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末汉魂 >

第6部分

晋末汉魂-第6部分

小说: 晋末汉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九州天下,汉人如此势弱,你们杀敌、建功立业的机会不要说太多,就怕你们以后应付不过。”姬弘丝毫没有生气的回道。

    “那大将军,此次就要带我们出山杀敌了?”魏姬满脸欣喜的问道。

    “元庆听令。”姬弘突然下令。

    “末将在。”

    “现在命令你,半个时辰收拾,率领八千重装骑军,北上洛阳,听候二将军的调遣。”

    “末将遵命。”

    魏姬眨眼巴巴的看着姬弘下令,没有说一句话。

    “姬发听令。”姬弘再次命令道。

    “兄长,臣弟在。”姬发顿时满脸的欢喜。

    姬弘上前扶起姬发,语重心长的道:“以后你要多学多看,方能成大气。”

    “兄长,我记住了。”

    “嗯,你在伏牛山”姬弘突然微顿,侧头微笑的看向魏姬,“协助魏姬练军,首期招募新兵五万,以两千重骑为代训骨干,按照姬家军的军训体系,训练成一万重型军械部队,一万轻械,三万轻型步军,半年单体军事素质达标。”既然是按游戏设置,那么魏姬这些人,定然懂得姬弘设计的作训体系。

    “兄长,姬发领旨。”

    姬弘看着魏姬道:“你怎么不领旨?”

    “大将军,你刚刚不是才说要带我们北上战胡人么?”满脸的不情愿,扭扭咧咧的作态,顿时让姬弘想笑。

    “你以为练军不重要么,北边有数百万胡人,而我们才一万五千人马,就算以一敌百也不够,如果你能在这半年内,不出纰漏的完成基本的整训任务,我就换你北上杀敌,如何?”

    “大将军,可得说话算话。”姬弘也不以为意,他喜欢这种氛围。

    姬弘依然满脸的严肃,“只怕你担不起这份重担,再过几月,天下就要大乱起,这南阳郡可是我们的大本营,你能守得住?在合适的时机,要迅速南下,拿下南郡的襄阳城,控制住夷陵古道,扼制各方势力北进洛阳的道路。”

    “末将全凭大将军调遣,末将没有大将军运筹帷幄的统帅之才,但却可以为大将军冲锋陷阵。”

    “哈哈哈,”姬弘突然朗声大笑,他拍拍魏姬的肩膀,再次变回严肃道:“我最看重你的就是量力而断,绝不盲从,这是一个极难得的品质,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手下兄弟,枉送性命。”

    半个时辰后,看着裴元庆领着八千重骑离营,姬弘才领着姬旦离开,姬发以后就自然留在伏牛山了,这也是姬弘对他的看重,他期待姬发这位西周杰出的君主,也是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表现。

    这次,姬弘并未没直接回南阳,而是去了淯水湖竹林。

    “大哥,我们这是去哪里?”姬旦有些不解的问道。

    “在我的记忆中,那里有一位隐士高人,看看兄长能否引他为助力。”姬弘当然没有说明,他是去碰碰运气,在游戏中,他将淯水湖竹林设计成为了一位高人的隐居之地,现在二十四小时已过,也不知道游戏中的设计,会不会转化成为新华夏的真实。

    “大哥,在你眼里都能称为高人,那此人岂不是有经天纬地之才。”

    姬旦的话,引得了姬弘的微然一笑,“此人心境豁达高洁,谈笑尘世得舍,既可做闲云野鹤的清贫居士,也可以出茅庐而理天下,他的治国之能,纵观古今,也是寥寥数几的存在。”

    “大哥,我知道你说的是谁。”姬旦突然成竹在胸。

    “哦,三弟,兄长知道你喜欢结交天下智者,你猜猜看。”姬弘说完,想再次验证下天道的记忆植入能力。

    “此人之才,在南阳当属第一,当然大哥除外了。”

