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十全书生 >

第31部分

十全书生-第31部分

小说: 十全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概过了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四大才子执笔如飞,完成了各自的诗词。周围围观的诸人也都是才子,之前他们不见四大才子出手,让他们产生了错觉,认为自己应该不会比四大才子差太远,可如今人家只是瞬息的的功夫就完成了一首词,而且其文采不比他们绞尽脑汁想出的差,这一刻他们才意识到了差距。

    李道在写完自己的词后便迫不及待地走到宁叶身边。

    “子敬,能否让我先睹为快。”

    宁叶将手里的宣纸交给了他的同时叮嘱一番道:“这首词不是我所创,记住了!”

    李道不懂宁叶话中的意思,还以为是他只是不想让别人知道,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打开宣纸看了一会,李道就被震住了,看着纸上的内容表情先是认真,接着又露出满意的笑容:“绝句,真是绝句。估计以后也很难在出现这样的杰作了。”

    其他人见李道手中拿着张纸,嘴里还连连称赞,都以为是李道很满意自己的作品,却一致忽视了宁叶,只有两个人清楚地看到了全过程,一个是沈瑾瑜,另一个便是魏可儿了。

    再之后明谦、李道、苏煜以及侯璟四个人的诗词被送到了席上的各位大儒手中,毕竟现场最有资格看他们诗词的就是这几位老人了。

    经过这么一出之后,关于侯璟与李道两人的之间的那场无形的比试就被冲淡了很多,所有人的的注意力都被成功的转移到了这场文学盛典上。心里想的多是四大才子即将面世的诗词。

    最终不负众望,四大才子的诗词征服了全场所有人。他们诗词各有所长,不分轩轾,几位大儒连连称叹,商量了半天也没有排除个先后顺序。

    “小姐,小姐…”

    小寰拿着几位才子的诗词小跑了过来。才到大小姐身前其他的莺莺燕燕也都围了上来。

    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四个人的诗词上的时候,李道无声走到晏殊身边:“老师,学生知道哪首诗才是今晚最好的。”

    他的这句话一出,倒是勾起了肖老先生兴趣。

    “文然,此话何意?”

    李道拿出了宁叶所写的那首词,放在了晏殊和肖老先生的面前:“老师,肖先生,你们看了这首词就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晏殊开始只是瞟了一下,接着咦了一声,定睛一看,目光就被纸上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出现同样表情变化的还有一旁的肖老先生。很快这种表情变化一次次出现在席上的每一位大儒脸上。

    “绝了,老夫活了一辈子,一只脚都已经踏进棺材了,居然还能看到这样的绝句。真的要感谢老天了。”肖老先生看完那首词后激动道。

    场下的人的都听到了肖老的这句话,他们相互望了一眼身边的人。不知道肖老到底是看了什么东西,居然让他如此激动。而且看晏老的反应也同样如此,这就令他们好生不解了。有人询问明谦、苏煜和侯璟三人,想知道是不是他们另写了诗词,不过三人纷纷摇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可儿和沈小姐则将目光落在了宁叶的身上,两个人的心情不尽相同。沈小姐眼神倒不是那么激动,通过这近一个月地相处,她早就知道宁叶非同一般,除了有那天马行空般的思想外,还有就是那见多识广的眼界,基本上世间所有的问题在他那里都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所以对这样一个人的才学沈小姐从来没有怀疑过,如果有惊世的诗词天赋,在她眼里也不过是锦上添花。与她不同的是魏可儿,此刻她的心中多是疑惑,往往在她以为自己已经了解大哥的时候,大哥都会表现出展露出不同的一面,让她又崇拜,又遗憾。

    席位上的晏殊见大家疑惑不解,看了一眼一旁的肖老说道:“我说肖老,你就别只顾着自己看了,把这词给大家也看看吧!”

