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昭昭大明 >

第63部分

昭昭大明-第63部分

小说: 昭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着首级堆看了好一会儿之后,他突然快步走到王瑞面前,扑通一下跪下哭喊道:“大人神威!大人算是为我辽东汉民报得些许仇恨。学生潘大秋,代这天下受苦受难的辽东汉民们,拜谢大人了!”说完后,他开始砰砰啪啪地叩起头来。

    王瑞措不及扶,这潘大秋几个响头磕下来,额上已是青红一片。

    “潘先生快快请起!诛灭满虏,保家卫民,正是我辈汉家男儿本分!先生如若有意,也可随某一起去杀那建奴!”王瑞赶紧扶起潘大秋道。

    “大人,能为诛灭满虏效力,是学生此生心愿!以后作牛作马,大人只管吩咐便是!我潘大秋潘长洲,日后定当唯大人马首是瞻!”潘大秋再次深施一礼道。

    “哈哈,好!长洲有此雄愿!某心甚慰!便随本官入我公事房去,听本官安排吧!”王瑞哈哈大笑了起来。

    在王瑞现在的体系中,其实并没有民事这一块。不过,随着各个工坊的大招工,山东和登莱地界的流民,以及辽东的逃民都象潮水般地涌了来,整个浮山湾周边的人数差不多有近三十万了。

    虽然王瑞也有对其进行编组管理,但是他的时间实在是太不够了。要把这些投奔过来的人全部引入自己的体系之中,成为支撑自己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基石,还需要做许多具体而又细致的工作。

    在王瑞现有的团队中,马举虽然有这方面的能耐,可是他除了要为王瑞盯着工坊,还得在王瑞外出时坐镇军中,以保证王瑞的根基安全。他本身要应付的事情,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

    现在有了一个象潘大秋这样:中过秀才、还当过典吏、又有实务经验、还能身体力行的人,这不正是王瑞打着灯笼火把要找的人才吗?

    所以,王瑞才马上打发走两个漂亮的小姑娘,带了潘长洲回到公事房,要委任其做民事主官。

    这个时空的王瑞,可是深切体会到了人才难求的。哎,如果能带个人才市场穿越过来,那该有多好!

    “长洲!以后你就做我浮山湾和即墨营的民事主官吧!”回到公事房后,王瑞微笑着开门见山地对潘大秋说道。

    “大人!学生得逢大人,实是三生有幸。现无尺寸之功,如若冒接大位,恐让同僚不服啊!”潘大秋看了看坐在一边的方元后,向王瑞深施了一揖道。

    “哈哈!乱世用重典,混乱当独裁!某便是这浮山湾的主宰,当然是某说了算!长洲以后好好做事就是,没那么多顾虑的!现今便有很多重要事务要做呢。”王瑞哈哈大笑着,极为霸道地说道。

    “如此,学生便谢过主公知遇之恩!主公但有差遣,学生定当全力以赴!”潘大秋深施一礼道。

    他是辽东典吏出身,本来就是处于实务之中,可没有一般读书人的清高傲慢,不然也不会屈身做个什么里长。现在王瑞把他提拔成为整个浮山体系的民事主官,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

    “嗯。很好!你现在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迅速地建立起我部的民事管理体系,名称就叫民政司吧。要将每一个进入莱州的流民都尽可能地纳入我们的体系。去处有两个,一个是我们旗下的各个工坊,优先选了清白可靠的人进去。另一处就是搞以工代赈,将浮山湾、即墨营、镇海堡这三处先修通直道相连。道路的规格,便是要能并排跑五匹马。不要在意花多少银两,要修就修好。”王瑞吩咐道。

    在后世时有一句话,叫做“要想富,先修路”。将自己控制的几个地方用直道联接起来,以后军队的调动就更加方便了,而且也可以更快更高效地运用自己的军力。

    “主公,这修路,恐怕会占到乡间民户和士绅的土地。到时恐怕会纷争不少呀。”潘大秋担心会出现“钉子户”,当即出言提醒道。

    “哦!先生有何妙法?”王瑞一副谦谦明公神态,很是客气地问道。

第九十三章 渗透潜伏() 
“潘主事,这件事,你就不必担心了。学生现有一法,可以将此事轻松化解了。”

