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九千岁 >

第13部分

大宋九千岁-第13部分

小说: 大宋九千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允让步步紧逼:“问案先问动机,循着动机,自然手到擒来!”

    “这仓库失火,谁受害最大?”

    “自然是老周父子!”

    “谁又受益最大?”

    “这——”

    “老周父子刚刚接下了将作监的官商,你可知道?”

    将作监?

    燕昭还来不及理清思绪,忽听有人喝道:“将作监——陆监事到!”

    将作监监事陆成!

    陆成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个头不高,却透着精明强悍。

    “燕护卫,不知道我将作监的这件案子查的怎么样了?”

    将作监的案子!

    这陆成倒是厉害,一句话,就把案子扯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去了。

    没容得燕昭回答,陆成又道:“老周父子本是我将作监新晋的官商,这次损失惨重,我于心不忍,将作监准备全数赔偿。”

    说着,陆成面带笑容看向老周父子,两父子大喜,齐齐看向赵允让。

    赵允让皱眉,这是来想把事情抹平啊!

    如果说,赵允让之前还只是怀疑,现在陆成的这一做法就彻底确定了他的想法。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这话糙理不糙。

    真要是屁股底下干净,陆成能这么大方?

    燕昭朝着陆成一拱手:“陆监事,此事尚未有结论,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这句话让赵允让对他改观不少,起码,还能坚持原则。

    陆成吃惊道:“我将作监全额赔偿,就算是那伙计葬身火海,我将作监也不会视而不见,抚恤银子也是有的,如此,还不能结案么?”

    赵允让突然放声大笑。

    陆成强忍住心头的厌恶之情:“不知道小王爷为何发笑?”

    “我笑这世上,竟有如此愚蠢之人,连一个是意外还是有意都判断不出来的人,还有什么脸面说三道四?”

    陆成和燕昭的脸色都是一变,这话听着刺耳,两个人都觉得是在说自己。

    燕昭亢声道:“就算是有石漆,可是也不能断定,就是有人有意为之,至于有人从中受益之说,也只是小王爷的揣测罢了。”

    陆成面无表情,冷着一张脸不说话。

    赵允让冷笑一声:“我知道燕护卫是个讲究证据的人,那就请找个验尸的仵作过来,我们来看一看,这究竟是意外还是故意!”

    燕昭没有说话,点手叫人过来。

    仵作来到,恭恭敬敬站在一旁。

    赵允让问道:“你认为,这伙计是如何死的?”

    “检验尸格,全身焦黑,系火烧而死。”

    “可曾查验死者口鼻咽喉?”

    仵作一愣:“这个却不曾。”

    “查!”

    仵作目光投向燕昭。

    “查!”

    石漆已经让燕昭对赵允让转变了些许看法,如此肯定,莫非真有必然的证据?

    “查——死者咽喉以下,有无灰烬烟气?”

    “没——没有!”

    仵作毕竟是常年干这个的,一点就通,看向赵允让的眼神惊诧中带着钦佩。

    “他杀无疑!”赵允让斩钉截铁道。

    燕昭不用听结果,只看仵作的表现,就已经知道了:“小王爷广见博闻,燕昭佩服!”

    什么话,好像自己天天和尸体打交道似的。

    “佩服就不必了,还是快些查明案子为好。”

    陆成拂袖而去:“既然开封府一意孤行,恕我将作监不奉陪了。”

    燕昭看着陆成离开的方向,若有所思。

    赵允让懒洋洋道:“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燕护卫不妨从将作监典事吴由那里入手,或许有意外的收获,也说不定哦!”

    “意外”两个字格外响亮,弄得燕昭哭笑不得。

    “对了,上次还有个叫牛力的市井无赖,不妨也一道查上一查,告辞!”

    老周父子暂时被赵允让安置下来,随时听候燕昭的传唤。

    不过相信燕昭现在已然明白是怎么回事,有了方向,还有什么能够阻挡这位大名鼎鼎的燕公子呢?

