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昭昭大明 >

第66部分

昭昭大明-第66部分

小说: 昭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呜呜,王瑞话音刚落不久,王承恩竟然低低地呜咽了起来。

    王承恩这个时间,其实最多不过十六七岁。当了太监后,更没少受过委屈。现在第一次听到有人对他们这个群体如此赞扬,激动之下,很容易就感动得哭了。

    “将军!咱家代一众大内的兄弟谢过将军了!王将军真真是我等残缺之人的知音!日后将军但有吩咐,就同咱家直说便是!咱家看谁人敢来刁难!”王承恩感动之下,直接大包大揽地表了态。

    其实真实的原因是,此时的王承恩还是一个“中二少年”,逆反心理特别强:你们不是看不起这武夫吗?咱家偏偏就要挺他!看你这些酸儒能怎么样?

第九十八章 自有办法() 
因为王承恩对王瑞这个知音,特别的有好感。所以,后面的事情就变得特别的顺利。

    当日,他便向王瑞宣读了崇祯皇帝的圣旨,颁发了带过来的官印告身。并且还将崇祯帝对王瑞的口头表扬,也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王瑞又是一通磕头谢礼,给孙大人王承恩以及他们的随从都一一奉上了礼金,总算是将自己升为参将的事情办妥。

    当然,王瑞属下的马举陈铭等人,也都按着王瑞所报的功劳大小,一一得到升官提拔。

    当日参加完文官们为孙国祯王承恩二人举办的接风宴后,王瑞先去求见了巡抚大人孙国祯,一通磕头致谢,又送上了一千两白银。

    孙国祯也不扭捏,高高兴兴地接了,勉励王瑞继续为国效力,又问他有何难处需要自己帮忙。

    王瑞一听,心道,原来这孙国祯还颇讲义气呢。他便趁机提出,请孙国祯补足部分粮饷兵器。

    孙国祯现在对王瑞颇为倚重,也就爽快地应了,表示将会很快安排到位。

    其实,王瑞对这大明的刀枪兵器,根本是一点也看不上眼的。但是呢,他却必须要开口去要。

    因为他要真的从来不提要求,那才是真的怪了。岂不说该你的东西,你都不想要,到时就算其它的人是傻瓜,也能看出浮山湾的实力来了!

    所以呢,这个过场,王瑞还是要做做的。至少,迷惑周边的各方势力有用。

    看着低眉顺眼,小心翼翼坐在下首的王瑞,孙国祯禁不住心中一声叹息:我登莱好不容易出个猛将,还挺知情识趣,咋就要马上调往关宁去了呢。

    他想了想,最终决定还是先和王瑞通一个气:“王参将,你可知王公公此次前来,还带着兵部的钧令?”

    “哦,末将不知,还望抚台大人指点!”王瑞拱身行礼道。

    其实,以王瑞对明末朝廷党争和大明这帮“做事无能,卖国起劲”的文官们的认识,他知道伴随着升官的公文告身而来的,肯定还有调他去关宁驻防的调令。

    不过,他此时却不能说出来,要将这表现施恩的机会留给孙国祯。

    “正武(王瑞的字,古人称字,而不直呼其名),现今兵部有令,要调你部去关宁驻防呀!不过,你也不用着急,先答应下来便是,你可以多说说你的难处,同时多要开拔银以及军饷物资,如此定可以拖延上几月,本官到时再找了知交同年为你周旋!”孙国祯指点道。

    “哦!如此便多谢大人关照!大人知道,末将这辖下颇多辽东逃民和登莱流民,一直是属下组织做工救助的。如果末将骤然离开,这些人突然断了生路,恐怕会徒生事端啊。所以,还望大人多多怜悯,为末将回旋一番吧!”王瑞只得又起身磕了一个头。

    哎,这他娘的万恶的封建社会!咋就动不动的要磕头呢?

    孙国祯一个轻托,便将王瑞扶了起来,再一次承诺会去为王瑞周旋。

    这王参将,这才来登莱多长时间?就数次将功劳送到自己案前,每次还都是实打实的寇虏首级,哪个上司会舍得让这样的下属轻易调离呢。

    岂不说王瑞平时就礼数周,逢年过节都会送上银两,就是这些杀虏诛寇的功劳,他孙大人也是分润了不少。

    所以,孙国祯说要为王瑞周旋,倒是真实的心理表现。

    拜别孙国祯后,王瑞又去求见了传旨太监王承恩。

    王承恩不待王瑞下跪,就一把拉着王瑞道:“正武兄,咱们正要差人前去寻你,想不到你却来了。来了正好,咱家正有事要告之兄台知晓!”

