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十全书生 >

第88部分

十全书生-第88部分

小说: 十全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备好了吗?”宁叶问道。

    “嗯!”可儿脸颊通红点点头。

    宁叶毕竟是第一次求情,要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他长处一口气,最后由敲响了房门。

    “咚咚咚。。。”

    “门没有锁进来吧!”房间内传来的魏伯的声音。

    宁叶与可儿对视一眼,手牵着手一起走了进去。房间内魏伯正沏茶,转过身来看见进来的两人呆住了。目光一直盯在那紧握在一起的手,瞠目结舌!

    宁叶和可儿到了他面前什么话也没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一起向魏伯磕头。

    接着宁叶取出事先准备的婚事,恭敬说道:“魏伯,我正式向您提亲,请你将可儿许配与我,我一定会好好对可儿的。”

    魏伯呆滞了一会后,看了跪倒在地两人一眼,有点不可置信,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就那么发生在了眼前。

    此刻他不由地想起想起了宁叶与可儿第一见面的时候,那是时候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有今天。可以说他是非常的信任宁叶的,让他住在家里也没有任何但心。如今看来是他自己都觉得的太天真了,忘记了一句俗话话,叫做日久生情。宁叶与可儿两人一个意气风发一个情窦初开,他们在一起久了就算没有感情也会慢慢养出感情的。

    关于两人间的关系,魏伯之前是有所怀疑的,其实他也注意到了两人之间的一些亲密举动,只是他太相信宁叶了,所以一直没有往儿女之情的方向想。这其中也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的原因,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两人故意隐瞒。

    魏伯看着跪在宁叶身边的可儿一眼,心中也不只是喜还是悲,心里叹息一声:“”女儿大了,总是要嫁人的。”

    随后看着两人说道:“说吧,你们两人隐瞒了我多久?”

    魏伯此刻既没有答应宁叶的提亲,也没有收下宁叶手中的婚书,问这么一句,宁叶心里发虚,难道是不答应?但是他身边的可儿十分了解爹爹,只要爹爹开始详细问一件事时,那么就说明他对这件事是有兴趣的,今天这事怕事成了。

    宁叶还没有开口,可儿说道:“我们不是有意欺瞒的爹爹您,其实我们也一早就打算告诉您,只是正要说时,那天爹爹却受了伤,之后我们只能延后了,可拖着托着就到了今天了。”

    魏伯点点头,算是接受他们的理由,他看着宁叶郑重其事的问道:“王公子,如果我不答应将可儿许配给你,你要怎么办?”

    宁叶毫不犹豫地说道:“等!我与可儿已经私定了终身,反正我非魏可儿不娶,可儿也非我不嫁,我会等到你同意将可儿许配与我的那天。”

    魏伯并没有立即回答宁叶而是转而问可儿:“女儿,你可想好了?”

    可儿深情地看着宁叶,语气坚定道:“嗯,可儿今生非大哥不嫁。”

    听了可儿如此坚定的回答,魏伯认真严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接过宁叶的婚书,大致扫了眼,满意点点头。他本就对宁叶甚是喜欢,无论是他的才华,还是品行都是上佳,所以可儿会喜欢上他,魏伯也没有感到多少意外,也许可儿能嫁给宁叶对她而言本就是件幸运的事。

    “都起来吧。王公子……”魏伯说着一笑:“应该改口了。贤婿,我是答应了你的提亲,你可曾向你家里人提过此事?”

    见魏伯如此说,宁叶总算是松了口气。

    “暂时还没有,我打算等您同意之后再带可儿回家见见我的家人,然后在那里举办婚礼。至于您担心的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我想他们见到可儿,也会很喜欢她的。”

    “既然你都安排好了,我不答应也不行了。”魏伯道。

    “多谢魏伯,我一定会好好对可儿的。”宁叶说道便要在叩谢,魏伯赶紧阻止了他。

第114章 提亲 下() 
“丫头,你们打算什么时候离开?”魏伯问道。

    “我听大哥,大哥说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

    如今魏伯已经答应了两个人的婚事,可儿也就一切都听宁叶的安排。魏伯见自己养了这么大的女儿转瞬间就成了别人家的媳妇心中多少还是有点疼的。

    看着宁叶语带不悦:“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如今许给了你,这家就只剩下我这么一个老头子了。”

