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圣唐之天策神将 >

第216部分

圣唐之天策神将-第216部分

小说: 圣唐之天策神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善现在这个身份居然还要受这些人的气,也是有些压不住火。但是现在不是暴露身份的时候,刑部是李林甫的地盘,如果被人察觉说不定会传到李林甫的耳朵里,那不好就打草惊蛇了。

    牢头看着李善递过来一锭金子,立马喜笑颜开,果然是大富大贵之人,一出手就是他一年的饷银。不过牢头也知道,钱多必然烫手,既然他肯出这么多的银子,那么所见的人也必然是重要的人。

    牢头并没有急着接过银子,而是谨慎的问道:“你要见谁啊?”

    “户部侍郎,沈川”李善道。

    此人是刑部尚书大人特意叮嘱过的,任何人都不能于此人见面。果然这锭金子相当的烫手啊,但是风险于收益成正比,这平白掉下一年的薪俸也不是闹着玩的。

    “如果为难的话就算了。”李善将金子往袖中一收。

    “慢着,”牢头眼看这到手的金子飞了,更是着急,“那个,此人确实被要求严密看管,你们要快去快回,我只能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

    李善微微一笑,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件事百试不爽。李善将金子扔给牢头道:“你放心,这件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会再有其他人知道了。”

    牢头带着李善进了大牢深处,连过了几道闸门方才见到沈川,此时的沈川披头散发在牢中一直大喊着:“奸臣佞党惑乱朝纲,我大唐江山就要葬送在这群人手中了,老天无眼啊。”

    李善道:“既然你说奸臣在朝,那么你为什么不能廓清銮舆,清除奸佞呢?”

    沈川抬起头来看着眼前的李善,道:“你是谁?是李林甫派来杀我的人吗?”

    李善并不回答,反问道:“你希望我是什么人?”

    沈川狐疑的打量着李善,看来看去也看不出李善到底是什么来路,李善这些年不在京城,认识他的人都是当朝元老,像这种在长安时间不长的人确实不认识他。

    李善道:“你是被李林甫陷害的,如果你相信我,我倒是可以帮你一把。”

    沈川看李善似乎不像是李林甫派来的杀手,能够在这时候来探监的除了李林甫的手下,沈川实在想不到要有别人,但是只要不是杀手,那么此人一定有非凡的背景,是友非敌,突然激动的道:“不论你是谁,麻烦你帮我给张说大人带个话,让他小心提防李林甫,此人有造反之心。”

    李善心中一喜,果然沈川有事情要说,问道:“你且详细说来,我是大唐镇南王李善,如果你所说是实情,我保你不死。”

    沈川面色一惊,道:“你真的是镇南王?”

    李善掏出皇帝印绶让沈川看,沈川赶紧跪下扣头道:“请镇南王一定要明察秋毫为臣主持公道啊。”

    李善道:“你快把事情从头到尾说清楚。”

    沈川点了点头道:“此事要从李林甫的侄子李承威说起,此人现任雍州刺史,臣发现此人私自囤积”

    沈川将事情对李善和盘托出,不过这时候牢头急急慌慌的跑来道:“时间到了,你们赶快离开,要是被上边发现了我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李善已经知道了事情原委,对沈川道:“你且安心等候,我这两天就救你出来。”

    沈川道:“只要镇南王能扳倒李林甫,廓清朝纲,臣又何惜一死。臣的身家性命就交付给镇南王了。”

    出了刑部大牢,李善对阿三道:“你尽快派人去雍州一趟,雍州是里长安最近的州,如果雍州发难,长安必定措手不及,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能打草惊蛇。”

    李善虽然一向小心谨慎,但是却没想到他们离开的时候却有一双眼睛在暗处盯着他们。

    “李善去了刑部大牢?你确定他们没有发现你?”李林甫马上接到了线报。

    “对,镇南王此番乔装打扮,用重金贿赂了牢头进入刑部大牢,按照大人指示,小的并没有跟上前去,只是远远的观察着,却对不会被发现的。”

    李林甫冷哼了一声道:“我就知道李善这小子来了就不会有好事儿,此人满脑子稀奇古怪的想法,总是要与我作对。幸好我早有准备,这次我看你怎么办。行了,你先下去吧,对了叫管家进来。”

    李林甫的管家进来道:“老爷,您找我有什么事儿?”