    两天之后,开封府派来一位主簿,宣读了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的王博文王大人的谕旨。

    查,汴梁城仓库失火一案,系奸商陆通争夺官商未遂,勾结将作监典事吴由,指使市井无赖牛力,杀人纵火。

    现查牛力畏罪自尽,不予追究。

    将作监典事吴由充军,背后主使陆通斩立决。

    至于陆成允诺的将作监的赔偿,自然也不了了之了。

    陆成因为旁支和下属卷入人命案,被高家和石家联合参了一本。

    但是也不过是受到了训斥诫勉,监事的位子保住了。

第十八章 工业萌芽与希望书院() 
没能扳倒陆成,石磊很是不满,不时地来碧落山庄骚扰一下赵允让,可是每次都让赵允让抓劳工。

    倒是燕昭,有事没事也来碧落山庄跑一趟,比石磊来的还勤。

    可是赵允让一次也没抓他干点什么。

    老周父子这次算是倾家荡产了,将作监前两天结算的银子,大概能填补上这次的窟窿就不错了。

    依着老周,就打算和赵允让说一声,就此打道回府,告老还乡,汴梁城的水太深了。

    可是赵允让一番话,就把老周拉回来了。

    老周绝不会承认,自己留下来是因为赵允让许诺,不出一年,保证老周的生意规模比现在还大。

    自己可是为了儿子的前途,才留在汴梁城的。

    这不,身体刚好一点,老周就找赵允让汇报工作来了。

    赵允让无奈,敢情这古人的脸皮也不薄啊!

    不过,关于老周父子,赵允让还真是早有打算,职业操守没的说,人品也过硬,这样的人才,留在身边有好处。

    碧落山庄的大操场算是建好了,就差一所学校了。

    赵允让挠头了,首先这老师就不好找,虽然说国子监里各类老师估计都有,可是让他们来这里,那就等于把清华的教授弄来干希望小学,没人来啊。

    赵允让倒是想着能不能把欧阳修请来,可是转念一想,不成,人家现在正高考期间,还是等中了进士再说吧。

    到时候,没准儿带出个苏四苏五的来。

    大火烧过的砖瓦石料是不能用了。

    而且将作监也突然大兴土木,在这个时候搞起了城市建设。

    一时之间,汴梁城砖瓦石料价格暴涨。

    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赵允让的小山村。

    这可是自己掏腰包,要是全拿来买砖瓦石料,还怎么进行下一步基础设施啊?

    这陆成,分明是挟私报复!

    可是,这是阳谋,没办法。

    至于外地的砖瓦石料,运过来就是个大问题。

    最关键的这就算是能够运输过来,运输也要时间,也要费用。

    只能靠自己了。

    “小王爷,对不起你,这砖瓦石料实在是凑不齐了,眼看着就要天冷了,不适合再建造庄子了。”

    老周显得十分羞愧。

    赵允让摆摆手:“这没什么,大不了这样过年,可是明年,咱们一定会把庄子建造起来的!”

    今天,赵允让准备和老周说的,就是建庄子的事情。

    “老周,你来建个砖窑怎么样,这样你就生产销售一条龙,好处全是你一个人的了。”

    老周摇头,这水磨青砖的烧制火候很重要,没有熟练的工匠,不是谁能建造青砖窑的。

    而且这青砖是粘土烧制,粘土遍地都是,可是将粘土用水调和后制成砖坯,放在砖窑中煅烧的时候,必须要淋水。

    这样才能烧制出青砖。

    也正因为如此,青砖窑必须在上面开淋水口,这也直接导致青砖窑不会太大。

    赵允让笑眯眯道:“我们要是不淋水呢?”

    不淋水?

    老周傻眼,还真没听过不淋水烧制砖瓦的。

    “放心,不淋水的砖窑,我这里有!”

    赵允让这么说,是有把握的。

    这几天,他从系统里找出了好几种砖窑的图纸。

    隧道窑是不成了,需要的配套设备太多了,只能舍弃。

    能拿出来的,只能是素有“八卦窑”之称的轮窑了。

    轮窑连续性作业,生产能力较大,而且燃烧烟气通过预热带排出烟道,又可用来充分预热砖坯。

    产量高还省煤!