    肖老听闻这才注意到在场人的眼神,于是便笑着差人将词传了下去。

    此词一传下去,自然引起了众人的围观。明谦等几大才子也看到了这首词,他们的表情基本都一样,皆自叹不如。

    那些小姐们不好意思和男子挤,便在外围好奇的观望。过了好一会有人才抄写一份传到了赵大小姐这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赵大小姐默默无言,心里却反复地念着这首词。

    肖老回味着这首《水调歌头》,尤其是最后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令他难以忘怀,在他看来这一句简直就是妙不可言,这短短几个字就概括了人们千百年来对团圆和相思的各种感情,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晏老,这词可以比你当年那几首得意之作还有精妙几分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的弟子才华胜过你年轻时啊,你不服不行啊。”肖老道。

    “肖先生,这首词并非我所作,乃是我一位朋友所作。”李道听闻赶紧解释道。

    “什么?不是你?”肖老先是惊愕,缓过神后又急问道:

    “那是谁?快介绍给我这个老家伙认识下。”

    “我这位朋友性子比较怪,他不喜欢别人知道他的名讳,而且我也答应了他不将他的名讳说出去,肖先生,对不住了。”

    肖老听闻兴趣更浓,便道:“有如此才华,却不显于世,这样的人才没掩没了实在可惜,文然,你说还是快些告诉我吧!”

    这时一直未发表任何言论的晏殊开口了:“既然文然已经答应了他人,肖老你也不要为难他了。”

    晏殊开口,肖老只好作罢,心中仍旧止不住的可惜,就在他还以为晏殊真就对人家不感兴趣时,哪知晏殊接下来的话差点没让他吐血,只听他笑道:“文然啊,你那朋友没说不让我去拜访他吧。”

    李道也是吓了一跳,哪能让恩师亲自屈尊去见一个晚辈,赶紧解释道:“不用了,不用了,等会诗会过后,我便带他与二位相见。”

    “为何不此时引见?”肖老横插一句,显得迫不及待。

    “要让他此刻与二老相见,估计他打死也不愿的。还是等诗会结束后吧。”

    ……

    当人们从这首词带来的震撼中平复下来后,一个疑问出现在了众人的心头。这首词既不是出自四大才子之手那会是何人所创。

    就在所有人都疑惑不解的时候,不知是什么人提起了那首快已经被人忘掉的词,那首挂在揽月楼上无题无名的词,一首上元节当日从天而降的惊世之作。

    难道会是出自同一个人?大家很自然的就将两首词的作者联系到了一起,一样惊艳,一样的才华。一些耐不住好奇心的纷纷李道询问,但李道却摇头否认,直言他不知道揽月楼上的那首词是谁所作,也不没法告诉众人写这首《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这样的回答无疑让人心中更加疑惑,产生了更多的联想。

    画舫外丫头颖儿偷偷溜上了画舫,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拿了一张写着《水调歌头》的宣纸又鬼鬼祟祟地跑了回来。

    她一脸兴奋地跳到林君瑶身边,像是偷了什么至宝一样,满脸得意地将纸送到小姐身边。

    “小姐词来了!”

    林君瑶接过纸后边一边看一边默默念着,没一会,多年识谱唱曲的她,便看出了这首《水调歌头》是一首精妙的词曲。她嗓音甜美、悠扬,竟不知不觉中吟唱了起来,曲调婉转悠长,甚是动听。一旁的丫鬟颖儿听得入迷,等林君瑶唱完,她仍旧回味其中。

    湖中的月色随着水面荡漾着,印衬在林君瑶脸上仿佛一面轻纱,将那绝世容颜半遮半掩,月下看美人,只比天上嫦娥,那深邃而妩媚的眼眸也像西湖水一样,荡漾着层层碧波,让人如痴如醉,她静默不语,看着诗会中的人,目光却不知道落在哪里。良久,方才幽幽一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38章 落雪无痕() 
诗会上沈瑾瑜拿着一张同时写着《水调歌头》和《青玉案》的宣纸朝宁叶走了过来。

    “王公子,你觉得这两首词哪一首更加精妙?”

    这两首词都是宁叶最喜欢的,其美妙程度都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写下这两首词作的人都是历史中有名的大作家,是宁叶比较喜欢的历史人物,要让他选的话,他还很不知道选哪一首。

    见宁叶犹豫不决,沈瑾瑜微微一笑,说道:“我比较喜欢这首《青玉案》。”

    宁叶好奇问道:“为什么?”

