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昭昭大明 >

第120部分

昭昭大明-第120部分

小说: 昭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化淳亲热地拉住王瑞的双手,颇有些激动地赞叹道。

    王瑞连连谦虚,又向曹化淳引见了秦良玉等人。不过秦良玉和曹化淳两人表现都较为平淡,只是简单地交谈了几句,便就再无多话。

    温体仁待众人见礼完毕,这才跟曹化淳亲热的耳语了几句,两人当即撇下其他文官,带着王瑞和秦良玉到永定门的城楼里去商谈。

    进到城楼里后,温体仁正色扫视了一下秦良玉和王瑞两人,方才对两人道:“前些时日,城外尚有许多满虏猖獗。好在王将军一战大胜,狠狠地挫败了贼子士气,现今京师城边已无满虏踪迹。故而你所部可以在此瓮城休整一两日,待敌踪查实,再作定夺!圣上也已经许了,是以明日你部先在此好好休息,后日便押送满虏首级和俘虏前往午门宣捷,以彰我大明武功。”

    王瑞刚开始一听,还以为是要命他领兵出城寻敌作战,心中颇有些紧张,毕竟他的骑兵部队实在还是太少了。而且骑术战术还需进一步的突破和加强。

    此时一听不需要出城,这才将悬着的心放将下来。光守城,那怕是再来十万满虏,王瑞亦无所惧。他当即便满口答应,承诺一定遵令而行。

    温体仁对王瑞的态度很是满意,赞许地连连点头。

    朝廷在王洽下狱后,刚刚启用了申用懋为兵部尚书。所谓新官上任上三把火,这申用懋也寻思想要有场胜仗,来证明自己的运筹谋划能力。

    所以,兵部其实倒是很想让莱州军再出城去打上一仗。不过,温体仁以莱州军损失挺大、战力疲备,需要及时休整为由,坚决反对此事。

    此次勤王之战,王瑞已经表现出了极为雄厚的实力。而且王瑞一开始就投靠了他温体仁,每年又送上孝敬无数,如此既能干又懂事之人,温体仁必定是要拉入自己的体系一力培养的,岂能再让他出去与满虏酣战,白白损失掉自已这一方的实力。

    在温体仁据理力争之下,调莱州军外出追击的钧令就这样被挡了回去。

    接下来,温体仁又说明了朝廷对白杆兵的安排。兵部对白杆兵的安排,就显得很是简单粗暴。一句话,就是配合莱州军作战。

    然后,就没有了然后!

    听完这个安排后,秦良玉颇为失意,王瑞也是甚感无语。这帮京师里的文官,对拱卫自家性命的军队居然轻慢如此,真真应该让他们破家丢命!

    不过转念一想,王瑞又颇为高兴,能跟白杆兵混在一起,他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开心。

    白杆兵除了是咱们的王大人前世十分推崇的一支铁军外,更是来自王瑞前世家乡的亲人。每天能听到他们那和后世重庆话十分接近的乡音,王瑞便觉得十分安心!

    日暮乡音何处寻?道是爹娘唤儿声!

    当然,开心的原因还不只这一个。这白杆兵中,现在还有了王瑞王大人新定的未婚妻。

    自从定下这一门亲事后,傲娇臭屁的秦小靖仿佛就一下子转了性。她不再象以前那样,对王瑞大呼小叫了,而且每次见王瑞时,都得拉上张凤仪这个“大电灯泡”。

    这一转变,让王瑞还颇为有几分不习惯。后来想想便就明白,原来这古代讲究成亲之前不见面,所以这见面就得避避嫌!

    耐心地等待温体仁交代完兵部和朝廷的安排后,曹化淳这才笑着道:“温老大人讲完了,现在该轮到咱了吧!咱家先给二位将军说说明日的安排……”

第两百章 觐见皇上() 
次日巳时,崇祯帝在乾清宫接见王瑞和秦良玉二人。

    小太监引入殿内后,王瑞按之前曹化淳所说的觐见礼仪,和秦良玉一起,双手伏在地上,不敢轻易抬头。

    片刻功夫之后,一个略显疲惫的温和声音传来:“秦卿王卿,快快请起。”

    王瑞跟着秦良玉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毕恭毕敬地等待着皇帝问话。

    “王卿血书请战,主动勤王,立下如此大功,朕心甚慰。昨日得兵部呈报,王卿所获俱是满夷首级,这份实诚很是难得呀。”

    崇祯帝一边微笑着说着话,一边往两人所站的位置走去。一旁服侍的王承恩则小心谨慎地尾随其后。

    王瑞朗声回话道:“禀圣上,全赖圣上洪福庇佑,温大人运筹决断,方能有此斩获,微臣不敢妄自居功。”

    崇祯走近,目光温和地看着王瑞道:“温卿的功劳,朕是知道的,你的功也不小,就不必过于谦逊了。若无你赤胆忠,苦练强军,如何能有此次大捷。兵部的奏报上说莱州军已经欠饷许久,北上勤王之前才由济南巡抚衙门补发了部分,这些士兵如何肯出力死战,王卿可有何妙计良策?”

