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昭昭大明 >

第44部分

昭昭大明-第44部分

小说: 昭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子乱说?这努耳哈赤杀子、代善银母、多尔衮霸嫂的事可是世所公认的,还有什么丧尽天良的事,这帮蛮夷做不得的?

    这些时日在周边剿灭山贼,除了达到练兵的目的,还给王瑞在浮山前和即墨营的军队挣回了三万多两白银。王瑞开始用这笔飞来横财,在周边大手大脚的买马。

    一时之间,“即墨营守备官是个大傻瓜”的传闻便很快传开了。市价二三十两银子的好马,他非要出四十两一匹,他不是傻瓜,谁是傻瓜呢?

    不但周边的卫所军官把自己的战马送了过来,就连远在济南登州的抚标营的好马也被这些自认为聪明的军官们卖过来不少。

    因为王瑞对送马过来的人特别大方友好,从来不拖欠银两或是杀价,甚至卖上十匹以上,这个“傻瓜蛋”王大人还会打发几两银子的回程银两。

    一时之间,四面八方的商贩们都纷纷行动了起来,千方百计的到处寻了马来赚王瑞这个“傻瓜蛋”的钱。

    张二将刺探到的这个情况回报上来后,王瑞哈哈大笑了起来:“哈哈!老子居然成了众人眼中的傻瓜!张二,你说说,老子是傻瓜吗?”

    “这个,这个……”张二吱吱唔唔了半天,最后还是没敢说出个所以然来。

    他行走在黑暗之中,用王瑞的话说,就是给整个军队干脏活,看似默默无闻,其实权力极大。他也知道这种权力来自于王大人的信任,他并不觉得自己有比别人有更了不起的能力,他有的只是对王瑞的忠诚、对浮山军的忠诚。

    王瑞这样问话,他不敢说假话,也不敢说真话,所以只好来个吱吱唔唔不回答。

    “哈哈!你小子不敢说。是,现在看起来是我傻!再过上一两年,大家就知道他娘的谁才是傻瓜!”王瑞自信地笑着道。

    王瑞正和张二说着话,熊文杰进来报告,有一个山西商人在外求见。

    “山西商人?!居然有山西商人来了?传他进来吧。”王瑞一听有山西商人求见,也颇感意外。

    他忍不住寻思道:难道我这蝴蝶翅膀扇到北边的山西去了吗?

    “小人范福,山西范氏商号登州掌柜,见过守备大人!恭喜大人高升!”一个身材微胖,一脸忠厚的中年商人一脸笑容的拜见了王瑞。

    说话间,这人还奉上了用红布包着的一百两银子的见面礼。

    “范氏商号?”王瑞心中打了一个机灵,难道是汉奸上门了?

    这消息传得还真快!我才刚到即墨营上任没不久呢,他就来贺喜了?看来明末的这帮山西汉奸商人真的不简单。

    王瑞也不客气,吩咐人将礼金收了,这才笑着道:“范掌柜客气!同喜同喜!”

    说话之间,王瑞又吩咐亲卫送上来茶水,对这范掌柜显得颇为客气。

    在王瑞想来,现在只要对自已的发展有利,他才不会介意这钱是从谁手上送来的。

    等到自已强力崛起时,再将这帮汉奸商人杀光杀绝也不为迟!“糖衣炮弹”?糖衣先收下,炮弹嘛,老子到时再打回去!王瑞在心底奸笑道。

    两人不咸不淡的又说了几句。王瑞见此人极为沉稳,说话举止也甚为得体,心中不禁暗暗称奇。同时也在心里嘀咕,这人到底是不是那大汉奸范永斗家的呢?

    因为明末的这些汉奸商人,即所谓的“八大皇商”(当然这个是满虏鞑子封的,算不得数的),王瑞印象中能记得的也就是这臭名昭著的范永斗等几人而已。

    范永斗,祖籍山西介休。生活于明末清初的张家口,历代史家明确称其为“为明末晋商之奸雄,为满清周转所需军需粮饷,直接为清兵引关,实属当时汉民族之败类”。

    早在明朝初年,范氏就在张家口和蒙古地区做生意,历经七代,传至范永斗成为张家口地区对满蒙贸易的汉族大富商,时人称其“贾于边城,以信义著“。

    后来,居于东北的建州满奴开始军事扩张,由于和大明王朝的敌对关系,他们所需要的军事、生活物质,只能通过张家口的贸易市场获得,也就是以张家口为基地运转过去。

    范永斗和其他七家商人就在这时开始做这卖国勾当,不断为异族蛮虏输血。当然,他们也代女真销售劫掠财物。“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

    据伪满清道光年间的《万权县志》记载:“八家商人者皆山右人,明末时以贸易来张家口。曰: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家宾、田生兰、翟堂、黄永发,自本朝龙兴辽左,遣人来口市易者,皆此八家主之。”

    因此可见,这个时代的山西商人,没有一个是干净的。都他娘的是汉奸卖国贼!