    “哦!”王瑞转头一看,没想到说话的人是方元。

    这方元见到潘大秋才来不久,而且之前还是处于低层,没想到现在居然青云而上,很得王瑞器重。所以,他当即便站出来献计献策,要抢潘大秋的功劳。

    以前王瑞身边的读书人少。唯一先就在的一个,便是马举这个义兄。

    但是,马举每日不是沉在工坊,就是在管理各种杂务。因此方元和他并无竞争,再说也竞争不了。

    可以现在好了!潘大秋来了,所以方元便隐隐觉得自己的地位好象是要受到威胁了。

    潘大秋一看他这样,气不打一处来。他有点生气地白了方元一眼,心道:老子的话还没有说完呢。你他娘的来抢什么话!

    不过王瑞却没有注意道,就是看到他也不介意。都说这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嘛!

    只听他问方元道:“文渊有何妙计?说来咱们参详参详!”

    “大人,学生想着,可以寻了各处士绅,和他们一起去修。每修一段,便以当地士绅世家的姓氏命名。这样,我们不但可以省下一部分修路占地的赔偿,还可以把当地势力都笼络起来,一起为大人的修路大事出力!”方元得意地捋着胡须道。

    说完后,他还趾高气扬地瞄了潘大秋一眼。

    潘大秋一听,差点就没气坏了,这不就是他后面要讲的话吗。现在倒好,让他方文渊抢先说出来邀功了。

    “主公!属下也是这个主意。不过属下觉得,还可以就近招收一些民户来修路。这些民户得了好处,自然就会支持主公修路了。”潘大秋急忙补充道。

    “哈哈!某得文渊长洲,如添左右之翅焉!除了这件事,我可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需要两位通力合作。这便是尽全力收购粮食盐巴,要缓缓地收,不要引起粮价上涨。从浮山湾到京师,一路上的每一个州县,都要去开个粮店,在每个粮店都要存够一万人三日之粮。平时把粮价标高点。不要把粮食卖了。特别是在天津卫,要随时备够万人一月之粮。”王瑞细致地吩咐道。

    两人听后,不由同时一怔:大人这是要做啥?

    方元进入王瑞体系时间更长,知道王瑞做出这样的安排一定有他的缘故。不过,他的第一个反应仍然是:难道我家主公要去打京师?

    不过,他很快便否决了这个让自己胆战心惊的念头。以王大人的精明,就是要造反,也不会这样冒进的。

    方元瞄了一眼额头上满是冷汗的潘大秋一眼,神色自然地向王瑞拱身一揖道:“学生领命,自当与潘主事一起,将事情办得周全妥贴。”

    现在正是表忠心的时间,由不得自己犹豫。再说了,他本来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入阁拜相正是他孜孜以求的梦想。

    其实潘大秋一紧张之后,也马上就反应了过来,这肯定是很随意的一个事务安排。王大人如果真要造反,那有这样大大咧咧地在自己这样一个新人面前布置的呢。

    所以,他的思路马上就转到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好,如何为王瑞的安排拾缺捡漏上来。不管如何,得在这方文渊面前扳回一局!

    他细细一思索后,便提议道:“大人!学生想着,是不是还得在各处备下一定数量的柴火草料?”

    “哈哈!长洲可真是实务之才啊!想事情就是想得周全。你们报个章程出来,立马就去办!”王瑞高兴地说道。

    他已经开始启动备战计划,切实地在为崇祯二年的满虏鬼子入侵做战争准备了。

    不过,至于现在为啥要做这些准备,他却没办法对任何人明说。

    待二人走后,王瑞又将张二招来,吩咐道:“张二,现今我浮山湾和即墨营家大业大了,对各部主官可要加强保护!特别是训导,民政,参随等几位主官。”

    “大人!属下明白,定会安排好兄弟们暗中保护的。”张二微笑着应道。

    “哦,如此甚好。对了,‘养狗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王瑞问道。

    “大人,正在进行中。不过呢,有个情况很意外!目标好象并无任何行动,我安排了兄弟几次试探,也不见他有什么反映。更别提他主动拉拢了。给属下一个感觉,好象他都把自己到咱浮山湾来的目的忘记了一样。”张二想了想后,又报告道。

    其实,林思德这个闻香教的银尊使者,如不是闻香教派了人来,他还真的想把自己到浮山湾来的目的给忘了。

    特别是看了那一千多满虏首级后,他内心便纠结不已。王瑞集团的实力和战力,很真切地让他相信,跟着王大人才会真正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象闻香教这样的乌合之众,他真的不认为以后能够有什么出息。

    什么弥勒,什么真佛,拉倒吧!

