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圣唐之天策神将 >

第199部分

圣唐之天策神将-第199部分

小说: 圣唐之天策神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旻道:“确实,你治理大理五年让大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超出了唐朝,大理国现在可以说是国富民强。”

    李善道:“多谢裴大人夸奖,那我在问裴大人一句,如果唐朝想要兴兵来犯需要多少兵力才能让我大理臣服呢?”

    裴旻道:“我知道你能征善战,又是火药的发明者,想必大理现在已经制造出了火器。如果我大唐想要平定大理,至少需要二十万精兵。”

    李善哈哈大笑道:“裴大人,你也太小瞧我李善了,就算是唐朝举全国之力想要攻打我大理,也是胜负难料。因为武器上来讲,已经不是一个档次的了,这样东西就请你回去跟唐玄宗好好的解释解释吧。”

    李善招了招手,手下的人将一颗轰天雷送到了裴旻面前。这可不是普通的轰天,这是新一代的轰天雷,之所以成为新一代,是因为它的成分不是黑火药,而是**。

    **,硝酸苯酚这一类的化学物品已经被李善研究出来了,虽然还是初级阶段,但是**的威力可不是火药能够比拟的,威力相差太多倍了。李善作为一个化学出身的工科生,倒是没有辜负大学老师的期望。

    至于**的意义,李善不想跟裴旻解释,让唐玄宗亲眼见到它的威力,相信唐玄宗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了。

    裴旻当然看不出这个轰天雷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既然李善让他带回去,他也只能带回去呈给皇上了。

    李善将云舒给他的名册给力裴旻,道:“裴大人,这些间谍我也就不予追究了,希望大人可以三天之内将这些人带离大理,否则我可不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回去转告唐玄宗,我虽然现在是大理的皇帝,但是我身上流的是炎黄的血脉,不会将战火带到唐朝的。希望唐玄宗可以励精图治,让唐朝繁荣昌盛,不要失去理智给吐蕃和突厥可乘之机。我言尽于此,裴大人保重吧。”(。)

第三百二十三章 历史的转折() 
“放肆,李善他当真这么说的?”紫宸殿中唐玄宗已经气的七窍生烟,一脚将身边的座椅踢飞,唐玄宗这么失态平生依赖还是第一次。??? ? 火然?文 ?? ???。?r?a?n??e?n

    唐玄宗此时悔恨交加,这个李善,没想到真的摇身一变成了心腹大患,只恨当初不听袁天罡所言,没想到一语成谶,难道朕要重蹈覆辙,将大唐江山葬送了不成?

    不,这是唐玄宗绝对不允许的,他也绝对想不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

    唐玄宗是谁?大唐的皇帝,整个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帝国皇帝,一方霸主,世界上权利最大的人之一,何时受过这等蔑视?而李善竟然偷走了他的爱妃更是公然与他叫板,是可忍孰不可忍,不灭李善难消他心头之恨。

    裴旻将轰天雷呈上:“皇上,这是李善让臣带回来的轰天雷,说是让陛下权衡利弊,不要失去理智。”

    唐玄宗此时已经失去理智了,怎么可能听的下这种话,只能认为这是李善的挑衅之词,指着裴旻道:“你所谓计划就是让朕听这些东西吗?当初你夸下海口,说是两年之内必去取李善首级,现在呢?李善还在生龙活虎的叫嚣,你该当何罪?”

    裴旻赶紧请罪道:“臣办事不利,请皇上治罪。”

    唐玄宗大手一挥道:“来人啊,将裴旻压下去,打入天牢候审。”立马几个侍卫过来解除了裴旻身上的顶戴花翎,将裴旻拖了出去。裴旻自知罪责难逃,也不敢分辨,只是喊道:“皇上,此轰天雷威力非凡,皇上看过便知,请皇上三思啊。”

    唐玄宗更是气愤了,什么轰天雷,看着模样与之前的毫无二致,凭这也想威胁朕?做梦。唐玄宗抄起龙案上的轰天雷朝顶梁柱上砸去。轰天雷打在顶梁柱了,恰好又弹了会来,正落到唐玄宗脚下。

    要是以前的黑火药轰天雷怎么砸都没有问题,但是这一次却不一样了,这里面装的是********,但是由于李善还没有制作出****,不能用硅藻土吸收,制作出安全炸药。这个轰天雷是非常不稳定的,只要受到撞击就很容易发生爆炸。

    而历史,给所有人开了一个玩笑,谁也想不到,一声剧烈的爆炸,整个紫宸殿都震动了,而身处爆炸中心的唐玄宗,就这么不可思议的死了。

    因为动静太大,以极快的速度传开了,朝野震动。

    首先得到消息的是后宫,刘华妃、赵丽妃、杨贵嫔。这三个人分别是长子李琮、太子李瑛和三皇子李亨的娘亲,而这三个皇子则是目前来说最有利的皇位争夺者。

    太子李瑛这时候正在赵丽妃宫中,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的镇静道:“父皇驾崩了?怎么可能?”

