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昭昭大明 >

第170部分

昭昭大明-第170部分

小说: 昭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给哥揉揉!”秦小靖小脸红彤彤的。

    “嗯,揉揉。”王瑞乖乖地趴在了床上,他有点怀念后世的大保健了。

    秦小靖的手并不光滑细腻,王瑞猜测,可能是成天舞刀弄枪的原因。不过,按揉起来却是很有节奏,颇为强劲有力,让王瑞肌肉有点点酸酸疼疼的。

    “嗯、嗯……哼、哦……”王瑞很享受这种感觉,嘴里开始低哼起来。

    “哥,舒服嘛?”秦小靖捏着王瑞宽厚的肩膀,脸儿烫烫的,低低地轻声询问。

    “嗯,舒服。用力些,你再拍拍,嗯、哦……”顺着秦小靖加大了力度,王瑞的叫声也更大了起来。

    “啪、啪、啪……”,“嗯、哦!哼、嗯……”房间的声音更加暧昧……

    姑爷,和小姐,在那个……?小珠儿在门外听得小脸发热。

    从她懂事起,她便被告之,她是要随小姐出嫁,以后做通房丫头的。

    呵呵,万恶的旧社会!

    那,以后,我是不是要和姑爷也那个……?小珠儿眼前浮现出王瑞英俊的面容,她将两条长腿夹得紧紧的……

    “小珠儿,你在咋子?”脑后突然传来了大妹儿的声音。

    “没,没咋子……”小珠儿拍着挺拔的胸脯,象被一只被吓着的小猫。

    “啪、啪、啪……”,“嗯、哦!哼、嗯……”房内的声音,继续充满诱惑力地传了出来。

    “在搞那个吗,不得行哟!姑母吩咐过的……”大妹儿嗵的一声撞开了门。

    “啊!”正在舒服享受的王瑞和“按摩女郎”秦小靖都吓了一大跳,王瑞更是一下子坐了起来。

    妈的,又来刺客了?

    “干啥?我在给哥按伤口呢。一惊一乍的!”秦小靖红着脸吼道。

    “哦、哦,是这个呀!我还、还以为……”大妹儿脸一红,有点结结巴巴的。

    “你们,都过来!你以为啥呢?”王瑞招手道。

    “姑爷,我错了。”大妹儿低着脑袋说道。

    “哎,看来你们都误会了。小靖,以后还是晚上吧!”王瑞转向小靖说道。

    “不哦!姑爷,小姐!还是白天吧!”大妹儿赶紧制止道。

    尼玛,还能不能让人好好的享受一下玛杀鸡了?

    崇祯三年五月初,驱逐满虏的四城之战,比起原历史时空提前一个月时间结束了。

    温体仁和升为兵部尚书的梁廷栋联袂而来,还带来了崇祯帝的内库银子三万两。

    这次莱州军的缴获颇为丰厚,王瑞又给温体仁和梁廷栋各自送上了白银两千两。

    当然,王大人的银子也不是那么好拿的。他向温体仁和梁廷栋两人提出了建立水师的想法。

    按王瑞的说法便是,如果登州军有了水师,再遇上满虏入寇什么的,他便可以带领大军走海路及时赶来勤王救援了。

    虽然王瑞的海军现在已经是大明北方海上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但是这支军队还没有一个得到官方承认的正式编制。

    如果得到朝廷的认可,有了一个官方的称号,那王瑞在海上的行动,便无疑光明正大得多。

    当然,也可以更加光明正大地发展自己的海上势力了。

    两人收了孝敬,拿人钱财,为人办事嘛,答应回去后禀报朝廷。

    梁廷栋更是暗示王瑞,这就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事。

    他在想来,人家王瑞自筹钱粮建个小小的水师,给他一个营伍编号,能有多大个事儿?

