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昭昭大明 >

第29部分

昭昭大明-第29部分

小说: 昭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弹丸。

    这就使得整个装填和发射过程大大简化,可以提高射速4~5倍,达到每分钟1~2发,而射手还能以任何一种姿势或是在运动中重新装填好枪弹。

    德雷泽式步枪一经问世,就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当时普鲁士政府马上收买了这一发明,并秘而不宣地进行了秘密生产。直到1848年才为世人所知。

    在普法战争中,普军的后装枪就给了普军很大的优势,将高傲的法国佬打得一败涂地。

    不过,王瑞计划造的枪,却是要采用无烟火药。如果可能,他还想强占倭国的铜矿,以便生产铜壳枪弹。

    但是,这样的枪弹却是现在用精铁打制的铳管无法承受的。所以,王瑞还需要大炼钢铁,炼出能制造这类枪械的钢铁。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试验、调整。王瑞可不认为自己单打独斗的做起来,就会很顺利。

    在他想来,自己如果能在两年半的时间内造出这些武器,并大批量的列装部队,就可以算是牛逼的!

    对,你没有看错,留给王瑞的时间只有两年半而已!到1629崇祯二年,满虏就会入寇大明京师。他们会在大明境内,进行惨无人道地杀人抢掠,象蝗虫一样搜刮任何值钱的东西,将我汉家儿女掳去辽东成为奴隶!

    王瑞期待着在这一年给予满虏雷霆一击,用一边倒的屠杀,教教这帮野兽如何进行“****团结”!当然,也报报王瑞以前天天受猪尾巴辫子戏污染的怨气!

    “我造他娘的傻比导演和演员,居然拍这么丑陋的猪尾巴辫子戏!”王瑞每次想到这事,都会恨恨地骂上一次。

    不过,在造出黄火药、后装定装弹的火枪、可用的钢铁之前,至少得花上一年半以上的时间。

    一年半时间,王瑞可不想就这样默默无闻地虚度光阴。他要在这个实力决定一切的时代,去杀倭寇,去打棒子,去抢夺他发展壮大所需要的金银物资。

    原因非常的简单,如果是指望大明朝廷,那多半是“伤心总是难免的”。

    大明将官现在干的事,比如:什么吃空饷、什么开个勾栏酒坊、等等诸如此类的小儿科,在王瑞看来,是完全无法支撑起一支强大的铁血强军的。

    而且,他也不可能去强占士地种地,他既没这个时间,也暂时没这个能耐。

    对,是暂时没这个能耐!要种地,就要有大量的土地,就会和当地的官僚士绅发生巨大的冲突。在这个文贵武贱的奇葩时代,迂腐的读书人和豪强劣绅,可不是现在的王瑞惹得起的。

    他要想在短短的这两年半年的时间里,发展出决定一切的实力,便唯有发展工业,或是大举出海抢掠!

    但是,要在海上或是面对倭寇时能打胜仗,王瑞发觉自己最大的短板是没有远程作战的武器!这让他有一种使不上力气似的焦急!

    细心的马举注意到了王瑞的焦急,在听了王瑞的为难后,他哈哈大笑了起来:“三弟,你呀,就是平时太能干了,把你大哥给忘记了!咱们暂时造不了火枪、造不了火炮,咱们可以造其它的军国利器呀!我敢保证,造出来后,照样能将那些倭寇打得满地找牙!”

    “哈哈!我真笨!我怎么没想到早点找大哥呢!对了,大哥!你不是很会造弓弩吗?”王瑞哈哈笑着问道。

    王瑞知道马举是世代的墨家传人,很是精于弓弩木工器具,所以他一下子就想到了这里。

    “嗯。我马家是墨家传人,精于弓弩制造,我自然也是会造的。”马举点着头道。

    “那就好,大哥!我们下午就开始吧?”王瑞急切地问道。

    “哎!三弟有所不知,我马氏祖训,不可将凶器传诸于世呀!”马举无奈地叹息道。

    啊?什么跟什么!你会造你不造?厉害了,我的哥!你这是耍我吗?王瑞瞪着一双大眼睛,一脸困惑地望着马举。

第40章 长弓强弩() 
“大哥,难道就没办法了?”王瑞失望地搓着手道。

    “哎,也不是没办法。只是我却要违了这传诸十多代人的祖训了。”马举叹息道。

    “啊!”王瑞还是有点不明白。在他这个穿越者看来,什么祖训不祖训,有本事还能不让拿出来使?

