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十全书生 >

第103部分

十全书生-第103部分

小说: 十全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居然生出有一种孤独感。

    等回过神之后她都被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感觉吓坏了,赶紧收敛心神。

    可儿见沈瑾瑜看着宁叶发愣,疑惑道:“沈姐姐,你怎么了?”

    “哦,没什么。就是被你的大胆吓到了,居然放着外人的面说这么害臊的话。”

    可儿嗤嗤笑了笑,心道:“这算什么害臊话,你是没有听过大哥更加害臊的话。”

    “还笑!难道我说得不对?”沈瑾瑜道。

    这时宁叶开了口:“对了,光说我们几个了,这里还有这么多人呢,她们都不用回家吗?”

    呆了一年多,宁叶有时候还是会以一个现代人的身份思考问题,话一出口便意识到自己问了个低级问题。

    沈瑾瑜不置可否地回道:“她们?她们作为知州俯的人,自然是跟着我啊!”

    宁叶摸了摸鼻间也不再纠结这个了,转而说道:“这么说,今年的除夕就是我们这些人一起过了。”

    沈瑾瑜环顾一圈,点了点头。

    商定下来后,宁叶和可儿暂时离开了库房,毕竟不在家过除夕,这种是还是要向魏伯交代一下好,以免他担心。沈瑾瑜那边也是如此,虽然知州府的人因为灾情的事都比较忙,但她一个女子除夕不回家,总是要向沈括解释清楚。

    ……

    徬晚时刻,昌明县灯火稀疏,虽然没有往日那般热闹,但是每家每户已经添上了春联,有条件的会在门前挂上一盏灯笼,多少是有了点节日的味道。

    温馨的家里,人们齐聚一堂虽然桌上的菜不是很丰盛,但最重要的是同席的人,只要一家团聚平安无事,那么就是值得庆祝的事。

    至于城外的流民汇聚地,倒是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敲击声,呼喊声响成一片。

    这里,官府的人正在为流民搭建营地,经过半天的忙碌已经有近百帐篷伫立起来。虽然这些帐篷都是为那些患者提供的,不过却带个大家伙一个讯息,官府并没有放弃他们,这让大家重现看到了希望。

    县衙内,李道从进城的一刻就开始马不停蹄的为一些事情忙碌,只在中午的时候在后园小憩了一刻,那还只是因为想故意刁难一下程家父子。

    书房里灯火阑珊,李道和几个人聊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是将一切都安排好了。至于整体计划,进展的都很顺利,昌明县的情况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严重,流民的数量只有一千人左右,加上三百多天花患者,人数远不及杭州城多,有了杭州城的经验,安置起来也比较快。

    等他放松下来的时候,只感觉深十分的疲累,于是坐在椅子上眯了一会,不知不觉中便睡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他听到了门外有鞭炮声响起,真开眼时,外面的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出了门,他追寻声音传来的方向而去,最终走到了后院的园子之中。此时的园子之中,李家的人都到了。几名女子正忙着上菜,男子门则在摆弄些烟花和春联,众人正在为除夕夜的团圆饭做最后的准备。

    李道看到如此场景疲累的身心感到无比的温暖,似乎所有的疲倦在这一刻都被这里的温馨一扫而空。

    锦娘是第一个发现李道的,她微笑着朝他点点了头,接着继续忙着自己的事了。看着她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李家,李道心中自然是很欣慰的。

    接着其他的人也注意到了李道,众人先后与他打招呼。

    彩儿小跑到李道身边道:“少爷你终于忙完了,正好我们也准备的差不多了。”

    “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我怎么一点都没有察觉到。”李道看着园内热闹的气氛道。

    “少爷,你从进城的一刻起就忙着其他事,东奔西走,好不容易回来一次还是书房内议事,我们这么大动静,你也没有注意到,要怪只能怪你太忙了。”

    听了彩儿的话,李道仔细回忆了下,他似乎还真记得,大家在收拾好了房间后就不见踪影了,只是当时他并没有在意,现在看来原来大家是在为除夕夜做准备。他为难一笑,并没有反驳,而是问道:“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吗?”

    彩儿猛点头:“都准备好了,如果少爷再不来,我们可就不管你了。”

    “看来我来的还真是时候!”

