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末汉魂 >

第44部分

晋末汉魂-第44部分

小说: 晋末汉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92章 作别兵戎礼() 
整个茶馆连同掌柜和店小二都一起掩埋在了这坍塌中,孙武武艺虽然不甚厉害,但这个时代之人,多少都会有武力傍身,两人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坍塌的漫天灰尘中,开始了搜救。

    这方茅草屋顶坍塌,虽然不至于造成人命,但却也是伤的不轻,就在两人开始施救之时,突然尘土和杉树皮纷飞,从中冒出一个身材高大之人,这不是罗士信是谁,他的双手还在空气中来挥打,显然还处于眩晕之中。

    “士信”孙武连忙呼喊,莫说这世上,唯有让孙武挂怀的就是这罗士信了,虽然二人没有血亲,但十七年的感情,也不足外人道载。

    孙武步履蹒跚的跨过脚下的土块和木梁,到了罗士信的身边,去搀扶于他,这时的罗士信是吓人的,满脸的血迹还在不断的流淌着,满身就如同血染的一般。

    孙武领着罗士信到河边清洗伤口,清洗完成之后,才发现罗士信只是破了些皮肉,并无大碍,二人又返回到茶馆救人,庆幸的是,这些草屋顶还是远不能和土墙房屋相比,否则那就是让活人给憋死。

    李世民和于禁和罗士信一般无恙,都是破了些皮肉,其他并无大碍。不幸的是两个茶肆中,有一人不幸被顶梁击中太阳穴,不幸去世,这般最后只能是李世民才有钱财安葬。

    这一番忙活,就又过去了一个时辰。

    “我李元霸今日能在士信手中输上一招,实在让人高兴,等你修养些状态复原我们再战。”李元霸拱手对罗士信道,并未有因为输上半招气而馁,反而有些兴奋,罗士信成为了李元霸心中第一个英雄相惜的对象。

    李元霸如此客气,罗士信却并不买账,这番倒是体现了他的忠勇与重情重义,“你也真是厉害,不过你欺辱我先生在先,我们现在再来一场。”罗士信说完,提着镔铁棍就要再上。

    “士信休要再无礼。”孙武喝止住罗士信,转头对李世民道:“二公子、四公子,这又耽误了些时辰,今日就此别过,相信还会有再见之时。”经历过这一番,显然双方的关系更近了,孙武对其的称呼都有所改变,可是道既然种下,对于这些妖孽级的大才而言,一生求索,只为心中之道,又岂容更改。

    李世民与孙武、李元霸与罗士信,本是可以心心相惜,却始终不得孙武之心,李世民叹道:“那时再与先生相遇,可是兵戎相见??”

    “二公子莫要惆怅,我给二公子推荐两人,倘若公子能得此两人相助,定然能成就天下屈指之势。”

    “这二人敢问与先生之才差距几何?”这李世民仿佛就始终放不下这孙武。

    “公子抬爱了,这两人均是兵法大家之后,一人师从鬼谷,一人为田氏后人,其才当不下先汉张良与韩信之才。”孙武当然不好说自己与二人的对比。

    李世民当受孙武对二人如此高的评价,当下立马回道:“还请先生将两人情况告知,世民定当如当年刘玄德一般三顾茅庐相请。”

    “鬼谷之徒孙膑东郡阳谷人氏,出师不足一年,如今返回这家中时日不长。那田氏后人名叫穰苴,东莱人氏,田氏一门是将门之后,属大家,当可好寻,此人之才不易显山露水,只可伯乐识能。”

    孙武推荐完这两位大才,与李世民二人分别,李世民和李元霸就目送二人走下小山丘,渡过河,进入兖州。

    “二哥,此二人一文一武,当为日后大患,要不我射杀这孙武,那罗士信呆傻,只要稍微引诱,就能投奔在二哥麾下,是为当世寥寥数几的猛将。”李元霸看着李世民如此不舍,便出谋道。

