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从战火硝烟中走来 >

第222部分

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第222部分

小说: 从战火硝烟中走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个部队、对战场情况了解最多的战士整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做好明天演讲的准备。

    天黑了,兄弟俩刚刚回到宿舍楼大门口,没想到一名年青的警卫战士站在门口问道:“你俩是不是王大伟和王小伟?”

    兄弟俩一愣,点头道:“是!”

    警卫战士便笑道:“跟我来吧,首长要见你俩。”

    兄弟俩奇怪地相互瞧了一眼,跟随警卫战士走到森荫道上,警卫战士便指着站在远处路灯下的高天成和伍阳秋说:“两位首长在等你们,你俩过去吧。”

    兄弟俩赶紧大步上前敬礼道:“首长好!”

    高天成回礼后笑道:“小伟、大伟,上个月在新化时匆匆一别,很多话都没有说,今天特意来找你俩谈谈。”

    伍阳秋说:“你们兄弟俩的英雄事迹,我和高校长都知道,明天的开学典礼上,你俩是不是应该把那些感人故事讲述出来,让同学们分享一下战火中的兄弟情怀?”

    王小伟说:“不,我和大伟哥同战友们商讨过了,牺牲的烈士才是真正的英雄,何况我和大伟哥在战争开始后才两天,就从战场上撤了下来,并没有经历最残酷的战斗,所以明天由别的战友讲述那些烈士们的英雄事迹。”

    高校长点头道:“你们的想法很好,牺牲的烈士更应该得到尊重。来,大伟、小伟,我们连走边谈。”

    新老两代军人便在林荫道上漫步述谈,询问兄弟俩对战争的理解和阵地守卫战中的狙击经验,以及在抢占敌军碉堡时的战术应用。兄弟俩也如实地讲述了自己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心理体会,毫不保留地述说了抢占敌军碉堡时的战术应用和当时的心里想法。

    高天成和伍阳秋又详细询问了王小伟两次飞刀杀敌的经过,当王大伟述说了详情后,王小伟却高兴地说,通过飞刀杀敌,自己恍然大悟般领会了双手飞镖投掷的真谛,现在任何时候都能准确地投中靶心,连师父都自愧不如。

    四人愉快的交谈直至熄灯预备号吹响才停止,兄弟俩瞧着远去的两位首长,心里是感慨万分,因为从两位首长的交谈中可以感受到,他们也在总结这次战争中的得失和经验教训,为军校教育规划新的课程和教材。

    第二天上午,隆重的开学典礼后,学校首长就让这些刚刚走进校门、却在保家卫国的战火中闯出来的功臣们给全校师生做报告,五名战士先后上台讲述了战场上的英雄事迹,但没有一名战士讲的是自己的故事,而是用激情和热泪将烈士们奋勇当先、浴血沙场的英勇献身精神用文字表述了出来,使大家在感动的泪水中领略了当代热血军人的风采。

    下午,兄弟俩领回课本后赶紧在宿舍里预习,没想到邹毅抱着他五岁的儿子走了进来,说是奉母亲大人的命令,请两位弟弟去家中赴宴。

    兄弟俩赶紧在街上买了两箱水果,跟随邹毅父子俩坐公交车来到军区总医院,沿着道路走过门诊大院和住院部,来到一处山脚下的住宿区,只见一栋栋二层楼的别墅坐落在树荫之中,住在这里的都是师级教授专家。

    邹毅领着两个弟弟走进自家的小院,然后指着左边的别墅说,那是黄老的家,因为老人一直单身,只有一名勤务员照顾,分房时特意分在了一起,有事时大家都能及时知道。随后又指着右边的两栋别墅说,那是秀兰姑姑和孝勇叔叔的家,因为孝勇叔叔和彩云婶婶都是昆明军区医学院的教授和总医院的专家,每个月都要回昆明讲课和参加医疗会诊,所以也在这里分了房子,只是他们很少在家里住,大部分时间都在师部医院。