    “皇上圣明!末将也没有什么大的本事,这些士兵也都是乡野憨厚之人。末将自招兵之日起,便请了先生教诲他们忠君爱国之事,是以人人皆能知晓大义。到得战阵之上,人人俱能慷慨赴死,加之温大人运筹高明,微臣方能侥幸得些薄功。至于欠饷一事,诚如圣上所言,本部已被拖欠半年之久了。幸亏之前剿灭教匪叛乱时,缴获了些许脏银,报经山东巡抚及登莱道后,准许用于补发部分饷银。”

    王瑞在脑子中认真组织着语言,恭恭敬敬地回话道。

    旁边的温体仁一听王瑞三句话不离温大人的功劳,心中对王瑞愈发满意。站在温体仁旁边的周延儒也和温体仁交换着眼神,微微点头示意,表示眼前的这名武将非常不错,值得重点栽培。

    崇祯帝闻言,心中对王瑞也是非常满意。这月余以来,满虏大军在大明京畿之地任意猖獗,烧杀抢掠,可是给了年轻的皇帝巨大的压力。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仿佛一下子老了几岁,就连和最心爱的田妃啪啪啪,都没有兴趣。

    现时终于有一支大军大败了满虏,解了京师危局,让崇祯帝的心情一下子阴转了睛。今日见到王瑞,又见其英武忠贞、应对谦逊,心情一高兴,就爽朗地笑了几声。

    崇祯帝一笑,王承恩也跟着笑了起来,而且双眼之中还带着泪花:满虏入寇的这些时日,可是苦了圣上了!

    王瑞趁机抬头快速的瞟了崇祯皇帝一眼,只见这皇上穿得并不如想象中华贵,只是皇帝的常服而已。

    当然,也并没有后世明穿小说所描述的那样,什么衣角袖口还打着补丁。扯什么扯!再穷,他也是皇帝!

    崇祯帝可能因为很少晒太阳,面色有些惨白,下巴上蓄着不太长的胡须,颇有点后世那种劳累的教书老师的感觉。他虽然鬓角上冒出了些许白发,但还是可以看得出他很年轻。

    崇祯看着同样年轻的王瑞,神色显得非常畅快,他笑着问王瑞道:“日前听温卿和王伴伴说,莱州军都是用的昔日戚少保之练兵方法?”

    温体仁闻言后,前出一步,拱身禀报道:“圣上,据老臣昨日与莱州军兵丁询问得知,王将军每日练兵,必与士兵一起摸爬滚打,并亲率他们高呼忠君爱国口号。”

    王瑞低着头谦虚道:“回圣上话,莱州军驻地离戚少保故乡不远,末将以前也多次听说过少保威名,是以买来戚少保所著之兵书战策,日日用心研读,方始略有所得。微臣读戚大帅之兵书,既受益其兵法之精妙,更佩服其忠君报国之精神,二者兼俱,方能成就戚少保这等忠君名将。末将既学得少何兵法,当然就得与兵丁一起操练研习。”

    “好!”崇祯帝兴奋地一击双掌,大声道:“王卿说得好呀!看来王卿才是读书读明白了的人。不象有些人,虽是经纶满腹,却无半点经世忠君之心。王卿有如此忠心见识,才具能力更是非同凡人,日后只需用心国事,定是朕之霍姚骠!”(注1)

    王瑞又是一通谦逊,才将此间事了。

    了解完王瑞的莱州军后,崇祯帝这才关注到一同前来的秦良玉。秦良玉是大明宿将,崇祯帝也是早有耳闻的。

    不过,今天因为王瑞王大人的光芒实在是太过显眼了,搞得大名鼎鼎的秦良玉都有点象是一个“打酱油”的!

