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九千岁 >

第52部分

大宋九千岁-第52部分

小说: 大宋九千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泥鳅大惊,赵允让说的一点不错,那个朱签正是这样说的。

    “既然如此,那就由你把这位朱大人请过来吧!”

    黑泥鳅很是听话的从怀里掏出一个烟花,一道绚丽的闪光在夜色中绽放。

    没过上半个时辰,几艘明显是官船的大船气势汹汹地围拢靠岸!

    船上下来的。正是济州转运使朱签。

    此刻,岸边的火势更猛,厮杀的声音更加激烈。

    可是朱签立刻就发现了不对,因为居然不见黑泥鳅的踪影。

    按照他的布置,就算是劫掠之后,等到他来的时候,也要好好歹歹地厮杀上一番,做个模样。

    这样回去之后,也好向朝廷请功。

    可是就此退回去,兴师动众的难免有些交待不下去。

    虽然调兵的时候蒋伯涛未必知道,可是这一来一去,他是必定知道的。

    到时候恐怕不好交待。

    朱签心思电转。最终还是沉声道:“杀上山去,鸡犬不留!”

    “哼哼,朱大人好大的煞气啊!”

    随着声音出来的,面色堂堂正正,颇有威仪,正是权知军州事蒋伯涛。

    朱签目瞪口呆:“蒋大人——怎么会是你?”

    “朱大人想不到吧,我蒋伯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是不是?”

    “我从到任以来,你几次三番鼓动我攻打梁山。屡攻不下,我还不知道,这里竟然都是被你残害的黎民百姓!”

    “若不是允让派人告诉我,我险些又上了你的大当,你难道要用这上千人的脑袋,去换你的乌纱帽吗?”

    朱签脸色铁青,这老底儿都让蒋伯涛知道了。

    “蒋伯涛,自你来了济州,我不曾亏待过你,今天你要是肯跟我合作,帮我渡过难关,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你要是不和我合作——”

    朱签一晃手中的鬼头刀:“可别怪我姓朱的手狠!”

    蒋伯涛大笑:“就凭你?棍来!”

    旁边立刻有人递上一条熟铜大棍,足有鸭卵粗细。

    “这兵器有年头没发利是了,正有些手痒!”

    说着,就要上前和朱签比试,结果被赵允让一把拉住。

    “叔父,且慢,杀鸡焉用宰牛刀,这些许小事儿,交给我了!”

    蒋伯涛一怔,要说这次能把朱签这精似鬼的家伙诳进圈套里,他对赵允让真是刮目相看!

    可是要说对付朱签,恐怕赵允让还不行。

    这朱签也是武将出身,在水军中,也是有一号的悍将。

    要说拿下这朱签,那个燕彰或许可以,小六子估计问题也不大。

    可是赵允让要亲自上?

    赵允让却是胸有成竹,缓步上前:“朱大人,你有权保持沉默,你说过的所有的话,都将作为呈堂证供!”

第七十三章 三枪() 
赵允让看看朱签手中的鬼头刀:“朱大人,此时此刻,你还要负隅顽抗,未免有些不识时务啊!”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我觉得,朱大人在济州也算是一条好汉!”

    朱签哼了一声:“不用你假惺惺,今天栽在你的手里。我认了,可是你想三言两语就让我放下刀投降,那是白日做梦!”

    朱签其实还想着栽赃陷害赵允让一把,诬陷他和梁山勾结。

    可是看到蒋伯涛也在,就明白大势已去了。

    朱签很是沮丧,想不到自己的所作所为,竟然全部在赵允让等人的预料之中!

    可是,正所谓困兽犹斗。想让他束手就擒,那是不可能的。

    朱签提着鬼头刀,目露凶光,就要往前冲来。

    赵允让就好像是没看见一样:“你真不投降?”