    太监道:“紫宸殿突然发生大爆炸,殿中所有人无一幸免,全部遇难,就连皇上也”

    太子还处于震惊于悲痛之中,但是赵丽妃显然更加冷静道:“儿啊,你的机会来了。皇上驾崩了,你是太子,你应该继承皇位啊。”

    太子李瑛还没有哭出声来,立马酒杯这个天大的喜讯冲散了悲伤。比起父皇驾崩,他可以继位当皇帝似乎更有吸引力,在一瞬间他似乎有些感激这个肇事者,竟然这样就将他送上了皇位。

    但是还没有等他高兴,就听着外面有大臣求见,李林甫带着赵常奴已经来到了赵丽妃的寝宫之中。

    李林甫早就攀附了赵丽妃,两人相互勾结收揽党羽而且因为李善的事情,唐玄宗对张九龄颇为冷遇,宋璟病重辞官之后本来应该是张九龄接任宰相,但是却被李林甫抢夺了去。李林甫现在在朝中做大,这个时候自然要来找赵丽妃商议了。

    赵丽妃道:“李大人,皇上突然驾崩,虽然是天大的祸事。但是这时候更要赶快立定新君才能稳住朝纲啊,请李大人赶快召集文武百官让太子继位吧。这要及早主持朝政,查出真凶啊。”

    李林甫摇头叹气道:“让太子继位并不难,但是丽妃娘娘以为太子继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皇上突然驾崩,现在的局势空前的动荡。你想想看,皇上没有下诏传位,虽然二皇子是太子,但是大皇子还在,这就是问题所在。没有嫡长子,所有的皇子都有继位的可能,他们一定会趁机攻击太子的。”

    赵丽妃惊慌的道:“可是,瑛儿是太子的,皇上驾崩,太子继位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谁敢犯上作乱?”

    李林甫道:“丽妃娘娘,大皇子可是一直执掌军权,与大将军李正方交好。而且此时大皇子正在洛阳练兵,如果他听到消息,直接带兵进攻长安城,抓住太子,到时候再给太子安上一个为了及早登基,密谋弑君的罪名,可如何是好?”

    赵丽妃和太子这下都慌了,笔杆子永远说不过枪杆子,枪杆子里面才能出政权。虽然赵丽妃与李林甫一心算计,但是夺得的权利只不过是皇上手中的信任而已,一旦皇上都死了,他们的权利也就荡然无存,李林甫没有军中势力。一旦打起来,难有胜算。

    “李大人,现在我该怎么办?李大人,你可要救救我啊,大哥要是打进来,为了皇位他一定会杀了我的,你快想想办法吧。”李瑛真是瞬间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这样的心情转换简直比过山车还刺激。

    李林甫道:“为今之计,太子还是要先等级,我已经派人召集文武百官了。太子要设法取得文武百官的支持,但是不要登基,现在皇位是个烫手的山芋,谁拿在手里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大皇子在洛阳有五万精兵,而长安只有一万禁军,如果大皇子兴兵来伐,断难久持。太子不如先发书信给大皇子,就说皇上突遭大难,社稷不稳,请大皇子来住持朝政。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大皇子的戒心,如果大皇子只身前来我们便可以将大皇子一举拿下。与此同时,太子尽快联络各个节度使,许以重利,让他们出兵相助,如果大皇子当真兴兵来伐我们也好应付。”(。)

第三百二十四章 各怀心思() 
在太子接到消息的同时,三皇子李亨也接到了消息。

    李亨已经年满十六,刚刚出宫开府。此时李亨府中也聚集了一大帮的文臣武将,都是平日里与李亨交好的。

    李亨现在也是悲愤交加:“父王突然遇刺驾崩,你们说是谁下的毒手?”

