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昭昭大明 >

第290部分

昭昭大明-第290部分

小说: 昭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这叛军呀,还得另外调兵去剿灭。孙承宗心里寻思着。

    不过,他的这番心思温体仁和梁廷栋却猜不着,只知道这老家伙是在故意抬杠。

    温体仁一贯性情刚直,他见孙承宗将梁廷栋和自己的意见否了,心里就是气。于是温体仁出声反驳道“那……,孙师父,你倒是给大家说说,咱们派谁去对付这伙叛军吧?”

    周延儒新晋首辅不久,虽然和温体仁有过配合,但从骨子里还是更亲近同是东林一脉的孙承宗。

    于是他站出来奏道“启禀圣上,孙师父言之有理。确实是因这内地承平日久、武备松弛,才让这伙叛军犯上作乱攻陷城池的。不如从附近抽调一支强军前去即可。臣昨日得报,秦良玉的白杆兵就在邢台附近,何不令该部前去平叛?”

    梁廷栋一听周延儒这话,愣是给呛得直翻白眼尼玛!这白杆兵好几千里赶过来,不就是为了辽东战事吗。现在你们倒好,顺手一拔拉,又让人家去平叛了!

    最可气是,他们完全就是双重标准。登州军去平叛会耽搁辽东军情,白杆兵去平叛就不耽搁了?

    所以,梁廷栋等周延儒话音一落,便不客气地反呛道“白杆兵远道而来,同样是为辽东的危急军情。如再调去平叛,又将徒增多少花费?”

    孙承宗见梁廷栋铁了心想让王瑞的登州军剿贼露脸,倔脾气就犯了,于是他又提出另一个人选“圣上,京师按察使卢象升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号称“天雄军”。前不久刚在顺德、真定大败流贼,可堪一用!”

    “咳、咳咳……”崇祯帝见下面的大臣们争论不休,就是拿不出一个定策,心中恼怒不已可又无处发泄,不由得剧烈地咳嗽了起来。

    有时他恨不得简单直接地给王瑞下一道圣旨,让登州军上就是了。可这却是不行的。

    朝堂上的事,那有哪么简单!

    别样不说,光文官们弹阂忠贞伯王瑞的奏章那可是装了一大箩筐了。虽然崇祯皇帝都留中不发,但不代表着他就完全没有任何想法。

    大明以文御武是列祖列宗留下来的老规矩了。说到底,现在的崇祯还是更信任东林党的文官一些。

    随着登州军的实力大增,崇祯皇帝也对王瑞有了防备的心思。

    如同独立王国一般的关宁军就够他受的了,哪能允许再多出一个登州镇的军阀势力来!

    不过,眼下的叛军作乱可得解决。都攻占四个州县了,天知道明天又会传来哪个城池又被攻破的消息。

    崇祯帝这一咳嗽后,太和殿内突然安静了下来。

    一旁的王承恩心疼皇上的操劳,急忙将一碗参汤移到了崇祯的面前,尖着嗓子劝道“圣上,快喝口汤润润嗓子!”

    “哎……”崇祯叹息一声,接过去喝了一小口,参汤入胃感觉总算好了一些。他抬起疲惫不堪的眼睛望向温体仁道“温爱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说实话,他对孙承宗和周延儒有些失望,因为他们的主意确实不靠谱。

    让白杆兵和卢象升的天雄军赶过去,耗费时间不说,关键是这粮饷物资还没有着落。

    自从登基以来,崇祯皇帝就觉得自己拮据得很。凡是让他花钱的事,他都非常蛋疼。

    “哎……”温体仁轻轻地长吁一声,扫视了一下众人,这才拱手奏道“启禀陛下,这股叛军都是东江逃过来的老兵,战力强悍。白杆兵虽然离得近,但多为步兵,老臣怕他们追之不及。叛军作乱的位置,确实在登州军赶往辽东的路上。所以,可发一道钧令给忠贞伯,让他尽快率军赶去。”

    崇祯帝闻言脸色好了许多,鼓励道“温卿所言颇为妥贴。只是现在还没有登州军的消息,如若让叛军流窜至京师邻近,恐让朝野震动……”

    温体仁见崇祯帝内心还是赞同调动登州军的,便又接着补充道“圣上英明!这样的情形确实不得不防。臣的意思便是,再调卢象升的天雄军从西堵截。如此,白杆兵在北、天雄军在西、登州军在南,定能困死并剿灭叛军!”