    王瑞知道他要讲调自己去关宁的事,不过还是装着不知道:“还请贤弟指教!”

    “哎!兄台有所不知,咱家这次来,还带来了兵部的调令,要调你部去关宁守卫!”王承恩叹息着道。

    “哦。我道是什么事?只要是效忠吾皇,刀山火海某也是去得的!”王瑞做出一副粗豪武夫模样,拍着胸膛说道。

    “哎,正武兄,你可想差啦!这辽西将门俱是一体,岂是你一个外人去了能落得了好的?”王承恩没好气地白了王瑞一眼。

    心中道:这武夫头脑真是简单啊!一听兵部命令,便就愣头愣脑的要去。

    “哦,愚兄冒昧了。还望贤弟不吝赐教!”王瑞急忙摆出一副受教的神态。

    “哎,这事呀,圣上本也是不允的。奈何这朝中许多大臣,俱是这个主张,所以最后这调令还是让咱家带来了。”王承恩叹着气递给王瑞一本公文。

    王瑞打开一看,正是调他去关宁驻防的公文。

    “如此,某便遵令便是!只是这军户家眷、军饷物资可如何办?一时也拾掇不好呀。”王瑞装出一副懵懂的模样问道。

    “哎!正武还真是忠心,你还不知道调去关宁是何下场吧?咱家这次就豁出去了,给你说说吧!”王承恩也豁出去了。

    他一看王瑞这傻乎乎的武将,一门心思的只想着忠君报国,也不管龙潭虎穴就敢闯,真不知道是该夸他还是骂他。

    “王参将呀!这关宁的人,往小了说是一个家族,往大了说就是一个大的军镇门阀,你一个外镇军将过去,只会被拿去背黑锅挡刀箭的!”王承恩没好气地说道。

    “哦!王公公救我!那可如何是好啊?”王瑞好象这下子终于听明白了,苦着脸询问道。

    “如何办?正武兄呀,你可别死心眼。你这样一支强兵,圣上可是大有用场的!你就多要开拔银,多要兵饷物资吧,设法拖延些时日。咱家回到京师再禀明圣上,设法为你周旋!”王承恩因为年轻好义,又被王瑞感动了,所以最后帮着王瑞出了个还算不错的主意。

    “如此,愚兄便谢过贤弟了!贤弟难得到莱州来一次,这次回去,可要多带些本地的土特产!”王瑞一边向王承恩道谢,一边去门外叫了张二和另一个随从进来。

    两人捧着礼盒进来,打开后,盒内竟是五百两金光闪闪的黄金。

    “正武兄何必如此多礼?你我兄弟,可不要如此俗套多礼。”王承恩两眼放光地盯着堆在礼盒里的黄金,嘴里却是期期艾艾地拒绝。

    “贤弟,你这是看不起哥哥这个武人吗?快快收下才是!”王瑞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样,给王承恩找了个台阶下。

    “哎,你要这样说,咱家也只好收下了。你放心吧,咱们回去一定给你想办法!”王承恩再一次拍着胸脯道。

    给我想办法?哈哈,老子自有办法!王瑞在心中暗笑……

第九十九章 暗流涌动() 
两天之后,王瑞作为这次迎接上官巡视的主角,总算送走了王承恩和孙国祯等人。

    他留下陈铭和朱磊留守平度州后,自己便在亲卫队的护卫下,急急忙忙地赶回到浮山湾。

    他先将一众军官叫来开了一个会,把每个人得以升迁的官位都一一通报了。

    趁着众人高兴得眉开眼笑,王瑞又宣布在平度,即墨、平度、浮山等各地,再次招兵一万。而且,他还下了个死命令,一定要在十月前完成新兵训练。

    因为现在的这一万老兵,王瑞是计划要带了去打建奴的。他估计,他要这一走,肯定立马会有人盯上他在浮山湾的这些会生金蛋的“鸡”!

