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浮生记 >

第108部分

明朝浮生记-第108部分

小说: 明朝浮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振道:“内臣领旨。”说着,便慢慢退了下去。

    走在去司礼监的路上,王振一边走一边在想:王翱不是杨士奇的人,但是以他的名声杨士奇想必不会不同意,但是以后呢?这杨士奇终究是个麻烦,还是要尽快动手铲除才行呐。

第一百四十六章。旧案()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朱祁镇果然将王文训斥了一番,说他是党同伐异,诬陷忠良,但是念在以往的功劳,不做深究,令其闭门思过直到春节休沐。王文作为御史言官的领头人物,何曾吃过这样的亏?当即表示不服,想要出言辩驳。

    但王振怎么可能给他这个机会?只是一个眼色,就有大臣站了出来,说要弹劾当朝首辅杨士奇!说这一次王公公之所以被王文诬陷,正是得到了杨士奇的授意。杨士奇那个气啊,太皇太后这才刚刚薨逝多久?可谓尸骨未寒啊。你王振这厮竟然就敢在朝堂之上让其党羽弹劾自己!

    杨士奇气归气,毕竟宰辅多年,斗争经验还是有一套的,他深知此时不能出面,自己堂堂首辅,在朝堂之上如果跟一个小官斗起嘴来,岂非颜面尽失?于是他气定神闲的站在那里,对于此人的指责仿佛置若罔闻。

    他能置若罔闻,皇帝朱祁镇却是看不过去了,开口道:“朕不信杨爱卿会做出此事,尔休要诬告大臣。”

    王振在一旁笑道:“陛下所言极是,杨首辅乃是国之柱石,此人胆敢利用王大人之事诬陷朝廷重臣,实在是其心可诛。”

    皇帝朱祁镇点了点头道:“王大伴说的对,来人啊,摘了他的乌沙、扒了他的官服,将此人给朕轰出去。”殿前武士得令,当即按照吩咐,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大臣拖了出去。

    那人被拖出去的时候,却是叫道:“微臣冤枉啊,陛下!杨士奇貌似忠直,实则奸佞!实则奸佞!……”经过这么一闹,那些联名上疏弹劾王振的御史言官为了避嫌,纷纷不敢言语。右都御史王文心知此时若是再行申辩也是徒然——都看出来了,陛下护着杨士奇,但是陛下也护着王振呐。

    就在那人拖出去后不久,朝堂之上站出来一个人,此人穿的是一身蓝袍,一看就知道只是一个六品小官,他出班以后郑重叩拜道:“臣刑部主事寇深有事启奏陛下。臣秋后整理案卷,发现首辅杨大人之子杨稷也被关在牢中,臣反复查看卷宗,发现其中疑点重重,似有人从中做过手脚,臣既任刑部主事,不敢罔顾国法,今日出班请旨圣裁。”说话之间,从袖口里拿出来一封案卷抵在手中。

    此言一出,皇帝朱祁镇也有些吃惊,在心里想了一会,开言道:“当年杨稷犯案,惊动朝野,此事当年已有太皇太后决断,为何尔今日又要旧事重提?”话语之中,颇为冷淡。

    寇深叩拜道:“当年杨稷犯案,太皇太后令督察院御史李匡任钦差大臣,调往江西出任按察使查办此案,本已有铁证!然而这些证据在李大人赴京途中消失无踪,导致李大人蒙冤被贬调往四川,臣心中一直以为憾事。今日又见御史王大人因弹劾被罢官去职,臣心不平,所以冒死启奏陛下!”

    “大胆!”不等皇帝说话,王振却怒了:“陛下刚刚才将那诬告之人罢官去职,寇大人竟然还要为此人鸣冤不成吗?”

    朱祁镇听了王振的话,当即道:“尔莫非也是要学他诬陷忠良之后?”语气平淡,却透着天家的威严。

    寇深低头再拜,朗声道:“臣以为首辅杨大人真乃是朝廷柱石,其忠心可鉴日月!然历代廉臣之首,非包龙图(包拯)莫属,包龙图之弟所行又当如何?”

    杨士奇此时再想不开口,也由不得他了,毕竟事关亲子,更关系到自己四十多年在朝廷之中的声望,只见他出班道:“老臣以为寇大人所言并无不妥!臣长子杨稷,因臣之故留在家乡照应,一直以来温良孝顺,并无干系国法之事,当年竟受平白之冤,至今关在牢中,此何理也?臣也想请陛下彻查此案,还老臣和臣那犬子一个公道。”

    “这……”朱祁镇疑虑片刻道:“朕信得过爱卿,如此,便准你所奏,派大臣再往江西彻查此案。”

    金口一开,杨士奇和那寇深都道:“陛下圣明!”