    李家总共二十来人,园子里正好摆了两座,主人和下人的座位是混在一起的,和别人家的按情况差别很大。

    在这个时代主人和下人根本是不可能同席而坐的,哪怕是同席也不可能同桌。也只有李道没有那么多讲究,除去他随性的性格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李家的主人现在就只剩李道一人,而李道尚未娶妻生子,如果真要按规矩来,那他就只能一个人吃一桌了,这多少显得落寞了些,加之李家众人相处融洽,所以李道也就不讲什么规矩了,大家同席而坐,不分主仆。不过李家的人出于对他尊重,还是将朝南的位置留给了他。

    彩儿带着李道座到了他的位置,让他坐好,等着开席。

    此时菜已经上的差不多了,如果说丰盛,那自然是说不上的。可以说有点寒酸,不过李家的伙夫烧菜的本事好,利用几种简单的食材,换着花样,硬是拼凑出了十多道菜。

    李道扫了一眼桌子上的菜没有说话,彩儿还以为是他嫌弃这些菜,便道:“少爷,我们也只能弄到这些了。”

    李道向来挑三拣四,何况眼下又是如此个情况,能有这么多菜,对他而言已经是十分丰盛了,更何况这除夕夜,吃什么重要,和家里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相比起城外的那些流民他们的命运要好上太多。

第140章 无标题章节() 
一想起流民李道原本高涨的兴致瞬间低落下来,说道:“想想那些还在冰天雪地里漂泊的灾民,有的吃就不错了。”

    彩儿听出了李道语气的转变,她知道自家少爷是个多愁善感之人,绝口不提流民的事,而是说道:“少爷,要不你先尝尝,看看味道如何?”

    两人说话的这会锦娘和几名丫鬟端着最后几道菜上来了。李道见状道:“还是等大家一起吧。”

    锦娘将菜放好,家丁们也都将手里的活忙得差不多了。园中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温馨的笑容,显然已经忘记了蝗灾,忘记了天花,忘记了一切烦心的事,唯有李道眉宇间似乎还有一丝忧虑。

    李家的人都到齐之后,李道以家主的身份,发言:“今年我朝多灾多难,李家能平安的渡过,应该感谢列祖列宗保佑,也感谢大家能同心同德。在此,我拜谢诸位了。”

    家主人拜谢下人,这种很少见,诸人见状起了身,同样回礼,一个年纪大约六十的老头说道:“少爷,言重了。”

    其他人也都附和,说出的话大多是让李道不用如此客气。

    “大家都是苦命之人,多亏了老爷和夫人收留,我们才有今天。”老头接着道。

    这一会原本喜庆的氛围瞬间变的感伤而严肃起来,彩儿见现场气氛不对,便开了口:“少爷,我们别说这些了,说说少爷何时能给我们李家带个女主人回来?”

    此话一出倒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

    “对啊。。。”

    “少爷啥时候能领个少夫人回来?”

    一众家丁附和的喊道,那些女眷则嗤嗤发笑,年长些的则抚须朗朗笑着。

    喊着喊着一名家丁就将这玩笑话开到了锦娘身上了:“我觉得锦娘就很好,贤良淑德,而且相貌出众,一点也不比杭州的林花魁差,做我们少夫人正合适不过了。”

    几名丫鬟和锦娘接触的多,知道她是个命运多舛的人,除了同情外,锦娘无论是相貌还是品性都配得上自家少爷,唯一遗憾的是她先前已经嫁了人,虽然夫家的人都已经离世,但是却改变不了她为人妇的身份。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少爷愿意,锦娘完全可以改嫁,再进李府。

    随即她们便叽叽喳喳的说了起来,不过话中的内容与那几个家丁差不多,都是带着半开玩笑的性质说着锦娘的好,示意少爷不要错过。唯一没有说话的是彩儿,虽然话题是她引起的,但是却超乎了她意外,她之所以这样不过是想让现场气氛活跃点,让李道忘记烦心的事。听着大家的话,此刻的她心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说不出道不明。

    众人的玩笑话,李道并没有当真,锦娘经历过生死离别,种种磨难后,对于众人的玩笑,并没有表现的多么羞怯,只是微红着脸,陪着笑。

    玩笑适可而止,过了一会,众人也就没再讨论这个话题了。彩儿见时间差不多了,便道:“好了,大家先吃饭吧,再不吃饭菜都凉了。”

    一众人这才想起自己还饿着肚子呢,皆都深以为然点头:“对对对,先吃饭!”

