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浮生记 >

第35部分

明朝浮生记-第35部分

小说: 明朝浮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二至十名都称为亚元,这其中又有差别。乡试第一名到第五名,这五人必须是写出五经经义某一经写的最好的人,因而称为五经魁,第六名则被称呼为亚魁。

    主考官笑呵呵的看着贡院门口的考生们,在受过周围人等大礼参拜后,便吩咐手下人将榜文公布在“腾蛟”、“起凤”两个牌坊上。此时的明朝乡试,榜文只有正榜,能中正榜的当然就是举人,可以参明年京师二月份的会试。

    周小白也是挤在人群中,他不像别人是从榜尾开始找,他是从榜头找的,因为他感觉自己考得不错。忽听周围一人拍手笑道:“我中了!哈哈哈!”此言一出,立刻引得周围人人道贺,那人哈哈大笑,竟是顾不上向周围拱手致谢,就急匆匆的跑走了。

    周小白看到榜首第一个名字,写的是扬州兴化县吴臻,年二十二岁。看到这个名字,周小白顿时心头一凉:解元怎么不是自己?忙又向下看去,一连找了前十个名字,都没有自己!周小白心道不好,这次不仅没有中解元,连一个亚元都没中啊!

    他连忙又向下看去,却是找到一个名字,写的是金陵应天府苏凌,年十四岁,排在第三十二的位置。周小白叹了口气,没想到苏凌一个女子也考中了举人,想到还没有找到自己,心下颇有些着急,连忙又向下找去,一直找到榜尾,却见写着最后一个名字镇江府丹阳县孙山,年四十四岁。

    周小白顿时呆了,连忙擦了擦眼睛,又从榜尾找起来,这样反复看了三次,榜上却是没有自己的名字。周小白感叹一声:自己没有考中啊,真是名落孙山啊,心中顿时间别提多难受了。眼见周围的人一个一个都走了,就连报喜的差官也都走了,自己竟然还是呆呆的站在那里。

    周桐心下不忍,叹口气道:“少爷,我们回家吧,没中就没中,少爷你才十四岁,再过三年考就是了。”周小白叹了口气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唉。”

    这话才一出口,身后一人赞叹道:“好一个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啊。”周小白回身一看,只见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穿着一身雅致的酱色袍子此刻正在笑盈盈的看着自己。

    那人看到周小白的神情,知道他肯定是没考上举人,笑了道:“我听你刚才吟诵的诗,很有深意,时运一时不济也是不妨的,只要以后下定苦功,终归有鱼跃龙门的时候。”

    周小白道:“多谢足下指点。”那人带着笑意看了他一下,便回身走了。周小白心道:唉,怎么碰到的人也这么奇怪,都不说自己是谁。

    没有考上举人,周小白心中烦闷,便带着周桐寻到魁光阁去喝茶。周小白这个人很奇怪,别人伤心难过都是喝酒,没穿越前的他也是这样,但自从穿越之后,他反倒是高兴的时候才喝酒,难过的时候都会喝茶。

    喝了两碗大碗茶,周小白又站起身来。他对周桐道:“周桐,今日我心里烦闷的很,不如陪我去外面走走,我想去静思庵,看看乐知秋是不是在那里。”

    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周小白却是再没见过乐小姐。这段时间,他一直以来都是用功读书,温习功课,都是乡试做准备,倒是没有去找过乐小姐。

    此时此刻,周小白很想找一个女子说说话,他感觉乐小姐是一个可以倾诉之人,自然而然的就在难过的时候想起她来。

    两个人出了魁光阁大门,骑上来时的马匹,就向着城外而去。到了静思庵门口,只见了尘师太正在庵门前跟乐小姐说话。

    周小白两手合十道:“在下参见了尘师太。”了尘师太念了声佛:“阿弥陀佛,周施主来了?”周小白道:“今日来此,原本是找乐小姐一叙,不想见到了师太。我今日心中烦闷,还请师太为我指点一二。”

    乐知秋插话道:“你怎么了,小白,有什么事情你跟我说,我定会帮你的。”周小白叹口气道:“今日是乡试放榜的日子,我没有考中啊。”了尘听了,微微一笑道:“贫尼见周施主额前有祥云笼罩,此乃是富贵之气,却为何这么苦恼?”

    周小白心道:师太啊,你就别打趣我了。我连个举人都没考上,你还说我有富贵之气,不知道这富贵之气却是从何而来?