    “只是此事派谁去呢?”朱祁镇道:“诸位卿家可有合适的人选?”

    王振在一旁道:“既然此案涉及首辅杨大人之子,更干系到杨大人的声誉,那内臣想啊,朝廷必要派遣一干练之人前往,此人必定心性聪明,又要善于查案,还要懂得随机应变,不偏不倚才是。”

    朱祁镇见他话里有话,便笑道:“莫非王大伴你有合适的人选了吗?”

    王振道:“内臣确实是有个合适的人选,内臣举荐太仆寺卿周大人任钦差大臣,前往江西查办此案!”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唯有杨士奇微微一笑。

    朱祁镇笑了道:“王大伴,派周爱卿前往,岂非有失公允?这天下人都知道,周小白算得上杨士奇的半个门生啊。”

    王振道:“陛下所言内臣已是思量过了,内臣想,这周大人虽与首辅大人有旧,但其在民间颇有声誉,想那台州冤案,就是周大人向朝廷检举的,论起才智,朝中更是公允他是第一,若是连他都查不出来,那还有谁能查得出来呢?”

    朱祁镇听了,看着周小白道:“周卿家,你自己怎么说?”

    周小白此时说实话,没有什么准备,听见皇帝问他,也只能道:“若是陛下想让臣去查案,微臣愿意去,只是臣刚接手太仆寺,怕是抽不出空来啊。”

    杨士奇却在一旁道:“周大人,为了小儿清白,老臣还请周大人勉力为之才是。”这还是杨士奇第一次开口称呼周小白为周大人,可见其也是颇为慎重了。

    王振也道:“你看看,周大人,首辅大人对你也是十分放心呐。”

    但周小白的直觉总在告诉他,这事情不是这么简单,他并不是一个怕事的人,但是也不想就这样就进了谁的圈套之中,毕竟在自己看来,这王振对自己那是绝无好意的,他这么怂恿自己去查杨稷的案子,其中必定有事。

    此时,跪在地上许久不说话的寇深说话了:“臣以为派周大人前去,倒也并无不妥,只是毕竟首辅大人与周大人关系并非一般,臣还是想请陛下换一个人去查才是。”

    朱祁镇一摆手道:“尔等不必多言,朕信得过周卿,此事就这么定了。”然后又对周小白道:“周卿,朕下旨许你署理江西巡抚一职,封你为钦差大臣,授朕的王命旗牌,三司内外、地方官吏、军民人等,凡三品以下均可先斩后奏!朕限你三日内出京前往江西专门查办此案。”

    话说到这个份上,周小白再也不能推脱,只得叩拜道:“臣领旨谢恩。”

    ……

    回到了郡马府,周小白那是一脸的心事。苏凌问明了情况之后想了想道:“周郎,你知道为什么杨士奇和那王振都要你去查办此案?”

    周小白叹了口气道:“杨阁老肯定是因为信得过我,王振么,我总感觉他要害我,却一时想不到他会用什么方法。”

    苏凌道:“杨阁老未必就是信得过你,他或许也是想要利用你的。”

    周小白道:“此言从何说起?”

    苏凌道:“杨阁老行事一向公允,因而在朝廷内外都颇有声誉,他这次为了他儿子,竟然当众说你可以胜任此案,那么他就一定有着私心,我想那杨稷恐怕是真的犯了大案。”

    周小白恍然道:“不错,那这么说来,杨阁老的儿子杨稷真的有罪?”

    苏凌叹了口气道:“如果这么想的话,王振必定是想借你之手,利用此案让杨阁老倒台,从此以后,这朝廷内外还有谁能治得住他?”

    周小白道:“凌儿,你真聪明啊,真的是为夫的贤内助啊。”

    苏凌叹了口气道:“只是我能看出此事,却还是有一点想不明白,按照王振的性格,他必定防范与你,怎么会举荐你去查案呢?用他自己的人岂不更加稳妥?”

