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江相 >

第83部分

大明江相-第83部分

小说: 大明江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这般,最终弄出来的人,看上去和孙遂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如果不是烟熏火烧一番,那是肯定会让人看出破绽的。

    只不过,没人会仔细看,而尸体又被烈火焚烧过,这么一来,谁都别想知道,这具尸体是假的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170 策马江西·天时地利人和() 
为了后续的计划,李士实和刘养正在朱宸濠面前争的是面红耳赤。

    两位朱宸濠身边的肱骨谋士,自诩文人清高的家伙,就差露胳膊挽袖子上演全武行了。

    魏水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一言不发。

    这种时候,别说他不想说什么,就算他真的有意见,也绝对争不过那两位。

    朱宸濠早已对两人的对峙习以为常,但总是这么看着,却也觉得腻歪。

    眼角余光瞥到魏水,便开口问道;“魏水,你有什么看法?”

    对李士实,朱宸濠和他是姻亲,习惯于称他的表字。

    对刘养正,他和朱宸濠是纯粹的恩主与谋士的关系,朱宸濠称他一声‘刘先生’。

    而对于魏水,这个市井出身的街头混混,朱宸濠则直呼其名。

    如此明显的区别对待,并没有在魏水的脸上表现出来丝毫的不满。

    只见他状似深思了片刻,才为难的开口说道:“回王爷的话,两位先生所说的是谋国大道,小的嘛,只想到一些粗浅的小道。实在是,不敢在这儿班门弄斧”

    “诶,这有什么啊?”朱宸濠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道,“两位先生都是饱学之士不假,但你也未必没有你的想法。有什么想法你就说出来,大不了本王允诺了,不管你说得如何,都恕你无罪,这总可以了吧?”

    魏水这才好似下定了决心似的,对李士实、刘养正二人拱了拱手,才对朱宸濠说道:“王爷,两位先生,小的确实是有些看法。你们想,如今,孙燧已死,江西境内本有两位巡抚,现已除一。剩下一位赣南巡抚王阳明,这位大人虽然未必亲附我等,但毕竟是只管束着赣南,而对江西其他部分缺乏控制。依小的浅见,王爷在江西谋划多年,正要趁此良机举事。否则,若给了朝廷时间,再派一位比孙燧更为难缠的巡抚过来,那不就糟糕了嘛!”

    魏水说得确实在理。

    有明一代,总督、巡抚等职务起初并不是常设的。但在中期以后,却几乎成了常设之官。江西境内派出的巡抚,其一为巡抚江西地方兼理军务一员,另一则为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一员。

    孙燧表面上来看,确实是意外失火身亡不假。

    先不说朝中的有心人会如何猜想,如何鼓动正德皇帝对朱宸濠实施雷霆手段。

    即便这真的是意外身亡,朝廷也全然相信了,但不管怎么说,新任的巡抚总还是要派来的。而且,明代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群文官虽然被压制,但不代表他们就不反抗了。这新任的巡抚,十之七八,绝对是一个铁杆儿的‘倒宁派’。

    真到了那个时候,事情确实就像魏水所说的这般,糟糕了。

    在朱宸濠还在考虑魏水所说的事情的时候,率先站出来支持魏水的是一直想拿魏水当枪使,却被他反过来小小的阴了一道的刘养正。

    “王爷,学生以为,魏水所言确实有理。现在已经接近四月了,即便我们掩住消息,但等消息传到京城,一番争论拉扯,再由京城派员到此,最迟八月底也肯定会到。留给我们的时间,确实是不多了啊。”

    朱宸濠点点头,刚想表示赞同。

    只听李士实站出来说道:“王爷,此事不可急切!”

    朱宸濠闻言皱了皱眉头道:“哦?若虚不同意他二人的看法?为何啊?说来与本王听听。”

    李士实解释道:“王爷,您想,我等在江西蛰伏这么多年,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毕其功于一役,一旦举旗,就必须要克定成功!如今,若按照刘先生的看法,距离发动,最多只有四个月的时间了。如此仓促,焉能做好事情?”