    “小滑头。”姬弘笑道。

    二人就在相互调笑中疾马而去。

    半个时辰后,骑马的两人,就能闻到湖水带着的清香,两马奔驰,湖口遽然放大,成了一片小有面积的湖泊,湖水湛蓝,就像一面明镜,天水一色,水石可清,湖面上波光粼粼,在和风的吹拂下,漾起层层縠纹,涟漪阵阵。湖畔两面临山,两面为湖的上下出口,而碧山的对面,就是直径百十丈的半圆湖滩,湖滩汇聚之地,全是翠绿的毛竹,远望绿竹林,郁郁苍苍!重重叠叠,竹林随着微风摇曳,摩挲出沙沙作响的阵阵低鸣,枝叶扶疏,竹影婆娑。而竹林被依周山,就如同群山的一峦绿柱,山峦沿着清河的笔画延伸到肉眼看不到的尽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2章 淯水湖论道() 
两岸青山绿水水,翠柳林立,姬弘两兄弟来到湖边竹林,湖面烟波袅袅,荷花漫星点缀,桂树与荷香,神清气爽,清澈的湖面,远远便能瞧见成群结队的鱼群穿梭,好似到了烟花三月的江南,让人生不起炎热的烦躁。

    看着眼前的世外桃源之景,好似跨越了时空,姬弘不由的情绪生来,驻马湖边,郎朗道:

    “金戈铁马梦中景,汉晋千年画中生。

    独身南阳寻大贤,印梦桃谷证九天。

    我亦伏山心故去,疑似烟花又江南。

    春逝长戈天下戟,居隐外世身孤存?

    胡踏九州炎黄泣,天下燎原满疮痍。

    马革裹尸誓死回,灭尽胡寇汉魂归。

    马踏阴山纵沙场,留取丹心照昔阳。”

    “大哥,好诗,取名如何?”姬旦问道。

    姬弘略微思量,便道:“淯水作想如何?”

    姬旦夸赞:“大哥所作,自然是好。”

    姬弘也只是有感而发,他不是那种yy小说中,装逼抄袭的无聊之人。

    就在二人沉浸在景色当中时,湖边的竹林中,传出悦耳的琴音,二人顿时下马前往。

    竹林中,立着一排竹屋,竹屋前有两位气质高雅,如离尘世的男子,一位男子坐在湖边抚琴,另一位男子则坐在竹屋里听着琴声,闭着眼睛品茶,好似陶醉在其中。

    姬弘两兄弟就站在竹屋侧,数米的距离,没有出声打扰。

    一曲完毕,竹屋里的年轻男子,起身行走出屋外行礼道:“两位公子远来是客,怠慢了。”

    “公子客气,有打扰到二位高贤,实是抱歉。”姬弘也行礼回道,姬旦也一起见礼。

    “公子严重了,刚听着公子的淯水作想,我便抚琴相贺,不应景处,望公子见谅。”抚琴的男子,转身站立来,行礼道。

    这二人年岁比姬弘略长,看上去应该大上个五六岁。姬弘自诩相貌和气质不凡,剑眉,大眼,两眼如水聚神,高鼻梁,适中的嘴唇,瓜子脸,五官和皮肤精致白嫩,标准的阳刚正义之相,但看到这两人时,也让姬弘惊讶,相由心生,这是在后世根本未见的,如此年纪,就有这般风骨。

    姬弘、姬旦在两人的招呼下落座,才顾道自我介绍。

    “两位公子相貌,能做出:马踏阴山纵沙场,留取丹心照昔阳,的胸怀和志向,定非凡人。”斟茶的公子问道。

    “在下也是南阳人士,姓姬名弘,字武,今年二十有一,这位是我三弟,姬旦。”

    “失敬,原来是姬家的大公子和三公子,盛名已久,就是不曾相见。在下姓范名蠡,字少伯。这位是挚友,复姓诸葛,名孔明,字亮。”(这里相隔百年内的人物,定然把字和名字掉个位置,毕竟需要植入一个新的身份,不能是凭空出来的)

    姬弘连忙站起身来道:“原来是少伯和孔明两位公子,失敬,不怕两位兄长笑话,此来是专门来寻二位公子的。”姬弘开门见山,只是他未曾想到,南阳的这两圣,新华夏竟然是挚交好友,不过也难怪,二人之才,又都身处南阳,常言道,志同道合的方可为谋。

    二人听完姬弘的话,却并没有显得惊讶,只是出言让姬弘不要客气。

    “早知两位公子有王佐之才,如今汉晋天下,已然名存实亡,北方数百万胡人虎视眈眈,天下需要二位高贤出来辅佐,否则九州危矣。”

    “谢公子抬爱,公子既然有拯救天下之志,应早有韬略于胸,望公子不吝赐教。”范蠡即为主人,便开口问道。

    “那姬弘就在二位高贤面前班门弄斧了,先来说汉晋天下,在三国定鼎之后,走到今日已是必然,三国群英荟萃,照耀千古,是华夏历史上一次巨大的文明聚现,万物两极,盛衰相随。司马家能得到曹魏政权,一统天下,是靠卧薪尝胆,夺权,独霸朝堂,是阴谋,而非阳谋,司马家子嗣出生于阴谋之家,又如何能够站住江山,八王之乱,就足矣说明,盛极一时,司马家得天下,就代表的衰亡。”