    “哦,是这样!不过,张二!你可不要被对方的表象迷惑了。目标如果是要长期潜伏呢?”王瑞在前一时空时看多了谍战片,脑子中比张二不知多了几道弦,他很认真地提醒道。

    “好!大人,属下不会放松警惕。不过,如果他一直没有行动怎么办?”张二想了想后,又请示道。

    “哦。那就派人到莱州府去,渗透进闻香教内部,散布些谣言。让闻香教逼着他做。这次可要选精干的人员潜伏进去,多调动些资源,不要怕花钱,把派去的人捧到闻香教的高层里去。”王瑞沉思了一下,仔细地指导道。

    王瑞对这乌合之众的邪教组织没有任何害怕,反倒是想着如何把它变成自己的棋子,在自己需要时,可以随时把它拿出来放在棋盘上。

    “大人!我派出去的是二狗子!他只和属下单线联系。如何在闻香教内渗透,属下已经把大人之前的教导传达给他了。”张二回答道。

    “哦。派的人是他?很好!派多几组人去,各组都只对你负责,一律单线联系。没有我的命令,绝不允许横向联系。”王瑞最后吩咐道。

    王瑞前一时空读史书、或是看小说电视时,常常会被大明的这帮草包腐儒气得半死。

    拼蛮力,你说打不过野猪皮这种山里林间冲出来的野人也就罢了!玩诡计使间,居然也让没文化的满虏鬼子玩于掌股之间。你说,让后世稍有一点脑子的人知道,哪一个不会气得半死!

    所以,王瑞老早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情报机构,在隐蔽战线上秘密扩展。

    这次的“养狗计划”,正是情报部门成长路上的一个大行动。

第九十四章 画面太美() 
布置好战争爆发的前期准备后,王瑞照例一头扎进到了炼钢厂和军工作坊。

    他象前一时空自己开机械厂初创时那样,没日没夜地研制他的迫击炮。

    其实王瑞在崇祯元年时曾经造出了二十门,但是却重量高达六十斤,射程和射速也让王瑞很不满意,只能留在军营和军工作坊的防护墙上,权当作小炮使。

    折腾到崇祯二年元宵过后,王瑞终于造出了自己的第一架迫击炮。口径为六公分,全重三十斤,基本上一个成年汉子就能抱着走。

    王瑞经过几轮实弹测试后,确定它的标准射程大约在后世的一百二十米到一千五百米之间。这个射程其实也一般,比起什么红夷大炮逊远了。

    不过,这门迫击炮的射速就让王瑞开心不已。它的射速,每一分钟,大约达到了十发以上。

    有了轻便易带,射速极高的迫击炮后,只要武器的数量配备足够,王瑞相信:任何骑兵冲锋,在密集的钢铁暴雨面前,都只能土崩瓦解。

    为了保证自己跨越时代的武器不被外泄,王瑞特意从近卫营的孤儿中选出了两百名少年,组成一条封闭的独立制炮流水线。

    而他本人,则手把手地一个少年一个少年的去教授。这样过了十多天、浪费了无数的钢铁材料后,二月底时,第一门量产的迫击炮终于从车间里给搬了出来。

    再一次秘密试射之后,王瑞确信以后量产的迫击炮,都可以达到自己定型的第一门炮的指标。

    距离建奴入侵的时间已经不远,王瑞便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开始全力量产。

    经过了仁川和汉城之战的实战检练,又开始了迫击炮的量产后,王瑞久悬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于是,他又开始记挂起那些满虏的狗脑袋来。是时间拿出去换个官,换点钱了!

    这些满虏首级自从崇祯元年十月底砍回来后,虽然让仵作精心硝制了,而且这几个月气温也很寒冷。但是,架不住王瑞让人拉了这个军营那个军营的四处去展览,现在已经开始发起臭来了。

    “哎!要是二哥过来就好了!他要再不回来,这些建奴首级可都得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