    “因为纵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沈瑾瑜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微笑,然后将诗词放在了宁叶桌前径直离开。

    沈瑾瑜突然来这么一出宁叶感觉莫名其妙,不过等沈瑾瑜走远了他才注意自己所在的位置,偏置一处,灯火阑珊,在联想此刻众人都在寻找的词作家,岂不正好应了那一句纵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是那个“她”是“他”而已。

    看着沈瑾瑜离去的背影,以及离开前那句故弄玄虚的一句,心道,莫非这沈小姐发现了什么。

    询问,欣赏,赞叹,现场传来各种声音,不过焦点却始终围绕着那首《水调歌头》。诗会也在人们的赞叹与遗憾声同存中慢慢进入尾声。虽然四大才子都有写诗,也都是难得的佳作,只是这首《水调歌头》实在是太令人惊才绝艳了,加上那神秘莫测的作者,无形之中也给这首词上了一层神秘的朦胧感,让人觉得这词仿佛是一首来自世外之作,只能仰视。

    与此同时这首词也在飞快地向外传播,其影响力以西湖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外辐射,到诗会完全结束的时候全杭州的文人墨客都已经知晓了它,就连青楼里不少艺伎的嘴里吟得这是这首词。不过与林君瑶不同的是,她们并没有谱上曲。

    画舫里灯光稀疏,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热闹景象,大多数人都已经离场。大小姐和小六小寰等人先前就已经离开,几位大人原本是想留下来陪晏殊和肖老的,却被二位婉言拒绝了。四大才子之中只有李道和侯璟还在,加上宁叶、可儿、沈小姐以及几位老人,总计也不到十数人。

    沈瑾瑜见天色已晚,与晏殊等老人说了几句之后便向众人告辞离去,侯璟见沈小姐走了,也跟着告辞离开。

    可儿此时就在宁叶的身边,她是和宁叶一起出来的,自然要和宁叶一起回去,最主要是经过这次诗会她觉得自己还是不够了解大哥,总觉得大哥身上一定还藏着什么秘密,所以她决定跟在大哥身边时刻观察。

    等人陆陆续续地走得差不多了后,宁叶和可儿才在李道的带领下来到了一间雅室,里面事先已经准备好了茶水,一个婢女正在往几个茶杯里斟茶,见有人进来,便在利落地做好一切后悄然离去。

    可儿见婢女离去,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该回避一下,倒是被李道看出了她的心思。

    “无妨!你也留下吧。”

    丫头见大哥也点头,便放心地跟了进来。

    进了房,晏殊和肖老的目光便落在了宁叶身上,二人用着同样的目光省视他,到让他感觉不适。

    “我脸上有东西吗?”宁叶悄悄问可儿。

    丫头哪敢当着几位大儒的面与他说悄悄话,紧张的直摇头。

    还是李道微咳了一声,化解了尴尬的气氛,随即向宁叶说道:“子敬,这位就是我日前跟你提起的家师。”

    宁叶赶紧拱手行礼:“学生子敬,见过晏先生肖先生。”

    可儿也跟着宁叶行了礼。

    肖老仔仔细细上上下下的看了宁叶好眼,忍不住内心的激动,说道:“真是后生可畏。”

    晏殊早前就已经听李道说过王瑄了,当初第一次听自己的弟子那么极力的推崇一个人,对他也颇为好奇,早就想见见这个李道口中的那个子敬了。可是这一晃就是好几个月,直到今天他看见李道和一个人聊的很投机,他便隐约觉得那个人便是李道之前向自己提起的子敬了。

    不过当时他并不确认,只是默默的观察,直到李道拿出那首自称朋友所写的《水调歌头》后,他心中便有了答案。知道那人很可能就是李道口中那才华横溢却大隐于市的王瑄王子敬。

    晏殊仔细看了会宁叶,目光好像要将他整个人都给看透似的。

    宁叶被他看得全身不自在,这一时竟不知道如何接话了。

    过了一会晏殊微笑点了点头,手捋胡须道:“冒昧问一句,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