    “公子所言甚是高智,一语中的,那是万物两极,公子推崇道家文化么?”诸葛亮问道。

    “我并不推崇那一流派,文化需要统一,摈弃糟糕,集其精髓,方为可持续之理,如今的九州之祸,是为文化之祸,炎黄文化千年盛世,诸子百家,但一个民族只需要一个气质、一个文化、一个魂魄,对外铁血、对内宽容是为生存需求,文化高于生活,但来源于生活,文化服从于生存需求,方为根本,一个民族灭亡,最先是丧其魂,再丧其身。”姬弘不疾不徐的回道。

    “那敢问姬公子之道?”诸葛亮再次发问。

    “纵观各家思想,并非得解一切,凡是成就高涵之境者,都有属于自己的道,姬弘虽未寸功,但不才,自诩辩证之度,就是我之道,辩证是客观,不是维诺,度博大精深,造就了世界的万千不同,我坚信仁者才能无敌,何为仁,于内仁,于外刚,不是累于心胸,这是刘邦厚黑之道的对立。”

    两人陷入沉思,还是范蠡率先打破寂静:“公子如何看待天下局势?”

    “现在大汉天下有灭族之危,来自于北方胡人的威胁,前几日,我战败三十万匈奴人,进入洛阳,活捉晋怀王等一干朝廷大臣,只为还天下于百姓,凝聚人心,将胡人赶出炎黄九州,建立万年不衰的国家体制,积蓄力量,再给胡人致命一击,亡其魂,让其几千年都不能恢复。”

    姬弘的话,顿时让两人陷入震惊当中。

    “难怪洛阳如今都没有任何信息传回,原来姬公子早已将匈奴人歼灭,并控制了洛阳朝堂。”范蠡过了几息回道。

    “我代天下百姓,谢过姬公子的灭胡之恩。”诸葛亮突然站起身来,向姬弘深深的一拜。

    姬弘立马起身相扶,“孔明兄长严重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姬弘份属之内,之志。”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3章 证道得大才() 
“公子是如何战胜三十万匈奴人的?平城十几万晋军都在一战中灰飞烟灭。”范蠡作为政治人才,突然也对军事来了兴趣。

    “上兵伐谋,胜道重其三,其一,军魂道,要让军士们知道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上下一心,心道与战略高度一统,言行统一,才能爆发集点力量,这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之道;其二,强军道,这是军队的硬实力,是科学、客观的军事体系所决定,他包括了军队的指挥系统,军队的常规战术训练水平,军队的装备系统,军队的后勤保障系统四个方面,当两支军队正面相遇弑杀,强军道,就是唯一的胜战计;其三,谋战道,它直接决定了战争结果,此道,又分为三个层次,一层是战略谋,它是从战略全局展开的谋略,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情报等,这是真正的以天下为棋,万千均为饵。第二层是战政谋,此谋是从局部宏观的角度,打击对方的战争潜力,战争后勤为核心计;第三层,也是最基本的战役谋,用最小的代价,击败最大收获的敌人,直至这场战役的胜利,谋道。”

    姬弘举起茶杯,遥相敬了在坐三人一杯,继续道:“姬家军虽然才三千人,但人人心中坚定,视死如归,以斩尽胡人为己任,姬家军的军备,战术训练,军士素质,姬弘不谦虚的说,纵观整个历史,都无出其右者。虽然三千人破二十万胡人,可遇而不可求,但也偶然中透着必然。胡人粗鄙,智慧尚未开化,那懂得兵法韬略,乃至更高觉悟的胜军之道、信仰之道。”

    “姬公子真是兵法大家,思想闻所未闻,亮佩服之至,上马能安邦,下马能治国就是说的姬公子这般。”诸葛亮对于姬弘所言,虽然还有诸多未明之处,但觉得甚为有理,可以说,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来思考军事,可谓总纲。同时,他脑海中过完了所有的兵法韬略,都未有相同之述,由此可见是姬弘自己所创。

    “前翻公子所言,万物两极,盛衰相随,又说道建立万世不衰的国家体制,敢问公子是否有解决矛盾对立之道?”范蠡问完,姬弘心中不免对他夸赞一番,果然心思缜密。

    “一个国家,社会阶层不同,有皇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