    “好好,好!便依温卿之策办理吧!”崇祯帝总结道。

    温体仁没有提到军饷粮草之事,而且说得还挺在理,在如今的局势下确实是一个万全之策。所以,崇祯皇帝直接来了个乾坤独断,压根儿不给孙承宗和周延儒开口的机会。

    “陛下!老臣还有话说。”孙承宗眼见阻止不了,但也不想让登州军专功,他还留有后手。

    “哦,孙师父请说。”崇祯帝无奈,只得让孙承宗继续唠叨。

    年初时,孙承宗巡视松山、锦州等,上书崇祯关内外政事,他都全部采纳了,又加孙承宗太傅,兼领尚书,子孙世袭尚宝司丞,又赏赐蟒服钱币等。

    可这孙老头却让他甚为失望。孙承宗先是派人对,右屯、大凌河等城进行重新修筑,耗费钱粮无数。让本来穷得库房跑老鼠的崇祯帝就差上吊去筹钱了。

    但不久之后满虏大军却突然来围攻。孙承宗赶赴锦州,派遣吴襄、宋伟前往救援,却在长山被满虏大败。

    十月,祖大寿投降,大凌河刚被修好就被损毁。

    朝中大臣多有责怪孙承宗丧师辱国的。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才将他招回了京师。

    能对孙承宗如此客气,全因崇祯帝对老臣宽仁。没想到他居然还参与到了朝堂的扯皮之中。

    。

第五百二十五章 你先尝尝() 
孙承宗对崇祯帝语气中的不耐烦浑然不觉,他拱手奏道“圣上!这白杆兵、天雄军、登州军三路人马前去平贼,定要有个主从。老臣斗胆建议,便让卢象升督师吧!”

    周延儒刚任首辅才一年时间不到,虽然背靠着东林党这个大靠山,但却被温体仁和梁廷栋这两个权臣打压着,如今地位是岌岌可危。

    所以,周延儒一直在寻找机会反击。对于温梁二人在朝廷外的强援登州军,他是不吝打压的。

    因此,他也拱手附同道“臣附议。”

    这个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临朝快四年了,再也不象刚登基时那么幼稚了。以前他还以为多任用所谓的正人君子,就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了呢。

    几年下来,崇祯帝不仅看清了一些文人大臣的嘴脸,权谋平衡之术也自然学了不少。

    所以,他略一思考便点头同意道“如此甚好。诸位爱卿快快拟旨下发吧!”

    圣旨传到忠贞伯征东将军王瑞手上时,已是三天之后了。

    王大人亲率三千精骑,刚好赶到景县外的周云台驻防大营。同行的下属除了汤效先、尹大弟等悍将外,还有林思德和张二这两个阴谋家。

    看完陈松转来的军情通告,又听了周云台的汇报后,王瑞微笑着点了点头。对于陈松这次的指挥,他是甚为满意的。

    看来,登州军的军官培养方式还是超前有效的。至少从他身边外放出去的陈松、龙尽虏,个个都是出类拔粹的猛将。

    当日休整一番之后,第二日便王瑞指挥着七千大军浩浩荡荡地兵临景县城下。

    在城外装模作样地一通打枪放炮之后,登州大军在留守千总部的配合下顺利地“攻”入了景县城内。

    “大汉至上,效忠将军大人!”留守景县的千总是第一次单独面见王瑞,行军礼时激动得满脸通红。

    “稍息!你叫什么名字?”王瑞脸上带着亲切的微笑,同样回了一个标准的汉式军礼。

    “报告大人,属下姓崔,名勇元。崔勇元,大家都叫俺小崔!”高大英俊的崔千总站得笔直地报告道。

    “崔永元儿,小崔?”王瑞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能说会道的歪嘴儿名人。

    尼玛,后世的名人全是用的老祖宗的名字啊!先是见到了男雷军,现在又见到了崔永元。

    “嗯。这个大名还是马举马大人给俺取的呢。马大人说,勇者勇猛之士也,元者,头、首、始也。马大人的意思是说,叫俺做最厉害的勇猛之士!”崔勇元一边开心地回忆着马举当时说话时的情形,一边一字不漏地讲述道。

    “哈哈!这个大名取得不错。怎么样?听说还关押着四十多个作奸犯科的抚标营兵丁?”王瑞不再纠结于这同名同姓的巧合,开始认真地盘问起正事来。

    “是的,将军大人!另外还有八个流氓杂皮。”崔勇元报告道。

    “思德!让你训导司的人全体出动,给我穿街进巷的深入到老百姓中去宣传。告诉他们,咱们登州军来了,叛军被咱们打败了!让他们安心过日子。”王瑞转向总训导官林思德吩咐道。

