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从来没有的帝国 >

第28部分

从来没有的帝国-第28部分

小说: 从来没有的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如说,弄点面食出来。

    这可不是小唐伯爵心血来潮,又或者小唐伯爵终于忍受不住这个倒霉的时代的倒霉伙食,而是有着相当现实意义的考虑。

    首先,面食方便携带,吃着方便。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候,便是‘一把炒面一把雪’,炒面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现在小唐伯爵这里的情况也差不多,每天有着一万多人在‘做圣事’,这每天要蒸的面包就要几千个!蒸一次面包一次性要烧五颗杉树!更不要说还要让人送过去了!而且蒸面包,你还要提前做好大量的窑洞,但是下面,当场下面当场解决,不用运输,几口大铁锅就能解决了——小唐伯爵再怎么少铁,几口铁锅他还是能出的。

    而且面食不仅仅可以用小麦做,它还可以用大麦,用燕麦,用菮麦,甚至使用放了几年的陈年麦,反正发酵之后都差不多看不出来——不要说小唐伯爵没良心,和那些往面包里面加石灰沙子的人一对比,小唐伯爵简直就是节操满满,道德典范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最后一点,那就是面食是养胃的。之前我们说农奴们大多都是肾不好,难道农民的身体就会好吗?

    农民,他们的日子确实比农奴好过一点,然而好这一点又能好到什么地方去?农奴们普遍有肾病,但农民们的胃病也好不到哪里去。

    天天吃加了沙石石灰的面包,胃想好也好不了啊!

    因此这养胃的面食就必须要有了,而且有了面食之后,这些黑心的面包商再往面食里面加沙子试试?不用小唐伯爵说话,愤怒的农民自己就能把面包商给掀了。

    因此,小唐伯爵就开始试着做面了。

    做面,首先要有面粉,这个没问题,欧罗巴人再怎么蠢,一个磨坊终究还是能搞出来的,关键是等着麦磨成面粉之后的处理。

    一是和面,加水,这个水加多加少,最后得到的面也是不一样的,加50~60%的温水,得到的饺子面,加35~40%的温水,得到的是擀面条面,此外还有烙饼面,蒸馒头面等等等等……

    不过说实话,什么面都是没什么区别的,毕竟这时候欧洲都还没有面呢,要等到了马可波罗从元朝把面的做法带过来,意大利才会出现通心粉。

    因此在这一步的时候,小唐伯爵完全就是随性子加,想加多少加多少,今天高兴了来一壶,明天不高兴了就来半杯,整得跟喝酒没什么两样。

    等着面和好了,然后搅拌,然后打。

    人不打不成器,面不打没有筋,打面,是为了空气能够充分的融入面团之中,这样做出来的面团才有劲道,吃着才有味。而小唐伯爵既然想着要让面条代替面包成为农民的日常食物,那这个面肯定就不能难吃了,所以他就要越锤,锤的越有劲才好。

    但是这也不需要小唐伯爵亲自动手,好歹他也是一个伯爵,这种下等人的活他怎么能亲自动手呢?于是小唐伯爵的女学生就受苦了,她们每天除了学习之外,便需要拿着一根大棒子锤面团,平均一个人每天要锤几百斤——但是相对于以前的困苦生活,这些女学生还是乐在其中的,毕竟有比较才有幸福感嘛!

    面也打好了,就到了最重要的一步,发酵。

    我们现在的吃的面都是从工厂出来的,工厂里面有专门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发面又快又好,但是把这面挪到古代,发酵可是不就那么容易了。

    古代给面团发酵,都是放在空气中,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发酵,那是由于空气中也有酵母菌;这个面就叫老面,把老面做为菌种,加到新面里让他发酵。其实以现在的观点来看,这种方法,很不卫生,谁都知道,空气里可不只有酵母菌,呵呵……所以,老面都是要加碱的,因为杂菌实在太多,会在发酵过程中产酸,加碱就是为了中和酸味的。

    不过小唐伯爵觉得,这加酸的这一步,他大可以不进行,酸,怎么着也算是一种味道啊!在这个舌头都能淡出鸟的年代,别说是酸了,就是臭,都有人愿意眼巴巴的去舔。

    最后就是做一个压面机,这个最好办,符合小唐伯爵的专业啊!简易压面机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刀片,这个可以让铁匠做,然后外面的壳,这个让木匠做,不管怎么着哪怕是临时拼凑的,只要能用就行——他们的水平也就只能做做这些了,再想搞高级一点的东西,那非得小唐伯爵转职成木匠皇帝不可。