    “三弟,让人给我布置香案,某要焚香禀报先祖及墨家一脉!”马举吩咐道。

    “啊!好、好好!尽虏,快快!马上叫人给我准备香案!”王瑞高兴地命令道。

    他有点怕马举反悔,催促着龙尽虏快去。当然,马举这个有魏晋君子风范的人,是不可能出言反悔的。

    一刻钟之后,一个香案便在浮山千户所内准备好了。

    马举沐浴更衣之后,一边念念有词地禀告先祖及墨家巨子,一边很是肃穆地三拜九叩。马举礼数周全地一通折腾,不下于小半刻钟,方才礼成。

    王瑞在旁凝神观看,也受到了这个庄严仪式的影响。

    看来,古人对这祖训什么的,可不是象现代人那般轻忽的!

    “三弟,礼成了。这强弩,可是老祖宗留传下来的好东西。今日某便去造将出来,以为贤弟复兴大汉之业!罢了罢了,某哪怕舍去二十年寿命,也要助三弟成事!”马举完成祭拜之后,神情激昂地对王瑞说道。

    王瑞一看马举如此神情,知道作为大明人的马举是极遵祖训的,也就明白了他心里的痛苦纠结。

    他当即肃然起身,神色庄重地向马举深施一礼:“大兄高义!小弟代我汉家无数在苦难中挣扎的儿女谢过大兄。大兄祖师先辈,如有神明,亦当恕兄今日违誓之举!”

    “罢了罢了!谁叫你我兄弟情深,俱是为我大汉一族做想,哪怕是粉身碎骨,某也去了!”马举扶起王瑞,满腔悲情地说道。

    “大兄……”,王瑞突然觉得这个时代是如此的美好,虽然有太多的苦难,太多的灾祸在发生,但他却在这个时代收获到了满满的兄弟之情!

    “我!王瑞,大汉子孙,天之后裔!今对天发誓,如能达成功业,复我汉家神威,定不负大兄一分!他日如违此誓,当如此箭!”王瑞手指苍天,说完后突然拿起边上的一支弓箭,“啪”的一声,箭支一折而断!

    “三弟!何需如此?何需如此?”马举见王瑞折箭发誓,心情也是十分感动,热泪盈眶地和王瑞抱在一起。

    周边的亲卫听到两人对话,也是眼中带着泪花!自己这些人平时只想着吃好点、穿好点,按时领到月饷,两位大人却想着如何舍身忘命,复我汉家河山!这是什么?这就是大人平时所讲的“境界”啊!

    不过,王瑞和马举,可不知道这些亲卫们的感慨,他们马上就进入工坊制作了起来。

    他们两个都是动手能力极强的人,马举又将祖传技艺拿了出来,在十来个木匠铁匠的配合下,很快便制造出一种长弓和一种强弩。

    长弓的形状类似于王瑞见过的苏格兰长弓的仿制品,不过王瑞试了试,发觉用起来比苏格兰长弓却要更强悍更省力。因为苏格兰长弓,前一时空时,王瑞也是玩过的。

    马举的这支长弓,却是比苏格兰长厉害得多,堪堪地射出了后世三百来米的射程。

    王瑞一边想着如何运用这长弓作战,一边感叹不已道:“咱们大汉民族能在这个世界挺立千秋,果然自有不凡!瞧瞧,这些老祖宗的好东西!”

    王瑞忍不住想起后世那些不学无术的草包奴才专家,胡乱吹嘘什么“女真满万不可敌”。

    好吧,给双方相同的武器!让这帮野人和我大秦锐士对战一下如何?和骠骑将军的大汉铁骑对战一下如何?这可都是几千年前的军队!

