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扬天下 >

第21部分

宋扬天下-第21部分

小说: 宋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是开封府抓的,理由是怀疑与金明池畔草棚起火有关。

    但实际上呢?薛纵比任何人都清楚那把火是怎么起来的,和商贩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扣着冰糖刘是没道理的。

    想要以此讹诈?

    官府里或许有这等黑勾当,但薛纵认为在这件事上他们还是不敢的,因为关系到皇帝遇刺的问题,毕竟事关重大,也正是因为事关重大。

    朝廷关于行刺案的调查还在继续的,而且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自己相救长公主的事情都不让说,也不知道还隐瞒了些什么重要线索,关乎到政治和皇家的阴谋,历来都是这么复杂,薛纵无意去探究。

    但正是因为这样,朝廷迟迟没有定调子,开封府这边的调查哪怕明知没有进展,也会不遗余力地做下去。

    哪怕只是向朝廷,向官府做个姿态,所有的线索自然不能放松,其中就包括哪些无辜者被牵连之人。

    最近一段时间,开封府的牢房已经人满为患。

    触霉头的城狐社鼠全部被抓进了牢狱,其中还包括了果子刘这样的无辜者,牢房里几乎住不下。

    但在没有绝对的证据,上面也没有发话的情况下,开封府的态度很坚决,那就是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

    谁也不放,即便是家属到开封府查询请求又能如何?

    搞清楚这个情形之后,薛纵大概心里有数了,也觉得这件事并不难办。

    首先果子刘是清白了,这是原则问题,开封府不会过分为难,定罪也无从说起。

    何况自己现在好歹也是个承奉郎,且是这件事的亲历者,知道很多来龙去脉,出面想必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可是,当薛纵来到开封府,却碰壁了。

    没错,碰壁了!

    大概是因为在天子脚下,开封府管辖着整个东京城,也管辖着城里无数的皇族和勋贵,所以开封府的人还是蛮自大的。

    毕竟当年太宗皇帝当皇帝之前担任过开封府尹,在大宋要是哪个皇子权知开封府,某种程度上就是储君的讯号。

    有鉴于此,开封府尹在大宋有着特殊意义,开封府也有其特殊地位。

    薛纵一个少年书生,从八品的承奉郎人家根本都不看在眼里,毕竟东京城里品阶职爵高的人太多太多。

    素来喜欢陪笑脸,甚至是卑躬屈膝的小吏们都是如此,难免眼高于顶,甚至很不客气。

    薛纵前来询问,压根就没有被当回事,甚至是爱答不理。

    这让薛纵很受伤,人救不出去可不行。

    出来的时候信誓旦旦,等于是牛皮已经吹出去,现在说不行,回去之后很没面子不说,该如何交代呢?

    何况大半个月没消息,牢狱又是这世上最肮脏纷乱的地方,果子刘在里面还好吗?人一直出不去,安全着实是个让人担心的大问题。

    所以,薛纵难免有些着急!

    可是任他怎么说,开封府门口的小吏就是爱答不理。薛纵十分无奈,甚至动了心思要不要前去会灵观求助,借助长公主的身份?

    但是……

    这位长公主情况如此特殊,轻易还是不要麻烦的好,毕竟情况比较复杂,最好是自己能够解决。

    虽然救了长公主一名,但皇家的恩情最好还是不要记在心上,否则是容易出问题的,这是一个为臣子,或者说生活在君主制时代必须要懂得的潜规则。

    更何况皇帝已经给了自己承奉郎的赏赐,要是还不知足,那就有些过分了。

    可是该当如何呢?

    薛纵对此不禁有些苦恼,在开封府门口徘徊之时,恰好遇到一个轿子从远处抬过来,两边还有差役护卫。

    见到此情此景,开封府门口的差役小吏们立即行动起来,神情变得肃穆恭敬,乖乖侯立在两旁。

    貌似是迎接,迎接谁呢?

    薛纵的耳目还是比较聪慧的,远远听到差役们低声道:“新任的府尹大人到了,听说是个严厉之人,务必打起精神……”

    原来是新的开封府尹到任啊!