    李世民最终还是未做出决定,既未点头,也未摇头,只带着李元霸和侍从驾马返回。

    孙武倒是眼光犀利,似乎受历史的蝴蝶效应,他给李世民推荐的二人,孙膑自然不用多说,残疾之身帅军灭庞涓,孙膑赛马和围魏救赵皆流传后世千百载,经久不衰。田穰苴虽然名气远不如孙膑,但其才同样是属于遗落于沧海中的明珠,他可以说是后世军事体系的鼻祖,能获得入武成庙之资,不在于他用兵如神,也不在于其统兵令行禁止,而是他开创了一套兵法体系,被称为“狭义的军事艺术”,涵盖了军赋制度、军队编制、军事装备保障、军队指挥联络、阵法与垒法、军队礼仪与奖惩措施等等,带有明显的条令条例与操典的性质,为军队建设与战争实施的规则。这就如同姬家军的军士体系一般,只是他逊于姬弘来至后世的信息以及以史为鉴的一面镜子而已,这是一位真正可以让军队完成最后升华的当世独一类大才。

    这场比武终究是结束了,虽然只有两招,但也定然能青史留名,毕竟这二人都非等闲之辈,倘若姬弘再此,定然能说出二人的武力值数据。

    这李元霸的武勇数值评价,当然为全标签的妖孽级满值105,而罗士信的力量和耐力也当属妖孽顶级的105,只是这战术与技巧,拉低了评价,综合武力值只有102,毕竟以他的头脑,要想在战术与技巧上提升,显然是不现实的,将后世的一句俗话用在他身上倒是非常合适,“当老天爷在给你打开另一扇窗户时,同时会关上另一处窗户”。

    也许这罗士信到了长安,姬弘可以让他如何真正的发挥出“一力降十会”之法。

    三人进入了兖州,速度飞快,孙武总是放不下二人的伤势,想进城寻找大夫给二人一看,免得留下病患。这个时代,大夫可是真的紧俏的很,属于异常高端的职业,尤其是这生逢乱世。

    于禁与二人虽然认识也不过小几个时辰,但这一路,却也被震惊的无以复加,这其貌不扬,甚至因为不修边幅而让忽视的孙武,竟然是如此般的大才。而那罗士信,虽与其有过并肩作战,但对那些弱鸡般的孙氏家丁,毫无比较的意义,与这李元霸一战后,可谓当不可再同。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93章 颍川汇旧人() 
兖州,华北平原的腹心地带,东连青州,南接豫州,西衔司州,北邻冀州,从整个华夏九州的地理位置来看,这里是标准的四战之地,整个兖州境内,可谓根本无险可守,均是一马平川,三国曹魏崛起于兖州,倘若单纯从地理战略上来看,这纯属奇迹。

    颍川,这里与新洛阳郡,中间两座山脉阻隔,行程刚好五百里余,大汉四百年中,除去京师之地外,最为繁荣热闹之地,也是北方世家门阀最为集中之郡,这里最负盛名的自然就是荀氏,可谓满门大才。

    这一日,离长安的英雄会还有三日,颍川郡了迎来了一位特别之人,这位个头不算高大,五官倒是端正的青年人,领着两位族兄弟前来拜访友人,虽然也不过二十五六岁的模样,但此人已满身的雄才大略之气,那双特别的小眼,不仅没有降低此人的气度,反而增加了一股不可揣度之感。

    如果说姬弘是梦回数千年,那此人就是重生在了九十一年后,此番重新踏上颍川之路,也许这是冥冥之中的宿命,因为他的故人同样重生了,重生在了这个华夏五千年历史群英荟萃的舞台之上,是为枭雄?是为治世之能臣,都将一一揭开面纱。

    他到了颍川,并没有去那声名显赫的荀氏,而是去了颍川书院,近百年过去了,这里依然是书声朗朗。

    这座书院背靠青山,书院邻左不足两里之地,一条清水河划过,十二月的萧索,让这座书院更显得了几分厚重,历史的沧桑与文化沉淀的底蕴,让远在一里之外的行人,都不得不肃然起敬。

    这座书院没有栅栏围墙,就如同在山野间的一座避暑林屋,它更没有烫金的牌匾与钟楣,只有一块嵌入了大槐树中的石头之上,镌刻者四个石雕字:会颍天下,多么智慧的霸气,底蕴尽显又不得锋芒,只有得道者方能会意。枯藤树丫坏绕石雕之周,凋零的枯叶彰显岁月的收获,来人用手轻轻的触摸着这几个饱经沧桑的字眼,每一寸的触感,都仿佛都是一丝记忆的涌现,当然,他们这些历史大才重生,肯定都是喝过孟婆汤的,姬弘是天之骄子的例外。

    “大哥”,身后一声轻唤,他身后的一员身材魁伟雄武的青年道。

    “嗯?”