    了尘师太见他不能会意自己的话,便道:“周施主若是无事,贫尼就先行告辞了。”说罢,也不理周小白,就走回了庵内。

    乐知秋听说周小白没有考中举人,也是暗地里难过,便道:“小白,你跟我去悬崖上看看我种的花吧。”周小白点点头,吩咐周桐看住马匹,自己便和乐小姐到了悬崖边上。

    两个月不见,乐知秋行云流水的身法更是巧妙了,都不需要背着周小白,只是拉住他的手,空中一个转身便到了悬崖上的草庐边。

    这还是周小白第一次被人拉着在空中飞起来,那感觉比坐过山车爽多了。到了悬崖上,见到草庐边上竟然种了大片叫不出名的野花,真是姹紫嫣红,分外的好看。

    乐知秋笑道:“自从爹爹把我带走了,我便会在山中寻一些花来这里种上,到今天已经种了第八十三株了。”周小白道:“为何是八十三株?”乐知秋心道:这真是一个呆子,叹了口气道:“我一日不见你,便种上一株花,到了今日已经是第八十三天了。”

    周小白眼睛一红,一把拉住乐小姐的手道:“知秋,我没来寻你,却不曾想你日日都在惦记着我,早知如此,我就该早些来的。”乐小姐摇头道:“这些日子你都要温习功课,参加朝廷的乡试,是我也不敢去找你,怪不得你的。”

    周小白拉着乐小姐的手道:“知秋,如今我没有考中举人,你是不是会怪我?”乐小姐笑道:“我又不贪图那些功名利禄,小白你是有真才实学的,考不中举人,也是时运未到而已,你不要太难过了。”

    周小白终于笑了一下道:“知秋,你对我真是太好了。对了,你爹爹呢,我怎么没见到乐大侠的?”

    乐小姐叹了口气道:“爹爹自从带我走后,就一直住在旁边的栖霞寺内,他日日与老和尚谈天说地,倒是很少来看我。”

    乐万山的确是住在栖霞寺里,他天天跟寺内的老和尚探讨经文,这个经文却不是一本佛经,而是一本武功秘籍。

    这本经文的名字叫做《遥天俯地真经》,其经曰:玄黄出,天地生,人入寰宇,乃有八荒。是故先有色,然后有空,先有空,然后有所得。遥天之气,浩瀚曰寰宇,俯地之门,逍遥称四海。遥天之气,入我体则增我心智,是故气之所在,人命系之,气之所败,人命亡焉;俯地之门,出我心而强我躯体,是故身之所在,事有所成,身之所灭,事亦败矣。天道有常,人世无常,思之媕娿,得之躞蹀,非人之所能故,非人之所能长……

    乐知秋只知道爹爹很少来看自己,却不知道乐万山是一个武痴,所以才住在栖霞寺里,整日与老和尚谈论经文。

    周小白看着乐知秋,笑道:“你爹爹不常来看你,不如你搬我那住,我恩师何教谕人很好的,也能住得下。”乐知秋脸色一红,摇头道:“我一个未出阁的人儿,如何能跟你回家去住的?何况那里也是你恩师的家,我住进去,这不让人笑话死了。”周小白心道:自己说的却是有些不妥。

    乐知秋笑道:“你烦心的时候,便来这里找我,我跟你说说话,你心里或许就好些了。”周小白点了点头,心里面想的是:总要让乐知秋搬到金陵去的,老住在尼姑庵中,总不是长久之计。想到这里,周小白道:“不如这样,我回金陵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等我买下两处房子,你住我隔壁可好?”

    乐知秋心道:要我住他隔壁,哎呀,真是羞死人了。面上一片红晕,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周小白的话。

    周小白道:“你若真不愿意就算了。”乐知秋忙道:“官府已经将我家还给爹爹了,原本可以搬回去住。只是爹爹怕我睹物思人我难过,所以才没有搬回去,原本就是要重新买一个宅院的。”

    周小白听了喜道:“那好,我家也正好要买宅子,等我回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宅子,也帮你打听一下。”乐知秋红着脸,点了点头。

    快到中午的时候,周小白不让乐知秋做饭,他也知道这个草庐里也做不出来什么吃的,便约了乐知秋去金陵吃饭。乐知秋却笑道:“我可不敢下山,要是被我爹爹看见了,怕是会找你的晦气的。”说完,便送周小白回到山崖下去了。

    周小白与乐小姐道别,带着周桐便回到了金陵。他没有约到乐小姐吃饭,也没有吃饭的心思,便回到何教谕家。

    刚走到何教谕家门口,却见一个黑衣官差率领了几个小兵正在家门苦等着,门口还围了一群围观的人。那黑衣官差见到周小白来了,忙问道:“敢问来人可是应天府十四岁的秀才周小白么?”