    这次,王瑞的莱州军以斩获满虏和鞑子最多,先后光复遵化迁安的巨大战果被认定为首功。

    满虏俘虏和阿敏被送到京师后,虽然他们自己的手脚,全部都被砍下来进了肚子,但仍然被游行展览后,押去菜市口悉数斩首。

    可怜的二贝勒阿敏,这个“满州烤肉”的第一大厨,最终还是没能做成王瑞王大人的奴才。

    抓获阿敏的大功被算在了尹大弟身上,这小子直接便被封了一个从四品的游击将军。其余的莱州军将也悉数各有升迁。

    而王瑞本人,刚直接被崇祯皇帝封为了“忠贞伯”。

    一时,朝野内外,关于王大人和莱州军的英雄事迹,被传得更加风光无限。

    据前来劳军视察的温体仁和梁廷栋说,本来皇上是要给王瑞封侯的。后来囿于东林党文官们的反对,加之温体仁梁廷栋等人也认为直接封侯会让王瑞成为众人的眼中钉,所以才改封的“忠贞伯”。

    不过,王瑞以一普通军镇的参将,一战封伯,也算是大明朝的首例了。

    刘之纶分润王瑞的功劳,督师有功,授兵部尚书衔,改任登州镇监军。幸运地继续和王瑞搭档在一起。

    得到这个消息最高兴的不是刘之纶,而是王瑞。

    朝廷向各军镇,特别是象登州镇这样的强军派遣监军,是现在的王瑞暂时无法拒绝的。既然如此,刘之纶这个老熟人无疑就比新派一个陌生的太监或是其他人更让王瑞放心。

    将缴获的一些衣甲物品,甚至粮食钱财送给白杆兵后,莱州军近两万人开始拔营南去,踏上归家的路程。

    他们将在昌黎七里海接受补给,同时打发五千名士兵走海路回去。

    七里海边,风帆招展。无数的大海船密密麻麻地靠在岸边。

    从浙江回来的潘学忠听闻莱州军大捷的消息后,欢天喜地的赶到了天津,将这次带来的粮食先行送来作为军粮。

    故而潘家的海船,莱州军海军的船只,就这样齐聚到了昌黎海边。

    “少爷,来了!”一个潘府家丁指着岸边道。

    “哒、哒、哒!”随着一阵闷雷般的马蹄声,王瑞率领的莱州军出现在了海岸上。

    “昨夜东风星如雨,杀虏决,莫道君独行。浮山花开盼君归,非零宁。身骑白马卫三关,人如雪。”

    “酒来!”潘学忠吟唱完后,大声地吩咐起来。

第二百九十三章 王者归来() 
“二哥!”,“三弟,四弟!”几双大手拉在了一起。

    “三弟一战封伯,名动天下呀!以后得唤声忠贞伯了?”潘学忠上下打量着王瑞,笑着夸赞道。

    “此战功成,莱州军上下,无论是否走上战场的,俱有大功!二哥亦是居功至伟!以后可不得再如此调侃小弟!”王瑞嗔怪道。

    “哈哈,是的、是的。嗯,我得看看咱这小兄弟,身上少了什么器物没有?”潘学忠又笑着转向陈铭。

    “二哥,别乱说。秦姑娘在后面呢。三哥新找的媳妇儿!”陈铭脸一红,朝后面嘟嘟嘴道。

    “靖儿,快快过来见过我家二哥!”王瑞当即将秦小靖叫了过来。并将与秦小靖订婚的事,简略和潘学忠说了一遍。

    待秦小靖过来见礼之后,王瑞便和潘学忠商量起了正事。

    这小半年来,虽然在浮山湾的工业生产受到了影响,来自于工坊的收入大大减少,但是从战场上的获益却非常的巨大。

    最直观的便是缴获了巨量的金银和战马。金银可以用来购买粮食,招收更多的人口。战马则有利于莱州军建立起属于更大规模的骑兵部队。

    有了工业生产能力,有了军队强大的战力,王瑞就必须为自己的工业产品寻找市场,同时保持整个军队的战争状态。

    那么唯一的办法,便是不断的发动战争。但目前山东周边,还没有可以发动战争的由头,那么剩下的方向便只有海外。

    而且对海外作战,王瑞根本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他既不是白莲花,更不是圣母婊。比如莱州军第一步要征服攻击的高丽棒子和倭寇,在后世就是什么好东西。

    征服、屠杀,用他们的鲜血浇灌登州军的进一步壮大和成长,便是这个时空中属于他们的宿命。

    而要达成这一切,便需要进一步发展登州军的海军,以及更一步的发展属于自己的造船工坊。

    这一切,作为海商世家的潘家,便可以最大程度地给予王瑞支持和方便。这也是王瑞第一时间要和潘学忠商量的原因。

    前些时间虽然受了点小伤,王瑞的行动减少了,不过他脑子中的思考却没有减少。他已经反复思考了下一步的发展方略。

    那就是以战带商,彻底称霸东亚海面。同时,从国内救济贫民向海外拓殖,进一步扩大自己势力的生存空间。

    也许现在从战舰和海上作战经验上而言,王瑞的海军还无法和泰西诸国相比,甚至遇到郑芝龙的海盗大队,也未必能取胜,但王瑞现在已经有了实力和决心与任何人一直打下去。这一点便尤其难能可贵。