    李林甫将一封信递给他道:“你赶快跑一趟刑部尚书家,告诉他这件事情该办了。”(。)

第三百五十七章 李善的来意() 
李善离开刑部大牢,马上去找张说,此事唯一可以帮他的恐怕也只有张说了。{'<( 张九龄是李善最信任的人,但是张九龄如今年迈,更是重病缠身,已经不理朝务许久了,李善确实没办法找他商议。

    “镇南王,莅临寒舍有什么事情?”张说道。

    李善神情严峻的道:“张大人可知道户部侍郎沈川?”

    张说道:“知道啊,他不是前几日因为贪污等案件被抓入刑部大牢了吗?”

    李善道:“沈川难道没有来找过张大人?”

    张说仔细的回忆了一下道:“这倒是有过,好像下过名刺说要来拜访。但是你知道朝廷官员之间的私下往来一向让人忌讳,况且我与他素无渊源,再加上我前段时间忙于河道赈灾事宜,所以也没有见着。既然是个贪官,那也就不见也罢了。”

    李善摇了摇头道:“今天我去刑部大牢见了沈川,此人绝对不是贪污受贿之徒,相反,应该是个难得的正直好官。”

    张说道:“那个下狱的人会承认自己有罪啊?但是听一面之词恐怕不妥,既然他已经入狱,那么就交给刑部审理就可以了,相信刑部一定可以将此事查清楚的。”

    李善道:“此事是李林甫亲自住持的,而且我觉得李林甫对此事必有隐瞒。”

    张说道:“李林甫大人虽然有时候做事有些偏颇,但是也不会明目张胆的谋害朝廷命官吧?况且此事还是皇上亲自过问过的。”

    李善微微一笑道:“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觉得奇怪,堂堂宰相怎么会对户部侍郎的事情如此上心,如果李林甫真的为此假公济私那你觉得此事背后会是小事儿吗?”

    张说听李善这么一说,神色一凛,问道:“你可有证据?”

    李善道:“证据暂时没有,不过沈川似乎查到了一些事情,我已经派人去证实了。”

    张说道:“即便如此,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轻举妄动。况且这件事情说到底也是户部侍郎的一面之词,实在是让人难以信服啊。陛下怎么可能选择相信一个户部侍郎而怀疑宰相呢。”

    李善道:“张大人,我觉得户部侍郎的事情并非当务之急,而这件事情所反应的问题却相当的严重。我此番从大理回到京城其实也是为了这件事情,我想于张大人推心置腹,希望张大人助我一臂之力。”

    张说道:“镇南王但说无妨,下官愿闻高见。”

    李善道:“朝廷现在的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军权四散,皇权不稳。在外,有节度使把持各府道的军队,在内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闭目塞听,而皇上沉迷享乐不能专心朝政,这才是当务之急。”

    张说道:“镇南王此言一针见血,正是说出了朝堂隐疾啊。自从张九龄大人辞去宰相之职,朝廷的风气也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张九龄大人直言敢谏、刚正不阿是难得忠臣。而李林甫却有些华而不实,导致现在的朝堂的风气大变,阿谀奉承之人上位,清廉正直的忠臣却遭到疏远。”

    李善道:“朝堂之危不过是疥癣小疾,只要皇上幡然醒悟只需要派遣一校尉就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除祸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李林甫的犯罪证据而已,正所谓常在河边走,那能不湿鞋,我谅他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是真正的难题却在藩镇之上,据我估计李林甫定然于节度使有所勾结,这才是伤筋动骨的大问题。”

    张说吃惊道:“难道李林甫还敢造反不成?就算是节度使掌握兵权,但是朝廷的节度使有十余个,这些人怎么会齐心协力?况且长安洛阳还屯有数万精兵,可保朝廷无虞。”

    李善道:“眼下的平衡只不过是暂时的,但是如果事态一直这样现下去,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就会越来越弱,而地方的权利就会越来越强大,如今已经有节度使听调不听宣了。长此以往,必生异心,如果不早作打算,到了事情不可收拾的哪一步,大唐的百年基业就毁于一旦了。”