    所以,他需要留下足够具有威摄力的力量,随时可以粉碎来自任何方面的挑衅。

    众人听了后,又是一阵狂喜。这帮人,许多人的官职可能只是一个把总,但管的士兵,可能就上千人了。这带兵的军官,又有几个不希望自己手下的精兵多一些的呢。

    安排好扩军备战的计划和事宜后,王瑞开始静下心来应付调往关宁的事情。

    平度一别半个月后,王承恩也回到了京师,这日便在乾清宫向崇祯皇帝回报去传旨的所见所闻。

    特别是王瑞的表现以及说过的话,他都一字不漏地回报了。当然,还是省去了自己收金银和为王瑞出谋划策的那一段。

    “如此说来,这王瑞倒也是一个忠贞之人!”崇祯帝点着头微笑道。

    “对了,王伴伴,你说这王瑞还吟了一首什么诗?听说曹伴伴听了都落了泪?”崇祯皇帝突然想起从周后那里听到的一个趣事来。

    “禀圣上,确有此事。王参将当日见到奴婢时,突发奇想赋了这样一首诗。”王承恩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哦,王伴伴,快说予朕听听!”崇祯帝也来了兴趣。

    “是,圣上!”王承恩一字一句又将王瑞当日所吟的打油诗说了一遍,说到激动处,声音变得分外高亢。

    “哈哈!想不到这王瑞还是一个趣人!不过,他这诗就写得不怎么样。朕看他确实很有忠心,就让他去关宁那边磨砺一下也好。”崇祯帝哈哈大笑着说道。

    不过,远在浮山湾的王瑞却不知道皇帝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他正在和张二一起,谋划一个巨大的阴谋。

    “张二,准备得怎么样了?”王瑞问道。

    “大人,属下也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发动了。只是,让这闻香教在哪里发动呢?”张二报告道。

    “让他们在胶县和高密吧!你先唤醒“毒蛇”!再派些人手加入进去,去壮大他们的实力,到时好一举拿下胶县和高密!要闹,就让他们闹大一点。”王瑞吩咐道。

    等张二领命出去后,王瑞又对陈松道:“传令,让徐福和龙尽虏前来报道。”

    两人进来后,王瑞等两人行完礼,却并不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两人。

    过了片刻之后,他才拿出两张地图,由亲卫分别交给二人。

    徐福和龙尽虏打开地图一看,只见上面满是密密麻麻的地名,标注的全是高密胶县的大户士绅人家。

    “大人,这是……?”龙尽虏看着地图上的地名,有点不解地问道。

    “哦。本官刚刚得到线报,近日恐有闻香教作乱。本官担心这些大户士绅被乱民教匪诛灭!所以,要你们提前做好准备,在他们被诛灭后好收拾残局。你们二人能否做好这事呢?”王瑞眼睛直盯着两人,一字一句地说道。

    “大人,这些大户士绅肯定逃不过这一劫的。我们是要早些做好准备。属下到时一定给他们料理好后事,定不叫他们的家业有一分一厘的损失。”徐福眼珠一转,马上跪下来回答道。

    “大人,俺龙五没啥说的,大人说他们会被乱民诛灭,就一定会被诛灭!属下只听从大人的命令行事!”龙尽虏也拍着胸膛表着忠心。

    “好!能做好准备就好!哈哈,你们都下去准备吧。不过呢,此事切不可惊动任何人,包括马游击在内。对了,徐福,军中无跪礼!你怎地忘了?”王瑞微笑着将徐福扶了起来。

    “是!大人!一切听从大人指挥!”徐福和龙尽虏一起行了个向前斜举右臂的军礼。

    等到走出王瑞公事房老远之后,龙尽虏看看四下无人,突然疑惑地问徐福道:“建威,你说,大人的意思就是要趁乱干掉那些大户士绅嘛,怎么还不和我们直说呢?”

    “直说?!龙五,你不想要脑袋了?大人可没有说过要干掉什么大户士绅。”徐福听他这么一说,吓了一大跳,一边左右看看,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水低喝道。

    “反正老子就只听大人的命令,大人就是叫老子去打京师,老子也去!”龙尽虏一脸无所谓地说道。

    王瑞在召见徐福龙尽虏布置应付动乱,远在高密城里的闻香教主文德嗣也正在召集一众心腹开会,不过他们的目的刚刚相反,却是要发动动乱。

    “马使者!你是怎么想的呢?”文德嗣问化名“马千瞩”的二狗子道。

    这马千瞩,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捐了不少银两,而且交际还极广,发展进来的人也不少。

    加之他还发现了“大明无德,天降文德”的石碑,所以,极得这文教主信任。

    “教主万岁!‘大明无德,天降文德’!教主如若振臂一呼,定会应者云集。属下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