥附近开个药铺,在东京也算是小有名气。

    富裕之后仇家却也不曾忘记五柳巷的邻里,平素谁家有个伤病什么的,都会前去诊治开药。

    薛纵落水那天,仇大夫闻讯立即赶了过去,亲自瞧过确认无碍之后,众人才得以放心。

    今日上门,虽说主要是为了询问硝石之事,却也算是登门向仇大夫致谢。

    薛纵走到药铺门口的时候,正好赶上有人仇大夫出门送要紧的病人,瞧见薛纵之后立即笑道:“纵哥儿,身体好了些吗?”

    “已经完全没事了,今日前来专程向仇叔道谢的。”作为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薛纵很有礼貌。

    “哪里,是你福大命大,本就无碍,我不过走了一遭而已,连药方都不曾开。”

    时至今日,仇大夫还在啧啧称奇,那般落水的情形下,侥幸生还也就罢了,薛纵竟然连一点伤病都没有,着实幸运。

    “好歹劳烦仇叔走了一趟,何况过往没少麻烦仇叔。”薛纵笑道:“这几****和果子刘叔捣鼓出些许冰糖葫芦,带了些给您尝尝鲜。”

    仇大夫接过礼物,招呼薛纵进屋,品尝两颗后眉头一动道:“山楂?”

    “确实是山楂制成,裹了些蜜糖,卖的不错。”

    “果子刘肯定舒心畅快了,他那些滞销的山楂我是知道,一直想帮忙,我这铺子里也卖不了多少。”

    仇大夫笑道:“倒是纵哥儿你有办法,稍微加工,山楂值钱了不少吧?”

    “嘿嘿,小子也是瞎捣鼓,瞎猫撞上死耗子罢了!”薛纵见仇大夫吃的开心,笑问道:“仇叔,问您件事,您铺子里可有硝石出售?”

    “硝石?你哪里不舒服吗?”仇大夫眉头一动,关切询问。

    “没有,有别的用处。”

    “你要多少?”

    薛纵笑道:“先要个三五十斤,往后的话…多多益善。”

    “你要那么多硝石作甚?”仇大夫诧然道:“我铺上备有硝石入药,大半年也不过卖出去几斤而已。”

    呃……

    薛纵讪讪道:“不瞒仇叔,小子是想用硝石做点特别的东西,弄好了能赚不少钱。”

    赚钱?

    仇大夫一脸狐疑地看着薛纵,语重心长道:“纵哥儿,你家拮据我也知道,你能想着赚钱帮补你祖母这是好事

    。

    但不要觉得山楂裹糖赚了钱,就瞎折腾,我帮你在附近铺子里找个活计,你去好好做,学点手艺是正经。”

    “仇叔,您误会了。”薛纵满头黑线,大宋好邻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