    林思德领命出去后,王瑞又对张二下令“张二,明天召开群众大会。到时把叛军和那些勾结叛军的流氓杂皮全部带去杀了!具体如何操作,你拿出方案来。”

    张二微微一笑,拱手道“大人放心吧!这一套咱们登州军玩得很溜了。”

    景县大街小巷、各个街道转角处,林思德首先带着人张贴了各种条幅。写的都是各种安定人心,美化登州军,歌颂伟大领袖王大人的句子。

    根据忠贞伯征东将军王瑞的最高指示,林思德充分贯彻了“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的宣传政策。他们写的这些宣传就非常生活化、口语化。

    比如,什么“景县百姓莫要慌,登州大军来帮忙”、“忠贞伯带我杀叛贼,老百姓冤屈得昭雪”,什么“匪盗劣绅休猖狂,征东将军杀来了!”、“爹亲娘亲大明亲,征东将军最最亲”……

    这些条幅贴了还不算。他还带了训导司的人,在护卫的小队士兵们配合下,大街小巷地大喊“登州大军来喽!景县平安喽!老少爷们,快带着娃娃出来领吃的喽!”

    当然,刚开始是没有人理会他们的。这个时代的官军比匪军还匪,老百姓都怕着呢,谁也不敢轻易的出来。

    不过,他们来来回回地这样喊了几圈了,慢慢就有了效果。景县的老百姓纷纷开始在大门缝和窗帘后,偷偷地打量起外面的官军和街上的情形来。

    见这些官军没有胡乱砸门,更没有强行入室之后,一些胆大的人开始想要出去看个究竟。王大锤就是这些人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刚溜出去,就遇到了林思德亲率的宣传队。林思德眼尖一眼就发现了他“老乡!有娃娃嘛?快来给孩子们领汉家果!”

    王大锤虽然胆大,可还是怕官家人,更加怕这种外来的官军。不过,他又不敢退回家里去。他怕把这些人惹火了冲进自己家里。

    于是他僵在那里好半晌才怯生生地问道“官爷!啥是汉家果呢?”

    说话间,林思德等人已经走了过来。林思德示意兵士止住脚步,独自走近王大锤笑着道“汉家果呀,是咱们忠贞伯征东将军发明的一种小吃,又香又甜,大人小孩儿都喜欢呀!”

    一边说,林思德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牛皮纸包着的小包,从里面拿出一粒汉家果来“来,你先尝尝!”

    王大锤家本来就穷,这景县闹叛军以来,家里的日子苦得不行,都快有一个月没有见过油星了。看得炸得黄澄澄的汉家果,他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不过,他虽然胆大,但终究还是怕官军。犹犹豫豫了好半天,还是不敢伸手去接。

    “爹爹……”就在林思德差点要收回手时,一个瘦小的身影推开破木门跑了过来。

    这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儿,和王大锤一样衣服破破烂烂,清瘦的脸上满是尘土,一看便让人心生怜爱。

    她跑过来后,就躲在了王大锤身上,露出一个小脑袋,瞪着明亮的大眼睛紧紧地盯着林思德手上的汉家果。

    “来!孩子,给你吃的。”林思德见状,便慢慢地半蹲下身子,温和地笑着向她招手。

    小女孩儿看看林思德,嘴角流出了口水,又抬着望着王大锤哀求道“爹爹……”

    “丫丫乖!不能吃别人的东西。”王大锤伸手扶着女儿,便要往回走。

    林思德一见,赶紧扳了一小半放进自己口中,一边嚼一边对王大锤和丫丫说“你们看,好吃着呢!来,过来拿呀。”

    王大锤见林思德自己吃了这什么汉家果,而且说话也十分谦和,便有些心动了。

    至于一直吃不饱饭的丫丫嘛,她早就恨不得扑过去,拿了就吃了。

    “爹爹!俺要吃……”小女孩儿拉着王大锤的衣角央求着。小家伙鼻子灵,早就闻到了汉家果的香味。

    这股香味已经让她馋涎欲滴了。再加之林思德还当着她的面吃了一小半,更是让她心痒难耐。

    小孩子,古往今来都一样,哪能见了好东西不想吃呢?不然,凭啥叫吃货呢!

    王大锤心一软,便应了一声“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