    张说道:“依老夫之见很可能是太子或者大皇子所谓,因为皇上驾崩,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他们两个。但是他们的动机又很不充分,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可以登基,而且以他们的能力想要刺杀皇上确实不容易。这件事情真是太过诡异了。”

    李亨道:“父皇驾崩,太子与大皇子势必要争夺皇位,张大人看我需要怎么做呢?”

    张说道:“三皇子,以臣所见,并非是大皇子与太子要争夺皇位,就连三皇子也卷入其中的。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三皇子即使没有争夺皇位之心,但是三皇子却有争夺皇位的能力也就注定会成为他们攻击的目标。眼下,太子有李林甫大人支持,朝中半数的人都是他们的党羽亲信,禁卫统领王毛仲更是太子的亲信,长安城必将被太子掌控。而大皇子此时在洛阳练兵,手握兵权自然虎视眈眈,。目前两人的实力都在三皇子之上,三皇子不宜与他们争锋,不如避其锋芒,韬光养晦,待到他们鹬蚌相争便可渔翁得利。”

    李亨闻言大喜,道:“张大人所言极是,只是怎么才能劈开纷争呢?”

    张说道:“眼下虽然大皇子与太子两人各有千秋,但是大皇子明显有兵力上的优势,在朝中又结好李正方,如果大皇子进入长安的话,武将大多数会拥戴大皇子。你们三人之中大皇子的实力最强,这时候自然是要扶弱抵强了。三皇子不如现在就去太子那里与太子表明立场,支持太子。太子现在一定需要兵力,三皇子自幼与王忠嗣交好,现在王忠嗣任金吾卫大将军,就在幽州,他手中与三万精兵,三皇子可以去幽州调兵前来助阵。只要击退了大皇子,三皇子就有机会与太子争大位了。”

    李亨拍手道:“好,此计甚好,我这就修书一封,让王忠嗣前来助我一臂之力。”

    “报,三皇子,太子召集文武百官在宣政殿集合要共同商议新君即位之事,请三皇子快去上朝吧。”

    张说道:“太子这是要收揽人心呢,朝中大臣多半会归附太子,但是这些人都不是能决定战局的人。如果太子要登基继位,三皇子一定要不要阻拦,反而要全力赞成。”

    李亨皱眉道:“虽然我是要帮助太子,但是也没必要赞成他继位吧?如果他继位了不就直接是皇帝了?”

    张说道:“非也,现在的心腹大患是大皇子,太子登基必然与大皇子势成水火,逼大皇子交出兵权,这样一来,两人就再无回头地步了。不但如此,以还可以再跟大皇子修书一封,告诉大皇子太子有杀他之意,如此一来,只要大皇子心存戒心,两人就绝不可能同心同德。”

    李亨把手一拍道:“我知道了,我这就去觐见太子,剩下的事情就按张大人说的办吧。”

    宣政殿中,文武百官已经来齐了大半,众位大臣争执不休。有支持大皇子的,有支持太子的,有支持三皇子的。

    “虽然皇上立了太子,但是并没有下诏传位。皇上驾崩,按理应该由嫡长子继位,大皇子继位是天经地义。”

    “错,错,大皇子虽然是长子,但是并非王皇后所生,只能算是长子,不能说是嫡长子。更何况大皇子面目残疾,有损国体啊,我觉得还是太子继位更合适一些。”

    “既然没有嫡长子,那么其他皇子都有继位的可能性了。大皇子只会带兵打仗,不懂政务。太子平日作风太过奢侈娇**,依我看继成大位者当为众皇子中文治武功都杰出的才好,我觉得三皇子更合适。”

    “此言差矣,三皇子年岁尚小,既非长子又不是太子,哪里有三皇子继位的道理。要是每个体统,岂不是每个皇子都可以继位了?这不就乱套了吗?”

    朝中热火朝天,李林甫与太子李瑛一同来到宣政殿。

    李林甫道:“众位大臣,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皇上驾崩之事。此事事出突然,真实天降奇灾,日月蒙灰。但是,正所谓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不是到众位大臣有何见教。”

    太子此时坐到了龙案面前,并没有直接坐到龙椅上,而是在龙椅旁另设一张椅子,坐了上去。虽然并没有僭越,但是其用意已经很明显了。

    朝中不少大臣都附和道:“臣以为,当由太子继位,稳定朝纲,福泽大唐。”

    也有一部分大臣坚持继位新君之事不可儿戏,应当从长计议。

    三皇子冷眼旁观,等大臣们都说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