    由于八家汉奸商人为蛮清王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所以满清侵占中原后,建奴的伪顺治没有忘记为入侵中原建立过赫赫功业的八大汉奸商人。

    他不但在紫禁城设宴款待、赐给服饰,还有给他们封官赏爵。八大汉奸商家受宠若惊,竭力推辞。于是,建奴伪顺治便将他们封为“皇商“(籍隶内务府)。

    其中的大汉奸范永斗更是被命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其余七家,亦各有封赏。

    虽然,明朝这个最刚直的大汉民族中央王朝的灭亡是多方面的。但这帮山西的汉奸商人,确实在中间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说他们的每个铜板银锭上都浸透了自已同胞的鲜血,却是一点不为过的。

    王瑞记得后世史家有一个很公正的评述:“明亡于蛮清,究其原因,根子还在于政事疏漏,与士人过宽,与庶民过严,商贾借士人崛起,无利不起早,心中无国家民族之所义,唯图方寸之所得,范奸永斗者,明国之人,汉之苗裔,却在国战之时,不图利国与一毛,却重建奴之一信,不重汉人之存亡!只顾一家之私,图小利忘大义者,莫过于此。建奴如无铁器之利,还至于如此迅速的崛起?真正是送利刃与仇寇,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之始,正是始于这类汉奸商人之手也,虽万世难消此恨。”

    “大人,小人此次前来,却是。。。”范福看王瑞有些走神,便笑着放下茶杯轻声提醒。

    “哎呀,走神了,范掌柜勿怪。不知贵东家可是范永斗范大财主?”王瑞也不怕冒失,很直接地问道。

    “正是!大人也知我东家之名?”范福也很是意外。

    王瑞心道:老子岂止知道他的名,还知道你们这帮王八蛋干的所有丧尽天良的坏事!

    虽然王瑞心中咒骂,但在他脸上浮现的却是满满的仰慕神情,只听王瑞说道:“山右范家,贾于边城,以信义著。贵东家名满天下,某焉能不知?”

    范福走南闯北,也见过不少的人,心道这王瑞虽是武夫,却也不是粗人,怪不得能制得那如水明镜和精美的玻璃制品。

    他想到这里,心中便又对王瑞重视了几分。

第64章 买马买船() 
两人相互奉承一番之后,王瑞便又转入正题,问这范福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没理由人家一见面就送你白银百两,还一事无求吧!王瑞可不是很傻很天真的阿娇妹妹!

    原来,浮山前所工坊所产的玻璃镇纸、各类玻璃制品和宝镜,在宁波和杭州经过潘学忠几次轰动全城的展销后,竟然引起了范家在浙江为建奴收购物资和刺探情报的掌柜注意。

    这人将此商情报告给在杭州的范家长子听后,这人便想要做这玻璃制品和镜子的生意。

    先说这玻玉镇纸,不但透明如同水晶,而且每个镇纸上面还用金银刻了圣人佳句,这可妥妥的是文官士子们的装逼神器呀!

    特别是那宝镜,可是分外清晰,哪怕是一根头发丝都能照得真真的,有钱有地位的老爷夫人可没有一个人是不喜欢的。

    潘学忠卖出的镜子几经转手之后,到了外地更是贵如黄金!受制于产量和王瑞的饥饿营销策略,光是浙江市面上便是一件难求!

    范家曾高价购得一镜,送与建奴首领黑孩黄台吉(注1。)后,黑孩一照之下,欣喜万分,当即便赐与范永斗金牌一面骏马一匹。

    受了此事刺激,范永斗便想做这宝镜生意。

    在范家长子安排下人多方打听之后,最后终于确定这宝镜等物产自鲁省登莱地面。

    于是,这范家长子便又让自家在登州的掌柜仔仔细细去寻访。这便有了范福的这趟浮山前所之行。

    王瑞一边听着范福说话,一边脑子转得飞快:赚钱?卖给谁都行,赚谁的钱都行。可是,能利用这范家给自已做些什么呢?