    就这么简单一描述,老周心里就痒痒的不行,做个经销商固然不错,可是整个产销售一条龙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家业就大发了。

    看着老周一脸憧憬的模样,赵允让又直接扔给他一张营造法式一书中关于砖瓦作的图纸,里面详细著述了各种不同的砖的尺寸,用法。

    甚至,连计算用砖瓦的数量公式都在里面了。

    “这会成为官方的市场准入标准的。”赵允让神秘地预言。

    这营造法式本就是关于建筑方面的专业标准,只不过,现在赵允让决定,这标准,要由自己来制定了。

    现代不是有句话么,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

    没问题,咱们三位一体,拿着自己的标准,用自己的技术,生产自己的产品!

    目前最迫切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轮窑的建造,一个是燃料问题。

    青砖窑因为规模的关系,还可以用些柴草,好点的窑口,会使用木炭。

    可是大规模的生产,那必须是煤!

    煤素有工业血液之称,有了血液,工业才能发展起来。

    想当初,赵允让对于前世工业门类齐全的那种自豪感,可是念念不忘。

    万事不求人,建设一个工业大宋,这就是北宋的资本主义萌芽!

    砖窑建造的事情,就交给老周去办了,不过赵允让特意嘱咐,这砖窑要离开碧落山庄十里以外。

    最重要的,是要建设在庄子的东南方向。

    面对老周的疑惑,赵允让可没心思向他解释什么盛行性季风的概念,这叫什么来着?

    对了,这叫“紫气东来”!

    小周呢,则被赵允让派去了汝州。

    拿了一千两银子去买地。

    现在可是土地私有,肥沃的土地还是蛮值钱的。

    可是,有露天煤矿的地方,土地绝对是贫瘠到了极点的,基本就是个不毛之地的情形。

    便宜就一个字!

    照说内蒙的露天煤矿可能多一些,不过这时候估计也都是些游牧民。

    依照现在的交通水准,这距离太远了!

    到时候煤运回来比砖还贵,得不偿失啊!

    汝州!

    就是平顶山,赵允让记得这里有大型的煤矿,而且,这里还有一部分小型的露天煤矿。

    正合适,估计用来烧砖,怎么也能用上几十年!

    顺便把煤矿勘察的要点告诉了小周,其实直接告诉他地点也可以,但是太惊世骇俗了。

    万一朝廷知道了,让自己满世界找煤矿怎么办?

    这汝州离着开封也不过三四百里。

    当地也可以建造砖窑,也可以运输煤过来,毕竟汴梁城这样的大都市,居然还以柴草为主要原料,实在令人费解。

    本来赵允让没打算这么大量的使用煤炭,毕竟,受教育多年,环境意识还是有的。

    可是没办法,估计地球这点净化能力还是有的。

    而且有了煤,可发展的东西就多了。

    事情进展的颇为顺利。

    一个来月的时间,在碧落山庄的东南十里,建造起来九座轮窑。

    汝州的煤矿买的也很顺利,只是一发现有煤,当地的几家豪强就想着反悔。

    跟随小周一起的小六子这次到没有出手,而是随手扔出了一块周王府的腰牌。

    立刻众豪强变成了软脚虾,不仅不再捣乱,还派出家丁,帮着维持煤矿的秩序。

    第一场小雪飘落的时候,山庄的大操场上已经垛成一道红色的长城。

    老周在第一窑砖出窑的时候,还胆战心惊地来找赵允让,说砖烧坏了。

    赵允让哈哈大笑,这不仅没烧坏,还烧得很成功,这才是紫气东来嘛!

    以后,这就是大宋砖瓦的标准样板了。

    抢在入冬之前,赵允让先让在操场的一侧,建起了五进三层红墙碧瓦的房子。

    那门脸上也挂着瘦金体的大匾:希望书院!

    村民们都看着稀奇,这年头哪有全部使用砖瓦建造的房子?

    就是最奢侈的,也不过是关键的地方用上几块而已。

    房子建好了,那窗户都比一般人家的大,糊窗户的纸用的是最好的,韧性好,透光好。

    这么好的房子,恐怕是赵允让自己来住的,没准儿,这就是周王府的别院!

    结果有几个和小六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