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圣唐之天策神将 >

第120部分

圣唐之天策神将-第120部分

小说: 圣唐之天策神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敬玄也是见识过几次这样的场面了,倒是沉稳的多。“使者,我们****是上邦,向来讲究礼尚往来。弱冠吐蕃拿出足够的诚意我们也不想妄动干戈,但是吐蕃以为就凭这点东西就想息事宁人也未免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

    吐蕃使者赶紧恭敬的道:“我们赞普是有绝对的诚意的,契约上的许诺我们愿意翻上十倍,而且我们愿意与唐王和亲以表诚意。”

    李善冷笑一声:“请和?说的轻巧。你们突然进犯我大唐国境,如今感觉打不过我们了就想请和?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你们做的不该做的事情就该付出代价。我这么给你说吧,条件我来给你说清楚。第一,许诺的牛羊财物翻上十倍,进贡十年。第二。让出大非川,以后大非川是我们唐朝的土地。第三,和亲什么的也可以,让你们的公主嫁过来吧。第四,你们的赞普要亲自来唐朝进贡,向我朝称臣。”

    李善一口气说出了这些条件,而吐蕃使者听得目瞪口呆,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吐蕃怎么可能会接受这样的条件,就连李敬玄都没想到李善竟然会说出这样严苛的条件。

    吐蕃使者怒声道:“我吐蕃也是一方大国,虽然我们这次失利了,但是也不是任人****的。你说的这条件简直欺人太甚,我们绝对不能答应。”

    李善笑道:“答不答应你应该做不了主吧?你还是先赶紧回去,把事情禀告给你们的赞普,让他想清楚了再来,派一个能做主的人来跟我们谈判,滚吧。”

    吐蕃使者面色铁青,但是又不敢造次,只能忍着气走了。

    李敬玄道:“李善啊,这谈判事宜我们都要禀报皇上才能做决定啊。你怎么能擅自做主看出这样的条件,一旦吐蕃恼羞成怒这会激化两国之间的矛盾的。”

    李善不以为意:“老哥,你觉得觉得吐蕃真的敢再和我们打吗?如今的情况已经不同于以前了,如果说之前吐蕃与我们有一战之力那我自然不会这样讲,但是现在他们根本不敢和我们再打,你放心好了。就算是我的这些条件他们不能都答应,那就再谈呗,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相信就算是你现在上书皇上,皇上也会开出同样的条件的。”

    “就是,怕他个卵子,吐蕃人真当我们是好欺负的。他们不同意正好,老子就打的他们哭爹喊娘的。倒是看他还敢不敢再嚣张了。”徐副将正是李善的铁杆粉丝了,李善干什么他都力挺。

    李敬玄还是面有忧色,李善此举确实有些越轨了,不过他也不清楚是不是皇上授意的,毕竟李善是从京城来的。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赶紧上书给皇上将现在的事情说明白,希望下次吐蕃使者带来的是请降书,而不是战书了。

    而另一边的吐蕃军帐中,吐蕃大帅也是气愤异常。

    “什么?李善这小子欺人太甚,他真以为我们怕了他不成?看我明天就整顿军马拿下凉州。”

    虽然他怒发冲冠,气势逼人,但是帐下的副将确实一个个灰头土脸,今天这一仗已经让他们意识到了唐军难以抵挡。想要拿下凉州真是痴人说梦了。

    看着手下人的表情吐蕃大帅气急败坏,怒道:“你们怎么了?怎么都这样的表情?人家都要站在咱们头上拉屎了你们就一点反应也没有?”

    “大帅,我觉得我们真的不识唐军的对手,如果再打恐怕只会损失更加惨重。”

    “大帅,我们还是从长计议吧。此时万不能冲动啊。”

    吐蕃使者道:“大帅,这件事情我还是要尽快禀报赞普,在此期间希望你坚守边境,不要贸然出击。”

    看着手下人的反应,吐蕃大帅也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感,颓然的坐下,挥挥手让众人离开,他实在是不忍心再看下去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请降() 
李敬玄已经将吐蕃战败的消息传到了长安,而那边吐蕃也知道了他们战败的事情。