    想来,这范家精于边贸,买马肯定是容易的,这帮家伙和蒙鞑建奴都没少勾结。

    打定主意之后,王瑞当即和范福认真的商谈了起来。两人几番讨价还价,最后终于达成协议,范家每送来一匹好马,王瑞便卖给他一面宝镜、一件玻璃制品。

    而且,处于垄断地位的王瑞,还直接把马价砍到了三十两一匹!

    王瑞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范福就送来了战马两百多匹。这份效率让来自后世的王瑞也是惊叹不已,看来这帮汉奸商人真不是盖的。

    当然,同样令范福没有想到的是,若干年后他会为今日的拜会,追悔莫及!

    因为自为打上了交道,范家从此就进入了王瑞的视野,所以便有了后来范家近五百多口人,被王瑞杀得干干净净的灭门之事!

    范福走后,王瑞想到自己这里能制造玻璃和镜子的消息居然是遥远的浙江传回来的,不由得开始牵挂起自已那二哥潘学忠来。

    这轰动杭州、宁波的事都传回到了登州,咱这二哥也总该回来了吧?

    王瑞苦苦思念的潘学忠,此时正在宁波逍遥自在。他那日独占花魁,又赚得二十多万银两,把潘父高兴得坏了。

    特别是见到众多大人对自己的这个儿子也是十分赞赏,潘父当即决定加大对潘学忠的支持力度,指示家里的兄弟子侄为潘学忠春节后的浮山前之行采买海船物资。

    潘学忠虽然新收了一个小妾,家中太太也好几房,每天翻云覆雨要交“公粮”,不过王瑞的正事他却也没有耽搁。

    他知道王瑞需要很多的船工船匠,要在浮山湾建立船厂,培训海军征战。而且对于跟着王瑞一起出海去打劫,他心中实在是充满了期待。或许在他的基因里,本来就充满了冒险的因子。

    潘学忠知道王瑞不差钱,做事特别大气魄,所以他也不为王瑞省钱,安排财叔招人时,直接就开出了双倍的价钱。

    浙江沿海的人本来就很有冒险精神,加之潘学忠又许以高薪,等到二月底出发时,竟然招到了接近两百个船工船匠。

    他又花了两万两白银为王瑞买下四条上千料的大海船,还另外专门花了一万五千两银子买了七条中型的海船送给王瑞。

    加上要回程的五艘大船,潘学忠这次带回的是一个多达十六条船,近三百名船员的大船队,船上运了价值近十万两白银的铁料、粮食、硫磺等各类王瑞急需的物资。

    上一次,潘学忠一趟赚回二十多万两白银。这次又带着更多的物资和白银前去,潘父望着规模庞大的船队离去时,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他大笑着豪情满怀地对身边的老管家说道:“生子如此,父复何求?忠儿实在是胜某百倍!哈哈,我潘家兴盛有望矣!”

    在王瑞的期盼之中,潘学忠的庞大船队终于在三月中旬平安到达。见到潘学忠带着海量的物资和招收来的两百多名船工船匠到达,王瑞脸都差点笑烂了。

    因为他出海发财,找倭寇麻烦的愿望现在有实现的可能了。王瑞可是知道这十七世纪,是一个海洋大开发、大拓殖的时代!既然他来了,就绝不容许自己错过。

    明朝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到了世界的最高峰。只可惜满虏异族入侵后,良好的发展前景被打断,并就此衰败,中国也开始了闭关锁国,受欺挨打的时代!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满清入关,可以说是后世中国一切悲剧和不幸的万恶之源。

    据后世一些考古的新发现和古书上的记载,明朝时期造船的工场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是历史上空前的,达到了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最高水平。

    当时主要的造船场有南京龙江船场、淮南清江船场、山冬北清河船场等,它们规模都很大。明朝造船工场有与之配套的手工业工场,加工帆篷、绳索、铁钉等零部件,还有木材、桐漆、麻类等的堆放仓库。

    而且当时造船材料的验收,以及船只的修造和交付等,也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正是有了这样雄厚的造船业基础,才会有明朝的郑和七次下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