    周小白点了点头道:“正是在下。”心道:这官差不是自己早上见过的吗,怎么跑到自家门口来了。

    那官差听得真切,连忙跪拜道:“小的恭喜周老爷,贺喜周老爷,周老爷得中今年乡试第一名哪!”周小白不可思议道:“你说什么!我考中了?”

    那官差道:“正是,周老爷不但考中了,而且是解元公啊!”周小白大笑道:“我竟然是解元,哈哈哈。”想到榜上不是没自己的名字吗,又问道:“我中了解元,为何没在榜上看到我姓名?”

    那官差诧异道:“秋闱放榜,一到五名都是不写在榜上的,叫做五经魁,榜上第一名是第六名啊。周老爷您竟然不知道?”

    周小白哈哈大笑道:“周桐,快些打赏!”心道:我以后也是官老爷了啊!!,!!

第四十八章。贺喜() 
周桐听到自家少爷周小白竟然考中了解元,心里面乐坏了,连忙从身上掏出来一把碎银子,大约有二两的样子,都递给了那为首的黑衣官差。

    那官差连连推辞,一边推辞一边还说:“小的刚才已经进屋报过喜了,太夫人已经赏了小的们五两银子,如何还能再拿周老爷的赏钱?”周小白听了,心道:原来是嫌我给的少了。连忙又吩咐周桐再拿一些钱出来。周桐道:“老爷,小人身上也没有银子了。”

    周小白听到老爷的称呼,一时还不适应,笑道:“你刚才叫我什么……老爷?”周桐道:“少爷你现在中了举人,理应称呼为老爷,再叫少爷未免不合适了。”

    周小白想了想,脑子反应过来:的确,明朝只要考中了举人,一般都被叫做老爷,这并无年龄的差别。等到中了进士,便称呼为大老爷。就是一方知县,也只是称呼为大老爷,却担不起大人的称呼。

    宋朝之前,只有称呼自己的父母长辈才是大人,称呼官员一般都是以官职相称呼,比如称呼诸葛亮,就称诸葛丞相,称呼岳飞,他身前最高当过宋朝的太尉,便称岳太尉。到了元朝,因为读书人的地位急剧下降,有九儒十丐的说法,官场中人巴结上司,渐渐有了些大人的称呼。到了明朝,大人的称呼渐渐推广开来,但是一般也只是称呼六品以上的官员士大夫这个层次,对于七品及其以下,还是称呼为大老爷,并不称呼大人。到了清朝,只要是个官员都被称呼为大人,读书人的骨头渐渐软了下来,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黑衣官差原本的确是想要再讨一些赏钱,见到周桐说身上没钱了,也不好讨要,正要离开。何教谕的家门口走出来一个女子,正是陆贞娘,她手里握着一个银钱袋子,递给周小白道:“哥哥,这里是十两银子,娘亲让我给你打赏用的。”

    周小白接到手里,又给了周桐道:“打赏,全部给他们,老爷我中了举人,哪里能不掏银子。”周桐便将银钱袋子递给了那官差,黑衣官差见了,和那几个兵丁乐的合不拢嘴,忙跪下道谢,这才离开了。

    周小白中了举人,亲族里面的人理应前来道贺,周小白却是一个都没遇到。

    等进了屋子,周氏正堂堂坐在堂前,受着街坊邻里的道贺。来的人很多,却没见到自家的族亲,这让周小白有些意外。古人家族势力庞大,一般都是一个大家族住在一起,每年还要去祖宗的祠堂祭拜,家族里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被尊称为族长,家族里的事情都由他来决定。

    周家之前虽然在金陵家大业大,在人口上来说却是一个小户,并不是什么世家大族,除了周大仁一人,竟然没有亲戚,这也是件怪事。倒是周氏原来的娘家姓黄,是一个大家族,这回听到周小白中了举人,还专程派人来道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