    而马举造出的强弩,就更加让王瑞觉得惊奇。一试之下,竟然射出五百多米的射程。我的天!这是何其强大的存在!王瑞心中感慨道。

    其实王瑞并不知道:弩在汉代就发展至了顶峰,也许是太过先进,此后便没有太多根本性质的改变和发展了。

    后世考古发现,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仍在沿用带机郭的汉式铜弩机。只是不知何种原因,唐宋弩机至今便再无实物出土,而弩也发生了缓慢的退化。

    直至宋朝时,带机郭汉式铜弩机、望山刻度的消失,可以说是汉弩退化的重要标志。只是,这一退化可能在唐时业己发生,亦或是更早。

    北宋时,沈括也是在观察了出土的弩机实物,才见识到带有望山刻度的带机郭汉式铜弩。

    悲催的是,代表宋代制弩最高水平的神臂弩,最早竟是党项人李宏所献的一种偏架弩。弩力不详,相传是采用了极为机巧的机械保证其威力,射程最远三百四十步,合四百五十多米,而汉代同级十二石大黄弩可射四百步,合五百五十多米。汉弩显然威力更强。

    也许是神臂弩为了保证对北方重骑的杀伤力,它采用了相当重的钢制箭头,这便使射程较为缩短了。但不得否认的是,虽然宋代各种制式弩与特种弩如百花齐放般出现,但总体技术水平早已逊于前代。

    而传至明朝,明朝的文官这样评价弩箭:“弩利守城,不利野战。”这让王瑞实在无法将明弩与平步天下的汉弩联系在一起!

    总而言之,自战国以来中国人对手持弩持续不断的发展,到西汉发展到顶峰的改进成果,从唐朝后便渐渐失传,最终在明朝回到了原点。也许弩在明朝时也该离开了,这个世界战争的主角,终将是火器。

    弩黯然离开,不甘地离开了战争的舞台,随它一同逝去的的,是一个真正铁马金戈的时代,我大汉民族傲视天下的时代!

    但今天,马举重新把这些老祖宗的宝贝复原了!这怎么不叫王瑞和所有亲眼见到这一切的亲卫和工匠们惊叹不已!

    王瑞赞叹了一番,对马举说道:“大哥造出来的弓弩果然厉害!不过小弟还要再给它加一些黑科技!等我加好后,大哥再看!”

    马举一愣,问道:“什么黑科技?”

    王瑞所谓的“黑科技”,其实就是要运用黄火药,用马举的强弩来投掷。同时,通过反复细致的试验,来确定最精确的射程和射击诸元。然后根据这些试验数据,制定出最科学的训练手册。

    相比而言,古人制作和运用器物却是凭经验,遇到聪明厉害的人,用起来就是宝!可是遇到笨蛋,再好的东西就都成了草!

    但是,有了王瑞这一整套制度的保障,就能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使用,都能发挥出大致相同的战力。

    王瑞吃饭时,曾和马举讨论过一个问题:按理说,大明工部或匠作监也有这样的制作图纸,为啥不见在大明军队的实战中发挥作用呢?

    马举哈哈笑着拍了拍王瑞的肩:“三弟,我有时真的不明白,多数时间,你睿智无比!有时,你又会问出很‘那个啥’的问题!”

    “很傻的问题,对吧?”王瑞也笑了。是的,有时他确实不太明白这大明社会的事。

    “就说制作这军器吧!本来是一张弩是要花一百两银子才能制作好的,现在好了,从户部工部就开始漂没,到了工匠手头上时,供应的原料器物可能只有二十两银子的了。你叫这些工匠如何制作得出来?只好偷工减料的应付了事。上面当官的不知道吗?这些狗官可是明白得不得了。不过,他们可都是在中间贪没过的了!所以,最后你看,鸟铳打不响,或是一打就炸膛。刀枪弓箭,也是一堆破烂。如何去和建奴打?所以,大明这帮当官的,就是一帮混账!”马举越讲越气,忍不住恨恨地骂道。

    “大哥放心吧!我们的作坊制作军器可是按流程走,有制度保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差池不了!”王瑞自信地说道。

    “都差池不了?”马举有点不相信……

第41章 血汗工厂() 
“嗯!差池不了!”王瑞细细的将现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以及品检制度,和马举解说了一番。

    马举虽然听不懂什么“流程”、“制度”这些从王瑞嘴中冒出来的新鲜名词,但他后来还是在走进制作弓弩的作坊时,惊叹不已!

    王瑞将长弓和强弩的制作安排在了两个车间。每个车间都有一条完整的手工流水线。从原料进入作坊,就有两组人在进行着品检,每一组在找出一个实实在在的毛病时,都可以得到一两银子的奖金。而这笔奖金,却是要从制作的工人和另一组品检的人的薪金中扣发下来。

    在这样的制度下,每个人都瞪大了眼睛,时时注意着每一个部件的品质。

    一两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够让全家老小吃上若干天的!

    长弓和强弩上的各种器具,则被王瑞分解成不同的小组去制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