    走进客厅,黄老、伍阳春、曾秀兰、邹毅夫人、王坚夫人和女儿都热情地迎了上来,兄弟俩尊敬地打着招呼,此时兄弟俩才知道,两位嫂夫人也是总医院的医生。

    傍晚时分,高天成夫妇和伍阳秋夫妇也赶来了,兄弟俩赶紧尊敬地叫着伯母和婶婶,两位夫人虽然是第一次见到兄弟俩,但非常亲热地拉着两人的手问寒问暖。

    吃饭时,因学校规定不许喝酒,所以只能吃着丰盛的饭菜,当曾秀兰提出每到星期天,兄弟俩轮流去四家人家里聚会时,却被王小伟以老头子不允许为由拒绝了,一是学习任务很重,今后肯定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星期天也应该充分利用于自习;二是长辈们工作很忙,经常来打搅要是被老头子知道,兄弟俩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但十一国庆节等节日一定会来探望各位长辈。

    黄老和高天成对王小伟的决定表示赞同,因为他们这批特招入学的功臣,考试成绩具有一定的照顾性,比正规考入军校的应届高考生有着一定的差距,如果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迎头赶上,就会让他们失去自信,所以长辈们的关怀归关怀,但还是要尊重兄弟俩的意愿。

    9月3日,紧张的军校生活开始了,但学员之间时刻充满着竞争,军事训练对这批从战场上下来的新学员来说是轻车熟路,严酷的战争考验又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的作风,是全校同学们眼里的楷模,但由于带有照顾和推荐性质才考上军校,学习上很多的战士却跟不上从地方上真正考入军校的学员,这让他们深感不安和焦虑。

    王小伟却是他们之中的骄骄者,为了不让别的学员瞧不起这批从战场上直接走进军校的战友,他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夜深人静时组织大家一起继续在教室补课和自习。伍阳秋和一些老师也经常来到教室,主动给这批功臣学员进行补习,最终通过近三个月的不懈努力,才渐渐地让这批学员熔入到了集体之中。

    王大伟是得利最多的一个,学习上得到了弟弟更多的帮助,不仅每天的笔记和作业要先经过他的检查才能上交,而且不懂的地方他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重解,直到自己弄懂为此。

    王小伟在哥哥和战友们的学习跟上了教官的授课速度后,每天早上出完早操还要拉着哥哥到操场上逼着他跟自己一起练半个小时的武术基本功,午餐后一个小时是练习飞镖的时间,晚上九点上完课后只要哥哥在学习上没遇到难题,一个小时的练功也是雷打不动,绣着四条飞龙的练功服成了自己在同学们中间最耀眼的标志。

    生活上就倒过来了,哥哥给予了弟弟无微不至的关怀,脏衣服只要他换下来,不管多晚都要帮着悄悄地洗干净后才休息。弟弟急了,脏衣服换下后不敢再过夜,赶紧自己洗了再睡,哥哥就笑着在一旁帮忙。

    兄弟俩同进同出的亲热劲和在各项军事考核中的优异成绩,开始时只是引起不了解内情的同学们羡慕,但随着战友们的讲述,两人在战场上建立起来的兄弟情感故事传开了,大家眼光里流露出的更多是敬佩。

    军校学习眼间,兄弟俩除了寒假分别回家过年外,暑假一定要去各自家中拜望父母,两人收到的信都是一起看,回信也是一起回。更重要的是,每年的清明节时,这些从战场上下来的战士都要集体跟学校请假,高校长等领导自然知道他们要去干什么,立即派出几辆专车分别送他们赶往几百里外的几个烈士陵园悼念牺牲的战友。

    王大伟他们来到陵园悼念烈士的同时,也能同一些战友在陵园里相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老兵的退伍,熟悉的身影也愈来愈少。同时,边界的战火持续不断,兄弟俩时刻关注着战争的动态,并与老头子在信中一起分析战局的发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战争经验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提高自己对战略战术的认知和积累。

    岁月如索,王小伟经过在军校几年的学习和生活,从少年变成了真正的青年,不仅个子长高了,体貌更加的英俊和成熟,而且性格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一直是学校的文艺活动积极分子,他的武术表演是各种节日必不可少的保留节日,但不再嬉戏、不再笑闹,加上学习成绩突出,是学校公认的高材生,同时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在哥哥的介绍下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唯一没变的是对大伟哥哥的情感和对父亲的尊敬,当然,有时他也会在哥哥面前偷偷地说些调皮话,因为这毕竟是兄弟之间的事,比如在第三年的暑假回家参加亲哥哥的婚礼时,他趴在大伟哥的耳边说:“要是有女孩子喜欢我,肯定要早点结婚,要比你抢先生下一个大磊,让你的小磊叫我儿子为哥哥,这下我俩就扯平了。”