    “大哥,这里还真是难得的清雅之地,这胡**乱中原数年,这颍川仿佛置身世外。”这员魁伟的青年感叹道。

    “这颍川是多少豪族的聚居之地,他们光是府中的家丁、连带佃户都有不下万人,颍川郡又依山傍水,胡人粗鄙,那能这般轻易攻克颍川这座堡垒。”他说完,另一位年轻人连着点头,仿佛是在无声的说着:原来如此。

    话音刚落,百米之外,出现一书生,看见他,小碎步向前,热情的道:“吉利兄,终于盼到你来了。”

    “奉孝贤弟,一别经年,你还是这般弱不禁风啊。”来人也快步向前,将这被称为奉孝贤弟之人,搂在怀中,使劲的拍着对方的后背,这显然是故友才能有的行为。

    你道这两人是谁么?奉孝,就是颍川在三国时代鼎鼎有名的大才,多有说此人之才,不下那隆中诸葛,虽然多有夸张,但也的确相差不甚远。而他,被称为吉利兄,就是曹魏的定鼎者曹孟德,这吉利是为他的表字。

    “吉利兄,这两位是?”郭奉孝对曹孟德问道。

    “哦,一见贤弟,倒是孟德失了礼数。”曹孟德表露歉意,而后介绍道:“这位两位都是我的族弟,这位夏元让,这位是子孝。”曹孟德介绍的个高者,也就是哪位身材魁伟雄武者,矮的,自然就是曹仁了。

    曹操介绍完自己的族兄,又将郭奉孝表赞道:“这位就是我跟你常说起的,观知天下的郭奉孝。”

    几人又是一番谦让行礼,这古人的礼仪讲究真是复杂。

    四人边走边聊道:“奉孝隐于书院,近离东都,可有入东都和关中一观?”

    “我与志才兄、文若兄、还有仲德公都相约与好,就等兄长前来,我们便一起入长安会猎一番天下大才。”

    “想知奉孝对这天下局势如何观想?”曹孟德问道。

    “兄长早已韬略于胸,又何必拷问于弟?”

    “奉孝的嘴,那是那般让人言塞。”曹孟德哈哈大笑。

    “兄长,先里面请,我们煮酒方待言,志才和文若兄不一会,也会到来为孟德接风,那时我们再畅聊这天下如何?”

    “不敢请耳。”

    还不到学堂,就能听见郎朗的读书声,有少儿的阵阵童音,还有少年特有的待鲍之声,让曹孟德好似再回当年。

    岁月是沉淀,不论身处何时代,都有他的共同,那就是人生最“激情燃烧”的岁月,其中定不乏学堂那些年的匆匆。郭奉孝、戏志才、荀文若、还有大批的颍川豪族子弟,在“出山”之前,皆是就读于这颍川书院,因为这是颍川郡人心中的圣地。

    几人在书堂后的树林中的亭台中落座,每人都小饮一口,曹孟德不由得点头称赞道:“要问天下的好酒,当属颍川的郭奉孝。”

    “嘿嘿,知己者莫若孟德兄长。”郭奉孝毫不谦虚,不过从他那弱不禁风,可用孱弱来形容的身体,就是这长期浸泡在酒池中的结果,也许是由于曹孟德来访的高兴之情,郭奉孝说完,咳嗽了几声,这顿时迎来了曹孟德的关心。

    “奉孝,你饮酒当有节制,与志才信中多有提到贤弟这奢酒伤身之事。”

    “兄长是知道的,我这治病因酒,却也伤命与酒,这辈子算是逃不掉了。”

    “贤弟这般状况,莫非是想不与我等经历这天下风云?汇诸天下英豪了?”曹操言语中看似讥讽,却无不是在关心者郭奉孝,历史的车轴,是人力所能难以更改的,这郭奉孝就和上辈子一般,现场氛围顿时多了几分惆怅。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94章 泛舟分天下() 
郭奉孝与那曹孟德小聊不多时,就有两位年轻步入眼际,一位方巾伦衣,完全的书生装扮,此人就是那同样英年早逝的戏志才。而另一位身着深棕色长外服的年轻,显现出与年纪完全不符的大家之风,端的是成熟稳重,此人就是曹魏的定鼎者荀彧,荀彧亦或是被低估的人才,其才虽未有李斯那般具有代表性,但荀彧在战略,政统,政谋,军谋上,对曹魏奠定北方,可谓是居功至伟,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在国家治理能力上,张良都要逊色于他不少,可谓历史中,少有的全能级谋士,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由此可见一斑。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包括“深根固本以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