    许是因为今日心情颇好,加之秦良玉单独取得了斩首满虏五百零三具的功劳,崇祯帝对白杆兵也是甚为满意。

    他不但夸赞了秦良玉长途跋涉、千里勤王的功劳,更是勉励秦良玉和王瑞一起再立新功。

    末了,崇祯帝又敦促温体仁等人早日议定王瑞等人的功劳战绩,并且自话自说地认为,王瑞至少可以挂将军印,升为一镇总兵。

    当然按大明的朝廷规制,皇上这样说了,也是算不得数的。此事还需兵部和内阁议定。不过,皇上既然已经表了这样一个态度,想来其他人也不会轻易违背圣意的了。

    崇祯帝对莱州军和白杆兵确实十分关照,又问了两军驻防之地和粮草之事。最后,放话要切实做好协调和供应,切切不可寒了将士们报国之心。

    王瑞闻言,心中十分感动。妈的,崇祯帝完全不是张廷玉这个满虏奴才在所谓的《明史》中描绘的那样嘛!

    说什么崇祯帝刻薄寡恩、什么吝啬万分、什么不将臣下当人,完全是乱说八道嘛!

    什么狗屁《明史》!我呸!

    最后,崇祯帝又询问了他最为看重的第二日午门献俘和宣捷之事。连人数、进程安排等等小事,他都事无巨细,一一详细问过。

    哎,谁叫这满虏入寇以来,朝廷就没有一个好消息呢。现在有此大胜,自然是要抓住机会好好宣扬一下的了!

    一通问询下来,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个半时辰。直到崇祯帝自己饿了,方才满脸谦意地笑着道:“今日议定颇久,想来众位爱卿已是饿了。这样,王伴伴!马上去安排,今日朕便请众位爱卿一起在隔壁偏殿用餐便饭吧!”

    皇宫赐宴,就这样毫无征兆地让咱们的王瑞王大人遇到了!

第两百零一章 配合演出() 
一碗猪肉炒冬笋,一碟咸豆腐。

    一碗炒花生米,一小壶“杏花村”。

    一个精美的黄铜锅,盛的是香菇炖羊肉。还有一盘清蒸鱼,盘子也是写意的鱼型。

    这就是皇家盛宴?也太逊了吧。王瑞不禁在心中一阵腹诽。

    满清有据可查的史料中,满虏头领和妖婆们,吃的可不是这样啊!不要欺负俺没见识,俺啥都晓得的。

    嗯,要说满清还有什么能超过大明的地方,估计就是这吃饭的奢侈程度和菜品的数量了吧。

    比如慈禧这个荒淫无耻的老妖婆吧!根据清朝一些回忆录记载,慈禧老妖婆吃饭就是极为铺排夸张的,当然放在老妖婆那里叫做用膳。

    每次用膳之前慈禧老妖婆都是坐在桌子的东边。等到她坐下之后,太监就要开始准备报菜名。菜名要一个一个有次序的报完,得到报完之后,太监需要喊一声“膳齐”。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报菜名的工作,可是相当的有难度。因为每餐的菜品一共就有一百二十道。所以,有经验的太监在报菜名之前,都会提前大大地喝上一口水,因为这长长的菜名报下来,最后都得口干舌燥。

    而且这一百二十道菜也是有严格规定的。

    慈禧老妖婆吃饭是不自己动手的,等到老妖婆开始准备吃了,她只需要将自己的眼睛放在菜上就行了。一旁服侍的太监看到她将目光停在那里,那就会立刻夹给慈禧。

    如果慈禧老妖婆觉得菜不好吃大都不会说话,等到她吐到金盆之后,太监就会继续等她的目光停在哪里。这种细心的喂法,相信大家对自己刚学会吃饭的宝宝都做不到吧。

    王瑞正在走神胡思乱想之时,却听到崇祯帝温和的声音传来过来。

    “众位爱卿都尝尝!不要拘束。”崇祯帝微笑着,对众人轻轻挥了挥手。

    “谢圣上隆恩!”众人齐声一诺,方才小心翼翼地拿起筷子。

    菜品成色不错,味道对于王瑞这个重庆人来说,稍有些清淡,不过味道确实是不错。

    “喝点酒!”崇祯帝指着花生米,示意王承恩为王瑞倒酒。

    “王将军,您有所不知。圣上平时可是滴酒不沾的,昨日知道将军要来,圣上特意吩咐人备下的。还有这花生米,圣上说,这可是下酒的好东西。”

    王承恩一边给王瑞倒酒,一边笑着讲述。

    “谢圣上赐酒!”王瑞说着,便要离座行礼,弄得碗碟乱动。

    “爱卿免礼!坐下喝。”崇祯帝依然微笑着看着王瑞。

    后面吃喝时,就变得极为有趣。温体仁秦良玉等人都只是浅尝辄止,举止优雅,行为十分得体。

    只有王瑞王大人,他可是正儿八经地趟开肚子大吃大喝。几杯酒下肚后,好象说话都大着舌头。

    “粗鄙武夫!”周廷儒和温体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