    朱签作势上前。赵允让从背后直接拽出一杆突火枪。

    这是经过凌文儿特殊改装的,比原来的要小巧很多,在赵允让出京的时候,专门送给他防身之用。

    不过。火药已经经过配比的调整和颗粒化,威力比之前和辽人赌斗的时候,大了好几倍。

    赵允让直接从小六子手中接过火把,点燃了引线。

    朱签已经扑了上来,可是“咣”的一声巨响,朱签亡魂皆冒。

    这一突火枪,正打在朱签的胳膊上。

    蒋伯涛暗自赞叹,这赵允让心思细腻。

    朱签毕竟是朝廷命官,真要是就这样弄死了,自己也不好交代。

    殊不知,赵允让本来就是想取了朱签性命的,只是这药量不准确,手抖控制不住,打歪了而已。

    好在夜色昏暗,火光冲天,赵允让有些脸红。也瞧不出来。

    突火枪中,装的都是磨制好的铁砂,这本来就是用在战场上的武器。

    朱签一声痛叫,鬼头刀落地。

    他知道势不可为,手捂着伤口,转身就要逃跑。

    赵允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抽出第二支突火枪。

    咣!

    这一枪瞄准的本是后背,结果却打在了朱签的一条腿上。

    朱签“哎呦”一声跌倒在地。

    赵允让嘴里嘀咕着:“特么又打偏了!”

    蒋伯涛愕然,要不然,你想打哪儿啊?

    赵允让你随手抽出第三支突火枪,走上前,对着朱签的脸,拿着火把作势欲点。

    朱签毫无惧色,恶狠狠地“呸”了一声。

    这特么都这样了,居然还不服!

    赵允让神色不变,突火枪的枪口却逐渐下移。最后在朱签的两腿间停住了。

    朱签脸色顿时一变。

    “如何,你要是低头认罪,一切都好说,你要是不认,那也好说!”

    赵允让十分公平地给出了选择。

    说着,又作势欲点。

    众人冷汗涔涔,这种威胁,很难有男人扛得住啊!

    朱签虽然不是个好官,但是绝对是个男人:“我认罪!”

    赵允让笑容满面收起突火枪:“早这么着不就行了。”

    赵允让笑着转向蒋伯涛:“叔父,如何?我说三个月剿灭贼寇,现在幕后主使在此。”

    蒋伯涛哈哈大笑:“不错不错!”

    这朱签转运使的权力很大,两个人虽然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多少也有些利益冲突。

    如今朱签以这个名声下台,就是下一个来的,这官恐怕也必须小心翼翼来做了。

    当然,有了这一次的功劳,或许还有机会往上走一走。

    朱签倒台的消息在济州城里传开,顿时全城震动。

    整个济州城内鞭炮齐鸣,足足响了一天。

    从朱签的家中,抄出了足有几百万贯的家产。

    蒋伯涛派人行文到路。又行文到京城。

    京城也颇有震动,不过这震动却是关于赵允让的。

    自从赵允让外放出京,有些人就觉得,这个名动一时的小王爷,大概就此折戟沉沙了。

    地方官,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可是,看见没有,人家做了也就小半年的通判,就揪出了这么一个大蛀虫,不得不让人佩服。

    消息传到赵祯的耳朵里,赵祯龙颜大悦。

    都特么挤兑朕,怎么样,朕看中的人,就是这么牛气。

    圣旨下,赵允让负责押送朱签进京候审,通判一职由他代行拟任。

    文官们的鼻子都快气歪了,通判那可是要职,能这么随便拟任嘛!

    可是,这个时候,决不能去触霉头。

    这龙颜大悦和龙颜大怒。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拦着皇帝情绪爆发的,绝对是下场凄惨。

    转运使朱签贪赃枉法,勾结贼寇残害良民,予以革职查办。

    蒋伯涛身为权知军州事,有亏职守,姑念捕贼有功,待秩满后另有任用。

    蒋伯涛一头冷汗。光想着功劳了,忘记这里边还有个领导责任问题。

    其实,这也不完全怪他,全是那群文官的主意。

    皇帝龙颜大悦不能拦着去,拦着赵允让就是拦着皇帝,最后想来想去,可不是就剩下蒋伯涛了么!

    至于接任通判事宜,由赵允让自行酌情的话,是由来传旨的太监亲口告诉赵允让的。

    赵祯可不傻,这要是留下把柄,日后文官们翻起旧账,又是麻烦。

    所以。这部分是口谕。

    赵允让大喜,皇帝哥哥真够意思。

    除去了朱签,就等于清除了济州一带的一个毒瘤,济州的风气为之一正。

    不过,济州这个地方赵允让也没白来,船坞已经完全的建立了起来。

    碧落春,也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大的烧锅,当然幕后主管是唐才。

    朱签倒了之后。各处的官员纷纷来通判府拜访,要和赵允让合作。

    赵允让一律拒绝,当初和唐才说好的,这总代理就是他的。

    想在济州弄到碧落春,找唐才!