    王大伟就搂着弟弟悄悄地乐了。

    同时在这几年里,由于没有遇上过于激动和紧张的事,兄弟俩的心灵感应也就没有再出现,似乎已经消失。

    第四年的清明节来临,兄弟俩和战友们来到烈士陵园时,除了看到一些烈士的亲属和已经是军长的陆继财、已经是师长的汤阿武、已经是师政委的李俊杰,已经是团长的郭团长,及已经是营长的邹毅和教导员的王坚、已经是一连长的罗文斌和指导员的曾援朝等十几名熟悉的干部带领一些新战士来到陵园外,其他相识的战友都没见到了,大家的心中都不由得涌出一种失落,昔日在战场上并肩战斗的战友全都退伍了,他们是否还记得这些倒在身边的烈士,时间会让一切都忘却吗?

    这时,一大群穿便装的青年人叫喊着跑上山来,熟悉的声音、熟悉的面孔,是退伍的战友们赶来了,亲切的问候和交谈中,昔日的战友们说,回到地方后因工作繁忙,今后不可能每年来悼念烈士们,但一定会每五年来一次,直至走不动了为此,当生命结束时,再去地下与烈士们重逢。

    陆继财领着战士们三鞠躬后悲壮地说:“同志们,当我们这些经历过这场战争的人都先后离开人世后,可能不会再有人记得这些烈士,但他们永远都记载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同时,一代又一代年轻的士兵将继续踏着我们的脚步走进军营,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保家卫国的责任也同时落在了他们的肩上。孩子们,请时刻记住,你曾经是一名军人,不论你在哪里,都不要忘记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李俊杰和汤阿武、邹毅他们便领着新战士们给烈士们扫墓,王大伟他们也在一个个写有熟悉姓名的墓碑前感怀,眼睛里都含着无法忘却的泪花……

    王小伟想去同军长说件事,但看到罗文斌在和军长小声地交谈时,使站在一旁没有上前。

    罗文斌看到了王小伟,就笑道:“小伟,是不是找军长有事,你来吧。”他跑去给烈士们扫墓去了……

    王小伟走到军长跟前说:“军长,老头子离休了,他很想来看您,但又怕打扰您。”

    陆继财说:“我知道,我几次叫他来都不肯,他是怕麻烦我们,再过几年我也要离休了,到时就和你婶婶一起去看你家老头子。小伟,你马上就要毕业,这四年来长大了,也成熟了,今后有什么打算?”

    王小伟说:“听说我们这批经历过战争的学员要分配到全军区的基层连队,但我和大伟哥想一起回老部队,不知道行不行。”

    陆继财盯着他问道:“你们想回老部队,为什么?”

    王小伟认真地:“这几年来边界并不安宁,枪炮声持续不断,他们又侵占了我国边界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山头,迟早我们会收复自己的国土。我是一名军人,要是能重上战场,将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这也是老头子在信中让我想办法回老部队的原因,他说,我们部队是离边境最近的一支野战军,很有可能再次参战。”

    陆继财感慨地:“老头子对战争有他的理解,对儿子寄托着他的希望,我也很想还有机会再指挥一场战斗。小伟,但你想过没有,为国而战是与生命不相等的,现在毕竟是和平年代,你已经经历过一场战争,如果再走上战场,你认为值得吗?”

    王小伟坚定地:“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但我和大伟哥希望能再一次为国而战,如果牺牲了,我只有一个要求,让我回到故乡,永远陪伴着我爸妈。”

    陆继财动情地:“孩子,你真是一名勇士,也是一位孝子,我为你骄傲。”

    王大伟拉着汤阿武跑过来,求救似地:“小伟,我刚才对师长说了,想和你一起回老部队,可他说要军长点头。军长,您就为我和小伟开一次后门吧,如果真象老头子说的,我们部队要是能重上战场,就可以补回四年前提早走下战场的遗憾了。师长,你也帮我们说说情嘛,我俩都是你的老部下,这点感情还是要讲的吧。”

    汤阿武笑道:“大伟,这四年来我发现你变化最大的地方,就是说话的声调有点象小伟了。”

    王大伟吃惊地:“是嘛,我怎么没觉得。小伟,哥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