    说罢,忙碌了一天的众人便端起了碗筷,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这一路上大家都是冷馒头加热茶将就着过来的,这顿团圆饭还是这半个多月来第一顿热食,虽然比不上以往饭菜的丰盛,但是却比任何时候的饭菜都来得香。

    饭桌上,锦娘和李道坐在一起,李道吃了几口,见锦娘似乎还有点拘束,便道:“锦娘,你怎么不吃,是菜不和胃口吗?”

    锦娘连忙摇头:“不是,不是。”

    “那就多吃点啊。”说着李道便给她夹了菜。

    这样的举动,倒是让锦娘有点难以消受,她呆滞了一会,将话题转移到了李道身上,以掩饰心中的惶恐。

    “少爷,听说今日程家的父子来找你了?少爷才到任,他们就来了,倒是挺积极的。”

    说起程家父子李道眉头微微一皱,锦娘见他蹙眉,疑惑道:“怎么了?”

    李道暂且放下手中碗筷:“你知道我为什么到昌明县吗?”

    关于李道的一些事,锦娘已经从彩儿那里得知不少,知道李道上任的时间是在年后,如今提前到任,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不过她之前并没有多问。

    “是因为灾情吗?”

    李道摇摇头:“其实灾情都还是比较好处理的,难处理的反而是人!”

    “人?”锦娘完全不理解李道的意思,有什么人比蝗灾天花还可怕吗,她怎么想也没有明白。

    只听李道接着说道:“灾情是可以控制的,但是人心却不好控制。你知道为什么灾情爆发后粮价和药价会涨的如此之快吗?”

    “难道不是因为粮食和药材短缺吗?”

    李道苦笑一声:“蝗灾爆发后朝廷便派了曹大人赈灾,而这次的赈灾粮是足以满足灾区需求的,虽然天花意外爆发,打乱了朝廷的赈灾计划,加重了灾情,但还不至于崩溃。可气的是一些人的所作所为却,不仅危急了灾情,更威胁到了整个大圣朝。”

    说着说着李道的语气便气氛了很多,然后又叹息,显得很无奈。锦娘没说话,认真地看着他,等着他接下来的话。

    “事情是这样的,地方上的一些大家族和商户大量收购市面上的粮食和药材,包括朝廷投入的赈灾粮。这才导致了市面上粮价药价暴涨。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等到价格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开仓贩售囤积的粮药,以此大赚一笔。”

    市面高涨的物价,锦娘深有体会,如果不是因为买不起药,她或许还能救下一两个亲人,也不至于让她家破人亡。眼下听了李道的话,她银牙紧咬,眼眶通红,双手紧紧捏着筷子。她身边李道能清晰感受到从她身上的传来的愤恨情绪。

    过了一会,她总算是平静了下来:“人怎么能这样!”

    “贪婪乃是人性,只是有些人有自己的底线,而有些人则完全丧失了理性,变的贪婪而自私。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贪婪和自私,加剧了这场灾难。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过度贪婪,也让朝廷注意到了他们。”

    说道这,锦娘似乎猜到了李道为什么会提前上任了,只怕是和那些大肆收购粮食和药材的人有关,而能做到这些事的人,就只有像程家那样的大商户或者大家族了。

    “少爷,朝廷是不是派你来抄那些人的家的?”

    李道倒也想直接抄他们的家,不过肯定不行。毕竟那些人并没有犯法,虽然做法有些不耻,但不至于到抄家的地步,再则那些人关系复杂,对负一两个还行,对付全部那就太不切实际了。

    “这倒不是。朝廷之前已经下了通令,让各地官员限制一些人收购粮食和药材,并且督促他们开仓贩售囤积的物资。不过地方官商勾结严重,效果甚微,所以朝廷才不得不加急调动地方官员,以打破这种病态的现象。”

    至此锦娘终于知道了李道提起上任的原因,也明白了程家父子为何会在李道第一天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