    就是这样,简易的面团,加上简易的压面机,最后还有简易的大铁锅,简易×简易×简易,小唐伯爵最后都不知道最后做出来的这个有着奇怪味道,颜色白中偏绿的条状物到底该叫什么了——不过只要吃不死人就行,于是小唐伯爵非常坏心眼的,把这个条状物送给了菲利普教士实验一下——万一真的把人吃死了,那也是菲利普教士‘蒙主召唤’,上天堂陪上帝去了,这可是好事啊!

    于是菲利普教士举着两个大拇指称赞。

    于是所有‘做圣事’的农民也都在做圣事称赞。

    于是小唐伯爵就放心了。

    直到……某一天,菲利普教士邀请他吃饭为止……

    主食上的是面条,这很正常,现在大部分的人,不论是骑士,农民,还是商人都开始改吃面条了,但是菲利普教士吃过以后,因为他是这个世界的居民,口味与小唐伯爵还有差异,所以,他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

    小唐伯爵高高兴兴地吃了一口,就感动地掉了泪,声称在菲利普教士家里,白天都能看到星星和天堂。

    这是当然的嘛,面里又用了最好的调味料蜂蜜,又加了最好的肥肉,还有年份很长的长了绿毛的酸奶酪……

    蜂蜜肥肉酸奶酪面条让小唐伯爵感动得坚持了好几天的斋斋,并且赌咒发誓再也不踏进菲利普教士的家门一步。

    美食能够净化心灵,异界的加强版美食,连穿越者都能净化。

第四十一章 夏天可以做的事(完)() 
等到树叶慢慢变黄,动物们开始长膘,田地都变成了金黄色的海洋,所有人就知道,秋天要来了。

    这是夏末秋初的最后几天,沉重的麦穗已经将麦秆压弯了腰,当微风拂过,一层又一层的麦浪此起彼伏,简直是现世最美的风景。

    至少,在这些农民的眼中是这样以为的。

    丰收了,今年的收获就多了,今年的收获多了,家里的婆娘孩子就不会饿肚子,一家子人就能活下去,这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是比能够活人的粮食更珍贵的呢?

    然而,即使是这样,农民们在欢乐中,也有着各自的烦恼。

    今年的收获太多了。

    没错,太多了——这简直不像是上帝的祝福而是魔鬼的诅咒——今年收获这么多,地力恐怕都要被耗尽了,这样下去明年的粮食要怎么办?

    还有就是收割的问题,秋收秋收,就是在于和老天爷抢时间,老天爷不高兴了,一场小雨就可能毁掉今年的全部收成。然而今年的收成这么多,几乎,不,肯定不可能在秋雨来临之前收割掉全部的粮食,更不要说之后还要晒,还要脱壳,这些都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的。

    而且农民还要和农奴一块优先收割领主的粮食,等到领主的粮食收割完成才能回家去弄自己的粮食,这样子算下来,别看今年的收获多,可是能到手的粮食却不见得有多少啊!

    因为有了这样的担心,眼看着小麦收割在即,农民们都开始人心惶惶起来,有的甚至都已经开始不来上工,整日的拿着镰刀在自己的麦田里转悠,睁大了眼睛搜索着哪里有早熟的麦子,赶紧的就先收割下来,能多一点是一点。

    小唐伯爵看着这样的场面,却没有什么好办法——本来‘做圣事’就是全靠自愿的活动,农民们自发的来,小唐伯爵发给他们面包——现在是面条了,而现在农民们不愿意来了,小唐伯爵总不能逼着他们来吧?

    但是幸好的是,连接各个城镇的秦直道已经建立的差不多了,至于各个村庄之间,除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大型村庄,其他的小型村庄,或者大山沟子里面的村庄都还差的远着呢,不过对于初期目标来说也已经够用了,毕竟,罗马还不是一天建成的呢!