    宁叶以前的情况和魏家多少有点相似,都是一老一小相依为命,也没有什么亲人,他岂会不明白魏伯话中的意思,便道:“魏伯,如果你觉得孤单,可以与我们同住。”

    魏伯摆摆手:“这个就算了,现在大小姐正直用人之际,我怎么能离开,如果你真有心,有空带可儿来看看我就是了。”

    “这个自然。”宁叶道。

    “好了,说说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走吧。”

    宁叶:“这几天外面不太平,我们打算等情况稳定了些后在离开,应该还会在杭州待上半个月吧。”

    魏伯心里也不放心两人这个时间出城,他自己就遭了罪,可不想看两个孩子再出什么意外,不过见宁叶既然已经对眼下时局认识的很清楚,他也便放心了。

    “也好,过几天等李公子的赈灾到了灾区,情况就会好上不少,那时候你们离开我也放心。”

    说道这里魏伯忽然想起自己还不知道宁叶家住哪里,家里什么情况,是否婚配,诸多情况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将女儿嫁给了他,自己都觉得自己这个当爹的不靠谱,于是他又赶忙追问道:“贤婿啊,你还没告诉我你家住何处?可曾娶妻。”

    可儿闻之,嗤嗤笑了笑,红着脸,说道:“爹爹,大哥的家离杭州不过数十里,也未曾娶妻。大哥原本是孤儿,是他的师傅收留了大哥。”

    接下来可儿又详细地向自己的爹爹介绍了宁叶家中的情况。

    宁叶看得不禁好笑,这爹当的真是稀里糊涂,自己的女儿都跟人跑了,还不知道对方是个什么情况,好在那个人是自己,否则有这魏伯哭的了。

    这婚事终于是定下来了,宁叶也长算是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接下来,他想着是应该回私塾看看孩子们了,这几天他一直忙着帮沈括几位大人建设难民营,也不知道自己的学生是个什么情况,自己这个当先生的人,不关心学生就算了,而还经常缺席,自己的都觉得不好意思,估计天下的先生中只有自己最忙,而且忙的不是教导学生,而是尽干些不相干的事。

    城中的情况尚不稳定,其实他心里愧疚多于担心。最后的半个月宁叶打算一直待在了私塾,教教孩子们怎么应对一些突发情况以及自救的手段。

    那天宁叶到私塾的时候,学堂里学生数量却是让宁叶有点失望,坐在学堂的学生,还没有平时的一半。之后宁叶问了院长,从院长的口中得知,自从蝗灾的爆发后,来私塾的学生便一天比一天少,今天还算是来的多的了!

    对于学生家长的担心,宁叶能理解,不过他这几天要讲的东西都是比较重要的,一半的学生不到他除了遗憾就是无奈了。没有办法,他总不能强求着别人把孩子带回来私塾。

    不过好在剩下的孩子们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没有一个人缺席,宁叶心中十分欣慰。

    接下来宁叶就将自己以前学到的一些自救的知识,以前遇到危机的时候应该怎么做都说予孩子们,当然这些学生年纪还小,所以他就只挑一些他们能够做到的方法讲。

    宁叶教给孩子们自救的知识的时候,并不是一味的讲述到方法,同时还会带着孩子们演练,其中就演练到如果城中流民发生暴乱应该怎么做。

    宁叶讲到这个的时候,问了孩子们,想听听他们的会怎么做。

    荆捕头的女儿青青是第一个站出来问答他的,小丫头的答案确实让宁叶哭笑不得,那丫头说如果发生暴乱当然是组织军队平乱。这回答宁叶想想就知道肯定是受到了荆捕头的教唆。宁叶当即就好好教育了她一番,彻底将她那套认知推翻了,并告诉她在危急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身的安全,其次才是想着怎么解决危机。青青听得连连点头,像似懂了也像没懂,宁叶也不清楚。

    接着继续告诉孩子们遇到暴乱或者其他的混乱情况的时候千万不要到处乱跑,尽量往人少的地方走,也不要随便求助路人,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同时尽量的与认识的人结伴,带好一些生活必须品,如水、衣物和粮食,晚上不要随便生火诸如此类等等。