    然而这场战役的影响力还远远不止这些,甚至突厥、大食、新罗、六诏都已经得到了消息。对于这场战斗中唐朝采用的新式武器,各国都非常的吃惊,同时也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接下来的情况。

    这一仗注定要改变东亚世界的格局。

    而吐蕃所要做的就简单多了,投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而投降的条件,就是他们要考虑的唯一的事情了。

    下雪了,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已经到了寒冬腊月,塞北的寒风让李善有些发抖,不过暂时还不能回屋里靠着火盆喝酒吃肉。

    因为长安那边来了位钦差大臣,为了这次和吐蕃谈判的事宜。

    一队车队在李善面前停下,车上下来一个人,正是这次的钦差大臣,张九龄。

    “哈哈,李善贤侄这塞北的风雪可是磨人的很啊,看你都瘦了。回去你娘看了不得心疼死。”

    这次张九龄全权处理谈判事宜,说明唐玄宗已经对这次的事件有了定论,就看怎么谈了,李善不想管太多了,再过半个月就是除夕了,他还想早点回家呢。

    “张伯父,来,快请道屋里去吧,将军已经备好了烧酒肥鸡给您老接风洗尘呢。吐蕃使者也已经到了凉州了。”

    张九龄点点头,拉着李善一同往军营走去。

    已经是谈判的第三天了,双方就他们的条件已经交谈了很多次。

    “我代表吐蕃赞普说出我们最后的条件:

    第一,我们不能答应连续十年向唐朝每年进贡牛羊万匹,白银十万两,但是我们可以每年精工牛羊千匹,白银万两,进贡百年。

    第二,吐蕃将承认唐朝在河西走廊上的统治地位,包括大非川附近。我们同意唐朝在河西走廊上的自由贸易。并且承诺二十年内不加干涉。

    第三,我们赞普王子愿意与唐朝和亲。

    第四,吐蕃向唐朝称臣,但是赞普年事已高。又有旧疾在身,不方便走动,我们可以派我们的王子觐见唐皇,并且洽谈和亲事宜。”

    李善听着吐蕃使者的一个个条件,嗤之以鼻。这样的条件换汤不换药,一点诚意都没有。现在李善甚至都觉得管他怎么样,直接挥军攻打逻娑,到时候看吐蕃还敢不敢嚣张。

    张九龄沉思良久,笑道:“好,我们答应吐蕃的条件。”

    此言一处,李善不禁瞪大了眼睛看着张九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张九龄竟然答应了。张九龄是全权负责此次谈判事宜,其实他的意思也就是唐玄宗的意思,也就是说唐玄宗竟然开的条件这么的低。

    李善想要说话。却没张九龄用眼神制止了。只到与吐蕃使者签订了合约,送走了吐蕃使者之后,李善再也忍不住了。

    “张伯父,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吐蕃这样的条件简直就是换汤不换药,进贡百年,说的轻巧,这正是说明吐蕃狼子野心,他们肯定不可能安分百年,甚至二三十年之内他们就一定会卷土重来。河西走廊本就是我唐朝的地界,还用他承认我们的统治地位?这些条件都是华而不实。我看吐蕃没有任何诚意。”

    李善说着已经是义愤填膺,要不是当时张九龄示意他不要动,他早就当着吐蕃使者的面就翻脸了。

    张九龄叹了口气道:“我何尝不知道你说的这些,这次我来之前皇上召集朝中大臣商议了三天就是为了此事。不过。事实上来说,我们确实拿吐蕃没有太多的办法。大非川地区虽然是很有利的位置,但是地广人稀,又都是吐蕃人,即使给了我们但是实际上还是在吐蕃的控制之中,至于进贡的事情。皇上也认为不能逼之过急,吐蕃很贫穷,如果让他们一下子大出血,难保他们不狗急跳墙。”

    “他们跳又怎么样?害怕他们不成,大不了直接打下来。”李善不以为意。

    张九龄摇了摇头道:“事情没那么简单,以现在我朝的军力、人力、物力,想要拿下吐蕃都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而且吐蕃这块硬骨头食之无味,攻下他不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让我朝陷入无休止的战乱之中。而周边又有突厥、六诏、大食伺机而动。皇上实在不愿意看到我朝穷兵黩武的景象。”