    这也不奇怪,毕竟金明池出了那么大的乱子,原本的开封府尹少不得是要负责的,被免职一点都不奇怪。

    至于新上任的这位,想必多少有些非常之能,他也是接下来自己要找的人。

    薛纵兴致勃勃地看着,见轿子在开封府门口落下,然后轿帘掀开,一个官员探出头来。

    除了官帽上忽闪不停的那一对长翅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肤色——黑,真的很黑!

第三十六章 开封府尹() 
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身材微胖,重点是皮肤黝黑,长翅忽闪的官帽下隐约可以见到一个半月形的痕迹。

    看到这副模样,薛纵心中一动,岂能还认不出眼前之人?

    《三侠五义》、《铡美案》等传奇曲,以及各种影视剧的普及,使得眼前这一位的青天形象深入人心,千百年被人称颂。

    黑如碳,月牙痕,包青天,后世几乎没有人不知道。

    包拯,除了他还会有谁呢?

    开封府尹,包拯也确确实实担任过这个职位,具体是什么时间段薛纵不知道,但肯定是仁宗年间。

    如今包拯出现在开封府门口,差役们又说是新任的府尹大人到了,那应该是错不了的。

    包拯以刚正不阿著称,又是出名的青天,自然是不会冤枉好人的,果子刘的冤屈应该可以尽早解除。

    原本可以等等,但果子刘被抓进去时间已经不不短,今日既然来了,又恰好遇到包拯,如果能直接解决,自然最好不过。

    “包公!”那边开封府的官吏差役们还未认清楚新任府尹大人时,薛纵率先冲了上去。

    皮肤黝黑的中年官员转身看着薛纵,目光炯炯问道:“你认识本官?”

    废话,大名鼎鼎的包龙图谁不认识?包公真是过谦了。

    薛纵当即道:“包公大名,如雷贯耳,晚生早有所闻。”

    狐疑,没错,是狐疑!

    包拯满脸狐疑地看着薛纵,开封府的差役们同样一脸懵逼,眼前这位脸色黑如碳的新府尹真的很有名吗?

    他们也只是听到消息之后才开始打听,知道这位新府尹是监察御史里行,突然之间就被皇帝陛下看中,调任开封府尹。

    怎么说呢?

    自打金明池出事之后,开封府尹会换人是所有人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换成谁没有人说得好。

    至少谁都没想到会是籍籍无名的包拯,是的,可以说是籍籍无名,监察御史里行这样的级别在东京汴梁算不上高官,更算不上出名。

    包拯突然高升,出任看似级别不那么高,却至关重要的开封府尹,多少有点出乎意料。

    这个道理,除了少数熟悉内情之人,大部分是不懂的,差役们甚至还不是很清楚保证到底是何许人也。

    这个黑脸的汉子便已经来到开封府,要接任府尹之位。更为惊诧的是号称东京消息最灵通的他们尚且不是很清楚,一个少年却说包公大名如雷贯耳。

    这是什么情况?

    保证本人似乎也是这么想的,他并不认为自己在东京,在大宋有那么高的知名度,尤其是被一个貌似寻常百姓家的少年所知晓。

    薛纵略微沉吟道:“端砚足贡,不废民力,不交权贵,包公在端州所为学生有所耳闻,甚为敬佩。”

    包拯不禁微微错愕,他之前确实是在端州任知州,当地出品的端砚是一等一的佳品,每年都要上供给朝廷,作为皇室贡品。

    但实际上,每年端州开采的端砚不在少数,除了贡品之外,很大一部分都作为赠送给朝廷大员,勋贵们的礼物。

    这个过程少不得有以权谋私,巴结显贵的意味,还无形中给端州当地百姓造成了很大了压力。

    包拯到任之后,端州每年只需要生产出可以供给朝廷需要的贡品即可,杜绝了给显贵们赠送的风气。

    这件事在民间得到了好评,朝廷某些人也是看在眼里的。

    庆历三年,包拯从端州调任东京,出任殿中丞。

    御史中丞王拱辰十分看中包拯的品行,推荐其出任监察御史里行,也就是大宋御史台的一名普通官员。

    在御史台这个需要熬资历或者拼气节的地方没待多久,包拯便被皇帝陛下看中,直接出任开封府尹。

    某种程度上真的算是籍籍无名之人突然间一鸣惊人,以至于很多不熟悉,或者消息不那么灵通之人根本不知道包拯的履历经历。

    但是在开封府门口,一个普通的少年郎开口便道出了他在端州的举措,貌似十分熟悉,甚是敬佩。

    这事多多少少有那么些许不合常理,到底是这个少年消息格外灵通?还是……差役们不免都在想,是不是自己真的孤陋寡闻?