    朱宸濠听了,不禁又有些犹豫。

    刘养正本想站出来说点儿什么,却被魏水抢了先。

    只见他向前一步,对李士实道:“李先生,您刚刚也说了,王爷已经在江西蛰伏多年了。更何况,当年燕王举兵叛乱之时,借兄弟之谊,施阴谋诡计,诓骗宁献王爷加入燕军。当时,大宁驻军足有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更有能征善战的蒙古朵颜三卫骑兵。当时民间已有流言,称‘燕王善战,宁王善谋’。足以见得,胸有丘壑者,宁王也;至于燕王,不过是善战匹夫。若无宁献王爷当日佐助,燕王一匹夫如何能得天下?结果一朝江山坐定,背信弃义,成千古笑话!”

    魏水这一番话说得的确大逆不道,但对于宁献王朱权的后人朱宸濠来说,这番话却着实中听。

    见朱宸濠没有反对,魏水放心的继续说道:“王爷,想当年,天下本该有一半归属宁王。今日王爷您振臂一呼,必会有有识之士群起而影从!还有,不仅王爷您在江西蛰伏多年,而且,您的祖辈父辈,也为此准备多年了不是吗?所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都已经做了整整几代人了,难道准备还不够充分吗?所以,依小的之见,无论王爷何时起兵,都必然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刘养正想要迈出来的步子早已收了回去。

    在魏水说出这番话之后,已经用不着他挑拨,魏水便已经主动地和李士实对上了。

    到底还是年轻啊!说话、做事太过急躁。

    刘养正在心中点评的同时,李士实果然已经站了出来。

    他两眼直直瞪着魏水,胡子气得直抖,冷冷说道:“怎么?你觉得什么时候起兵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乳臭未干的家伙,连四书五经都没有读过吧?你懂得什么天时地利人和?!”

    魏水状似不服气的样子,想要反驳。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只能用一幅乞求的样子看向朱宸濠。

    朱宸濠看了他一眼,目光中流露出些许笑意,开口为他解围道:“罢了罢了,若虚,你就不要抓着他不放了。虽然说得不是特别的正确,但也不至于说错太多嘛。更何况,本王刚刚说过,无论他说什么,本王都不会怪罪。”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171 策马江西·筹谋与意外() 
朱宸濠很明显的在拉偏架,让李士实泄了气。

    他甚至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自从朱宸濠身边有了这个名叫魏水的混混之后,自己第一谋士的地位已然开始慢慢的动摇了。

    魏水?他当然不足为虑。

    但是那就是根儿搅屎棍子,最擅长的事情,莫过于是把水搅浑。

    而一旦这潭子水变浑了,那么,不用说,一直在旁边虎视眈眈的刘养正就该浑水摸鱼了。

    瞥一眼刘养正的表情,李士实心中更乱了。

    就在这时,朱宸濠又将目光投给了刘养正,问道:“刘先生,你怎么看?”

    刘养正不慌不忙,拱手道:“王爷,依学生之见,魏水所言,虽然不是全对,逻辑也比较混乱,但也不是全然没有任何的道理。起码,学生在其中,就总结出了几点王爷应当抓住眼前机会的道理来。”

    “哦?有这等事?”朱宸濠相对魏水,当然还是更信得过刘养正的,他连忙问道,“先生有什么看法,快快说来听听。”

    刘养正捋了捋思路,缓缓开口说道:“第一,天时,刚刚已经说过了,这江西巡抚之位现在是空缺的,而一旦补上缺位,我们行事会更加麻烦,所以应当尽快起兵,不能拖到朝廷派人来接任巡抚。”

    朱宸濠点头,这一点他已经认可。

    “第二,地利,王爷您的夺位之争不是一代为之,而是自宁献王时,燕王背信弃义时起,就有所准备了的。盘桓江西如此多的年头,对江西何等了解?筹措粮饷也好,招募兵勇也罢,比起朝廷,简单得多了。”

    “第三,人和。自为王爷效力以来,学生东奔西走,联络附近的绿林好汉,将其整编成队。再加上王爷暗中蓄养的甲兵,至今,应当已有十万之众。有此虎贲之师,何愁天下不能唾手可得?”