    李善也是叹了口气,其实这些天他也陆续的了解到了一些事情。虽然唐玄宗很想一鼓作气拿下吐蕃,但是唐朝经过多年的对外征战,已经逐渐的失去了扩张的心思。

    而且对于大食和突厥,这两国也不愿意让唐朝吞并吐蕃的,河西走廊虽然是唐朝的国土,但是少数民族众多,与汉人的同化程度还比较低,相互之间种族敌视现象严重。

    而唐朝内部也是以稳定发展为主题,对于边境大多数是想采取防守的姿态,而不是进攻。毕竟对于新疆这一片区域唐朝虽然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但是也只是刚刚取得而已,领土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稳固,如果现在再加上吐蕃,唐朝的国力恐怕难以承受。

    李善也意识到了之前的想发有些太过天真了,土地不是你想要就能要的,就像元朝当时都打到了欧洲,但是结果还不是被人家打了回来。

    想要将一块土地吞并同化,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中国经历几千年的时间之间的扩张到这个地步,并非一朝一夕。凡事都得慢慢的来。

    眼下,吐蕃只能是当作一个邻国来处理,在唐玄宗眼里,从来没有将吐蕃看成是自己的地盘。而李善则是把他当成了藏族自治区,所以才会有些操之过急。

    “行了,不要再去在意这些事情了。这不是你该管的,你这次立了大功,皇上一定会重重嘉奖与你的。咱们赶紧办完了这里的事情,赶紧会京。你家的人可都想你的紧,你倒是好,这么长时间信都不写一封,我来的时候你娘亲特意叮嘱我让我好好教训教训你。”

    李善停张九龄这么一说才想起来,这段时间事情太多了,就忘了。走之前说好了一个月一封信的,可是这都快回去了,结果一封信都没有写,想着家里人指不定怎么样担心呢。

    李善真是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待了,只想赶紧回去。

第一百七十七章 回京()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合约签订之后张九龄就可以回京复命了,而援军的使命其实也已经完成了。

    除了常驻的凉州军士之外,其他各地的军士也都踏上回家的路,毕竟快要过年了,每个人都想着早点回家。

    “终于要回京了。”李善看着凉州城在自己的目光下越来越远,而送别的众位将士也站在城外久久没有散去。

    临走的时候,李敬玄带着众位副将由将李善送出了十里的路,眼看着天上又下起了雪,李善再四催促众人早点回去,众人才停下了脚步。

    李善虽然与凉州将士待得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李善重情义,有热血的性格让众位将官非常欣赏。

    离别的伤感很快就被回家的期许代替了,李善如今可是归心似箭。

    来到京城,从金光门进长安,早有太监侍卫领着皇上的圣旨在城门候着了。

    吐蕃请降的消息早就六百里加急传到了京城,朝野震动。谁也没想到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吐蕃竟然就投降了,而且还做了这么大的让步。

    唐玄宗非常高兴,自然要好好封赏一下李善这个头号功臣。

    李善也没有时间回家,直接被请进了大明宫。

    长安有两座宫殿,太极宫和大明宫。

    太极宫是初唐政事活动的中心,高祖、太宗在这里君临天下,成就了一代圣制,“贞观之治”政令皆由此地发出,贞观君臣论政的许多著名故事也都发生在这里。

    著名的玄武门事变就是发生在太极宫的北门,玄武门。

    高宗李治以后,政事活动中心东移大明宫。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百一十座,称为“东内”。

    自唐高宗起。先后有十七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二百余年。大明宫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

    除此之外还有一座宫殿也很著名,兴庆宫。

    兴庆宫是唐玄宗做藩王时期的府邸,唐玄宗登基后大规模扩建。成为长安城三大内之一;是唐玄宗开元、天宝时代的中国政治中心所在,也是他与爱妃杨玉环长期居住的地方。

    当然现在这座宫殿还没有扩建,此是后话。

    沿着丹凤门街,一路来到丹凤门前。但是却不从丹凤门进,丹凤门规格极高。非重大事件不开。旁边的建福门则是通常出入的宫门。

    往前走大约六百米就到了含元殿,同样,含元殿是正殿是皇上接见外臣的场所,所以也不去含元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