    因此小唐伯爵对于这些农民的下工就不怎么在意了,不仅不在意,小唐伯爵还要找办法,想方法,来让农民们安心。

    怎样让农民们安心呢?这个时候,就该‘圣人’菲利普教士大显身手了。

    首先,就是让菲利普教士来一场全民的布道,让农民们知道,这个地力,只要有了‘圣事’的滋养,它就不可能耗尽。至于这布道到底讲的是上帝的旨意还是魔鬼的诱惑,相必自认为已经把灵魂卖给魔鬼的菲利普教士是不会在意的。

    于是菲利普教士就来布道了,关于菲利普教士布道的过程,我想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总结过来就是三句:“好人能上天堂,坏人会下地狱,信我所信的的就是好的,不信我所信的就是坏的。”

    之中一句话都没有提到上帝。

    虽然可能会有极少数人——大部分是远游而来的苦修士会有少许不安,但是对于普通的农民而言,尽管他们信仰虔诚,但他们真的知道他们信仰的是个什么东西,是什么样子,除了叫主之外真正的名字是什么吗?

    不,他们都不知道。

    他们只是把希望全部都寄托在一个虚无的东西上,完全不在意这个东西到底是否存在,也不在乎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样——不如说他们反而不想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知道的太详细反而会丧失虔诚的心——不说其他的,永恒之城里面号称‘主在人间的行走者’的那一位,他心里面真的信仰主吗?

    所以说就是这样糊弄过去了,而至于菲利普教士信仰的是什么东西,反正都是虚无的信仰,不管是上帝还是魔鬼都只不过是改个名字罢了,如果他们真的存在,只是改个名字就能收到几万的虔诚信徒,我想他们也是乐意改个名的。

    大规模的祈祷过后,就该小唐伯爵上去表演了,他首先就要对菲利普教士痛哭流涕,述说自己的罪恶——别管到底有罪没罪,人活在世上就是要受罪的,这可是主说的。

    然后小唐伯爵表示,为了赎罪,他愿意免去所有的农民今年剩下的所有劳役,只求仁慈的上帝能够宽恕他的罪恶,饶恕他的灵魂。

    菲利普教士自然是微笑点头应允。

    于是台下的农民们就开始欢呼,然后他们就跪下感谢上帝的慷慨,还有小唐伯爵的仁慈。

    这可不是小唐伯爵脑残,更不是小唐伯爵圣母病犯了,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小唐伯爵今年的田地绝收了——这是位于本书第三章的设定,因为小唐伯爵要实验有机肥,也就是鸡粪,却很不幸的不知道鸡粪要先发酵,所以田地里面的种子,嗯,大部分都被烧死了。

    还有少数活下来的,这些都可以说是强麦种了,这些麦种产的小麦小唐伯爵可不舍的吃,这些都是以后培育高产抗热小麦的根本,是属于‘黄金种子’的。

    因此,小唐伯爵的庄园里的小麦,让自家的农奴来收割就够了,实在是用不上更多的农民,还不如干脆的就送出来做个人情,还能让这些农民记住小唐伯爵的好,让他们更听话一点。

    除此之外,小唐伯爵还拿出了一件神器,那就是水磨。

    在此之前,德斯蒙德的小麦全部都是旱磨——也就是用驴或者马拉动石磨,然后一圈圈的转,直到把壳脱掉为止。

    这种旱磨能够传承千年持久不衰,并且在东西方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确实是有其道理:旱磨简单方便,而且易于操作,还便宜,只需要一头驴加上一块大石头就能用,对于小农模式的农民来说确实是物美价廉。

    但是旱磨,它的局限性也就在这里——它只能进行小农式的操作,对于大规模的,成千上万的集体庄园式劳作来说,它的那点可怜的效率就有些拿不出手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西方,包括德斯蒙德,所有的磨坊全部都是属于领主,也就是小唐伯爵所有的,农民使用是要交税的——这可是领主的重要收入之一,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因此西方的贵族是绝对不会允许有私人开的磨坊存在的。

    这也就意味的,整个德斯蒙德也就只有那么十几个小型磨坊,再加上旱磨的可怜效率,难怪这些农民会人心惶惶,急着回家收粮食了。

    而水磨,它就完全不一样了,水磨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肚子’大,装的多。而大就是好,多就是美,炮塔即是正义!射程代表真理!

    装的多了,水磨的效率几乎就是旱磨的十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