    周小白想了想道:“我也是想不通这点,算了,事到如今走一步看一步吧,杨稷若是没有犯案,那岂不是没事了。”

    苏凌道:“但愿如此吧。”

    三天时间说长并不长,周小白这两天可是忙坏了,他先是去太仆寺跟同僚办理差事交接,说明自己不在,凡事先有太仆寺少卿办理。而后又到吏部领取公文,去兵部调取兵符,又将自己的行装整顿完毕,这才算是消停下来。第三天,皇帝旨意如期而至,周小白接旨以后便带着一干人马赶奔江西而去。

第一百四十七章。密议() 
江西,吉安府泰和县。

    县令梁友德正恭恭敬敬站在自家县衙书房,小心翼翼的伺候着一个人,半点大气都不敢出。那人上下打量了一番梁友德之后,却是半眯着眼,似笑非笑的把玩着手中的一对明珠,就这么任由一县的父母官站在自己身前。

    来人好大的架子。不错,他确实架子大,不但架子大,他的身份也很高,此人不是别人,他正是泰和县杨家的大总管杨寿。

    杨寿年纪不小了,今年已经过了五十岁,而泰和县县令梁友德不过四十来岁,还只是一个老监生出身。再说了,县令再大,那也只是掌管一县的父母官,但是杨寿可是首辅家的大总管,这天下县令少说也有一千几百个,而首辅家的大总管却只有他杨寿一个人。

    如此一看,坐着的人自然有他坐着的道理了。

    “县尊,你……你站着做什么?”杨寿忽然开口玩笑道:“你可是一县父母,我不过是你治下的小民,哪里有县尊站着,小民坐着的道理?你说是不是啊?”杨寿说完这句话,又把玩起了手中那对明珠。

    梁友德笑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既然圣贤有此一说,那何况是我这等做臣子的呢?既是如此,杨大老爷坐着,下官站着,这正是圣贤教化所致啊。”

    “哈哈哈哈……”杨寿笑了道:“读圣人书的人虽然多,可像县尊这样身体力行的读书人倒是少啊。不错,不错,你做的很好。”

    梁友德跟着笑道:“能得杨大老爷夸赞,是下官的福分呐。”

    杨寿忽然收住了笑,摆了摆手自言自语道:“唉,可惜这样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梁友德见状,吓了一跳,赶紧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道:“下官该死,还请杨大老爷开恩啊!”

    杨寿乐了,微笑着将他搀扶起来道:“我不是在说你。你可知我们江西来了一个新的巡抚,虽然是署理,也就是暂时的,但是他却是专门为了大公子而来。”

    梁友德听了这话,顿时面无血色,惊讶道:“什么?杨大老爷说的可是真的?杨大公子的案子不是了结了吗?”

    杨寿叹了口气道:“当年李贼(李匡)铁了心要抓大公子,他自以为拿到了真凭实据,其实一切不都在我们预料之中的么?要不是有人从中作梗,大公子早就死了,那就完事了啊。李贼自然能获得青天大老爷的美誉,大公子作恶多端死得其所,这不是很好嘛!可惜!唉!可惜!”

    梁友德点头道:“不错,大公子该死,而且死得其所。”

    杨寿踱步道:“可惜啊,大公子命苦的很,自从李贼抓了他以后,他关在牢里已经三年了,即便是首辅大人也没办法让他出来。原本么,等到朝廷上下不再过问此事,首辅大人自是可以设法将大公子救出来的。”

    梁友德道:“救出来大公子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

    杨寿道:“救他出来也是权宜之计,他做的那些事,哪一件不是一个死字?等到首辅大人回乡的那一天,便也是他的死期,我们又何必怕呢?只是,现在不同了,来了个新任巡抚,这位可是圣上眼前的大红人呐。”

    梁友德道:“新任巡抚是谁?”

    杨寿慢悠悠吐出来三个字道:“周——小——白。”

    ……

    路上走了一个半月,周小白现在已经到了江西南昌府,这里是三司衙门所在地,也是整个江西的中心所在。到了南昌府,距离吉安府的泰和县就也没有多少路程了,最多也就六百里路,快的话,三天就能到了。

    听说巡抚已经到来,江西官场顿时轰动起来,任谁都想瞧一瞧这个据说还不及弱冠之年的新贵。巡抚大人十九岁,说出来,谁信啊?真等见到了这位周大人,当了七年江西布政使的吴润也不得不信了。

    说起来这个吴润,那可是永乐朝的进士,五十几岁官至从二品,要说起来也是很成功的了。本以为自己仕途顺利,当看到可以做自己子侄辈的周小白以巡抚的身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