    “所以,才能说,天时、地利、人和,王爷是占尽了。只要我们好好的选定一个时间,发出檄文,到时候,王爷登基为帝的一天,就不远了。”

    刘养正虽然只是把魏水的一番话整理了一下说出来,但对于朱宸濠来说,却听着更加清晰了,也更加信服了。

    至于李士实,他可以说魏水不学无术、乳臭未干,却无法用这样毫无真凭实据的说法去撼动刘养正分毫。一时间,气不过,他只得站在那里,默默无语。

    “嗯,刘先生说得果然在理。”朱宸濠点头道,“那依刘先生之见,应当于何时起事最好呢?”

    刘养正显然早有腹稿,此时脱口而出,“八月十五日!”

    八月十五。

    这个日期一说出口,除了魏水之外,屋中的另外两人就都已经明白过来了。

    之所以选定八月十五,不是因为这是什么月圆之夜。

    毕竟,宁王麾下都是些土匪地痞无赖组成的大军不假,但那又不是一群狼。用不着挑一个月圆的日子,一块儿对着月亮嚎叫。

    之所以选定这一天,实际上,是因为这一天是全国的秋试的最后一天。

    秋试,又称秋闱,是明代科举制度之中对乡试的借代性叫法。

    秋闱每三年举办一次,逢子、午、卯、酉进行,由南、北直隶及各布政使司主持,地点就在南、北京府及布政使司驻地。

    考场称为贡院,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及其他官员若干,共同主持。

    考试共分三场,分别选在八月的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三天进行。

    乡试中举者,可以称为举人,会获得进京参加会试的机会,也可以在地方做个小小的官儿。

    所以说,乡试在大明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考试了。

    既然重要,那自然是所有的官员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

    整场考试的过程之中,所有人的精神都是紧绷着的,警惕性可谓是达到了最高。

    但八月十五日,乡试在这一天落下帷幕。

    该紧张的时候过去了,紧绷的弦松懈下来,这正是起事的绝好机会!

    这个时候起事,用不着担心任何人从中阻挠。

    毕竟,只有千日做贼,哪来的千日防贼的?朱宸濠时刻都想着造反,人家可不能时刻都防着他造反呐?

    只要这一步朝廷慢了,那么,接下来,每一步,都会落在朱宸濠的后面。渐渐地,也就只有吃灰的下场了。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往往很骨感。

    在朱宸濠和一众谋士很开心的讨论好了何时举事的事情的同时,京城之中,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要说,宁王朱宸濠为了当皇帝可是煞费苦心。而且,仗着皇帝有点儿傻,是忠是奸总是分不太清楚,所以,他的造反之路,可谓是明目张胆了。

    藩王在封地应该干什么?

    不能勤政爱民,那是皇帝该干的事儿,你干就是要谋反。

    不能勤俭节约,那是邀买人心,你干就是要谋反。

    不能亲贤远佞,那是自己给自己上贤名,你干就是要谋反。

    为了安安全全过一辈子,大明的这些藩王,是一个赛一个的荒唐。

    但宁王没有,宁王不仅在封地偷偷地打压异己,扩充军队,而且,竟然还敢把手伸进了朝廷里头。

    他在朝中,有钱宁为内应。除此之外,还花了大价钱,买通了一个正德皇帝十分喜爱的伶官儿,名叫臧贤。

    正德皇帝爱好音乐,生活奢靡,整天就知道玩儿。对于出身伶官的臧贤,那是十分的宠信。也是因此,才出现了大明朝仅此一例的伶官干政现象。

    有了正德皇帝的宠信,臧贤什么不敢干?插手各种各样他想插手的东西,那都是家常便饭。

    而且,还秘密的收授宁王朱宸濠送到京中的各项珍宝奇玩。

    要说,事情要是按照好的方向发展,臧贤本来可以享尽荣华,一辈子都不可能被正德皇帝知道他的那点儿事情。但怎么说叫无巧不成书呢?

    魏水的到来,没能改变臧贤的命运。收受贿赂的事情,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之下,被正德皇帝发现了。

    宁王有好东西?

    正德皇帝很愤怒,有好东西不给朕,居然给一个伶官?

    生气是生气,但那毕竟是自己的族叔,还没到要杀人的地步。

    于是,正德派自己的女婿,启程去南昌,当面替他训斥一下不知好歹的族叔。手机用户请浏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