    唐才虽然贪财,却从来都是从生意上来,这也是赵允让最终这样做的原因。

    至于通判一职,既然赵祯说了,那就让老邱来做。

    邱慕白没想到,自己当了大半辈子师爷,从来也都是小吏的身份,忽然成了真正的官,而且还是一州通判。

    就算老头平日里十分沉稳,这几天也有些飘飘然。

    至于梁山众人,本都是劳苦的百姓,即刻恢复户籍身份。

    不过许多人已经适应了梁山的生活,不愿意离开。

    赵允让又出主意让大寨主铁雄牵头成立一个梁山风景区。

    专门有人负责接送在济州经过的高官富商,负责的就是接应赵允让和邱慕白上山的壮汉和瘦子。

    梁山一日游开展的红红火火,广告的小单子都发到济水沿岸的青楼了。

    至于那个嚣张的二寨主周冲天,比较不幸。

    梁山那场大火中,唯一遇难的,就是他。

    济州这里比起京城来,甚至还要有优势。

    因为这里是一个水陆交通的枢纽。

    赵允让为了济州所做的努力,完全的扫清了济州发展的障碍。

    不仅为济州成为一个强大的中转站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强大的经济能力。

    而且使得沿途的修船造船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甚至,连交子铺也被铺展开来。

    赵允让觉得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公平环境。

    其次,就是这个地方的流通了。

    这个流通,不仅包括交通人口各方面的流动,金融的流通也是很重要的。

    而且,这可以帮助赵允让达到另一个目的,那就是缓和一下和刘太后的关系。

    毕竟赵祯龙颜大悦,刘太后就算不是凤颜大怒,起码也是多云转阴。

    而交子铺的推广,是她唯一肯定不会反对的。

    毕竟,这是她的生意。

    果然,朝廷极速回复,准奏。

    顺便还派了一个大掌柜,直接带着几万贯交子下来,据说也姓刘。

    不过这位大掌柜有些神色诡异地告诉他,京城出了一件关于他的乱子。

第七十四章 欧阳探花() 
终于又回到碧落山庄了,这也算得上是荣归故里了。

    赵允让再不是那个空有虚衔的小王爷小侯爷,而是赫赫有名,孤身潜入梁山,解民于倒悬的赵通判。

    石磊徐至诚燕昭等人纷纷赶来看望,说是看望,谁也没带东西来。

    倒是燕昭居然不知从何处,又弄来了一群鸽子。

    石磊神秘道:“你不知道。他已经在家里养了几百只了!”

    “而且,全部是放养,想吃的时候就自己去抓,只当是练习轻功了。”

    “我和老徐也想吃,就是抓不到!”

    我靠,燕昭这小子够贼的。

    不过鸽子遇见他,也算是倒了霉了。

    眼看着正是盖房的好时候,老周那里大量的红砖已然备好。连其他的建筑材料也都是齐全的。

    改造的大好时机到了!

    碧落山庄的农户就盼着抓紧拆迁改造呢!

    只因李月娥家这几个月率先建起了一拉溜儿五间红砖碧瓦的大房子。

    外带一亩三分的大院子。全部是三合土垫底,红砖铺就的小道。

    作为这样一个样板院子,所有的农户都看得直流口水!

    正房五间,全是红砖碧瓦的房子。

    两个挨着堂屋的屋里。都是火炕。

    外面的堂屋中,一边一个省柴灶。

    还特意地留出了炉子和烟筒的位置。

    窗户一张纸也没用,全部是玻璃。

    用木条和钉子将玻璃固定其上,整个屋子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这要是再到了冬天,绝对能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所以农户们积极踊跃地要求抓紧拆迁改造。

    赵允让拍出一张新农村的规划图:每户都是五间联排的红砖大瓦房,一亩三分地的院子。

    后来发现不行,因为有的家里边儿子太多,例如老张头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