    至于先前为难过薛纵的那些差役不禁都有些许担心,原本没有把一个从八品的承奉郎放在眼里,但现在看来……难不成他与新任的府尹大人有关系?

    “些许小事而已,当不得少年郎如此夸奖?”包拯谦虚一句,问道:“端州距离东京千里之遥,少年郎缘何知晓本官事迹?”

    “包公您忠直无私,乃天下学子仰慕之人,学生偶尔听闻甚是荣幸。”

    包拯问道:“少年郎是太学学子?不知如何称呼?”

    听薛纵一口一个学生自称,包拯下意识想到了太学,也唯有太学之中的学生才能接触到很多事情,才能消息灵通,通过师长或者家中长辈知晓自己的一些情况。

    薛纵笑道:“在下并非太学学子,是四门馆尚未入学的新生薛纵,偶然听闻过包公您的事迹。”

    “薛纵,是你?”显而易见,保证是听说过这个名字的,而且那个表情也相当惊讶,还有些许复杂。

    好似在他眼中,薛纵不简简单单是个优秀的学生,好似还有许多其他因素。

    “正是学生。”薛纵自己心中也生出些许疑问,难不成包拯知道自己在金明池的作为了?倒不是没有可能,作为新任开封府尹,少不得要调查相关事情,皇帝告知他此等机密倒也不足为奇。

    “原来如此。”包拯点点头,好像虽有的事情顺理成章一般,也不再觉得奇怪,旋即问道:“你来开封府所为何事?”

    显然,薛纵在这个时候呼喊,叫住自己肯定不是为了认识寒暄几句,所以包拯下意识猜想起他的来意。

    “不瞒包公,学生有一邻居因冤被抓进了开封府……”薛纵沉声道:“就是金明池生乱那日,这位邻居大叔正好在我家店铺帮工,被开封府的差役大哥们误会……”

第三十七章 读书郎() 
庆历三年的夏天,比以往时候更热一些。

    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是烈日炎炎,汗流浃背,在没有空调和电风扇的年代,大宋人民只能靠折扇、沐浴等屈指可数的方式纳凉。

    勋贵富豪之家则好一些,可以用冰纳凉,不管是食用冰饮,还是用冰块降温,多少能舒坦一些。

    其实这些本来普通百姓也是可以享受到的,至少往年如是,但因为去年东京汴梁异常暖和,存冰很少。

    今年天气有过早炎热,以至于大部分靠贩卖存冰的商户提前开售,早早便被抢购一空。

    如今汴梁城里,除了皇室贵胄,勋贵高官家中,市面上已经没有冰块售卖。

    不过有一个地方却是例外,那就是州桥附近刘家铺子,“果子刘”如今在汴梁城里很出名,就是因为冰块。

    他被释放了,因为薛纵的缘故,包拯入主开封府的第一件事,就是审理金明池失火案,蒙冤者被陆续释放,首先一个便是果子刘。

    回来修养了几日,果子刘便立即开始忙生意。得知了来龙去脉之后,对薛纵他没有任何怨言,毕竟事出意外,薛纵自己也受了重伤,且不知情。

    生意还是要做的,赚钱是一方面,果子刘更是在薛纵身上看到了希望。四门馆高居榜首的才子,小小年纪还得了承奉郎的官职,往后进公门,入朝为官不在话下。

    别的且不说,单说薛纵在开封府与府尹大人相谈甚欢,那可是自己亲眼所见。

    自己一家跟着他,将来少不得有好处,自己年纪大也没什么指望,但自家儿子和薛纵年岁相当,将来肯定大有好处。

    因为要入学,且有了官身之故,生意上的事情薛纵自然不方便出面,自己少不得需要多担待。

    果子刘自然是义不容辞,大块的制冰送过来,很快便销售一空,门口甚至排起了长队。如此火爆的场面,让不少人都好奇,薛家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么多冰块?

    “真是奇怪,绝对不可能是存冰,如今东京,即便是宫里恐怕都没有这么厚实的冰块,难不成是现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