    花了近两个时辰,终于完成了莱州军的人员分流和物资装卸,潘家船队和莱州海军首先扬帆而去。

    而王瑞则带领大军走天津卫、河间府,过济南府、青州府回莱州浮山湾。

    走陆路的大军历时二十天,穿州过府,终于在崇祯三年五月二十七时日胜利回到浮山湾。

    有预先布下的各个城镇中的粮店给予的粮食和马料供应,使莱州军的行程就象是一次豪华的旅行。

    而我们的王瑞王大人,则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每到一个州县,都有不少的官员前来拜访。

    不过,来的多半是一些卫所军官和武将。文官嘛,他们还是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心态。

    王瑞也懒得去在意这些人的态度,毕竟他又不找这些人要钱要粮。文官卡武将的手段,不过就是从钱粮上下手脚而已。

    但是武将嘛,王瑞内心深处,对大明的武将还是很同情的。这样一个文贵武贱得离谱的时代,不只是武将的悲哀,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而且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和这些武将交结好关系,也便于以后登州军在这些地方设下的商行开展买卖。

    中国嘛,人情社会,总是离不开各种关系交往的。

    至于文官,真要惹上了王瑞,他是不会和这些人打嘴仗的。貌似和他们打嘴仗的人,都吃亏了不是?

    比如坚持抗击满虏的毛文龙将军,就那样被袁崇焕空口白话地斩了。

    如果遇到王瑞,哼哼!老子先杀他全家!

    杀光这些卖国的文官,便是对大汉民族最大的贡献。所以,真要和文官发生了冲突,王瑞的手段现在只有一个:杀!

    有时王瑞想,杀了,又能拿自己怎么样呢?派兵来打吗?

    经过这次勤王之后,大明已经没有任一支军队,敢直面登莱兵马的刀锋。

    所以,就是杀了文官后,估计朝廷那帮文官还只能帮着虚应掩盖吧。

    说到底,还是阴的怕明的,明的怕横的。

    除了这些迎逢交结外,王瑞还很关切训导司一路的宣传和张二军情司对各地的渗透。

    林思德和训导官们,每到一地,便将各个茶坊酒肆的说书人寻了过来。

    不但付给他们银子吃食,还给他们各种手抄的话本。什么《固安大捷》,什么《踏雪夜袭》,什么《勇擒虏酋》,全部是讲述莱州军此次勤王之战的各种故事。

    这些说书人得了莱州军的好处,又凭白无故地多了一些可讲的话本,自然是高兴不已。回去后,许多人当日便开始了播讲。

    在大明这个没有电视没有电脑,也没有夜总会KTV的时代,普通最爱去的地方便是不怎么花钱的勾栏茶坊了。

    而这些打鞑子,杀满虏的应景故事,就象后世的抗日神剧,始终都是大家最喜听的。

    花上几文钱,叫上一碗青茶,听说书先生吹上一番,时间倒也打发得很快。

    就这样,莱州军此次大捷的消息和故事,便被这些说书先生和“吃瓜群众”传得人尽皆知!

    有好几次,负责钱粮管理的强子,都来寻王瑞,抱怨林思德花钱如同流水。不过,王瑞都一笑置之。

    这给自己做广告嘛,哪有不花钱的?

    在这个时代,因为读书人有开蒙识字,所以话语权都掌握在他们手里。

    而现在,王瑞巧妙地利用了说书人这种民间传播的形式,用很小一笔钱,便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由于莱州军军纪森严,之前北上勤王时便已留下了一个好名声,所以沿途百姓对莱州军并不惧怕。每至一地,便有无数的百姓和孩子前来看这热闹。

    王瑞又让后勤连每日做了各种小吃,比如什么“汉家果”,什么小馒头,一一分给前来看热闹的孩子。

    考虑到之前跟来了好几十个馋嘴儿童,回程时王瑞组织了一支小队,用以阻止这些“好吃嘴”跟随。

    人贩子嘛,王大人做过一次,也就够了。

    每天吃吃喝喝,和秦小靖逗逗这些孩子,这次“旅行”让王瑞尤其开心。

    不过,麻烦,在回到浮山湾后,便马上就会到来……

第二百九十四章 见过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