    张说拍案而起道:“正是天不佑我大唐啊,玄宗在世的时候是何等的请命,可是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了这个样子。”

    李善听了眼珠一瞟,见张说并没有看他,这才放心下来。玄宗之死到现在都是机密大事,没几人知道实情,不过李善心里还是有一丝的愧疚。毕竟玄宗的死还是因自己而起,我不杀伯言,伯言却因我而死,也是一种愧疚。所以李善更加想要帮助唐朝重现辉煌。

    “张大人,这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李善将一份详细的报告计划递给了张说。这是李善这次来长安的目的,李善准备利用大理与唐朝的全面开通,利用大理的能力改变大唐现有的格局。只要唐肃宗利用大理的兵力与科技就可以实现大唐的复兴与大治,到时候废除十道节度使只不过是小菜一碟,至于李林甫,只要找到他的犯罪证据解决他也是轻而易举的。

    张说看着李善的报告,紧紧的盯着李善良久,方才开口道:“镇南王精通历史,想必知道东汉末年的三国之乱吧,敢问东汉之乱有何开始?”

    张说忽然岔开话题,李善稍微一想明白了他的意思,道:“自然是袁绍引西凉刺史董卓入京导致董卓惑乱朝纲,天下群雄并起。不过恕我直言,我不是董卓而唐朝也不是当时的汉朝。”

    张说看李善直言不讳,倒是很开心道:“我与张九龄也算是几十年的交情了,他一直对你非常信任,所以我也相信你,但是皇上会不会相信你,而满朝文武又能不能同意?这样的变革形同兵谏,皇上如果信你那还好,但是稍有差池你就会被当作乱党论处。”

    李善道:“我面临过比这艰难的多的情况,现在来说已经是很好的处境了。近期你我不宜打草惊蛇,等我收集到足够的证据,你我就一同状告李林甫,彻查此人,到时候再将我的计划进言,陛下必定遵从。”

    张说还是有些不确定,但是还是同意了。

    与此同时,李林甫府上,夜已经深了。后门悄悄溜进来一个人,被管家带领着进了李林甫的书房。

    “老爷,刑部尚书求见。”

    刑部尚书进了书房,对李林甫道:“大人,沈川的事情已经办妥了。只是接下来要怎么与陛下交代?”

    李林甫道:“这个你就不需要担心了,我明日就会面见陛下亲自解释此事,你记得将手脚放干净,千万不能留下任何的马脚,要是出了差错我可保不住你。”

    刑部尚书道:“属下明白,已经办妥了。”(。)

第三百五十八章 嫌隙() 
第二天,李善进宫面见皇上。今天是约定好帮惠妃驯服瑞兽的日子,不过李善还是要先把户部侍郎的事情给皇上说一下,虽然不能给他翻案,但是至少先把他送刑部大牢捞出来,至少安排到大理寺中更安全一些。

    李善来到勤政殿,却见到李林甫已经先一步来了,似乎在和皇上商议着什么。

    “臣参见皇上。”李善上前行礼。

    唐肃宗似乎面色不太高兴,想必是碰到了棘手的事情,问道:“太傅大人有什么事情吗?”

    李善道:“臣听说户部侍郎沈川被关押在了刑部大牢,所以特来求个情。虽然臣长时间不在长安,但是对我唐朝的律法还是很清楚的,四品以上的官员只要没有重大过失是不应该关押在刑部大牢的,收押在大力寺似乎更加稳妥一些。”

    李林甫道:“虽然四品以上官员的刑讯之责确实应该在大理寺,但是此番沈川之事事关重大,又是皇上亲自过问让臣监管的,为了表示对此事的重视所以特在刑部办理此案。”

    李善道:“难道宰相大人认为大理寺不如刑部,本应该关押在大理寺的官员却被关押在刑部,这件事情确实让本王很不理解?既然是李林甫大人亲自住持,那么这种错误更不应该犯啊,难道说关押在刑部还是关押在大理寺对宰相大人的审案会有影响?”

    李林甫道:“镇南王言重了,沈川被逮捕之时就是被直接关押到了刑部,等到此事告知皇上,再有皇上下令臣彻查此事要去刑部大牢将人调出来到大理寺只不过是多此一举,臣以为没有必要,所以就没有调动。”

    李善道:“那么这件事情宰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