    宁叶整整给他们讲了一个时辰,将他所有自己还记得的一些急救手段就说了一遍,尤其是一些细节,他反复强调了好几次,虽然他知道这些东西他们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但是俗话说有备无患。

    讲解一番后,宁叶带着他们做了现场演练,院长期初还不明宁叶带着孩子们在干什么,后来听了宁叶一番解释后,也觉得教孩子们一些应对突发状况的手段十分有必要,之后老院长也亲自参与其中。

    演练的方法很简单也有趣,宁叶充当暴民,无论孩子们怎么做都行,只要不让他发现即可。当然最后坚持下来也不算获胜,宁叶还要检查他们随身携带着些什么,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将自己说的那些知识都记住了。

    最后的演练下来的结果是,一共二十来人,合格的就是只有五人,这五人是由青青带领着,藏进了私塾后院竹林中的一个茅屋里,同时随身携带着生活必须品。

    青青丫头的表现出乎宁叶的预料,毕竟她前后表现的差距太大,之前她的思想可以说是轴,但是听了宁叶的话后又能及时的纠正,不失为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这倒和她爹有几分相似,有时候思想不变通,但是一旦明白一件事后,又能快速得到自己理解。

    随后宁叶对青青大肆赞扬了一番,并且让孩子们向她学习。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宁叶白天到私塾里教学生一些急救知识,然后带着孩子们模拟演练。

    可儿几天前就已经没再去赵家了,晚上宁叶则陪着她。

    当然白天的时候可儿也会偶尔来私塾看看,陪着宁叶和孩子一起演练。不过这期间发生了一起小意外,事情是这样的,可儿自来了私塾几次后,见大哥是真的很喜欢孩子,便鼓起勇气跟大哥说如果他喜欢孩子,两人成了亲后可以多生几个。宁叶见她一副娇羞模样,甚是勾人,顿时色迷心窍竟当着学生的面亲吻了下那丫头,这举动本来是一对‘痴男怨女’间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可是错就错在是当着孩子们的面。随后这件事很快就被老院长得知了,虽然老院长只是说了宁叶几句,但是可儿之后便没有再来私塾了,只是每天在家里等宁叶回来。

    时间也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过去。而梁宇的事情也在一点一点地发酵。

第115章 朝议() 
自那日梁宇被曹进带走,李将军带领的船队一路上都很顺利,并没有遇到再任何阻拦,预计应该是能在指定的时间到达灾区。

    而在京城,自曹进将弹劾梁宇的折子递上去之后,便引起了轩然大波。折子上写着梁宇在梁县做的一些事情以及他怎么拦截赈灾的船队射杀易大人的。

    皇帝看到折子之后龙庭震怒,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就是一顿毒骂,扬言一定要治梁宇的罪。即使这样仍是有人替梁宇说情,而且说情的人还是皇室宗亲宁王千岁。

    宁王在朝堂上说了很多,但是总结起来就是一点,梁宇乃是皇太后的侄子,和皇帝以及他都是都是血缘关系的,如果就凭一封弹劾信,草率地治了梁宇的罪,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尤其其是宗亲势必会打击报复曹进曹大人,最终的结果恐怕和夏大人那次一样。

    皇帝王旭一听,觉得宁王说的也有道理,心中的想法有些动摇,当然是他不是怕什么人,而是但心曹大人会走上夏大人的老路。

    但丞相范秉正并不同意宁王的话,他认为自上次夏大人的事情发生之后,遇到重大事情朝廷的一些官员都是明哲保身,没有人愿意担重任,如果这次曹大人的事情处理不好,肯定会让人更加的退缩,对整个大圣朝是极严重的打击。为了抹除夏大人那次事件的影响,他觉得梁宇的这件事应该从严处理,哪怕不从严也必须是实事求是,按圣朝律法来治罪。

    御史中丞季大人支持丞相范秉正的说法,表示一定要将梁宇的事情查清楚,还易大人一个公道。

    之后朝廷便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赞成宁王的说法,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一派则是支持丞相的做法从严从重处理,给百姓一个乾坤,两派在朝堂争论不休,总之争论了一个多时辰也没有争论出个结果,最后皇帝乏了,便将这件事暂且搁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